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源的外国金融说

魏源的外国金融说

时间:2022-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依今日之见,一、三为金融工具,二、四为金融机构。魏源认为,以上三者中国都有,唯独担保会中国没有。此时,魏源已在为中国与西国的贸易纠纷不断,可能发生战争做着各种准备,他并未排除“师船列阵,交战以退敌”。魏源向国人介绍现代金融业的开阔胸襟,执着热情,敏锐视角和虚心学习的精神,不以大国自诩,思想上不封闭的务实精神,值得我们追随和发扬。

附:魏源的外国金融说

魏源在《海国图志·夷情备采·贸易通志》部分,就中西经济作了比较。他明确指出:“中国以农业立国,西洋以商立国。”因而西洋以“心计之工,如贾三倍。其国所立规制以利上下者,一曰银票,二曰银馆,三曰挽银票,四曰担保会。前二者,国王与商民分立之,后二者,则商民自设之。”依今日之见,一、三为金融工具,二、四为金融机构。与一、三相对应的,中国有楮币、会票,魏源未多费笔墨,只略作说明,以勾勒出它的梗概。“银票如中国楮币,国王出之,以时收纳,循环失信,故外便商而兼利国”。“挽银票,如中国之会票,凡西洋本国之商,欲赴广东贸易……但寄票与驻粤之商会银交易。又如英商欲向花旗商买货而无现银,则亦出票会银于售货之某地,而彼商欲买英货者,即于某地收兑其银焉。”

西洋的银馆,当即银行。魏源以为“如中国之银店,收银代为生息,但彼则国王自设之,或寄存银,或出票。……民之库,国之帑,商贾之源。商民茕独,有所寄贿,则免其经营,贫商得以借贷,则资其运转”。魏氏将外国的银馆与我国银店作了比较,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亦可了解银馆的职能和作用,其在国家中的地位。然而认真说来,他的介绍还是初步的、肤浅的,尚不够准确与全面。

对于荷兰、佛兰西(法国)、英吉利(英国)、弥利坚(美国)四国银行作了扼要的说明,因其资料来源复杂,无暇搜集一手资料,有传讹、有未确、也有的简直是南辕北辙,但这是向国人第一次打开眼界,放眼国外金融概貌的一束耀眼的强光,任何瑕疵也遮掩不住它的光芒。我们只能以崇敬的心情,激昂的心理向今天打开这尘封的记录。他介绍“荷兰国银馆始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是西班牙正式承认荷兰独立,而非荷兰银行成立。他说该馆“章程公正,各国取信”。这对我们是有启示意义的。佛兰西国“银馆,嘉庆间因军饷支用过当,所收银二千万员(元),一时倒败。其后更立章程,再开银馆,能收银九百万员(元)而止”。此段历史足资警示国人与政府,银行资金量再大,弥补军费,运用不当,照样倒败。而像我国的银店,可谓是本小利微,根本无法与之相比较、相抗衡了。“弥利坚亦开银馆,道光十二年(1832)本银七千九百万元,嗣后十七年,其私馆败,银有出无入。近日复兴,人复取信矣。”

在魏氏看来,“银馆最大者推英吉利国都,始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初止收七百万,后至乾隆五十年(1785),增本至万万五千万员(元),内借支国王四千余万员(元),公信无欺,故各国商旅皆愿存银其中,恃以无恐。赋税之出皆存于银馆。”康熙三十二年成立了英格兰银行,这不错,但它不是“国王设立的”,是股份制公司组织的,是在英法战争中,英政府财政困难,公债急剧膨胀,查尔士二世向金匠借款,无力偿还,财政部不得不宣布贬值,随之而来的是危机,政府希望得到银行的有力支持,人民亦希望有信用的银行的成立。1688年的革新开始,将公共财政由不固定状态转为固定的国债。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在公司宪章中被授予买卖金银和汇票,以及借款和发行可流通期票的权利(10),且不许设立其他银行。据说1793年在英国乡镇银行有400家,1810年超过3700家(11)。魏源对一些细节十分注意,连赋税之出纳,皆存于银馆,也记上一笔,他还写道:“其他西国各有之(指银行),而此三家国为最,不独国都有之,其各城通市,私馆亦多。”

魏源认为,以上三者中国都有,唯独担保会中国没有。他介绍担保会有:一曰船担保,二曰宅担保,三曰命担保。所以当谓保险公司。“此四者,皆西国恤商之政。而尤要者,则曰以兵船保护商船之法。……凡各埠贸易之银,皆由师船递寄,故师船寄课,为万全无失之策。”此时,魏源已在为中国与西国的贸易纠纷不断,可能发生战争做着各种准备,他并未排除“师船列阵,交战以退敌”。

魏源向国人介绍现代金融业的开阔胸襟,执着热情,敏锐视角和虚心学习的精神,不以大国自诩,思想上不封闭的务实精神,值得我们追随和发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