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陶行知”

乡村“陶行知”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时宏,男,45岁,现任宁波北仑梅山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2011年入选浙江省教科院推选的第二批“浙派教育家”,2012 年获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人物优秀校长奖。一年多前,他来到了梅山,开始了一个致力于以构筑乡村教育为中心的梦想。朱校长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他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注重德育的培养”。

人物名片

朱时宏,男,45岁,现任宁波北仑梅山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从教20多年来,担任过初中、高中教师;担任过鄞州实验中学校长、鄞州区教育局普教科科长等职务,在教育管理方面有着杰出的表现。2011年入选浙江省教科院推选的第二批“浙派教育家”,2012 年获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人物优秀校长奖。20多年的教学生涯,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核心的办学思想,并逐渐形成“育人为本、因性育人、育人以德”的办学思想,由他倡导并成功实施的“德育小班化”、“培元课程”等办学策略上升为国家级、省级课题。在10年前一次偶然的旅行中,巧遇宁静的梅山和淳朴的乡民。因为当时那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师资力量薄弱,生源不断流失,导致当地的教育水平相当落后。一年多前,他来到了梅山,开始了一个致力于以构筑乡村教育为中心的梦想。

没有便利的交通,这里“与世隔绝”;没有汽车的轰鸣声,这里宁谧安详;没有人世间的复杂纠葛,这里朴实简单……梅山,于浮躁社会里一片宁静的心灵净土;朱时宏,于这片宁静净土的一名“隐士”,保持着内心的那份纯净,致力于乡村教育梦想蓝图的描绘。

朱校长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他认为教育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注重德育的培养”。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事,也无甚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为非作恶愈大。”由此可以看出德育的重要性。朱校长还很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开展了学生个性特长课,把学生当作一个个不同的个体,他们的兴趣选择,代表的是一类人、一群人,从这些个体来开展教育,不会因为某个人的特殊情况而开设课程。但由于这些课程还在探索阶段,很多地方还需改进,需要更多的支持,在朱校长的带领下,组建了一只“义工队”,号召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教育。跟我们说这些的时候,朱校长始终面带微笑,对未来充满希望,自信满满。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育过程中,老师的角色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一名数学老师的朱校长告诉我们,他更喜欢当老师,教书育人既简单又快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负担,在朱校长“以人为本”的观念中,老师是有其重要作用的。初到梅山,不仅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甚至一些老师是由代课老师直接转正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朱校长特别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提出了一些教师的育人方法。在教学方面,由于生源流失严重,学生人数不多,于是朱校长实施了他的“小班化”特色办学策略,因为他认为“作为老师,能管好45人,更能管好15人。”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这样的做法,使梅山学校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朱校长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教师在教育人的时候,必须要有一个教育环境,那就是师生信任。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教育的一个出发点,只有相互信任,学生才能真实地感受到老师的关心、爱护。而这样的信任来源于老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梅山学校的很多学生家里都比较困难,也有一些留守孩子,老师在她们眼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了解他们、给予他们关爱的人,为此学校专门设置了师生交流室。他认为,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深处的变幻,就不能称其为教育,因为智慧的教育是有灵魂的教育。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心与心交融的艺术,真正成功的教育应该是深入学生内心的教育!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梅山的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本着育人的宗旨,朱校长还积极开展了慈善活动,吸引了更多的社会人士和义工来到学校,从经济和教育的根本问题上帮助他的孩子们。对于一位校长而言,做这些是不易的,然而他始终坚信,只要去做,就一定会有收获。在他看来,一切财富和名誉都是空的,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应做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不要按别人的意愿去活,不要让别人观点的聒噪声淹没自己的心声。要有跟着自己感觉和直觉走的勇气,感觉和直觉早就知道你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的都不重要。老师私下里都说朱校长是工作狂,面对这一评价,朱校长笑笑说:“我是那种一旦决定的事就一定会做下去,如果突然想到什么想法,即使在晚上,仍然会马上记录下来,并尽快落实,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朱校长说他是个感性又理性的人,理性体现在他良好的心态上,面对种种困难,他知道,他面前的每一个困难,流的每一滴汗水,走过的每一步,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他的付出最终都会得到回报。“面对一朵花儿发呆,让躁动的心安静下来。听见花儿的呼吸,一如听从自己心灵的声音,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这既是他对教育梦想的呼唤,也是他在教育路上不断前行的源源动力。

