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新闻专题策划

网络新闻专题策划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网络新闻专题策划自从1994年中国正式全面地接入互联网后,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也从此揭开序幕。作为网络新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网络新闻专题是网络媒体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某一关注程度较高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新闻事件、人物、现象等为特定主题进行的集合式的报道。

一、网络新闻专题策划

自从1994年中国正式全面地接入互联网后,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也从此揭开序幕。网络新闻专题是深度报道的网络体现,需要做好策划、编辑等工作,优秀的网络新闻专题能够吸引大量的访问者,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增强网络媒体新闻传播的社会影响力。

网络新闻专题是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和网络新闻业务的渐趋成熟而兴起的,按照报道的内容不同,通常可以分为政治专题、经济专题、社会专题、教育专题、文化专题、科技专题、娱乐专题、体育专题等。从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获奖的情况来看,网络新闻专题得到了很高的认可,在质量得到绝对保证的前提下,数字很能说明问题。

表14-1第16届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获奖情况统计表

img27

以上的数据充分证明网络新闻专题的分量与发展速度。作为网络新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网络新闻专题是网络媒体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某一关注程度较高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新闻事件、人物、现象等为特定主题进行的集合式的报道。这种专题的主题是统一的,但体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运用消息、通讯、背景资料、评论等多种体裁,结合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网络传播方式,调用电子公告板、在线调查等互动手段,对新闻主题进行多角度的、连续的、立体的、详尽深入的综合报道,因而被喻为是最能发挥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优势的表现形式。

(一)网络新闻专题策划方法

1.疑难解读法

疑难,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疑点、难点,是人们关乎其自身利益的问题的提出。因为疑惑,人们不知何去何从,需要有人指点迷津。比如2003年度的户籍制度改革,之所以成为当年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因为户籍制度的改革着实是广大群众所关注的涉及自身利益的一大问题,人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并掌握相关的信息,譬如户籍制度怎么改?国家政策是什么?各地方相关政策又是什么?为什么要改?改了之后对老百姓的生活将造成什么影响?与旧有的户籍制度相比有什么实惠?对这些问题的疑惑使得大众对这方面的信息求知若渴。基于为人民解疑答惑的立场,人民网设立了一个时政专题:《关注户籍制度改革》,这个专题对上述相应的问题一一做出了详细的解答,并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政策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添加与调整(见图14-1)。

img28

图14-1 人民网时政专题《关注户籍制度改革》

这个专题一共有5个专栏。在“政策信息”中,网民可以看到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明确态度,使网民能从宏观上把握户籍制度改革的信息。在“地方举措”中,网民可以有选择性地阅览自己关心的省市等地方户籍制度改革的举措。在“分析思考”中,记者的调查和专家的评论层层深入,剖析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经过、结果与影响,为网民解疑答惑,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户籍制度改革的内涵。“户籍制度的变迁”则是通过回顾以往的户籍制度,帮助网民从历史的角度深入了解不同时期我国的户籍制度。而“相关新闻”一栏,则致力于为网民提供最快、最新的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新闻报道。

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就是要努力寻找政府工作的关注点、社会群众的疑惑点,选好典型,抓住疑点和难点,透过现象展示事物的本质和事件发展的全过程,做好策划和专题制作,从而达到为广大民众解疑答惑的目的。

2.冷热相融法

这里的冷和热分别指的是冷点新闻和热点新闻。热点新闻,毫无疑问,是大众最关注的新闻焦点,是具有极高价值的新闻,受众面宽广、社会关注度高。而冷点新闻看起来似乎不大为受众和社会关注,因而需要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去挖掘,正因为大家都认为冷点新闻不具有很强的新闻价值,所以不去理会,这就给有心人留有了极大的空间去挖掘冷点新闻,让冷点新闻、冰点新闻转化成社会热点。

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要想使冷点转化为热点,就要好好策划。例如获得2007年中国新闻奖网络新闻组三等奖的新闻专题《时代英雄交响曲——全国模范教师北大教授孟二冬》就是一个好例子。光明网制作这个专题,是为了纪念北大的一位为国家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老师的感人事迹。事实上,全国上下,优秀的教师不乏其人,因病殉职的老师也不是寥寥几个,一个本来只有一小部分中国人感动的事件,因为光明网的精心策划,使之得以大放光彩,所照耀的地方,令众人皆是泪水和感动(见图14-2)。

