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教学离不开大众传媒_永远的爱_语文教

语文教学离不开大众传媒_永远的爱_语文教

时间:2022-06-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教学离不开大众传媒_永远的爱_语文教语文教学离不开大众传媒虽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早已推行,然而升学竞争的激烈冲击,使教学仍摆脱不了“灌输”“填鸭”“题海”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校已经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属于他们的教育经验优势。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圈定对大众传媒的选择范围。

语文教学离不开大众传媒_永远的爱_语文教

语文教学离不开大众传媒

虽然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早已推行,然而升学竞争的激烈冲击,使教学仍摆脱不了“灌输”“填鸭”“题海”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校已经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属于他们的教育经验优势。学生在学校感觉不到乐趣,并对学习产生了厌烦的情绪,甚至出现排斥和逃避上学的情况。这些后果是家长和教师绝不愿意看到的。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处于中心信息源地位,控制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现代教育教学实际上已经有了若干中心。因此,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大众传媒,让学生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甚至互联网上获得大量信息。让大众传媒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预习拓展,张扬个性

在现代语文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学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研究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支持者、鼓舞者和合作者。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采取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圈定对大众传媒的选择范围。例如:在学习中国宋代诗人秦观的词《鹊桥仙》之前,我拟定了预习题。1.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2.对于他们的爱情故事人们一般怎样看?3.秦观还有哪些代表性诗作?明确了查询内容后,老师帮助学生确定两种传媒——书籍资料和电脑网络,这样学生就有的放矢了。我在授课时,很顺利地完成了此课的教学任务,并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了学习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挖掘出学生自我主动学习中的个性美。我讲得轻松潇洒,学生学得入情入境,学生与我的情感及作者的心灵必然相互融合,从而汇成了支支“活水”,焕发出个性之美。

二、定向移情,挖掘人格美(www.guayunfan.com)

在语文教学中,文本之间存在着“纵横串联”的密切关系,尤其是叙述性文体更是如此,作品通过塑造一个个文学艺术典型,来表现作家的写作目的。这些文学典型往往凝聚着当时当地一类或几类人的生活共性,昭示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规律,或者通过作品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儿,抒发自我的感情等,以此揭示人间真理真情。学生资料积累的多少决定学生拓展空间的大小及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正确指导学生查阅书刊、网络、影视并积累相关学习资料。如: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方面知识;建立一事一卡,及善于在资料的查阅中建立素材储备库。使学生在学习中以此移情拓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我在讲授唐代大诗人杜甫《蜀相》时,学生利用手中的知识卡片联系到了宋代诗人陆游的《书愤》中的“出师一表真明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联系到了清代大诗人龚自珍,联系到了战争时代的刘胡兰,新中国的雷锋、焦裕禄、李素丽、徐本禹等,学生明确了怎样才是真正的爱国,这样学生就会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三、填补空白,创造意境美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具有无限的创造性。因此语文教师要着重启发学生的悟性和灵性,指导学生有效地分析和利用从传媒中得来的各种信息,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对各种信息加入自己的评论及心灵之语。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敢于利用传媒知识除旧布新,敢于利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讨所学的知识,填补课上无法解决的知识空白,并创设出让人激动的意境美,同时提高了文化品位,提升了审美情趣,使自己成长为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例如:我在讲《登高》时,学生利用多媒体下载的图片和音乐,把抽象无形的内容形象化、艺术化;同时利用学生手中的卡片知识诸如重阳节、古代诗人“借酒消愁”的诗句、杜甫的名句名篇加以比较学习,不但促使学生加深了对原始文本的理解,还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扩大了知识含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语文教学也就因此从单纯的知识技能教学怪圈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师生合作创设的意境中,达到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有机结合的目的。

四、有容乃大,提倡实践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其广义的理解来说,这是一个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在精神上不断丰富和更新的过程。”所以,语文是一门自我超越的艺术。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积蓄理解和感受的机会,让学生用脑去思考,用笔去抒发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源头活水,激发学生善于利用生活资源、解决学习中的学习兴趣,并以此服务生活。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述:“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所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以学生实践为主的学习方式。如:设置问题论坛、自命题演讲、课余正反方大辩论、时事论坛、课本剧的自导自演等,学生就会自觉而有目的地投入到课外知识的拓展中,激发学生广泛介入大众传媒的兴趣,即使面对不良信息也会批判地对待;同时,让学生利用广播、板报、网络宣传自己的学习经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可以使语文教育功能得以全面体现,并获得最后的成功感。

总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对大众传媒的检索、查找、探索,培养了思维的能力,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了较为全面的人文性知识体系,同时还使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成为可能,并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提供了一个互动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