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兼并与收购

兼并与收购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啤酒行业,无论是改革开放、大步前行的中国市场,还是世界其他市场,收购和兼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当然其中也偶尔夹杂着兼并落败的案例,比如,英博与华润雪花于2004年争夺全资收购澳大利亚第二大啤酒企业——狮王啤酒在华的所有业务,英博就以失败而告终。在中国,管理者是幸运的,因为只要把员工当做人来看待,员工就已经很感恩戴德了。

在商业竞争中,利用资本的力量,根据企业自身的战略,对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目标对象进行兼并与收购,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前提是收购方具备清晰的发展策略和足够的资本或者资本运作实力,作为被收购方,如果目标就是出售企业以获得最大化的利益,自然被收购会是不错的选择。但并不是所有的对象都是自愿被收购的,被收购方有时出于自身发展的考量,或者由于企业创始人的情感因素,因此在商业领域发生的恶意收购的实例并不少见。

作为收购方,也不是所有的收购目的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其中有部分企业是在市场竞争中被竞争对手打得找不到北,从而以复仇为动机进行收购与兼并。

作为被收购方的股东或者高层管理人员,如果是自愿被收购的情况,自然皆大欢喜;即使是被恶意收购,作为核心利益层,损失的无非是所谓的尊严;但是作为被收购方的员工,由于公司管理层的更替,根据古今中外“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规则,利益的保障是非常有限的,有些不得不失去自己多年熟悉的领域,不得不更换工作。

在啤酒行业,无论是改革开放、大步前行的中国市场,还是世界其他市场,收购和兼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当然其中也偶尔夹杂着兼并落败的案例,比如,英博与华润雪花于2004年争夺全资收购澳大利亚第二大啤酒企业——狮王啤酒(Lion Nathan)在华的所有业务,英博就以失败而告终。

无论是哪一种兼并与收购,背后上演的悲欢离合都几乎一样。资本的血腥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了到达资本利益的最大化,兼并与收购之后的第一个重大动作将是裁员或者变相裁员!虽然由于兼并双方市场的重合、产能的增加、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升都是其减少员工的理由,但是绝对不排除资本家为了提升资本投入回报,加快投资回收而对普通员工进行压榨与压力移转。加上许多原管理层为了得到新老板的赏识,许多基层员工应得的利益也会因此受到极大的威胁与损失。

当然,啤酒行业的员工也开始利用法律武器与资方开展有礼有节的抗争,目前国家新修订的《劳动法》,已成为员工与企业主进行抗争的理论基础。如员工进行有组织的罢工来争取与资方的谈判;部分员工还采用扣留企业的资产甚至扣留收购方的代表来获得重新谈判的主动权。一则发生在贵州的例子就是,一家当地啤酒厂被本土一啤酒巨头收购,由于部分员工特别是临时工的基本权益受到了侵害,这些员工集体爬上啤酒行业的象征性建筑——啤酒酿造罐的顶端,主张自己的权益,最终由地方政府出面,也出动了消防、武警进行保护,总算平息了事态。

在中国,管理者是幸运的,因为只要把员工当做人来看待,员工就已经很感恩戴德了。通常情况下,他们是非常容易满足和管理的一些老实人,只要能够考虑其基本的诉求,他们的合作度简直超过预期,95%的人不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进行对抗。在啤酒行业内,我们也曾经在兼并与收购过程中,关闭3个自动化程度很低的小型老厂整合到一个现代化的大厂,因为采取了比较人性化的策略与手段,最后消化掉多达500名员工而没有发生任何冲突,并且作为资方的代表,我们也没有损害被收购企业的利益,因为我们所提供给员工的补偿是合理、合法的。在管理幅度极大的所谓跨国公司,由于语言的障碍和沟通的阻塞,企业的高管常常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不利状况,由于中方领头人的不作为甚至故意捣乱而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和声誉破坏的事例也屡见不鲜!要杜绝这样的情况发生,企业需要真正建立良好的现代企业制度,不回避负面消息、使沟通渠道得以畅通。管理学家彼得·杜鲁克的管理名言是:真正成功的企业是很平静的,因为一切的风险已经被提前防范和处理了。

还是那句话,行业的兼并与收购是资本家的盛宴,对普通员工而言则是无尽的苦痛与折磨,企业家们在考虑自己的豪情壮志得以满足的同时,要多一份社会责任,多一份对普通员工的利益及其情感的付出的敬畏之心,他们需要的只是基本的尊重与公平的对待!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依靠企业家的道德良心和自我约束,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这基本是不靠谱的。因此,国家的管理部门和司法机关应当认真履行管理职责,这是社会进步、文明开化的大势所趋,否则,如果强势力量得不到合理的约束和管制,这样发生在啤酒行业的强势兼并与收购对广大啤酒从业人员而言,就无异于目前社会上愈演愈烈的房屋强拆!

因此,如果政府不积极作为,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最终普通消费者的利益也将受到损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