3.正反交融法

img29

图14-2 光明网新闻专题《时代英雄交响曲——全国模范教师北大教授孟二冬》

img30

图14-3 新浪网社会专题《第四次单身浪潮来袭》

这里的正反,是指从正面或从反面表现主题,正反对立法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正反两个视角来展示同一个主题。表现一个主题的方式有多种,通常情况下,编辑都是正题正做,即单刀直入,从正面直接表现主题。而有些时候,采取逆向思维,不按常规出牌,正题反做,从侧面或反面去表现主题,反而出奇制胜,使得新闻专题标新立异,可读性强。

第二,正反两种观点展示同一个主题。运用这种方法策划的专题,通常是没有是非标准、争议性较大的问题。向受众呈现出两种观点显性或隐性的争锋,让受众找到属于自己的观点,给予受众一定的建议和指导,为受众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是这种专题策划的思路。

例如新浪网的社会专题《第四次单身浪潮来袭?》就眼下单身男女越来越多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解析。到底要不要单身?单身到底好不好?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的方面又是什么?估计这是眼下的年轻人经常思考的问题,那就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吧,借鉴借鉴他人的经验,同时也听听专家的意见(见图14-3)。

4.综合归纳法

在新闻专题中,有着相同性质的新闻事件虽然不是同时发生,但将它们归纳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明显可以看到一种特定的主题在其中,这种主题通常是某种社会现象以及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与反思。此类专题的策划需要编辑有很强的新闻敏感性,将看似分散的新闻事件通过某种特定的主题穿针引线地连接起来,做好综合归纳的工作。

2006年12月3号,在北大校园发生一起大学生虐猫事件。一经披露,新浪网编辑作出快速反应,结合以往各大高校学生虐待动物事件,制作出社会新闻专题《高校为何频发虐待动物事件》,并向社会提出疑问:为什么素质较高的名牌大学的学生也会做出这样惨绝人寰的事情来(见图14-4)?

img31

图14-4 新浪网社会新闻专题《高校为何频发虐待动物事件》

img32

图14-5 新浪网热点专题《印度洋地震海啸》

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不应该仅仅限于某一次新闻事件,编辑也应该看到各个不同时间段的事件之间的紧密联系。过去的旧闻往往因为刚刚发生的新闻而再次浮出水面,并与新闻共同构成更加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网络编辑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个问题,而要掌握联系的方法论,抓住共同点,直捣问题要害,让受众倍感耳目一新。

(二)网络新闻专题分类

网络新闻专题的内容多种多样,按照这些内容的题材来划分,我们可以将新闻专题分为四个类别:新闻事件类专题、研究类专题、资讯服务类专题和典型人物专题。不同的专题,在策划上有所区别。

1.新闻事件类专题报道

新闻事件类专题报道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社会性新闻事件专题和自然性新闻事件专题。社会性新闻事件专题通常以最近发生的社会新闻事件为主要内容,自然性新闻事件专题则常以大自然的奇特现象、自然灾害、动物的繁衍生息为主题。

(1)社会性新闻事件专题。2005年4月26日到5月3日,这几天对于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来说,是意义非凡的日子,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大陆之行将永载史册,台湾政界最高领导层的第一次来访,似乎让人们看到了一直以来有待解决的台湾问题有了新的希望。对于如此重大的事件,国内媒体争相报道,其中中国新闻网制作的新闻专题《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一举获得2006中国新闻奖网络组三等奖。

在这个专题中,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及时了解到连战访问大陆的最新消息,同时可以掌握大陆以及台湾方面对该事件的种种反应和评价。不太了解历史的受众还可以通过该专题提供的背景资料更好地了解眼下台湾问题的情况。该专题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在网页右下角设立了信息检索,只需要输入关键字,受众就可以任意地搜索任何与台湾问题相关的信息内容,这个信息渠道不仅让受众倍感贴心,同时在不经意间也提高了中新网其他新闻消息的点击率,一举两得。

(2)自然性新闻事件专题。2004年末,印度洋突发地震海啸,如此重大的自然灾害事故百年一遇,新浪网、中新网、新华网等国内知名新闻网站纷纷精心制作了《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印尼强震海啸席卷数个国家》、《东南亚和南亚数国发生地震海啸》等专题新闻,都致力于报道海啸的最新进展。而新浪网开辟的热点专题《印度洋地震海啸》以其报道迅速、信息量大质优、更新及时、制作精良等优势深受网民好评(见图14-5)。

