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性专题节目的规范与表现技巧

新闻性专题节目的规范与表现技巧

时间:2022-04-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闻性专题节目区别于其他新闻节目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注重深度报道。在一个专题节目内容构成中,分析性的成分现在明显增多,并出现了一批分析性的专题节目,如中央台推出的《新闻调查》,这个趋势与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也是一致的。新闻性专题节目的题材开拓与表现。

新闻性专题节目的规范与表现技巧

在广播电视领域里,应该说大部分新闻部都会下设一档或者几档新闻类的专题报道,我们称之为新闻性专题。那么,什么是新闻性专题呢?所谓新闻性专题,它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目标,具有特定的内容取向或专门的报道领域,而且旨在满足受众对深度信息的需求,主要提供反映现实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度信息,具有强烈的时效性。

新闻性专题节目有很多相互交叉的概念,常见的如社教节目。它往往是具有新闻性的,但它的时效性要求不是很强,它和新闻专题节目常常交织在一起。社教节目是以传播思想、政治、观念、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来推动全社会文明建设为目标的广播电视节目。社教节目种类很多,涵盖领域很广泛,这一类节目的分类不断在发生变化,如过去的文化片、人物片、风光片,现在是短片、长片、系列片。社教节目的涵盖面很宽,包括除了教学节目以外的所有教育性节目都叫社教节目,可见社教节目与新闻性专题节目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

新闻性专题节目有它明显区别于其他新闻节目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具有特定的内容取向,一是专门反映某一领域的发展变化,二是专门满足特定受众的特殊需要。前一种专门反映发展变化应当是比较确定的,需要在拓宽题材上下工夫。后一种就要以受众需要为转移,相对来说题材比较宽,比较不确定,像我们的农村题材、公众题材节目,对象性节目等。第二个特征是注重深度报道。新闻性专题节目区别于其他新闻节目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注重深度报道。深度报道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深度报道有不同要求。从目前节目实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反映性的深度报道,主要提供比同类新闻报道更详尽更具体的信息。如“老外当居委会主任”这个报道就透露了很多详尽的信息,你就说老外被选上了居委会的委员,消息就该完了,还要找法律依据,找专家来谈它的历史地位,等等,还要采访很多人,更详尽更具体的信息就出来了,这是反映性的深度信息。第二种是解释性的深度报道,主要是通过新闻背景和相关事实的介绍来帮助受众了解有关事情或问题的来龙去脉,用背景材料和相关事实来说话。第三种是分析性的深度报道,如中央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都是着眼于揭示事物的本质,提供对于有关事物或问题的看法。这三种深度报道分别给我们提供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些信息,同一新闻题材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以不同方式来处理和表现。第三个特征是播发专稿或专题报道为主。这主要基于提供深度报道的需要,如通讯、专访、特写等很多体裁,由于它们拥有较大的容量,可以更充分调动语言、音响、图像等多种手段,详尽、具体、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并揭示事物的内涵,因而成为各类专题节目的主要体裁或一种话语形式。

新闻性专题节目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如今的电视广播,其内容形式的变化非常之快,让观众眼花缭乱,新闻性专题节目是一较为严肃的专题类节目,它的发展不仅应当满足相关人群的知晓心理,更应当为更为广泛的群体大众所关注。经过长期观察和总结,笔者对目前众多媒体的新闻性专题节目进行了一个归纳:第一,深度报道多向化。在一个专题节目内容构成中,分析性的成分现在明显增多,并出现了一批分析性的专题节目,如中央台推出的《新闻调查》,这个趋势与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也是一致的。第二,节目形态组合化。过去的单稿节目逐渐减少了,多稿件、多栏目组合而成的节目逐渐增多,这种组合节目围绕一定的主题,或者按照题材之间的联系,把若干稿件、栏目有机地组合在一次节目当中,既有利于扩大取材的范围,丰富节目内容,又有利于发挥多种形式和表现手段的相互配合,易于发挥广播电视的优势。最为明显的如中央台的《东方时空》,很多年了,这档节目依然拥有很高的收视率。第三,节目播出主持人化。如今几乎所有的节目都有主持人,主持人队伍越来越庞大,整体水平也越来越高,我们现在的主持人不能当“万金油”。你适合搞什么就搞什么,当然作为地方台来讲也不能苛求,希望都能当乌兰木齐宣传队队员,吹拉弹唱跳都会。由于主持人的主持播出,有利于增强节目的整体性和个性特色,形成一定的节目风格,所以现在的栏目主持人形式很值得我们研究。

新闻性专题节目的题材开拓与表现。关于题材的开拓,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捕捉最能反映事物发展态势或接收对象关心的典型事实,最好为大众所熟知的典型事实,并能以点盖面,深入浅出,说明问题,否则观众是有可能随时换台的。

2.坚持从特定的时间、空间和条件出发,具体分析事物,把握事物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形成有自身特点的题材。广播电视节目发展到今天,各台都极尽其所能,推出十分具有形势特点和内容特色的新闻性专题,就是为了留住受众的眼球和耳朵,因此,具有自身特点题材的节目才有可能让受众记得住。

