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专利数量的实证研究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专利数量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无形资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计算出样本数据的因子综合得分及排名后,研究样本数据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专利数量的关系有重要意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众多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能脱离企业个体而独立存在,其蕴藏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

八、IT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专利数量的实证研究

在上部分,我们分析出了样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排名、单个因子得分及综合因子得分。在这一部分,我们利用前面的因子分析的结果,研究无形资产中的专利数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在表7-8中,同时也列示了相关企业截至2008年5月20日所拥有的专利数量。有关专利的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此处的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一)专利数量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无形资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对于信息技术行业来说,技术创新、进步是其获利的一个重要保证。技术创新、进步一方面可以体现在企业的无形资产中,另一方面也在企业的专利数量上有所反映。随着对知识产权知识的推广及国外高新技术行业依靠对技术的垄断而在中国获取高额利润,申请专利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书同意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的依据是无形资产的质与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体现在创造无形资产的能力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产主要是无形资产(汤湘希,2004)。因此,在计算出样本数据的因子综合得分及排名后,研究样本数据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专利数量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关性检验是研究变量间密切程度的一种统计检验。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1,1],即-1≤r≤1。其中:若0<r≤1,表明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两个变量变动方向相同;若-1≤r<0,表明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相反。因子综合得分Z与专利数量的相关性分析,如表7-10所示。

表7-10 专利数量与相关性分析表

img145

在表7-10中,Z与专利数量的相关系数为0.163,表明因子综合得分与专利数量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其现实意义是专利数量越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子得分就越高。显著性水平为0.279,表明Z与专利数量的相关性不高,可能是由于专利只是无形资产的一个方面,也只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要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众多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纯用专利的数量来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不足的。

(二)对实证结果的解释

从表7-8中可以看出专利最多的企业是中兴通讯,为13 476项。最少的为0项。其中专利为0的公司共有11家,所占比重为23.91%;专利不为0的公司有35家,所占比重为76.09%。表明在我国信息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中,大多数企业都具有专利。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19家公司中,专利数量为0的公司有4家,所占比重为21.05%;在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25家上市公司中,专利数目为0的有6家,所占比重为24%。在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中,专利为0的公司是:欣网视讯、中国卫星。因子综合得分排名第一的中国联通,其专利数量为151项,其专利数量排名为第四名。与专利数量最多的中兴通讯的13 476项相比,其专利数量仅为后者的1.12%。

目前,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市场主要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27]它们掌握着中国移动电话的命脉。对这两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后,本书对这两个公司的专利数量也进行一下比较。由中国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检索可知,截至2008年5月20日,中国移动在中国知识产权局登记的专利为1 130项,而中国联通登记的专利为151项,中国移动比中国联通多979项,是中国联通的7.48倍。可能这也是中国移动比中国联通在美国《商业周刊》“全球IT企业百强榜”的排名中靠前的一个原因。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核心技术与技术创新,资源优势,环境条件与营销网络,管理协调,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汤湘希,2004)。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能脱离企业个体而独立存在,其蕴藏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资源、能力、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中整合后产生的、其他企业或组织所不具有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资源。它不是局限于某一要素而排斥其他要素,而是泛指一个企业比同行做得更好、能够持续成功的独特资源、能力和制度(汤湘希,2004)。在因子综合得分与专利的实证研究中,其结果没有显示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要求在技术上领先,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发展的结果。

无形资产中的专利,作为技术创新的成果,体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技术创新只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诸多要素中的一种,专利也就只能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方面。目前还没有实证数据显示企业的专利数量越多,其核心竞争力就越强。本书的资料也没能得出相关的检验。但是,选择同一行业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对比分析从而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差距,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整个IT行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

(三)实证结论及政策建议

1.主要结论

一般而言,综合因子得分为正,则意味着这个企业已经形成了核心竞争力。综合得分越高,则样本企业具有的核心竞争力就越强;综合得分越接近0,则表明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小;如果得分为负值,则表明企业综合竞争力在平均水平之下,样本企业还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在本书的数据样本中,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平均水平之上的有19家。由于数据量大,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出来。表7-11列出了各个因子中前10名和后10名的企业的名单。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从表7-11可知,规模能力因子在平均水平之上的仅有5家企业,所以仅列出前5名企业的名单。

