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产设备管理系统规章制度

生产设备管理系统规章制度

时间:2022-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产系统中的现场是指从事产品生产、 制造或提供生产服务的场所。生产现场管理的内容包括现场生产的组织管理工作和落实到现场的各项专业管理、 基础管理工作, 主要内容有以下四点: 生产组织的现场性。现场管理者直接面对作业人员, 因此, 必须直接面对各类生产问题, 并要迅速解决。现场OJT是为了快速培养熟练员工, 在此基础上

生产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 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 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 机 (设备、 工具、 工位器具、 工装夹具)、 料 (原材料、 辅料)、 法(加工、 检测方法)、 环 (环境)、 资 (资金)、 能 (能源)、 信 (信息) 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 组织、 协调、 控制和检测, 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 达到优质、 高效、 低耗、 均衡、 安全、 文明生产的目的。

一、 生产现场管理的含义

生产系统中的现场是指从事产品生产、 制造或提供生产服务的场所。 它既包括生产前方各基本生产单位, 也包括后方各辅助部门的作业场所, 如库房、 试验室等。

现场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对生产的基本要素 (人、 机、 料、 法、环、 资、 能、 信等) 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 提高生产系统的效率, 以保证生产系统目标的顺利实现。 可见, 现场管理的特征与其他管理一样, 也要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 提高投入、 产出的效益。

二、 生产现场管理的内容

生产现场管理的内容包括现场生产的组织管理工作和落实到现场的各项专业管理、 基础管理工作, 主要内容有以下四点:

(1) 工作要素管理。 对现场工序所使用的人力、 设备和原材料等进行管理。

(2) 产品要素管理。 对产品品种、 质量、 数量、 交货期和成本等进行管理。

(3) 现场物流管理。 对从物料进入现场到转化为成品的流程进行管理。

(4) 现场环境管理。 对生产现场和生活现场的环境进行管理。

三、 生产现场管理的特点

生产现场管理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三点:

(1) 生产组织的现场性。 人、 财、 物, 产、 供、 销等都是在生产现场进行的, 因此,生产组织具有现场性的特点。

(2) 生产任务的紧迫性。 生产车间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 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

(3) 人际关系的直接性。 现场管理者直接面对作业人员, 因此, 必须直接面对各类生产问题, 并要迅速解决。

四、 生产现场管理的目标

生产现场管理的目标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 全面培养作业人员的技能。 现场管理者要致力于对作业人员进行 “五会” 培养,即会操作、 会调整设备、 会维护设备工具、 会检查质量和会多工种操作。

(2)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 包括对作业人员的技能, 设备、 工具、 检具的精度, 毛坯的尺寸以及加工方法、 环境条件等各方面的质量管理。

(3) 安全生产。 包括改善通风照明条件, 设置防尘、 防毒、 消除噪音和防火设施, 安装设备防护装置, 禁止疲劳作业等。

(4) 降低生产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各种消耗, 杜绝浪费, 做到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5) 建立正常生产秩序, 实现均衡生产。 讲究科学管理, 前后工序要保持同步, 产品品种、 数量、 工时负荷要全面均衡, 确保以最少的生产储备实现生产的连续性和均衡性。

五、 生产现场管理制度

(一) 定置管理

(1) 安置摆放、 工件按区域按类放置, 合理使用工位器具。

(2) 及时运转、 勤检查、 勤转序、 勤清理, 标志变化应立即转序, 不拖不积, 稳吊轻放, 保证产品外观完好。

(3) 做到单物相符, 工序小票, 传递记录与工件数量相符, 手续齐全。

(4) 加强不合格品管理, 有记录, 标识明显, 处理及时。

(5) 安全通道内不得摆放任何物品, 不得阻碍。

(6) 消防器材定置摆放, 不得随意挪作他用, 保持清洁卫生, 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二) 工艺管理

(1) 严格贯彻执行工艺规程。

(2) 对新工人和工种变动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经考试合格并有师傅指导方可上岗操作, 生产技术部不定期检查工艺纪律执行情况。

