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节目主持人的传播模式

节目主持人的传播模式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节目主持人是主持人传播中的“把关人”节目主持人可以流动到主持人传播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主持人是决定主持人传播活动质量和成败的重要因素。在“主持人传播模式”中,把与主持人自身有关的讯息表示为H1,这是主持人节目中所传递的重要讯息,与主持人筛选、加工的其他讯息N一道,被传递给观众A 1和A 2。

三、节目主持人的传播模式

节目主持人在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交融的情景中,行使着“守门人”的职责,传递着经过层层筛选、加工后的信息及与他自身有关的信息,并能即时接收到反馈。具体模式如图所示:

img10

图4-5 主持人传播模式

讯息M(message)是原始的讯息,到达节目主持人处,接受主持人的筛选。节目主持人把选中的讯息制作成新讯息N,并把它们传递给观众,同时传递的讯息还有H 1,这是与主持人自身有关的信息。

A 1指的是广播电视媒介前的观众。居上的大方框就表示大众传播这一情境。A 2指的是在节目现场的观众,这类观众只在谈话节目、娱乐游戏节目这类有现场观众、嘉宾参与的节目中存在,如《超级访问》、《幸运52》等。对于A2来说,现场的即时反馈是存在的,他们相互之间有一定的交流,也可与节目主持人直接交流,更接近真实的人际传播状态,称之为“拟态的人际传播”,用居下的大方框来表示。

从这个“主持人传播模式”中可以理解和表达下列几个概念:

1.主持人传播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有效结合

主持人节目的最主要贡献就是将人际传播的某些优势(如信息量大,手段多样、地位平等)嫁接到了大众传播之上,使之与大众传播的某些优势(如覆盖面广、受众量大)紧密结合,通过借助大众传播的专业性传播手段实现了人际传播的大众化,真正实现了“人的延伸”;同时也通过借助人际传播的优势,使大众传播重又找回了某些因技术发展和制度原因而使人类在传播革命中失去的人际性,并进而提升了大众传播的效果[21]

2.节目主持人是主持人传播中的“把关人”

节目主持人可以流动到主持人传播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在“主持人传播模式”中,主持人H在主持人传播过程中,可以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也可以直接处理原始信息,这说明了他是主持传播中的“把关人”,自由度较大。他决定着哪些新闻应报知受众,哪些新闻应被重点报道,用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及自己的个性化形象来进行议程设置,把关权力很大。如《凤凰全球连线》节目主持人胡一虎,由于他在节目当中既当制片人又当主持人、策划,使得《凤凰全球连线》深受他个人风格的影响。

3.节目主持人是主持人传播环节中的“最后一环”

现代大众传播,尤其是广播电视传播活动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中间往往要经过记者、编辑等许多环节。同样,一次基本的主持人传播活动大体上也要经过策划、采访、编辑、制作等一系列的工序,最后才将传播接力跑的最后一棒传递给主持人H,由主持人H负责传播的最后一个环节。由于是“最后一棒”,主持人在传播活动中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无论传播的前期各个环节准备多么充分,进展多么顺利,只要在主持人这个环节上出现问题,那么整个传播活动就可能功亏一篑。著名主持人倪萍就曾深有体会地说过:一台节目,主持人是门面,主持砸锅了,一台节目全得报废[22]。主持人是决定主持人传播活动质量和成败的重要因素。

4.节目主持人不仅是讯息载体,而且本身就是讯息

讯息与信息意思相近却又有着微妙的区别。一般来说,信息的外延更广,它包括讯息在内。讯息也是一种信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是一种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23]。作为传播者的节目主持人,以主体方式介入到节目中来,把媒介要传达的内容准确有效地传达给受众,实现媒介的传播意图和目的。

节目主持人不仅充当着“讯息载体”的角色,而且其本身就是讯息,也就是有学者提出的“主持人即讯息”[24],意思是说节目主持人在作为传者代表广播电视媒介传递讯息的同时,他本身也是大众传播机构所要传递的重要内容,是节目中的特殊讯息。在“主持人传播模式”中,把与主持人自身有关的讯息表示为H1,这是主持人节目中所传递的重要讯息,与主持人筛选、加工的其他讯息N一道,被传递给观众A 1和A 2。

主持人的有声语言是传递讯息的载体,他的表情、动作、姿态、位置、服装、发型等无声语言也会被观众当成讯息来接受和理解。崔永元在做第一期《实话实说》时,两手总是抱在胸前,这种无意识做出的姿态,实际上是因为不习惯这样的场景,两只手不知道放在哪里的反应,结果给人以拒绝他人、自我防卫的信号。在以后的节目中他就纠正了这一姿态[25]

主持人自身的性格、素质、人格会影响受众对事实的判断,因为这些也是重要的节目讯息,美国著名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克朗凯特之所以能创造那么高的威望,离不开他长久的魅力,即给观众的客观公正、慈祥和蔼的形象。而我国的著名节目主持人沈力则以其成熟和稳重倾倒了数以亿计的观众。黄健翔“失态解说”、毛威“醉酒驾车”等事件影响着受众对主持人乃至其主持节目的态度。“节目主持人与他们所报道的新闻和人物一样具有新闻价值”[26]

【注释】

[1]李彬:《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第193页。

[2]董天策:《传播学导论》,四川大学出版社,第313页。

[3]同上。

[4]叶昌前:《节目主持人的传播学意义》,载《复旦学报》1999年第3期。

[5]〔美〕芭芭拉·马图索:《晚间明星》,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

[6]张骏德:《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0页。

[7]蔡帼芬主编:《明星主持与名牌节目》,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88页。

[8]张骏德:《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1页。

[9]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页。

[10]〔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著:《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武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134页。

[11]〔美〕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摘引自《传播学(简介)》,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年版,第182页。

[12]〔苏〕肖·阿·纳什维里:《宣传心理学》,新华出版社1984年版,第86页。

[13]李彬:《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第198页。

[14]同上书,第207页。

[15]张骏德:《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4页。

[16]〔英〕丹尼斯·麦奎尔、〔瑞典〕斯文·温德尔著:《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武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17]林兴仁:《我是谁——主持人与大众传播关系初探》,载《视听界》2004年第1期。

[18]〔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231页。

[19]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0页。

[20]林兴仁:《我是谁——主持人与大众传播关系初探》,载《视听界》2004年第1期。

[21]高贵武:《解析主持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

[22]高贵武:《解析主持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55页。

[23]刘洁:《电视节目主持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9页。

[24]叶昌前:《节目主持人的传播学意义》,载《复旦学报》1999年第3期。

[25]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534页。

[26]〔美〕玛格丽特·莫斯:《电视新闻人物与可信度——对转换中新闻的反思》,见《电视与权力》,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12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