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军队报刊和其他革命根据地报刊

军队报刊和其他革命根据地报刊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军队报刊和其他革命根据地报刊除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大量出版报刊外,红军全军和其他革命根据地也出版了大量报刊。其他革命根据地也都创办了一批党、政、军、团组织的机关刊物。

二、军队报刊和其他革命根据地报刊

除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大量出版报刊外,红军全军和其他革命根据地也出版了大量报刊。

遵照《中央通告第51号——军事工作大纲》(1928年5月25日)指示,1928年5月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逐渐改编成红军。红军每在一地取得武装起义胜利后即创办报刊,向工农兵大众宣传革命。如红五军在湘鄂赣创办的《工农兵》报(1929),红七军在广西百色创办的《右江日报》,红八军在广西左江创办的《工农兵》,红三军团在长沙创办的对开铅印大报《红军日报》等。此外,1931年,根据中央军委总政治部通令,红军政治机关和地方苏维埃还纷纷创办一种壁报式的报纸《时事简报》。这其中,《红军日报》在当时影响最大。由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1930年7月8日攻占长沙后,接管了国民党长沙国民日报社的厂房、设备,第二天即出版了该报。报纸面向工农大众,宣传共产党的政策纲领,有消息有言论,还有副刊,影响极大,曾被长沙《大公报》撰文称赞。

其他革命根据地也都创办了一批党、政、军、团组织的机关刊物。如湘鄂西的《列宁青年》和《红旗日报》、《工农日报》,鄂豫皖的《红旗》报、《鄂豫皖苏维埃报》,湘鄂赣的《工农兵》,湘赣的《湘赣斗争》、《江西工人》等,赣东北的《工农报》、《红色东北》,川陕的《战场日报》、《苏维埃》等。

革命根据地的报刊是一种全新的新闻事业,它是存在于国民党统治区域之外的、在工农民主政权支持下诞生的一种非营利的工农大众的新闻事业,它是中华苏维埃党政军的喉舌,它为扩大和巩固工农民主政权,争取中华民族解放发挥了巨大的舆论作用。革命根据地报刊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

首先,报道内容紧密联系中心工作和斗争实际。革命根据地报刊总体上注重围绕中心工作展开宣传,同时,结合各报特定的读者群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做到和群众的生活、斗争实际紧密相连。如《红色中华》创刊初期以开展基层工农民主政权建设为宣传中心,1932年6月起围绕第四次反围剿展开宣传,10月又展开第五次反围剿和扩大红军的宣传,报纸宣传始终紧密联系当时的实际斗争展开,有效地引导了各级苏维埃政权的工作,也鼓舞了人民群众的革命斗志。《红星报》则以红军指战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主要围绕红军的斗争生活展开,《青年实话》以青年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侧重从青年角度展开,如参军拥军等等。

其次,报道形式追求通俗化。革命根据地报刊注重工农大众的实际文化水平,做到了通俗生动、短小精悍。如《红星报》的消息和通讯常常不超过百来字,且文字浅近、口语化,还常配以插图漫画。《青年实话》的宣传也是一目了然,如春耕时,动员农村青年“一定要做到红军有饭吃”;动员妇女做军鞋,要做到“不让一个红军哥哥打赤脚”。省苏维埃机关报《工农日报》的主编谢觉哉在报纸上开辟“新名词释义”专栏,要求写文章要改造深奥词语,使用工农了解的浅白文字。

最后,形成了艰苦奋斗的办报作风。革命根据地报刊普遍存在着设备简陋、物质匮乏、办报条件艰苦的困难,这固然造成了多数报纸质地粗糙、装帧简陋的状况,但另一方面也形成了革命根据地报刊艰苦奋斗的办报作风:不论条件多艰苦,办报都要力求最好。例如湘鄂西根据地中共中央分局的《红旗日报》,只有6个人,1人负责采访、编辑、校对,2人刻写蜡纸,2人油印,1人收发。为了扩大篇幅,由8开改4开,他们用只能印8开版的油印机印刷,经过拼接的4开版面,居然不露接头痕迹,清晰美观。革命根据地报刊开创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以后的革命岁月里得到了传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