(3) 严格贯彻执行按标准、 按工艺、 按图纸生产, 对图纸和工艺文件规定的工艺参数、技术要求应严格遵守、 认真执行, 按规定进行检查, 做好记录。

(4) 对原材料、 半成品、 零配件、 进入车间后要进行自检, 符合标准或有上步接收手续方可投产, 否则不得投入生产。

(5) 严格执行标准、 图纸、 工艺配方, 如需修改或变更, 应提出申请, 并经试验鉴定,报请生产技术部审批后方可用于生产。

(6) 合理化建议、 技术改进、 新材料应用必须进行试验、 鉴定、 审批后纳入有关技术、工艺文件方可用于生产。

(7) 新制作的工装应进行检查和试验, 判定无异常且首件产品合格方可投入生产。

(8) 在用工装应保持完好。

(9) 生产部门应建立库存工装台账, 按规定办理领出、 维修、 报废手续, 做好各项记录。

(10) 合理使用设备、 量具、 工位器具, 保持精度和良好的技术状态。

(三) 质量管理

(1) 各车间应严格执行 《程序文件》 中关于 “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 的规定, 履行自己的职责、 协调工作。

(2) 对关键过程按 《程序文件》 的规定严格控制, 对出现的异常情况, 要查明原因,及时排除, 使质量始终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

(3) 认真执行 “三检” 制度, 操作人员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做到自检, 检查合格后,方能转入下工序, 下工序对上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查, 不合格产品有权拒绝接收。 如发现质量事故时做到责任者查不清不放过、 事故原因不排除不放过, 预防措施不制定不放过。

(4) 车间要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 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 不合格的半品不转序。

(5) 严格划分 “三品” (合格品、 返修品、 废品) 隔离区, 做到标识明显、 数量准确、处理及时。

(四) 设备管理

(1) 车间设备指定专人管理。

(2) 严格执行 《设备使用、 维护、 保养、 管理制度》, 认真执行设备保养制度,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 做到设备管理 “三步法”, 坚持 “日清扫、 周维护、 月保养”, 每天上班后检查设备的操纵控制系统、 安全装置、 润滑油路畅通油线、 油毡清洁、 油压油位标准、 并按润滑图表注油, 油质合格, 待检查无问题方可正式工作。