表7-11 各个因子中排名前10名和后10名的企业名单

img146

在这四个因子中,规模能力因子的贡献率为41.242%,获利能力因子的贡献率为22.404%,偿债能力因子的贡献率为9.269%,资产运营能力因子的贡献率为7.561%。因而,在计算综合因子得分时,规模能力因子对综合因子得分的影响最大。但是规模能力因子在平均水平之上的仅有5家,占整个样本量的10.869%,可见目前我国IT企业的规模不高。规模能力因子得分最高的是中国联通,为6.483 92,最低的是恒生电子,为-0.403 77;在获利能力方面,在46个样本中,有26家企业的获利能力因子在平均水平之上,占样本数据的一大半,获利因子得分最高的是用友软件,为1.975 36,最低的是兆维科技,为-3.341 27;偿债能力因子得分最高的是欣网视讯,为4.820 01,最低的是中兴通讯,为-1.436 62,有20家企业的偿债能力在平均水平之上;有27家企业的资本运营能力在平均水平之上,最高值为交大博通的1.325 6,最低值为长城开发的-3.340 42。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IT行业的上市公司中仅有19家企业有核心竞争力,还不到样本公司的一半。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分最高的中国联通,其得分也仅为2.56。在单个因子得分的分析中同样也可知,只有一半左右的公司在平均水平之上。由此可见,我国目前IT行业的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强,很多公司还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2.政策建议

通过对IT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分析,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企业存在的问题,结合IT行业的特点,本书给出以下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1)注重核心技术的培育

由于技术创新形成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不可交易性和难以模仿的特点,对培育核心技术能力的贡献较大,因此技术创新是我国IT企业的赶超之道。IT企业不仅要强化自己的研发力量,积极培养和引进各类科研人员,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更重要的是要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体制,使公司按照市场需求不断追求技术进步。企业要集中必要的资金和人才,组织好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按照“构思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生产一代”的思路,加快新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核心技术能力。通过优惠政策推进和支持IT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把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的内容。

(2)开发核心员工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过程实质上是使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其中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主要是由核心员工来完成的。核心员工具有较高的智力和情商,拥有较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因而核心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要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主要是通过核心员工这个载体的培育来获得。将核心员工集中起来进行合理的组织分工,在既有激励又有竞争压力的工作环境下,就能形成较高的核心技术能力、核心管理能力和核心市场能力。只有在不断开发核心员工的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培育出独特的、不为外界模仿的核心能力。

(3)加强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保障。企业在开拓市场中的各种创新活动,都需要经过企业管理职能的逐步实施和具体执行才能得以落实。因此,管理创新是指导、协调企业其他创新活动的保障。在管理创新上,企业要做到:①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及创造性思维,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提高企业生产率的创造性作用。②进行战略管理,企业管理者应站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角度综合分析、预测企业资源,制定战略性目标并付诸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未来,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动态的发展。

(4)实施专利战略

所谓专利战略,是指企业从长远发展和全局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抢占或维持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运用专利制度,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求最佳经济效益,并能保持自己的技术优势的谋略。实施专利战略,在企业决策层面上,要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放眼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洞察市场和评估技术的变化所产生的专利产权的价值变迁,在其中辨识机会,规避风险,发现新技术发展方向或重新界定企业主导产品的业务范围,运用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战略做出科学决策,并确定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和专利工作目标。

3.研究不足

虽然本书对IT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是从无形资产的角度来进行的,但是本书选取的无形资产仅限于专利的数量,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同时,在数据的选取上,仅就我国IT行业中在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忽略了那些未上市的公司,使数据有所缺失。从逻辑顺序来说,本书在研究了我国IT行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排名的同时,加入了专利数量这一因素进行分析,是一种创新。但是,就像目前理论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还没有定论一样,本书做出的实证研究也只是一种探讨性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