3.从节目定位出发来发掘它的内在含义,寻求处理题材的恰当角度,或找准题材与节目定位的最佳组合点。

4.改进完善思维方式,尤其是要掌握有助于揭示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横向思维,达到扩大节目取材的目的。这当中关键就是要发掘节目的内在含义,寻找恰当的报道角度,这对记者是一个挑战。未来的记者不只是事物的真实报道者,更需要是一位观察家、思考者。

新闻性专题节目的表现要求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1.尽可能拥有并深入理解有关材料,在此基础上把握题材的实质。前不久,宁夏一家媒体的一位记者,从一家老百姓的房屋有裂缝入手,跟踪采访,最后落点是这家房地产开发商疏于质量,建成了存在诸多质量问题的房屋,结果没几天,这家房地产开发商找上门来说记者报道不属实,损害了公司形象,最后经过了解才知道,这是两家房地产公司合伙开发的房屋,总经理在两家公司都担任着重要职务,由于记者对掌握的材料和事实了解不够细致和精确,以为这是一家公司,导致采访出现了漏洞

2.要发掘和利用富有特点的素材,包括情景、细节,特别是细节,以小见大,越是细节的东西,就越能打动受众,也就越具有说服力和真实性,甚至一个小小的细节表现,就足可以代替大篇幅的文字说明。

3.要调动各种符号和表现手段,发挥广播、电视的综合表现优势,比如音乐、现场等等。现在的新闻性专题和社教专题从表现形式上是可以相互借鉴和利用的,只要是为了增加报道效果,适当地运用一些表现手段和符号是完全必要的。

4.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适当的控制繁简程度,这是节目结构问题,也是记者能否善于掌握和运用手中大量材料的问题,以简洁明快为原则,因为这毕竟是新闻性专题,说明问题就可以,不必赘述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让受众云里雾里。

5.善于运用背景材料和相关资料,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后,最好先进行筛选,找出重点,恰当地让这些背景材料为你的深入报道服务。

目前,广播电视节目由“主题先行”逐渐向“主题后行”演变。80年代是主题优先,让观众跟着你的想法前进,先入为主,强加给受众你的思想,但一个节目的主题往往呈多层性、多样性、多重性,所以在题材开拓表现时不要带着框框去搞这个节目,要相信你的观众和听众知道你在说什么,让他们有不同的联想和思考,除了大是大非的问题,当你的节目足够引起受众的思考和争论,那么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另外,观念中的主题和体现在节目中的主题往往是有差别的,受众对主题的理解与作者设想的主题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理解。举一个例子,一对科学家老夫妇拍金婚照,后又商定要拍钻石婚照。电视台采访他们10天后,女科学家去世了。电视台播出的节目最后画面是男科学家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女科学家,画外解说:“就在我们采访10天以后得到一个消息,这位女科学家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他告诉了大家什么信息?可能你想到了很多很多,人生命运多舛啊,人的生命太脆弱了;或者有人会想到,人生多么宝贵啊,我们要珍惜每一天,要努力奋斗,与时俱进,勇攀高峰;还可能想到,他们这种人间真情,多么可贵……所以受众的理解和你作品本身的主题可能会产生不一致。还有就是受众之间的理解不一致,同一个作品,10个人看了可能会有10种不同的想法,所以主题呈现多重性,因此在遵守法律和道德的前提下,尽量发挥观众和听众的能动性,让大家去思考,给别人以主动性。

新闻故事的编辑手法已经被许多电视编导认同和采纳。它冲击、取代了长期沿用的以解说为主而造成“本体失落”的非电视模式。客观事实中,有的本身具有很强故事性和事态发展的不可预知性,编导应着重捕捉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兴奋点去表现。而有的时间跨度大、涵盖范围广,涉及内容多的不具故事性的事实,编导则须按照事实的内在逻辑联系,对相关材料进行选择、提炼、编码,有机整合为具有情节性的故事。举例说明:央视的《探索与发现》,它本身是一档科技类专题栏目,很严肃的主题,过去这类节目是以说教的方式表现,虽然严谨,但很枯燥,普通观众是很难有耐心去看完的。但现在却整片都是在讲故事,并且充满了悬念,层层深入,很具有可视性,让观众在看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科学,掌握了自然规律和法则。

长期以来,“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片面地影响着业界,致使一度出现简单化、极端化的创作思维,那种“非此即彼”的所谓“典型”报道就是例证。事实上,今天的电视观众思维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他们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式地观察和思考问题,从而客观要求媒体全方位地提供信息,特别是通过对人物(或群体)性格矛盾统一体的揭示去认识一个时代。我国现代最早期系统美学建立者之一的陈望道先生认为,从客观方面说,审美有具象性和直观性;从主观方面说,审美意识有静观性和愉悦性;“感觉的”或“感性的”是组成美的境界的根本条件;视角和听觉是最为重要的“美的感觉”,它们是“美的材料”的重要组成因素。因此,提供全景式信息已成为媒体之必然,也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努力发展的必然方向,让我们共同探索和进取吧。

(银川电视台白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