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原交通的发展及以其为中心的商品流通

太原交通的发展及以其为中心的商品流通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继太原对省外地区的交通得到改善以后,山西省政府又着手开始改善太原对省内各地的交通。受交通困难的限制,旱灾救援工作进展十分缓慢。1920年山西省政府在太原南郊举行山西省干路修筑开工典礼,以此为标志,山西进入到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时期。
太原交通的发展及以其为中心的商品流通_近代山西城镇地理

二、太原交通的发展及以其为中心的商品流通

近代时期,太原对外交通改善,最早是从正太铁路建设开始的。正太铁路连接河北的石家庄和山西的太原,是近代山西建设最早的一条铁路。正太铁路1896年由山西巡抚胡聘之奏准修建。当时“既议定复筑卢汉铁路,由是各省竞谋创建支路以与卢汉连接。晋省物产沃衍,尤饶煤铁,会鄂督张之洞疏言利用晋铁,胡聘之即推原此议,于是年五月上疏请开办太原至正定支路,以接卢汉干路,由山西商务局借洋款兴造,以便转输,而期开拓。廿八日得旨允准。寻商诸华俄道胜银行,由银行兼法国工程师越黎从事勘路。廿三年四月十六日奏明测勘情形,并请准与华俄道胜银行商订借款筑路之约,六月初九日得旨照准”(96)。1898年山西商务局和华俄道胜银行签订《柳太铁路借款合同》,规定正太铁路线路由正定南面得柳林堡起,至太原为止,全长250公里,工期3年,借款2500万法郎,年息6厘,自开车30年本利还清。借款合同签订后,由于山西士绅坚决反对和随后发生义和团运动,柳太铁路的修筑工作被搁置起来。

1902年,清政府铁路总公司督办盛宣怀与华俄道胜银行签订《正太铁路借款详细合同》和《正太铁路行车详细合同》,再次进行正太铁路的修建工作。华俄道胜银行原系俄法合资组成,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沙俄自顾不暇,将借款修筑正太铁路的权利转让给法国巴黎银行接办,于是法国人成为正太铁路的债权人和实际控制者。正太铁路全长243公里,其中山西省境内170.7公里,从1904年5月开工修建,到1907年10月全线竣工,前后共费时3年零5个月。

正太铁路的修筑,虽然使太原对省外地区的交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太原对省内各地区的交通仍然十分落后。于是,继太原对省外地区的交通得到改善以后,山西省政府又着手开始改善太原对省内各地的交通。民国时期,从1919年开始,山西连续3年发生旱灾,旱灾的发生使山西省政当局不得不从他处调集粮食,进行旱灾的灾后救援工作。受交通困难的限制,旱灾救援工作进展十分缓慢。旱灾救灾工作进行的缓慢,引起山西省政当局对交通落后状况的关注,“山西全省一百零五县,既无航路可通,而陆路除平定、大同原有铁路两段,仅能东达外,其余则山行崎岖,原行者泥淖,以致转运困难,生产无由发达,任命生计所以日行艰窘”(97),于是痛下决心建设道路,大力发展太原和省内各地之间的交通。

1919年山西省政府制定《山西全省修路计划大纲》,对山西全省修路进行详细而具体的规划。根据《山西全省修路计划大纲》,山西全省的公路被分成不同的类别和等级,分期、分段进行修筑。由于山西提出的修路计划,相对于山西当时的物力和财力而言,过于庞大,所以在具体的操作中,限于各种原因,山西公路建设往往不能如计划中那样如期完成,“原拟六年成功……共拟十八年告成。计划如此,事实多较计划书为难,其结果尚不知如何也!”(98)。山西的公路是1920年开工建设的。1920年山西省政府在太原南郊举行山西省干路修筑开工典礼,以此为标志,山西进入到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时期。从1920年至1930近10年的时间,山西总共建成长达1000公里的汽车路,这些公路连贯了大同、太原、运城、晋城等几个重镇,初步形成以太原为中心的公路交通网络。

民国时期,山西太原对省内交通改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同蒲铁路的修建。同蒲铁路是山西规划较早的一条铁路。早在1905年,清朝政府就批准了山西巡抚张曾易成立同蒲铁路公司,修筑同蒲铁路的计划。1907年清朝政府发给山西一枚“总办山西同蒲铁路有限公司关防”,鼓励自办铁路。1911年山西同蒲铁路公司修成榆次太谷35公里的路基,完成了榆次至北要村近8公里的铺轨工程。旋即因辛亥革命爆发,同蒲铁路修筑工作就此停工。1932年阎锡山再次上台,就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后,制定《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专门提出建设同蒲铁路的计划,“兴建窄轨铁路,由太原绥靖公署负责监督指导,建立晋绥兵工局执行其事,易五千五百里为期成量,以三分之二为必成量”(99),开始大规模地进行以太原为中心的铁路建设。

