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年团报刊及其他群众性报刊

青年团报刊及其他群众性报刊

时间:2022-10-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及其他群众性报刊也纷纷创办,成为中共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革命时期影响最大的团刊是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杂志。1923年8月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会后决定出版《中国青年》杂志。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者,共产党报刊宣传活动家。192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青年团报刊及其他群众性报刊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月改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青年团、共青团)及其他群众性报刊也纷纷创办,成为中共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青年团刊物与《中国青年》

最早的一批团刊是由青年团地方组织创办的。如1920年,天津青年团组织创办了第一份团刊《劳报》,1922年,北京青年团组织的《先驱》半月刊、广东青年团组织的《青年周刊》、四川青年团组织的《人声》月刊等相继创刊。其中《先驱》半月刊于1922年1月15日创刊,第4期开始迁至上海出版,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构成立,《先驱》被改组为团中央第一个机关报,1923年8月15日停刊,共出版25期。

大革命时期影响最大的团刊是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杂志。1923年8月2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会后决定出版《中国青年》杂志。

《中国青年》1923年10月20日创刊于上海,周刊,32开,16页(从第100期起篇幅有所增加)。主编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先后接任),编撰有萧楚女、邓中夏、张太雷、林育南、任弼时和李求实等。开设有“社评”、“时事述评”、“讨论”、“寸铁”、“新刊批评”、“新书介绍”、“青年界消息”、“文艺”、“通讯”和“我们的时代”等栏目。刊物每出满25期为1卷,1927年10月出至第8卷第3号终刊,共出版168期。

《中国青年》在创刊词中宣称它是供给青年以“忠实的友谊的刊物”,它要引导一般青年到活动的、强健的、切实的路上去。从后来情形看,就是要教育、指导青年摆脱各种不良思潮及风气的影响,树立共产主义信仰,走上革命的道路。

首先是引导青年人正确对待学习、工作、生活。针对当时胡适向青年人开出的一个最低限度国学书目,和学生中流行“读书救国”的思想,《中国青年》发表文章开导青年人,不要做“纯粹读书不问世事”的“自私自利的书呆子”,要关心国家大事,“到民间去”,在深入工农的过程中“受教育,取知识,获力量”。针对当时社会上滥情的文学风气和恋爱观,《中国青年》刊登邓中夏的《新诗人的棒喝》、《贡献于新诗人之前》等文章,指出那种“坐在草地上做新诗”、“厮混于男女交际场中做新诗”、“饱食终日坐在炉阁安乐椅上做新诗”,都是回避人生观和社会观的文学创作,于造福社会无益。告诫青年诗人,“须多做能表现民族伟大精神的作品,须多做描写社会实际生活的作品,须从事革命的实际活动”。

其次,《中国青年》还围绕中共的纲领政策开展革命宣传。通过报道和评述国内外大事,宣传北伐,宣传中共领导的反帝斗争、农民运动,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罪行,反对党内错误思想等。

《中国青年》用稿的原则是“有益而有味”,即文稿要求思想深刻而富于启发性,文字耐读不流于平庸。其编排形式则注重生动有趣,灵活多变,图文并茂,如在严肃的文章中穿插图画、诗歌、小说等。从内容到形式上的这些有益尝试使得《中国青年》在青年读者中大受欢迎,出版4年,其发行量一直保持在1.2万份以上,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革命报刊之一。而在《中国青年》举办的一次读者意见调查中,恽代英、萧楚女被读者选为最喜爱的作者。

恽代英(1895—1931年),字子毅,江苏武进人,生于武昌。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者,共产党报刊宣传活动家。1915年就读于武昌中华大学。五四运动后,在武汉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开设利群书社,编辑武汉学联机关报《学生周刊》和《武汉星期评论》。曾为《新青年》、《少年中国》、《东方杂志》等杂志写过几十篇评论,倡导民主与科学。1921年入党,1923年在上海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兼《中国青年》杂志主编。国共合作期间,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宣传部秘书、《民国日报》编辑等工作。1928年后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在广州秘密主编《红旗》。后调到上海从事地下工作,1930年5月被捕,1931年4月在南京被杀害,时年36岁。

恽代英一生从事报刊宣传活动16年,主编或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0余种,发表报刊文章500篇左右,他具有丰富的报刊工作经验,对早期中共党报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贡献。

作为《中国青年》的主编及主要撰稿人,恽代英精心编辑,勤奋写作,还亲自处理读者来信。他在《中国青年》上发表文章百余篇、通信四五十封。他和萧楚女还以记者名义回复读者来信和《新刊批评》栏稿件。其作品代表了《中国青年》的文风,即热情与说理,既洋溢着革命激情,又有精辟的科学分析。读者说,每读他的文章“浑身就像火烧一样的发热”。

