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追求自由到舆论监督

从追求自由到舆论监督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7年~1989年,政府、社会各个层面关于舆论监督进行了不间断的讨论,其间首次得出舆论监督权问题。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舆论监督的概念。新华社的《新华视点》,新华网的《焦点网谈》等,以及纸质媒体中以批评报道“大胆、独到”著称的《南方周末》等也迅速崛起,掀起了新闻舆论监督的高潮。

新闻:从追求自由到舆论监督

学者刘建明在其《新闻自由的七种权利》文章中,将新闻自由拓展为七种基本权利,即“创办新闻媒介权、发表权或报道权、答辩权和更正权、知晓权和采访权、保护新闻来源权、使用传媒权、对新闻侵权的诉讼权。”

新闻自由将权利、义务、责任整合统一起来,重点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这是在我们谈论新闻自由之时往往忽略的,很多人往往就“自由”而论自由,忽视“自由”本身的相对内涵。我国正处于转型阶段,新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纷繁复杂,这就需要媒体能够担当起社会责任,将新闻自由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整体上讲,我国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对新闻自由理念的认识越来越成熟、理性,新闻自由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第一,媒体舆论监督权与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并称为第四种权力。1987年~1989年,政府、社会各个层面关于舆论监督进行了不间断的讨论,其间首次得出舆论监督权问题。当时引起争论的主要观点是:提高新闻报道透明度,改变“报喜不报忧”的状况;应突破批评禁区,改变“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的状况;要求改变党报一种模式的办报状况等。在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会议报告首次提出了“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支持群众批评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反对官僚主义,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舆论监督的概念。

1994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开播,则应视为我国新闻舆论监督进入全面发展的开端。此后各省市电视台先后推出主打的新闻评论栏目,如福建东南电视台的《东南纪实》、浙江台的《黄金时间》等,强化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新华社的《新华视点》,新华网的《焦点网谈》等,以及纸质媒体中以批评报道“大胆、独到”著称的《南方周末》等也迅速崛起,掀起了新闻舆论监督的高潮。

如今,舆论监督在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监督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如黑龙江“宝马”撞人事件、广东孙志刚案、陕西宝马假彩票案、周久耕网络曝光“南京”香烟腐败案等舆论监督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廉政建设、政治制度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第二,新闻时评拓展了新闻自由的内涵。时评作为报纸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推古论今、针砭时弊,因此也是实现新闻自由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国外报纸都将时评作为主打栏目和版面。时评的议题也非常广泛,不仅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而且注重从微观层面引发对宏观形势的思考。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报纸掀起了一股时评热潮。1989年《中国青年报》创办《冰点时评》,2002年,《南方都市报》在全国首开时评版。新华社也在通稿线路中开设了《新华时评》专栏,全国各地都市类报纸纷纷效仿。目前,全国95%以上的报纸都开设有时评版或时评专栏。时评的议题也紧密结合国家的各类政策,特别是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热点问题。

新闻时评潮兴起后,评论者也主要从媒体从业者转向人人可以写时评的时代。时评是言论自由的重要标识,它拓宽了公民社会诉求和表达的渠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