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品市场专业化模式案例分析

产品市场专业化模式案例分析

时间:2022-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部化理论与垄断优势理论不同,它不是强调跨国公司所特有的知识产权优势本身,而是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以较低成本在内部转移该优势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当作企业发生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动因。二是与其他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相比,内部化理论具有较大的适应性,较好地解释了跨国公司的性质、起源以及对外投资的形式等。三是内部化理论还有助于解释战后跨国投资活动快速增长的事实。

二、内部化理论

(一)内部化理论的形成

内部化理论(The Theory of Internalization)也称市场内部化理论,是当代西方较为流行的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一种理论。内部化理论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学者科斯(R.H.Coase)在1937年出版的《企业的性质》一书中提出的内部化定理。(13)科斯认为市场对于某种类型的交易来说是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的,参与市场的交易成本有:寻找合适的价格的成本;在合同中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成本;与接受合同有关的风险成本;对市场贸易所支付的交易成本等。科斯认为,企业的内部化组织是一种低成本的生产联系方式,当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成本低于通过市场交易的成本时,企业就会倾向于内部化交易,这实际上解释了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建立内部市场的根本动因(14)

二战以后,西方学者将科斯定理直接引入到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1976年英国学者巴克莱(P.J.Buckley)和卡森(M.Casson)在合著的《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对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提出批评,并提出了新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标志着内部化理论的形成。(15)1981年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M.Rugman)出版《跨国公司的内幕》一书,(16)对内部化理论作了更为深入的探讨,扩大了内部化理论的研究范围。

(二)内部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假设

内部化理论是以市场不完全为假设前提的,这种市场不完全假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假设企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从事各种贸易活动存在各种障碍,其内部化经营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2)生产要素市场尤其是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时,企业可以以内部市场替代外部市场;(3)在不完全市场上实施内部化来降低生产成本,当这种内部化跨越国界时就产生了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从上述三种假设可以说明,在不完全市场上,当技术、管理、原材料、信息等外部的生产要素市场交易成本高于内部的市场交易成本或难以保证交易正常进行时,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会将其市场内部化。(17)

2.市场内部化的动机

内部化理论与垄断优势理论不同,它不是强调跨国公司所特有的知识产权优势本身,而是强调企业通过内部组织体系以较低成本在内部转移该优势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当作企业发生对外直接投资的真正动因。在市场不完全条件下,跨国公司为了谋求企业整体利润的最大化,往往倾向于将中间产品特别是知识产品在企业内部转让,以内部市场来代替外部市场,以避免外部市场不完全造成的损失。所以,跨国公司实行市场内部化的动机是由知识产品的特殊性质和知识产品的市场结构,以及知识产品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知识产品以及市场结构特点有:

(1)知识产品的形成耗时长、费用大。跨国公司在进行知识产品的研究开发时具有初始投入大、风险性大、所需时间较长、费用高的特点。

(2)知识产品可以给拥有者提供垄断优势。跨国公司如果将其拥有的知识产品在外部市场上转让,其结果是扶持了竞争对手,削弱了自身优势和竞争能力。相反,如果将其拥有的知识产品在企业内部转让,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些优势不被别人利用,长期保持对知识产品的独占优势。

(3)知识产品的效益和价格存在不确定性。在市场不完全条件下,企业基于保密的需要,在转让知识产品时不可能把所有的技术细节都提供给对方,这就使买方很难对知识产品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无法对知识产品进行合理定价。加上知识产品的买方一般只有在该产品投入生产过程以后才能较确切地了解该产品的价值和功能,所以在知识产品交易时,买卖双方就某项知识产品的经济效益无法达成一致,难以确定一个合理的价格。(18)

(4)知识产品的外部市场可能导致额外的交易成本。由于知识产品具有“共享性”特点,在外部市场上进行转让,可能发生知识产品的外溢,产生一大批的仿效者,从而失去了知识产品企业的独占优势,使企业投下的巨额研究开发费用无法收回。特别是仿效者往往以极为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使知识产品拥有者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导致企业遭受巨大损失。

以上这四个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导致企业对其拥有的产品实行内部化,控制在企业内部使用,达到长期保持对知识产品的独占优势,最大限度地收回研究开发费用并实现价值增值。

(三)对内部化理论的评价

内部化理论解释了20世纪70年代跨国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是西方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重要转折点,其最重要的贡献主要有三点:一是研究跨国公司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垄断优势理论从市场的不完全和寡占的市场结构论述了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决定因素,内部化理论则从企业国际分工、不同国家企业之间的产品交换形式和国际生产组织形式等角度来研究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和行为。二是与其他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相比,内部化理论具有较大的适应性,较好地解释了跨国公司的性质、起源以及对外投资的形式等。它既可以解释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行为,又可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三是内部化理论还有助于解释战后跨国投资活动快速增长的事实。知识产品市场的内部化激励跨国公司在研究与开发方面投资巨额资金,为保持和扩展已有的技术优势而增加对外直接投资,推动了国际直接投资的高速增长。大型跨国公司的兼并和合并活动,使其多样化经营程度进一步提高,也促进了国际直接投资的迅速增加。

当然,内部化理论也还存在许多方面的缺陷。一是内部化理论过分强调知识资本内部转移的收益,未能科学地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因而常常受到区位优势论经济学家的抨击;二是忽略了跨国公司这种典型的垄断组织行为特征的研究,这是该理论的一大缺憾;三是内部化理论只强调了市场竞争的不完全对投资行为的消极影响,忽略了它对投资的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