投入自己的热情和努力在自己所喜欢的教育上,是件快乐又浪漫的事。路途的艰难,前景的难测,挡不住朱校长身体里的浪漫因子。

爬山小组,出发!”朱校长跟我们谈起2012年国庆期间带领7个同学去爬山的事。很难想象,从一见面就给人沉稳内敛感觉的校长,一说起这事,居然如孩童般兴奋和期待,神采飞扬的样子又让人觉得他会带学生去爬山是那么合乎情理。这是他来梅山学校参加的第一次活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着“爬山小组”去攀登,还去烧烤,玩得可开心了。可是没多久,他脸上的笑却有些勉强了,这些孩子的背后都有他们的家庭故事,或心酸或悲痛,是一些让人心疼的孩子。他想通过这种活动,给孩子们温暖,让他们得到锻炼,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更有自信。这样既把快乐带给了别人,同时也快乐了自己。

朱校长在教导学生方面独树一帜,不随大流。在应试教育模式下,许多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很大一部分老师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关心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学生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学习变成了硬性的任务。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有自己的兴趣和思想,除了书本上的知识,生活中的事往往更能让他们成长,用“心”学习。

新的梅山学校快要竣工了,在还没完成之前就已经迎来了第一批学生,“我和学生在新学校里种上了第一块草坪。”朱校长告诉我们。他趁着暑假前带着学生们去做了这样一件特别的事情,等到9月份开学,学生们就都会搬进新学校来了。朱校长别出心裁的做法,让原本这个对校舍感到陌生的同学们,突然间有所依托和归属,他们坚信这里将成为他们新的起点、新的开始。

朱校长还带着学生们去海边玩,“一到海边,学生们就齐声朗读。”校长欣慰地说。面朝大海,大声宣读。这声音更像在宣誓,对着他们自己的未来,是青春、是热血、是希望,这声音是对校长一年辛苦工作最好的慰藉,他的人格魅力,吸引着这些孩子,带着他们勇敢自信地面对未来。

“这里作为一个茶室,后面不设围墙。”朱校长带我们去看还没建好的操场后方看台。“没有高高的水泥台阶,较低矮的看台不会挡住视野。”朱校长很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坚持亲自监督实施。他跟我们说起,要在看台后方的那间屋子里设休闲茶室,以便以后和学生、访客等来这里谈天。办公室里的氛围往往严肃刻板,容易使人产生心理负担,导致紧张感加剧,不利于交流。仔细地环顾了一下四周,茶室前面是操场,能看到整个学校,视野开阔。茶室后面依傍后山的竹林,微风夹杂着竹叶晃动,清新淡雅。不得不说,在这样的环境里,身心舒适,谈话的氛围自然和谐、轻松、愉快,效果可想而知。朱校长身上传递出浓厚的文艺和浪漫的气息。

除了对学生的教育外,朱校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也很“浪漫”。“周末休息吧,我们去东钱湖骑自行车吧?”这是在临近高考时朱校长问儿子的话。“快高考了,每天在学校读得那么辛苦,难得周末回家,就好好休息,出去放松下。”朱校长向我们解释。大家对高考的重视不言而喻,大部分家长、老师更是要求他们一刻都不许懈怠,而校长就带着自己的儿子出去玩了。他的这种做法给了孩子很大的心理鼓励和安慰,轻松自信地面对人生的这个坎。在儿子知道成绩,开始填报志愿时,“你自己选择吧,选好了说个理由就行。”朱校长对儿子说。志愿的填报是人生的一个重大抉择,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许多父母本意是为孩子好,但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左右他们的选择。孩子是会长大的,有自己的喜好和梦想,父母不可能一直陪伴他们,应该给他们更大的空间和支持。他们自己选择自己要走的路,对自己的选择负责。父母不应干涉,而是“尊重孩子的选择”,给予鼓励和引导。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如此,教育所有的孩子亦是如此。

