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办报刊应时而生

民办报刊应时而生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民办报刊应时而生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在胜利的鼓舞下,浙江报刊业在抗战后期下滑后出现了强劲复苏势头,并曾形成一个办报小高潮。杭州的《当代晚报》,在民办报纸中,它是解放后续刊时间最长的一家。在这些斗争中,民办报刊相当活跃,及时作出积极反应。1947年10月26日凌晨,于子三等人被国民党军警逮捕,当日下午被杀害。省内其他各地,这时期也有多家民办报刊出版。

一、民办报刊应时而生

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在胜利的鼓舞下,浙江报刊业在抗战后期下滑后出现了强劲复苏势头,并曾形成一个办报小高潮。据统计,从抗战胜利到1949年初,3年多时间,全省新创办和延续出版的各种报纸近百家,仅在杭州就有二三十家。其中大多为民办报纸。

1947年5月,杭州《工商报》创刊,由《浙江商报》和前《浙江日报》合并改名出版。发行人朱祖舜,社长许廑父,终刊前徐雄飞为社长,编辑部人员基本上是《浙江商报》的原班底。日出对开4版,各版内容有经济新闻、要闻、沪杭商情和副刊《十方》。作为商报,以商为主,政治色彩较淡,凡涉及重大政治问题,许廑父更是持谨慎态度。国民党中央社播发的反共稿件,一般都做些编改,如将“共匪”改为“共党”、“共军”,官方交下来的必登稿也尽可能放在不显眼位置。对于国民党的腐败,以及物价飞涨、民不聊生等情况,许有时还写点语含讥刺的小品文。后因一直未能摆脱经济困境,勉强支撑到1949年11月终刊。

杭州的《当代晚报》,在民办报纸中,它是解放后续刊时间最长的一家。该报创刊于1947年3月,4开1张,每日出版。社长郑邦琨,初无专任编辑。社址杭州谢麻子巷6号。早期4个版,除要闻、地方新闻和副刊《夜来香》、《湖边》,有时撰发社论,其余多是广告,在社会上无甚影响。自从聘进一些编辑、记者,有中共党员和进步文化人,如李士俊、张白怀、闵子、关非濛等,从此报纸逐渐显现生气。1948年4月起,更名为《当代报·晚刊》(发行市外则称《当代报》),版面也有很大改观,报纸质量明显提高。其间,李士俊等人常常将新华社广播稿略作改写,冠以“本报收听旧金山广播”或“本报南京专电”电头,巧妙地透露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的消息。“朝花夕拾”一栏,则揭露黑暗,针砭时弊,表现进步倾向。解放前夕,郑邦琨逃离杭州,报社员工护报护厂。杭州解放时停版几天即继续出报。

当时在杭州新创办的民办报纸,还有《大华日报》、《民报》、《西湖夜报》、《民声报》、《群报》、《锋报》(晚刊)、《金融论坛报》等。其中《大华日报》创刊于1947年10月,省会计人员联谊会主办,社长顾伟,总编辑沈德荣,主笔胡铠,社址蔡官巷27号。据有关记载,胡铠、宋子亢等曾在《大华日报》发表过不少具有进步倾向的文章,国民党浙江行政当局密函内政部,以该报所刊《从“强盗”说起》一文“言论失当”,要求予以处罚。

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两种命运、两种前途决战的时期。这个时期,浙江发生3次较大的“抢米”风潮,学生运动、工人罢工更是此起彼伏。在这些斗争中,民办报刊相当活跃,及时作出积极反应。1947年5月20日,上海、苏州、杭州学生代表和南京学生6000余人汇集南京,为挽救教育危机举行示威游行,遭到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残酷镇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二○”惨案。就在5月间,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创办的《求是周报》(后改名《浙大周刊》)发刊,浙大学生会主席于子三兼任社长。于子三原名泽西,山东牟平人。1945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社,担任该社浙大农学院分社负责人。《求是周报》突出报道全国各地学生运动并发表导向性社论,极力推动爱国民主斗争。1947年10月26日凌晨,于子三等人被国民党军警逮捕,当日下午被杀害。

省内其他各地,这时期也有多家民办报刊出版。宁波地区新创办的民办报纸,有《商情日报》、《宁波商报》、《宁波晨报》、《宁波晚报》,还有期刊《甬潮》、《孩子们》和《春风》。综合性半月刊《春风》(原为《春风文艺》)创刊于1946年,至1949年3月,共出版了3卷36期。创刊后得到许多名人的支持和鼓励,茅盾、郭沫若、许广平、胡风、叶圣陶、冯雪峰等,都曾发来题词、贺信和诗,老教育家陶行知专为该刊写过《春风颂》一文。该刊“甬江潮”专栏,就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组织特稿、专文发表,如《多事的西北角》、《从匈牙利政局看美苏关系》等,并刊登相关评论。“半月风雨”专栏所刊文章,则以国民党统治区报纸新闻为素材,用嬉笑怒骂笔调借题发挥,对当时的黑暗政治和腐败现象进行揭露和讽刺,深受读者欢迎。宁波《时事公报》1946年复刊后,改称《宁波时事公报》,正副总编辑为应斐章、陈中。日出对开4版、6版,增发经济新闻专页。为提高报纸质量,与国民党的《宁波日报》抗衡,加强采访力量,并在上海设立专用电台,拍发快讯、专电。瑞安的《阵中日报》创办于1944年,抗战胜利后迁址温州,后相继更名《中国日报·温州版》和《中国民报》。1948年10月改出晚刊,直至解放。其印刷器材由民主同盟温州分部接收,出版《进步报》。另有《绍兴商业日报》、《湖州商报》、《国民晚报》、《海湖通讯》、《民权报》、《服务日报》、《浙中日报》等,分别在绍兴、湖州、台州、金华等地出版发行。

在民办报业一时颇为兴盛之际,民营小型广播电台特别是通讯社也有较快的发展。此时杭州的广播阵地,主要为国民党官办电台所占,民办台只有1947年开办的大华广播电台。但在宁波,1946年至1947年间,有4座民办的广播电台建成播音,即宁声台、宁波台、宁钟台、泰山台,发射功率10多瓦至50瓦不等。宁声广播电台建于1946年,由全平家庭开办。后因全平赴四明山革命根据地参加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台务交由弟妹办理。三弟一毛主采编,四弟山石播音,五弟永金管财务,小妹芝美做广告。节目有新闻、戏剧、歌曲、地方曲艺,每天播音多时达16小时。全平参加新四军游击队后,国民党特务不断到电台追究,其弟妹只得托词设备损坏,一度停播。1949年宁波解放当天,该台率先播出新闻和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宁波市军管会公告。1951年播音终止。此外,先后开播的民办广播电台,还有永嘉大风报社附设的温州台、嘉兴的新塍台、绍兴的浙东台和学声台。这期间,民办的小通讯社星罗棋布,除丽水外遍及全省各个地区的许多市县,据《浙江省新闻志》记载,总数达147家,其中以杭州、绍兴两地居多。抗战胜利后,最早于1946年创办的民营通讯社,杭州有“市声”、“自由”、“社会”、“当代”等,绍兴有“越光”、“华东”、“知行”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