新闻事件类专题报道要求网络媒体在第一时间捕捉到新闻事件的原貌,并通过快速、详尽而深入的分析,解读和整合相关新闻资源,最终形成专题,呈现在受众面前。

2.研究类专题报道

研究类专题通常基于社会对于某一新闻事件或某一社会现象存在观点交锋的情况下而产生。研究类专题的取材范围很广,如经济振兴问题、科技创新问题、教育问题、环境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腐败问题等,都是很好的选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利益,受众需要了解新闻,更需要了解新闻背后的信息、了解新闻的意义、了解新闻的发展趋向。因而,网络媒体在策划相关选题时,必须悉心准备,从新闻事件中提炼出观点,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进而得出新的看法,最终达到让受众看到新闻背后的新闻,认识到新闻事件实质的目的,这样才能达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新闻传播效果。

每年到了春运的时候,火车票机票、船票都特别难买,供不应求必然导致票价上涨,这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现象了,为了给在春运期间回家或旅游的人们一些帮助,新华网在2005年春运期间特别策划了新闻专题《春运涨价怪圈何时打破》,意图解析这个一直以来困扰人们的问题,尤其针对2005年的春运提供了一些建议和出行方案:2005年春运的票价将怎么涨?国家的春运方案分别是什么?出行的人们应该怎么走才最有可能快速安全地到达目的地?这个专题将一一为大众解答。除此之外,该专题还专门设置了网友评论,给予网民表达自己呼声的空间。

研究类专题所研究的问题通常关系到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的进程和社会的稳定,处理时稍有不当,就可能制造矛盾,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成为党和国家的团结稳定与发展建设的阻碍。因此,策划此类专题时,网络媒体要注意集纳专家意见、受众呼声、业界反馈等多方观点,发挥几方面舆论合力的效应,使报道处处展现着权威的、正确的、贴近民众的观察视点和理念,引导受众对新闻事件进行理性的分析比较,进一步看清事件的本质和核心。

3.资讯服务类专题报道

资讯服务类专题重在以新闻传播知识,不仅要坚持专题积极的指导作用,还要注意专题的服务特性。此类专题若具有较强的传播知识与提供服务的功能,就能在网站与受众之间架起更贴心的沟通桥梁,使受众感到自己登陆的网站不但有新闻可读,还有资讯可用,从而产生更多的信赖感,网站也会获得更高的点击率。

资讯服务类专题的范围很宽广,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生活资讯服务类专题、军事科技类专题和体育娱乐资讯服务类专题。

其中,体育娱乐资讯服务类专题多注重体育界和娱乐界的信息,让受众掌握最及时的体育动态、追踪最新鲜的娱乐报道,是策划此类专题的基点。同时,如何避免娱乐新闻的恶俗化、符合网络媒体自身的定位,需要策划者掌握好其中的度。

总之,资讯服务类专题报道是一种具有直接可用价值的报道,应尽量贴近网民生活所需、投资所需、日常所需,在体现社会化、生活化、平民化的共性基础上,讲究实时性、服务性、实用性。

4.典型人物专题报道

典型人物专题报道是新闻宣传的拳头产品,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人物让读者难以忘怀,成为人生学习的榜样。典型人物专题报道的新闻传播效果好,但是也难做,一旦与受众的需求有距离,就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甚至引起读者的逆反心理,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不仅没有宣传好人,也砸了网络媒体自己的牌子。

时下,很多新闻媒体之所以做不好典型人物专题,关键是这些新闻报道有千人一面的倾向,典型人物高、大、全的完美形象让受众敬而远之。放下写典型的心理负担,抛开典型头上的光环,轻松上阵,反而是专题策划者需要的状态。他们需要认识到,典型人物也是人,将其当作普通人来写,更容易拉近其与普通民众间的距离,增强典型人与普通人的心灵互动,让网民对报道典型人物的网络媒体产生信赖感。

新浪网在2006年9月制作了一个典型人物的专题《“感动中国矿工”谢延信》,妻子去世后,谢延信毅然背负起照顾岳父岳母的重担,哪怕岳父中风瘫痪了,他也不离不弃,悉心照料两位老人三十几年,这种典型人物报道本可以就此打住,将谢延信的这些事迹展示给大众即可,但该专题并没有将谢延信当作一个神来写、来叫人膜拜,而是也将他的再婚情况作为一个重点部分来介绍,这种安排反而让人觉得谢延信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人、一个不平凡的普通人,反而更加令人感动。因为真实,所以完整,所以才让这个本来很普通的矿工形象瞬间高大起来(见图14-6)。

img33

图14-6 新浪网专题《“感动中国矿工”谢延信》

总之,典型人物专题报道要讲求人物的真实性和故事的细节化,点出普通人的非凡之处,以及非凡人的平凡一面,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以更好地树立典型人物的形象、扩大典型人物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