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股市场是世纪年代全球资本市场上一个制度性的创举

股市场是世纪年代全球资本市场上一个制度性的创举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资本的流动在前苏联东欧、东南亚和中国大陆这三大板块中,明显不倾向中国大陆。B股股票,又称人民币特种股票,这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交易,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可以这么说,B股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创设,是中国根据自身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的一个金融创新,被国际经济界人士誉为是一个制度性的创举。

一、B股市场是20世纪90年代全球资本市场上一个制度性的创举

中国的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和它的建立几乎同时开始,但是其背景也和当时整个社会变革的大趋势相同。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变革贯穿了两大主题——改革和开放,中国证券市场的创建初期也同样体现了这两大主题:交易所和证监会的设立,体现了制度改革和创新的社会变革目标;而B股的创设及不久之后H股的发展,则充分体现了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冲动和意愿。

80年代伴随放权让利的体制变革,地方政府和企业所出现的投融资饥渴症,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产生的背景因素之一;与此相同,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地方政府以及各类企业积极地引进外资、对外融资、缓解资本金不足等背景因素密不可分。

同时,B股市场的出现,和交易所的创建一样带有了当时特定年代的政治背景。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资本的流动在前苏联东欧、东南亚和中国大陆这三大板块中,明显不倾向中国大陆。这是因为前苏联东欧在发生了急剧的社会和政治变革之后,90年代一开始就在吸收国际资本上出现了咄咄逼人的态势;东南亚则因为在70年代开始的、长达20多年的经济起飞中,已经成为国际资本投资的热土;而中国大陆却因为1989年的社会冲突,在外由于部分国家采取了经济制裁的措施、在内出现对吸引外资采取政治上质疑的倾向,导致了境外投资较大规模地撤出。

同时,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中国在早期较多采用国际长期信贷和实业投资的模式,基本没有股权投资的形式。

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之下,和创设证券交易所同时考虑的,就是如何运用股权投资这种国际投资者所熟悉的投资形式来把吸引外资的门开得更大一些。

1990年4~5月间,当时的上海市长朱镕基在香港考察,在宣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在年内宣告成立”的同时,也向国际资本发出了信号:“可以以股票形式吸收外国企业家直接投资上海。”

国际舆论认为,朱镕基的这个表态,不仅显示了一种政治倾向,更是基于最基本的经济考量。中国政府面对冷战结束后世界全新的政治经济格局,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务实精神。

B股股票,又称人民币特种股票,这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交易,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根据规定,它的投资者限于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以及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在人民币至今仍未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情况下,如何让境外投资者利用股权投资的形式买卖中国股票,又避免还处于幼儿期的中国证券市场不至于过早地承受国际投机资本所带来的市场风险?

面对这样的难题,B股市场制度的创新在于:(1)开辟了新的筹集外汇资金渠道。与对外借款和发行外币债券相比,发行B种股票筹集外资只需支付股息、红利,不存在还本,可以避免出现周期性还偿高峰。(2)B种股票以人民币标明面值并计价,境外投资者无论是购买还是分得股息红利均是人民币,需要到我国外汇调剂中心调剂成外币,这样投资风险和汇率变动风险均由境外投资者承担。(3)企业发行B种股票之后,必然置于众多的海外投资者监督之下,使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知名度。(4)B种股票的发行,使众多海外投资者参与我国证券市场活动,有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完善和树立我国改革开放的形象。

可以这么说,B股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创设,是中国根据自身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的一个金融创新,被国际经济界人士誉为是一个制度性的创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