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理者的成长进阶路径案例

管理者的成长进阶路径案例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体现了管理出现的目的性。管理的社会属性表明,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着管理的性质,决定着管理的体制,决定着管理方式、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决定着管理的目的。管理者的经验可以说是管理艺术性的基石。实际上管理的科学性和管理的艺术性是管理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缺一不可。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交替起作用。

2.1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二重性理论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孤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会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不过它具有二重性,即管理为了合理组织社会生产力所表现出来的自然属性和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下所体现的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体现了管理出现的客观必然性。任何社会,只要进行有组织的实践活动,人与人之间必然要进行分工协作,管理也就必不可少。凡是许多人进行协作的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须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就像一个乐队要有一个指挥一样。社会化的共同劳动需要管理,需要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合理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受生产关系性质和社会制度的约束,它只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管理的共性。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化大生产规模随之扩大,管理的功能和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因此,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是不分国界、不分阶级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2)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体现了管理出现的目的性。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受到一定的社会制度的影响和制约,管理活动必然要体现特定生产关系的要求,维护和巩固一定的生产关系。

管理的社会属性表明,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着管理的性质,决定着管理的体制,决定着管理方式、手段的选择和运用,决定着管理的目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管理者服务于自己阶级的利益;在社会主义国家,管理者为提高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劳动者的全面发展服务。

在不同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下,管理的自然属性相同,但是社会属性却不同。因此,对待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理论、方法和经验,我们必须辩证地学习与借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盲目照搬照用。

2.2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互作用、相互结合,才能共同发挥管理的功能,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管理不仅具有科学性,还具有艺术性,作为科学的管理和作为艺术的管理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管理是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存在着客观规律性。它以反映管理客观规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管理科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种,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人们对这些加以分析、整理并形成系统,成为理论。这种系统化、理论化的比较完整地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就称为管理学。如果不承认管理的科学性,不按规律办事,违反管理的原理与原则,随心所欲地进行管理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导致管理的失败。

理论并不是万能的,管理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实践;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彼得·德鲁克讲:管理被人们称为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管理者仅仅掌握大量的管理理论、原理或知识并不能表明就是一个出色的管理人员,也不能保证管理活动就是有效的、成功的。管理利用系统化的知识和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激发灵感,发挥创造性的技巧和诀窍。由于管理对象分别处于不同环境、不同行业、不同的产出要求、不同的资源供给条件等状况下,这就导致了对每一具体管理对象的管理没有一种唯一的完全有章可循的模式,特别是对那些非程序性的、全新的管理对象,则更是如此,从而造成了管理活动的成效与管理者对管理技巧的发挥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事实上管理者对这种管理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体现了管理者设计和操作管理活动的艺术性。另一方面由于在达成资源有效配置的目标与责任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管理方式、手段多种多样,因此在众多可选择的管理方式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用于现实的管理之中,这也是管理者进行管理的一种艺术性技能。

经验在管理中也很重要。管理中的艺术性是需要一个管理者通过很多年、很多事情的积累才能领悟到的。管理者的经验可以说是管理艺术性的基石。管理的艺术性包含了管理者对管理的领悟,对公司的感情,对处理人事关系的积累,唯有当一个管理者经历过、成功过、失败过才能真正的体会到管理中的艺术性是什么。可以说管理的科学性是可以学习到,一个管理者可以通过对理论的学习而具备管理的科学观,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到各种管理工具和方法的使用方法和适用环境。但是对于管理的艺术性是无法学习到的。因为管理的艺术性与一个管理者的性格,生活背景,所面临的挑战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正是管理的艺术性导致每一个管理者的管理思维、管理习惯是无法复制的。也就是说世界上不存在着两个完全一样的管理者。想通过复制一名成功的管理者而成就自身的成功是行不通的。

一名有着理论知识但没有实际管理经验的管理者可以会由于没有经历的积累而导致失败,而同时一名有着丰富管理体验的管理者也可能因为缺少理论的基础,面对问题的时候总是希望求助于自己过去的经验,并由于经验而蒙蔽了自己的双眼,从而影响到最终决策的正确性。实际上管理的科学性和管理的艺术性是管理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缺一不可。管理的科学性使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有理可依,有据可寻;而管理的艺术性则使管理者能够灵活应变,而不至于被管理理论的条条框框所束缚。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交替起作用。当一个公司刚创立的时候,由于员工较少,管理层次较少,所以管理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管理到公司中的每个员工,这时候管理的艺术性则起到了更大的作用。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会得到充分的展示,对公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公司规模的逐步扩展,管理层次的增加,管理者的精力已经无法顾及公司的每个角落,这个时候管理的科学性就起到了作用。通过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制度的建立,使得公司的运作在运营规范的指导下井井有条地进行。这个时期的公司是需要规范的。只有通过管理规范才能使公司的运转走上正轨,从而与过去做事随意的现象说再见。这个时期的公司讲的不再是艺术而是纪律,铁的纪律,任何员工都应该在管理制度的指导和约束下,完成属于自己的工作。再往下发展,公司则又应该回到管理艺术的时代。但这个时代是建立在管理制度规范化的基础上。这个时期管理的艺术是管理科学化后的艺术。

在管理中科学不是绝对的,艺术也不是绝对的,理论不是万能的,经验也不是万能的。真正成功的管理者应该能够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能够从实践中升华理论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