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学校与社区关系的管理_陶行知的教育管理

乡村学校与社区关系的管理_陶行知的教育管理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村学校与社区关系的管理_陶行知的教育管理四、乡村学校与社区关系的管理对于办好一所乡村学校来说,仅仅做好学校内部的事情是不够的,能否妥善处理学校和所在社区的关系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陶行知在创办乡村师范学校和乡村小学的实践中,十分注意协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陶行知能够实现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和谐,关键在于他的“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和立足中国实际改造乡村的精神。

乡村学校与社区关系的管理_陶行知的教育管理

四、乡村学校与社区关系的管理

对于办好一所乡村学校来说,仅仅做好学校内部的事情是不够的,能否妥善处理学校和所在社区的关系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学校和社区关系处理得好,学校能够得到社区的支持,反过来也能够实现对社区的改善;关系处理得不好,学校会受到社区环境的干扰,影响正常办学,更谈不上发挥改造社会的功能了。陶行知在创办乡村师范学校和乡村小学的实践中,十分注意协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他一方面努力把乡村社会中不利于学校工作的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另一方面注重充分发挥学校影响社会的能力,使乡村学校与社区的关系和谐发展。

为了实现学校和社区的关系和谐,二者应该相互了解,相互联络。“平常办学,学校自学校,社会自社会,不要说联络,连了解也说不到。”[38]这样会使学校的工作无法得到社区的支持。而燕子矶国民学校校长丁超“接事只有半年,对于燕子矶社会情形,了如指掌。他并能得到地方公正绅士之信仰和帮助。学校因此无形中消除了好多障碍”。[39]只有了解社区,发现村民的需要,办学才能符合社区的需要,只有符合农民需要的教育才能够得到社区的支持。陶行知注意到,“农忙之时,村中妇女,或下田工作,或需准备茶饭,无暇照料幼儿……故农忙时,乡村幼儿,实为大累,父母徒唤奈何”。[40]因此,创办农村幼稚园,可以“造福村儿,便利农民”。因为便利农民,所以这件事情容易推广。

乡村学校的办学行为必须尊重乡村的文化,才能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在陶行知所处的时代,乡村社会中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作为现代文明象征的乡村学校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关系到它能否处理好与社区的关系。陶行知称赞的燕子矶国民学校“处理神像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学校位于关帝庙内,关公和诸神的神像占据了大半个课堂,校长丁超“一方面要教课堂适用,一方面要免去地方反对,就定了一个保存关公搬移杂神的计划”。他带领学生把关公像整理得焕然一新,把其他神像搬到隔壁干净的庙里,并带领学生们向诸神像敬礼。[41]丁校长的这一举动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称赞。而同一时期,也是在陶行知支持下得以成立的江苏淮安新安小学为整理校舍而发生的“搬移菩萨”的工作却没有如此顺利,“兴学伊始,新安小学的教职员正设法将灵王庙中的偶像搬运出去,可是行动才进行了一半,就激起地方民众的暴动。乡民们认为,搬移了菩萨,地方是一定要受到灾难的,他们的生活也将从此不得安宁。这是一种出于信仰上的反对”。[42]可见,即使是针对落后的需要教育加以改造的乡村文化,也需要一定的策略,不顾客观条件一味蛮干,只会引起乡村民众的反对。只有尊重乡村文化,旨在改造文化的教育事业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乡村教育才能立足,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改造乡村文化。乡村文化存在落后于时代的特点固然需要正视,但前提是只有占据立足之地,才能谋求对农村文化的改造。有时,适当的妥协亦是进步的必要环节。

乡村学校“是今日中国改造乡村生活之唯一可能的中心”,[43]因此,乡村学校不仅要办好学校内的事情,还承担着改造社会的重任。改善学校周围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乡村学校最基本的目标,陶行知把它作为评价学校进步的标准。根据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和“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学校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开展的活动,也就是在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学校引导学生在“做”事的过程中实现对村民的“教”和自己的“学”。燕子矶国民学校的校长带领学生植树,还通过带领学生不厌其烦地清扫村民倾倒的垃圾,在清洁环境的同时提高了村民的卫生意识;[44]乡村学校提供校舍给全体村民举办各种活动,还开办村民夜校,提高村民文化水平;学校开凿水井供全村使用,在出现争水的问题时,乡村学校借此机会开展民主解决吃水问题的“教学做”,不仅解决了吃水的问题,还培养了农民民主自治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民主议事的能力。[45]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校改造了周围环境,也为办学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和社会环境,实现了一种良性循环。(www.guayunfan.com)

在教育管理中,处理学校与外部社会的关系是一门重要的艺术。陶行知能够实现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和谐,关键在于他的“社会即学校”的理念和立足中国实际改造乡村的精神。首先,因为他把社会当作大学校,从社会环境中汲取营养并作为教育资源,所以他的做法是以尊重社会文化为基础的。其次,因为他办学校的目的不是从乡村获取物质和人力资源,而是为了社区物质和社会环境的改善,进而推动全社会进步,因此能够得到社区的认同和支持。再次,因为他的教育手段是“活”的,能够给周围社区的农民状况带来明显的改善,因此能够得到承认。虽然陶行知是一位留洋回国的学者,但是他能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乡村社会的实际,这是他所办的学校与社区能够融洽相处的根本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