萧楚女(1893—1927年),原名萧秋,湖北汉阳人。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导者,共产党报刊宣传活动家和政论家。少年时家境贫寒,当过茶馆跑堂、轮船伙夫、新军士兵。在武昌中华大学旁听时结识恽代英。五四运动前后,曾任汉口《崇德报》主笔、《大汉报》副刊主编、四川《新蜀报》主笔。192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赴上海,参加团中央工作,担任《中国青年》编辑,后任主编。同年8月,主编中共豫陕区委机关报《中州评论》至1926年停刊。国共合作期间,随恽代英赴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大”,此后,留在广州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同时担任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务长,黄埔军校政治教官。1927年遇害,时年34岁。

萧楚女写过很多文章和小册子,其政论文笔犀利、分析精辟、情理交融。著有长篇政论《显微镜下之醒狮派》、《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青年读者称他是“真理的战士”、“革命的煽动家”。

2.共产党领导的其他群众性报刊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注重群众运动,在工人、农民、学生、妇女等各类群体中广泛开展各种革命斗争,并领导出版了工人报刊、农民报刊、学生报刊以及妇女报刊等群众刊物。

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1年8月11日成立于上海(1925年5月1日改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其同时创刊的机关刊物《劳动周刊》,是中共领导的第一张全国性工人报刊。主要任务是通俗地向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引导他们组织起来革命。主编张特立(张国焘)。1922年6月被公共租界查封后,北京党组织创办的《工人周刊》(1921年7月,主编罗章龙等)被作为总部的机关刊物。该刊不仅被称为“北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还通过铁路工会运往全国各地,并远销东南亚、法国的华工群众中。在军阀的压迫下,该刊曾几次停刊,但坚持出版至1925年底。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等地设立了分部,各分部大都创办了刊物,如《长沙劳动周刊》、《武汉劳动周报》、《山东劳动周刊》等。这些刊物在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二七惨案”后大都遭军阀查封。

国共合作后,尤其是“五卅惨案”后,工人运动再次兴起,全国又陆续出现一批工人报刊,较重要的就达10多种,如《中国工人》、《工人之路特号》等。

《中国工人》,1924年10月创刊于上海,月刊。初为中共中央创办的工人刊物,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改为总工会机关刊物。曾迁往武汉、广州出版,1927年4月停刊。邓中夏、罗章龙先后任主编,撰稿人有刘少奇、瞿秋白、任弼时、张太雷、李立三等。该刊主要内容是介绍国际工人运动经验,总结国内工人运动经验教训,批判党内右倾错误思想,动员工人参加当前的政治斗争。

《工人之路特号》,为省港罢工委员会机关报,1925年6月24日创刊于广州,4开4版,日报。日发行量1万份,1927年4月14日停刊,是同期工人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日报。主编邓中夏,撰稿人有苏兆征、周恩来、黄平等。刊物宣传五卅运动及省港大罢工意义,有力推动了工人运动。

中共在领导农民运动的过程中组织了农民协会,各地农民协会大都开办了一批面向农民的报刊。较早的农民刊物有广东省农协创办的《犁头》,1926年1月创刊,罗绮园任主编,恽代英、李求实、邓中夏、彭湃常为其写稿。其后湖北的《湖北农民》、《湖北农民画报》,湖南的《农友》,江西的《江西农民》、《锄头》和《血潮画报》,山东的《山东农民》、《山东农民画报》,陕西的《耕牛》等陆续开办。这些刊物的主要内容一是对农民进行思想教育和革命形势教育,二是及时报道农民运动的动态。形式上能结合农民的特点,办得通俗易懂,富于鼓动性。农民报刊的大量涌现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个新现象。

中共领导的学生运动在国共合作后也蓬勃开展起来,学生刊物大批涌现。首先是一批学生联合会创办的刊物,中华民国学生联合会机关报《中国学生》是其中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高的学生刊物。1924年5月创刊于上海,32开本,初为半月刊,后改为周刊,发行量达8000份。发刊词宣称,本刊以“宣传对外的民族革命对内的民主革命的国民革命”,“反对思想复古以促进文化”为责任。辟有“论坛”、“文艺”、“时事述评”、“学生界”等栏目,主要刊载帝国主义在华罪行、各地学生会活动情况、总会各项重要通告。1926年11月6日停刊,共出41期。各地学联的刊物有《上海学生》、《北京学生》、《湖南学生》、《湖北学生》、《香港学生》等,到北伐前夕,能统计到的各地学联刊物约50种。其次,其他学生团体和各学校创办的刊物也很多,著名的有广东新学生社创办的《新学生》半月刊。

一批妇女刊物在中共领导的妇女运动风潮中也应运而生。中共的第一个妇女刊物是《妇女声》,1921年12月13日创刊于上海,半月刊,4开4版,以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名义主办,主编王会悟、王剑虹,陈独秀、沈泽民、邵力子常为其撰稿,1922年秋停刊。《妇女周报》是1923年8月22日上海《民国日报》出版的副刊,向警予为主编之一,主要撰稿人陈独秀、恽代英、瞿秋白、杨之华等,是中共领导妇女运动的重要阵地。稍后出版的还有全国妇女联合会的机关刊物《中国妇女》,湖北妇女协会的《湖北妇女》,汉口妇女协会的《妇女运动》、《赤女杂志》,天津的《妇女日报》,北京的《妇女钟》、《妇女之友》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