在同蒲铁路的修筑问题上,以太原为中心,同蒲铁路分南北两段,分别以南、北工程局负责南北两路的铁路修筑工作。南同蒲铁路1933年1月开工建设,北同蒲路1833年11月开工建设,北同蒲铁路的开工时间比南同蒲铁路晚整整完了10个月。南北同蒲铁路的建设速度不同,“南段路线地势平坦,工程较易进展较快”,“北段多崇山峻岭,进展缓慢”(100),特别是原平至阳方口段“有恒山山脉横断,所以原平、宁武之间成为同蒲铁路全线当中最艰难的工程区,需要巨额建设费用,所以工程暂时停止在原平镇”(101)。这样,在南同蒲铁路1936年1月全部建成通车后,北同蒲铁路至抗日战争爆发,尚有距大同约15公里的路段没有修通。

经过不断的道路建设,山西初步建立起一个以太原、榆次为中心,以正太、同蒲铁路为主干,以太风、太同、太军、白晋公路为辅线,以各级城镇为节点的商品流通网络。

作为太原对外交通最重要的的一条通道,正太铁路自东向西输入的,主要是一些以日常消费用品为主的洋货。“在历年进口洋货中,以使用品占大多数,其次是消耗品,再次是奢侈品。民国十六年(1927年)输入48611809元洋货中,属于使用品类为35939387元,占输入总值的7393%;属于消耗品类为7411884元,占输入总值的1525%;属于奢侈品类为5260538元,占输入总值的1082%”(102)。民国时期,正太铁路运入的进口商品门类虽然繁多,但其来源却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在进口的洋货中,从日本进口的商品主要是棉织品、人造丝、五金、杂货、车辆、纸张、金属制品、毛呢制品、化工燃料、海产品、化妆品、玩具等;从德国进口的商品主要为五金、化学产品、燃料、机器、工具、车辆、金属制品等;从英国进口的商品主要为毛呢、五金、纸张、化工、燃料等;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主要为五金、煤油、汽油石蜡、烟叶、汽车等”(103)

正太铁路自西向东输出的,主要是一些农副产品、畜产品、蛋产品以及各种手工业产品。据《山西历史辑览》统计在20世纪30年代山西输出的产品价值3662万,其中价值最多的是农副产品,为2200万元,林产品及畜产品为342万,矿产品为414万,加工品为670万(104),农副产品几乎占据山西输出产品总量的约2/3。

在经正太铁路输出的各种农副产品中,棉花是其中输出量较大的货物。据统计,1926年山西棉花输出高达17981958斤,合6000012元(105),在天津棉花贸易市场上,一度出现“各纱厂均以山西棉花为基本棉”(106)的局面。正太铁路输出的皮货的数量,也非常引人注目。据《山西历史辑览》记载:“(山西)中部和南部方面的皮货,全部集中到交城和新绛地区,然后送到榆次,进而沿正太铁路运出省外。经榆次运送的皮货,一年达五百万斤,价值一百余万元。”(107)

太原和省内其他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主要通过同蒲铁路和太同、太风、太军、白晋4条公路来进行。同蒲铁路修建完工的时间相对较晚,南线太原至风陵渡段至1935年才开始全线通车,北线太原至大同段直至抗日战争爆发也未能正式完工。不过,由于同蒲铁路实行的是边修建边营运的方针,所以到抗日战争爆发,虽然同蒲铁路对整个山西货物运输影响有限,但还是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对于同蒲铁路各段的运营情况,《中国实业志》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该路(同蒲铁路)分段修筑,完成一段即开始通车营业。二十三年七月一日原平、介休段,开始营业。二十四年三月介休、临汾段,开始正式营业。二十四年八月一日通车至侯马,同时太平、太临、临候间开驶区间列车,……又自十月五日起,开驶原平、永济间,直通旅客列车,营业极为畅旺,平均每日进款五千余元,客运约二千余元,货运约一二千吨。又据十一月份统计,全县客货收入,又二十五万元,就中以太谷、临汾、洪洞、曲沃等站货运收入最多,每日可收八百余元”(108)。从以上《中国实业志》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1)同蒲铁路开始营运之后,货运增长很快,“营业极为畅旺”。(2)同蒲铁路曲沃以北至太谷段是同蒲铁路货运较多的路段。

在太同、太风、太军、白晋4条公路中,太风公路是其中最运输最繁忙、运输量最大的公路。太风公路之所以是近代山西运输量最大的公路,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太风公路交通条件较好,货运方便,不像其他3条公路那样有大量曲折艰涩的山区路段,存在严重的运输困难问题;二是太风公路所经历的晋中、晋西南地区是山西物质最丰富的农业地区,有大量的物质可供运输,不至于出现货源不足的问题。

由于同蒲铁路和太风、太同、太军、白晋4条公路,连接的是山西各地方和太原的交通,所以同蒲铁路和这4条公路上运输的商品,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据《山西统志·交通志·公路水运篇》记载,这四条公路上,运输比较大宗的货物,太风公路干线以小麦、面粉、棉花、烟草、食盐等商品为主,年运量最多时达到5000余吨;太同公路干线以烟草、食盐、杂货等商品为主,年运量约500余吨;太军公路干线以皮毛、木材、杂货等商品为主,年运量约300余吨;白晋公路干线以铁货、小米、竹器、麻类等商品为主,年运量约130余吨(1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