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次产业间的结构演进规律

三次产业间的结构演进规律

时间:2022-1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过程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演变、从不合理向合理化发展。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呈现出不同特征。产业知识化成为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主导产业的划分是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标志,也是研究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性特征的一条重要线索。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演变、从不合理向合理化发展。三次产业间的结构演进的规律从不同的视角看有如下几种规律:

(一)工业化发展的阶段的演进规律

从工业化过程的视角考虑,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演进有如下五个阶段: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产业结构呈现出不同特征。

前工业化时期: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产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有一定程度发展,但远不及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更小,地位微乎其微。

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总人口中的比重开始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其地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逐渐提高,工业重心也从轻工业主导型逐渐向基础工业主导型转变,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也有一定程度发展,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然还很小。

工业化中期: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趋于稳定,工业重心由基础工业向高加工度工业转变,第二产业仍居第一位;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比重逐渐上升。

工业化后期: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下降的速度加快;第二产业比重开始下降,且下降的幅度较大;第三产业继续加快发展,其中信息产业增长加快,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支配性地位,甚至占有绝对支配地位。

后工业化时期: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下降缓慢且基本维持在很低水平;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继续占绝对支配性地位。产业知识化成为这一时期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

(二)主导产业转换规律

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会创造出相应的产业发展条件和环境,要求特定的主导产业与之相适应,以此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特定时期的主导产业是特定的发展条件和环境选择的结果。一旦条件和环境发生改变,原有的主导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头作用就会减弱,必然会被新的主导产业所替代。因此,主导产业是不断转换的。主导产业的划分是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标志,也是研究产业结构演进规律性特征的一条重要线索。

斯托通过长期的研究首次提出了主导产业转化规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特定的主导产业在支配着经济的运行,主导产业的种类决定了产业结构的主要类型和产业结构变化的规律。通常情况下,一国或地区主导产业的转换是按照“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组装型的重化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这一路线更替。

第一阶段是农业为主导的阶段:农业产值和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相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均很有限,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工业制造业仅仅用于战争和为少数贵族所享用,在政策方面也广泛推行重农抑商。

第二阶段是轻纺工业为主导的阶段:欧美国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带动了第二产业(尤其是纺织业)的较大发展。在工业化初期,轻纺工业的需求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在技术要求低、蒸汽动力得到广泛运用、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大量低廉劳动力等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轻纺工业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快发展,并取代了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一产业的发展有所减弱,在国民经济中的支配地位有所削弱;此时,重工业和第三产业在这一阶段的发展仍然缓慢。

第三阶段是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的阶段:这一阶段,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得很小;轻纺工业继续发展,但发展的速度明显放缓;相反,以原料、燃料、动力、基础设施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并逐渐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因为这些基础工业是重化工业的先行产业和制约产业,只有这些基础工业的先行发展才能为后来的重化工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阶段是低度加工组装型重化工业为主导的阶段: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制造业在这一时期开始快速发展,尤其以制造业中传统型、技术要求不高的机械、钢铁、造船等低度加工组装型重化工业发展速度最快,其产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工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第五阶段是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的阶段:生产力水平和制造业技术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的研究成果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大量运用,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加强,周期缩短,推动了传统工业的改造、转型和升级。此时,类似紧密机械、精细化工、石油化工、机器人、计算机、飞机制造、航天器、汽车及机床等技术要求高且附加值大的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在GDP中的比重较大,增长速度也较快,逐渐取代了低加工度工业,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第六阶段是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为主导阶段: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都较大,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稳中有降,开始低于第三产业比重;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变化也较为明显,传统产业比重下降明显,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却保持较快发展;这一阶段第一产业的产值和就业比重大幅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状态。

第七阶段是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出现,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业在这一时期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商品生产逐步从物质商品形态为主向以信息产品形态为主过渡。

(三)劳动力转移规律

劳动力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要素,以劳动力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变化趋势为视角,也可以很好地分析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时,第一产业劳动力所在比重相对较大,占绝对优势地位,而第二、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较小。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在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达到很高的经济发达阶段,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最大,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达到最低水平。克拉克的这一经验总结,不仅可以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分析中得到证实,还可以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同一时点的横截面比较中得到类似的结论。通过相关的研究表明,至今还没有出现过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可以不经过工业化道路,直接过渡到服务业劳动力占主要比重的发达后工业化国家的实例,因此,克拉克的劳动力转移规律是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理论的重要线索。

(四)比较劳动生产率演变规律

从产业结构投入和产出的效益角度考察:经济不发达的阶段,传统的农业部门支撑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就业人数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最大,但劳动生产率非常低,导致传统农业经济的效益不高。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大于农业为主导的第一产业部门,第二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农业劳动力也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在工业化的初期,由于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不大,吸纳就业的能力也相对有限,第一产业劳动力主要向第二产业转移。

在这一阶段,由于农业就业人数的减少,农业就业人口与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匹配日趋合理,导致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有所上升;第二产业在工业化初期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因吸纳了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比较劳动生产率有所下降;第三产业由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技术进步的速度还未满足其发展需要,劳动生产率变化不大。由于处于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规模不大,这一时期的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虽有所提高,但仍低于第二、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

随着社会的进步、消费观念的转变和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第一产业劳动力继续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但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转移的数量也增大。转移的结果是,第一产业由于就业人数大幅度较少,迫使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生产,比较劳动生产率提升较快;第三产业因吸纳了较多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比较劳动生产率较快速度下降;第二产业因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能力在减弱,导致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下降的速度在减缓。

(五)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

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向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方向发展。但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进发展的各个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只是各阶段的演进过程时间上可以缩短。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的充分发展为基础的。只有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充分发展,第二产业的轻纺工业才能得到发展,第二产业的继续发展又是建立在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的,其中,第二产业的加工组装型重化工业的发展又是建立在原料、燃料、动力等基础工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只有第一、二产业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成熟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产业结构的超前发展可能一时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也会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如韩国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很快,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比较大。早在1962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就高达45.6%;1970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到1989年第三产业比重已经上升到59.4%,超过了同期的日本、法国、英国等国家的水平。[1]而韩国这种高比重的第三产业是以传统的流通和服务业为主,作为现代工业服务的金融、通信、信息产业等还不成熟,因此第三产业的水平不高。第三产业这种仅注重速度不注重发展的低质量发展,给未来韩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后遗症,近些年已经暴露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