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储备多元化理论

国际储备多元化理论

时间:2022-1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储备多元化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特里芬难题”。在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的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储备资产是成员国在IMF中的储备头寸,其次是特别提款权。国际储备尽管存在资产多样化的要求,实际上各国仍然将货币储备列为首选的资产,由于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与货币储备相比数量有限,从资产构成上看国际储备实际上还是外汇储备。

二、国际储备多元化理论

国际储备多元化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界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提出的关于国际储备的理论。这一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国际储备资产的多元化和多种货币储备体系。

国际储备多元化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由于国际储备增加必须以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对外货币输出即对外负债增加为条件,这就隐含着两个要求:第一,储备货币发行国的黄金储备必须随国际储备的增加而等比例地增加;第二,必须允许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国际收支因对外负债的增加而出现长期持续性的逆差。显然,第一个要求很难得到满足,全世界黄金产量的增长都满足不了国际储备需求的增加,更何况一个国家。至于第二个要求,在短期内可以得到满足,但如果一个国家长期持续地出现大量的国际收支逆差,势必对其货币的信誉产生不利的影响,结果导致该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汇率的大幅度波动。一种货币无法在提供充分的国际储备与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稳定之间两全其美,这就是所谓的“特里芬难题”。在汇率丧失稳定性基础时,该国货币不再适合作为储备货币,各国会转而选择汇率稳定的其他通货作为储备货币,而接下来充当新的储备货币的通货又会重复原储备货币的经历。

特里芬难题客观地描述了某种特定的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的困境。要走出这一困境,可行的方法就是储备资产多元化和多种货币储备体系。在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的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储备资产是成员国在IMF中的储备头寸(又称普通提款权),其次是特别提款权。由于这两种新的储备资产不是某一个国家的通货,而是IMF创造的一种用于成员国之间计算的记账单位,因此在扩大储备资产供应量的同时,不会导致所谓的“特里芬难题”。但是,这两种储备不能运用于日常的贸易和资本结算,使用上要受到许多限制。此外,它们总量的增长方式非常不规则,各国能够分配到的金额受制于本国在IMF的份额,很难满足份额较小的国家贸易增长对储备资产的需求。尽管SDRs、普通提款权一直在增长,但是它们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并不高,而且处于下降趋势。国际储备尽管存在资产多样化的要求,实际上各国仍然将货币储备列为首选的资产,由于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与货币储备相比数量有限,从资产构成上看国际储备实际上还是外汇储备。

所谓多种货币储备体系,就是同时由若干种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资产的一种储备制度,以解决储备充足性与储备货币币值稳定性之间矛盾的又一种方法。多种货币储备体系摆脱了对单一货币储备的过分依赖,不会发生全球国际清偿能力的短缺。此外,由于对外负债的分散化,原来由一国承担的因发行储备货币而引起的持续性的对外负债改由多个国家共同承担,降低了其通货被逐出国际储备体系的概率。多种货币储备体系不仅增加了国际储备资产的总供给,缓和了原有国际储备资产供应与币值稳定之间的矛盾,也极大地增加了各国选择储备货币的余地,增加了平衡头寸的灵活性和进行国际支付的便利性。各国政府对储备货币多样化普遍持欢迎态度,因为这有助于提高各国独立实施货币政策自由度,可以避免因采取强制性紧缩政策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而对本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