(4) 设备台账卡片、 交接班记录、 运转记录齐全、 完整、 账卡相符、 填写及时、 准确、整洁。

(5) 实行重点设备凭证上岗操作, 做到证机相符。

(6) 严格设备事故报告制度, 一般事故3天内, 重大事故24小时内报设备主管或主管领导。

(五) 工具管理

(1) 各种工具量具刃具应按规定使用, 严禁违章使用或挪作他用。

(2) 精密、 贵重工具、 量具应严格按规定保管和使用。

(3) 严禁磕、 碰、 划伤、 锈蚀、 受压变形。

(4) 车间不得使用不合格的或已损坏的工具、 量具、 刃具。

(六) 计量管理

(1) 使用人员要努力做到计量完好、 准确、 清洁并及时送检。

①量具必须保持完好无损, 零件、 附件无丢失, 出现上述情况之一者, 必须及时送质量部门以便检查、 修理、 鉴定。

②禁止使用过期或不合格量具, 做到正确使用、 轻拿轻放、 严禁碰撞, 使用后擦拭干净, 较长时间不使用时要涂油, 正确放置。

③所有在用计量器具必须按合格证书填写的有效期或质量部检测中心的通知自觉及时送检。

(2) 凡自制或新购计量器具均送质量部检测中心检查, 合格后办理入库、 领出手续。

(3) 严禁用精密度较高的计量工具测量粗糙工件, 更不准作为他用, 不得使用非法计量单位的量具。 文件、 报表、 记录等不得采用非计量单位。

(4) 凡须报废的计量器具, 应提出申请报质量部。

(七) 生产管理

1. 文明生产

(1) 车间清洁整齐, 各图表美观大方, 设计合理, 填写及时, 准确清晰, 原始记录、台账、 生产小票齐全、 完整、 按规定填写。

(2) 应准确填写交接班记录、 交接内容包括设备、 工装、 工具、 卫生、 安全等。

(3) 室内外经常保持清洁, 不准堆放垃圾。

(4) 生产区域严禁吸烟、 烟头不得随地乱扔。

(5) 车间地面不得有积水、 积油。

(6) 车间内管路线路设置合理、 安装整齐、 严禁跑、 冒、 滴、 漏。

(7) 车间内管沟、 盖板完整无缺, 沟内无杂物, 及时清理, 严禁堵塞。

(8) 车间内工位器具、 设备附件、 更衣柜、 工作台、 工具箱、 产品架各种搬运小车等均应指定摆放, 做到清洁有序。

(9) 车间合理照明, 严禁长明灯, 长流水。

(10) 坚持现场管理文明生产、 文明运转、 文明操作、 根治磕碰、 划伤、 锈蚀等现象,每天下班要做到: 设备不擦洗保养好不走, 工件不按规定放好不走, 工具不清点摆放好不走, 原始记录不记好不走, 工作场地不打扫干净不走。

(11) 边角料及废料等分类放到指定地点保管。

2. 安全生产

(1) 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2) 经常开展安全活动, 开好班前会, 不定期进行认真整改、 清除隐患。

(3) 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 认真执行安全生产。

(4) 特殊工种作业应持特殊作业操作证上岗。

(5) 学徒工、 实习生及其他学员上岗操作应有师傅带领指导, 不得独立操作。

(6) 交接班记录, 班后认真检查, 清理现场, 关好门窗, 对重要材料要严加管理以免丢失。

(7) 非本工种人员或非本机人员不准操作设备。

(8) 重点设备, 要专人管理, 卫生清洁、 严禁损坏。

(9) 消防器材要确保灵敏可靠, 定期检查更换 (器材、 药品), 有效期限标志明显。

(10) 加强事故管理, 坚持对重大未遂事故不放过, 要有事故原始记录及时处理报告,记录要准确, 上报要及时。

(11) 发生事故按有关规定及程序及时上报。

(八) 能源管理

(1) 积极履行节能职责, 认真考核。

(2) 开展能源消耗统计核算工作。

(3) 认真执行公司下达的能源消耗定额。

(4) 随时检查耗能设备运行情况, 杜绝跑、 冒、 滴、 漏, 消除长流水现象, 严格掌握控制设备预热时间, 杜绝空车运行。

(5) 未经允许不得私接耗能设备、 设施、 器具。

(九) 车间管理

(1) 车间可根据公司制度, 具体制定管理细则, 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2) 车间做到奖罚分明, 账目齐全, 分配公开、 公正。

(3) 严格现场管理, 要做到生产任务过硬、 技术质量过硬、 管理工作过硬、 劳动纪律过硬、 思想工作过硬。

(4) 经常不定期开展内部工艺、 纪律产品质量自检自纠工作。

(5) 积极参加技术培训, 大力开展岗位练兵, 努力达到岗位技能要求。

(6) 认真填写各项记录、 工票、 台账、 做到及时、 准确、 清晰、 完整、 规范。

六、 生产现场管理的方法

(一) 现场OJT

现场OJT (On the Job Training) 指的是现场指导。 “师徒制”、 “导师制” 都是现场指导的有效机制, 其核心的技巧在于清楚地理解现场OJT的培训职责, 科学运用OJT的四个阶段与七个步骤。

可口可乐与宝洁的工厂都非常重视现场OJT, 新进的员工将由一个师傅级的员工带领,直到他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全部操作要领。 现场OJT是为了快速培养熟练员工, 在此基础上进行岗位轮换, 则可以造就多技能员工。 “一专多能” 的员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增加生产管理的灵活性, 这是每一个现场管理者所追求的一线员工管理目标。

