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及特点

我国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及特点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我国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严重失衡到基本合理的发展轨道。本部分从经济增长的动态视角下,分析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及特点。就业结构属于典型的欠发达的“一、二、三”结构。

(一)我国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呈现出由低级到高级、由严重失衡到基本合理的发展轨道。从总体上判断,我国产业结构已基本上改变了一个时期以来严重失调的状况,并初步完成了合理化的任务,进入产业结构升级和高级化的阶段。本部分从经济增长的动态视角下,分析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及特点。

1.三次产业产值增长率的变化

表3-1 1978—2014年我国三次产业产值增长率情况表

续表

资料来源:中国历年统计年鉴。

图3-1 1978—2014年我国三次产业增长率变化图

从1978年改革开放,我国的GDP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一、二、三产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从图3-1可以看出,1978—2014年间,我国三次产业增长率的走势可以划分为以下阶段。

第一产业增长率的走势如图3-1所示,可以看出1978—1985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波动比较大,增长率最高达到11.5%,最低出现了负增长1.5%,最高与最低增长率之间相差13%;第二阶段是1986—1996年,在这十年中,除了1990年的大幅度增长之外,第一产业增长率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第三阶段为1997—2003年,在这一阶段第一产业增长率的平均值为2.9%,呈现低速平稳增长状态。2004年至今为第四阶段,在近十年中,第一产业增长率的平均值达到4.8%,呈现较快平稳增长。

第二产业增长率的走势如图3-1所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91年,在该阶段增长率呈现大幅震荡趋势,从最高18.6%到最低1.9%;第二阶段是1992—2002年,在该阶段第二产业增长率呈现大幅下降趋势;第三阶段是2003年至今,在该阶段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呈现平稳下降趋势,增长速度从2003年的12.5%下降到2014年的7.3%。

第三产业增长率的走势如图3-1所示,第一阶段是1978—1991年,在这一阶段增长率呈现大幅震荡趋势,从最高的19.4%到最低的2.3%;第二阶段是1992年至今,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着平稳增长趋势。

2.三次产业产值构成比例的变化

表3-2 1978—2014年我国三次产业产值构成比例情况表

续表

数据来源:1978—2013年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数据来自《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3-2 1978—2014年我国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图

如图3-2,我国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变化总体上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具体表现为缓慢上升、缓慢下降、快速下降、缓慢下降的过程。第一产业比重从1978年的28.2%下降到2014年的9.2%,下降了19个百分点,这说明自1978年开始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变化总体上呈现平稳态势,具体表现为缓慢下降、平稳发展、缓慢上升、平稳发展、缓慢上升、平稳发展的过程,比重从1978年的47.9%下降到2014年的42.6%,36年间仅下降了5.3个百分点,这说明1978年以来第二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不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总体上呈现平稳上升趋势,比重从1978年的23.9%上升至2014年的48.2%,上升了24.3个百分点,表明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1978年我国三次产业中占最大比重的是第二产业(占47.9%),其次是第一产业(占28.2%),占比最少的是第三产业(占23.9%)。产业结构的类型属于“二、一、三”结构;到了198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中占最大比重的依然是第二产业(占42.9%),但是第三产业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排名次位(占28.7%),第一产业成为占比最小的产业(占28.4%),和1978年相比,我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二、三、一”结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2年;2013年我国产业结构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占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占43.9%),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式迈入“服务化”时代。而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一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占10%),我国产业结构的类型变成“三、二、一”结构。

3.三次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

表3-3 我国1978—2013年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比例表

续表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图3-3 1978—2014年我国劳动力三次产业构成图

如表3-3和图3-3,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总体上呈现快速平稳下降趋势,所占比重从1978年的70.5%直降至2013年的31.4%,下降了39.1个百分点。这说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的就业数量在不断减少。第二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总体上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第二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从1978年的17.3%上升到2013年的30.1%,上升了12.8个百分点,这说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第二产业发展平稳,变化不大。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总体上呈现平稳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例从1978年的12.2%上升到2013年的38.5%,上升了将近26.3个百分点,这说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第三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另外,1978年我国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占比最大的是第一产业(占70.5%),其次是第二产业(占17.3%),占比最小的是第三产业(12.2%)。就业结构属于典型的欠发达的“一、二、三”结构。这与同年我国GDP的“二、一、三”结构不同,说明在1978年,我国的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发展滞后于三次产业产值结构的发展。1995年,我国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占比(24.8%)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3%),占比最大的还是第一产业(占52.2%),此时的三次产业劳动力构成属于“一、三、二”结构,仍然与此时三次产业的产值构成“二、三、一”结构不相符。2011年,我国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再次发生变化,占比最大的是第三产业(占35.7%),其次是第一产业(占34.8%),占比最小的是第二产业(占29.5%),我国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变成了“三、一、二”结构。

(二)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特点

综上可知,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产业结构演变呈现非均衡性特点。所谓非均衡性是指在一定的总体收入水平上,三次产业的比重呈非均衡状况,即有的产业比重过大,有的产业比重过小。根据钱纳里的“典型结构”分析,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状态属于低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形态,但第二产业的收入比重明显高于一般低收入国家的这一比重,甚至高于一些高收入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而第三产业的收入比重则明显低于一般低收入国家的这一比重。中国的产业结构是一种非均衡的产业结构状况,一次产业的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农业生产的效益比较低,农民收入增长较慢。二次产业比重过大,但内部发展很不平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13年只为46.1%,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60%~70%)。

第二,产业结构演进随时间推移而趋于良性循环。这主要反映在产业结构的偏差不断被矫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扭转产业结构严重重型化的倾向,注重农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1979—1998年,在第二产业增加值继续保持近11百分点的年增长速度的同时,农业、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5%和10.5%。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也由1978年的28.2∶47.9∶23.9变为1998年的17.6∶46.2∶36.2。轻重工业的比例关系也逐渐协调稳定起来。在农业内部结构方面,以“以粮为纲”转变为农林牧渔全面发展。到1998年,在农业总产值中,纯农业比重由1978年的80%下降为56.2%,牧业、渔业产值比重则由1978年的15%、16%调整为30.8%和9.6%。1978年以后,劳动力就业结构同收入结构非农化的演变趋势同步进展。

第三,产业结构逐步由低级向高级演变。1978年之前,我国经济实质上是一种传统的农业经济,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行业种类较少,已有行业规模也较小,技术水平均处于比较落后的状况。第三产业中,商业服务业占较大比重,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和金融业十分落后,长期低水平发展。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演变趋向良性循环。钢铁、汽车制造、机械等加工产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加快,电子、光纤、通信等新兴产业产值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机电一体化得到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具有了一定的技术装备基础,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证券、保险业的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电子信息网络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综观三十多年产业结构演变史可以发现,我国产业结构随着科技进步正逐步地由技术水平低的传统技术产业向现代技术产业以至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演进。这些转变都标志着我国产业结构正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尽管如此,从总体上看,我国产业结构仍然存在诸多不协调,处于低级状态。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