在梅山保税港外岙沙塘凤凰山脚下,有一座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学校。那里环境优美,绿树环绕,放眼望去到处是一片青山、绿水、田野交错的景象,能让人很自然地感受到人文与乡土气息的美妙结合。在来到这个文化教育底蕴并不深厚的小岛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朱校长正在用他出色的教育管理理念、严谨办学的精神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一点点地影响着梅山的校园文化和乡村风习。梅山学校校长朱时宏饱含激情地讲述了他践行中的梅山学校的新未来。

“我是农民的孩子,我应该为乡村的教育做点有意义的事”,讲这句话时朱校长声音不大,眼神却很坚定。坐在沙发上,回忆这一年多的经历,朱校长娓娓道来。在这个原本师资力量并不雄厚的地方,老师、学生和乡民的很多观念可以说已经是根深蒂固,改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为此,他深入到学生家庭,他走访的家庭超过了全校学生的三分之一,他希望通过这个方式可以让学生和家长更了解学校,让他自己更了解梅山。那么如何改变呢?朱校长从学生入手,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校给予孩子更好的辅导,朱校长希望可以通过教育好孩子,让孩子给予家长一定的影响,传达给家庭更多的文化教育理念。本着“全员育人”的宗旨,朱校长十分关注与老师的互动,希望通过他的指引,老师们能更加充满信心和热情地投入到孩子们的教育中去。朱校长没有周末,没有假期,甚至连私人的时间都很少,谈到家人对他的支持和帮助,他很欣慰,也很感谢。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朱校长把根扎在了梅山这片沃土中,谈教育,办教育,忙而不累。他说这一年,学生和老师面貌的改变让他很欣慰,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让他很感动,这更加坚定了他在梅山走下去的信念。只要可以,就绝对不会放弃!

在朱校长的辛劳奔波中,在2013年的9月,梅山的小学和初中部都搬迁到了新校区,开始迎接属于他们的新的开始。朱校长作为一个非常有想法的领导者,对于新校区的用心良苦也让人叹服。其中,“学海书山图”和“西新行知途”就是校园的两大特色,可以说那是两幅崭新的艺术作品。前者位于秀气的平安山脚下,最大的亮点为内含东方书轴、海岛平台以及未来三亭,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看台,学、书、海、山一切融于其中。后者是学校长100米、宽50米左右的主通道,最大亮点是里面的“西新桥”,与“学海书山图”平行相对。“行知”有三解:其一,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其二,清代曾国藩言“博求万物之理,以尊闻而行知”;其三,当代教育家陶行知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皆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途”,征途也。走在新的求知西行征途上的梅山学子,能深深地感受到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在这里,校长筑梦教育的新征程也将重新出发。一个人的梦想可以很远大,但是一个脚踏实地的践行者终究会收获到他想要的丰硕成果。

校长说过,“学校是社会的”,教育的本质不单单是教育学生、教育老师,更是教育乡民,在打造校园文化的同时更是在打造梅山文化。正因为如此,在新校园里,朱校长特别打算在一层楼里陈列所有属于梅山的印迹,添加梅山特有的文化元素,让所有的乡民可以一起见证梅山学校的成长,见证梅山文化的发展,提高乡民的向心力。这其中,学校的图书馆等建筑还将向所有乡民免费开放。随着梅山大桥开通、管委会大楼拔地而起、梅山码头的横空而立,梅山这个原本并不起眼的小岛正在迅速地壮大着它的经济实力,为此,梅山文化教育的发展也必将紧跟经济发展的脚步而扬帆起航。作为梅山教育发展的带头人,朱校长承载着梅山人所有的希望与期盼,奔跑在筑梦教育的路上,期待着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国际梅山,梅山教育,一切都如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的英文口号 “Amazing”一样,带给我们激情,引领我们前进,朱校长带着他的教育梦想一直在路上。

文/图:林芳婷 李 颖 蒋 敏

指导教师:徐艳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