(二) 6S管理

6S指的是整理、 整顿、 清扫、 清洁、 素养、 安全, 在6S里面最强调素养, 所谓 “始于素养, 归于素养”。 现场的整理、 整顿、 清扫与清洁相对容易做, 尤其在生产的现场与办公的现场, 有各级干部在监督执行, 总经理通常不担心做不好。 难度最大的是素养的形成。

广州本田汽车的工厂实施5S成效卓著, 可谓我们身边活生生的例子, 其心得在于管好工厂的 “两张口”, 一个是 “入口”, 一个是 “出口”, 即工厂的员工餐厅与洗手间, 这两个地方最能反映员工的素养。

如果有机会到广州本田工厂, 你可以见到那里的员工餐厅明亮整洁, 一尘不染, 但没有专职的清洁工。 员工就餐前餐厅是什么样, 就餐结束后员工会自觉将它保持原样, 就餐中如有汤水、 残羹洒落, 员工会立即清扫, 保持清洁, 所以员工就餐完毕离开后, 餐厅立即就重现之前的整洁状态。 洗手间也保持得十分清洁, 甚至有些艺术的装饰, 可以说不亚于五星级酒店的标准。

(三) 现场改善

现场改善最基本的做法是通过有效的流程分析, 找出生产现场的损失与浪费, 并努力将其衡量出来; 然后遵循PDCA的管理循环, 制定并实施改善方案, 持续地追求现场价值的最大化。

国外最经典的案例是丰田汽车的工厂, 在生产现场大力推行个别改善提案制度, 实施现场改善, 使得其制造过程的增值比高达30%, 远远大于同业竞争对手。

(四) 现场问题解决方法

现场问题解决方法按照PDCA的管理循环展开, 具体包括8个基本步骤, 也有人将其归纳为现场问题解决的8D法, 这符合问题解决的逻辑顺序。8D法有利于群策群力, 快速解决现场问题。

福特汽车是全力推行8D法的领先企业, 通用电气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企业也通过在现场推行这一方法, 全面调动了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提高了工厂的质量水平, 降低了生产成本, 确保了准时交货, 并为客户提供了更加全面周到的服务。

七、 生产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

(一) 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 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 如: 规程、 规定、 规则、 标准、 要领等, 形成文字化的东西, 统称为标准 (或称标准书); 制定标准, 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 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 只有经过指导、 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轮子。 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 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 没有标准化, 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在工厂里, 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 规定的工时, 生产出品质均匀, 符合规格的产品。 要达到上述目的, 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 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 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 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 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 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 技术储备; 提高效率; 防止再发; 教育训练。

(二) 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 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 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

所以目视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 综合运用管理学生理学、 心理学、 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目视管理通常分为五大类:

1. 目视管理的物品管理

日常工作中, 需要对工夹具、 计量仪器、 设备的备用零件、 消耗品、 材料、 在制品、 完成品等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管理。

2. 目视管理的作业管理

工厂中的工作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工序及人组合而成的。 各工序的作业是否是按计划进行? 是否是按决定的那样正确地实施呢? 在作业管理中, 能很容易地明白各作业及各工序的进行状况及是否有异常发生等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3. 目视管理的设备管理

目视管理的设备管理是以能够正确地、 高效率地实施清扫、 点检、 加油、 紧固等日常保养工作为目的。

4. 目视管理的品质管理

目视管理能有效防止许多 “人的失误” 的产生, 从而减少品质问题发生。

5. 目视管理的安全管理

目视管理的安全管理是要将危险的事、 物予以 “显露化”, 刺激人的 “视觉”, 唤醒人们的安全意识, 防止事故、 灾难的发生。

(三) 管理看板

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 尤其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因此, 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 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作用:

(1) 展示改善的过程, 让大家都能学到好的方法及技巧。

(2) 展示改善成绩, 让参与者有成就感、 自豪感。

(3) 营造竞争的氛围。

(4) 营造现场活力的强有力手段。

(5) 明确管理状况, 营造有形及无形的压力, 有利于工作的推进。

(6)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让客户或其他人员由衷地赞叹公司的管理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