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心理特点与媒介接触模式

幼儿心理特点与媒介接触模式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幼儿心理特点与媒介接触模式儿童从一出生即处于图书、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媒介所营造的媒介环境之中。这里,以电视为例,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剖析其媒介接触模式,进而论述媒介接触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可能影响。幼儿的认知特点表现在思维方面,主要为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第一节 幼儿心理特点与媒介接触模式

儿童从一出生即处于图书、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媒介所营造的媒介环境之中。从圆角的“宝宝书”到以幼儿为直接对象的各种幼儿电子媒介产品,幼儿所能接触到的媒介内容可谓纷繁多样。这里,以电视为例,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剖析其媒介接触模式,进而论述媒介接触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可能影响。

一、电视——幼儿的第一电子媒介

电视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往往充当着“电视保姆”的角色,尽管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介形态不断出现,电视对幼儿来说仍是主要的接触媒介。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收视情境、收视时间、收视喜好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幼儿的收视情境,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前景电视,是指幼儿紧密注视的前景电视,幼儿收看的是电视内容;其二,背景电视,是指当幼儿在做其他活动时,听到房间里的电视声音。

婴幼儿对电视的关注或许是与生俱来的,出生几周的婴儿听到电视声音后就会停止进食并把头转向电视机。在几个月大的时候,每隔几秒钟,他们就能根据声音信息,把注意力转向电视。会站立的婴幼儿这样了解电视世界,如当宠物狗出现时会去触摸电视屏幕,会随着电视里的音乐而拍手,或是玩遥控器。这种感觉运动经历逐渐成为幼儿理解电视和社会现实发展的一部分。幼儿明白了在电视屏幕上摸宠物狗的感觉与在婴儿床中的不一样,而且,虽然电视可以随意开关,但是电视中的人并不会一按遥控器就能回来。

初学走路的幼儿看电视时会特别活跃,而且精力非常集中,他们会边唱边跳,拍手、咯咯地笑,在电视机前蹒跚,指着屏幕模仿动作,回答电视中的话,很高兴地对电视做出热情的反应。在2岁多的时候,他们开始越来越多的一遍又一遍地看自己熟悉的电视内容,并且乐此不疲。快3岁的时候,幼儿的观看时间已经逐渐加长了,他们会对生动的题材越来越感兴趣。虽然精确测量幼儿看电视的时间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但是有研究表明,幼儿在出生后的第二年里看电视的时间已显著增长。然而,幼儿观看的时间长短有着很大的差距,有些幼儿不看电视,而有些每天至少看1~2小时。这一时期的幼儿有自己喜欢的节目,而且想知道这些节目什么时间、在哪个频道播出。学龄前幼儿特别喜欢专门为他们制作的节目,如动画、木偶剧、纪录片和戏剧等,尤其是能满足他们的注意力特点、理解能力以及观看喜好的节目。幼儿节目的制作者也发觉了这一事实,有越来越多的专门为幼儿观众设计制作的节目和录像。譬如,《天线宝宝》、《芝麻街》、《智慧树》等国内外幼儿电视节目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着众多的幼儿观众。

二、幼儿对电视内容的解读

如果试图探究看电视对幼儿的影响,需要先来看一下幼儿对电视内容是如何认知与理解的。幼儿对电视内容的解读与其认知特点相符。幼儿的认知特点表现在思维方面,主要为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幼儿思维是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的,而主要不是凭借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也就是凭借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的[1]。伴随幼儿年龄的逐步增长,幼儿的认知将逐步从感知处理发展到概念处理。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幼儿是会仔细观察事物的外形和声音的[2]。譬如,5、6岁以下的幼儿在给物体分类的时候,常常会用颜色、形状等标准来分;稍大些的儿童就会用概念特征如功能来给物体分类。把这一概念用到媒介中,年龄稍小的幼儿对节目的显著特征会给予强烈的视觉关注。譬如,生动活泼的音乐和音响效果。当幼儿转入中期时,其关注就变得更有选择性,他们会寻找对情节有用的信息,而非外在形式中吸引人的信息。因此,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如前所述,幼儿对电视的识读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心理能,一般情况下,受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越小的幼儿对电视的识读能力越有局限性。

幼儿认知发展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是否区分虚拟与现实。虚幻与现实的区分也对理解节目内容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两者的区分能力取决于认知的发展水平。幼儿一般会给无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并且在想象中与他们交友,这也使得他们难以明白什么才是真实的。在一项实验中,许多3岁的幼儿认为,如果把电视机倒过来的话,电视中碗里的苞米花会撒出来[3]。到4、5岁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理解电视中看到的不过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但他们仍然认为看起来是真的就是真的。换句话说,他们只在与物质事实完全不一致时才能作出判断。譬如,他们能很容易地区分出卡通不是现实,因为角色都是动物,然而,生动的角色仍有可能成为他们眼中的现实。这反映了幼儿早期对现实判断是较为不稳定的。只有在成熟以后,他们才能对电视娱乐中的虚拟维度做出判断。总的来说,幼儿仍旧缺乏这样一种理解力,那就是,电视节目始终是为了舞台编造的,电视角色都是演员塑造的。譬如,一个5岁的女孩在看过电视剧后还在抽泣,并哭着问妈妈可不可以把电视中那个没有妈妈的可怜的小女孩接到家里来。

为了能够相对准确、适当地理解电视内容,在有关电视的理解能力方面,学前幼儿需要逐渐地获得以下领域的能力。其一,对故事主线和叙述的理解,包括重新组建事件,明白顺序,区分中心信息和随机信息,因果之间的联系等能力。其二,对人物的理解,不仅包括对人物外貌的描述,而且包括对其人格特征、动机、感觉、个人历史以及社会取向等的描述,还需要指出某一角色是如何和他人联系的。其三,对视频语言的理解,包括对视频表达的惯例和方法的理解,如特殊的效果,拍摄的角度,快慢的运动等。其四,对任何一种电视都是制作品的理解,即便是现实题材的类型。另外,就是每一个电视内容的出演都需要许多对白和角色,等等。

三、媒介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有大量的时间接触电视,而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看,幼儿对电视内容的识读又存在着某些局限性,那么,接触电视对幼儿具有哪些影响呢?

第一,在语言方面,幼儿观看适合年龄特征的带有语言策略的节目,会获得收益。譬如,演员直接对幼儿观众说话,或者鼓励他们的参与,加入事物的名称,给儿童反应的机会时,会利于其语言发展。观看那种以吸引人的讲故事的方式录制的节目也会对语言发展有利。一些家长用电视作为一种幼儿“会话书”,认为他们在看电视的时候能训练语言技能,尤其是以幼儿为目标观众的节目中,如果家长和儿童都会指出屏幕中的事物和角色,说“这是幼儿园”、“那是运动场”,等等,也可以在节目的情境中获益。

但是,背景电视的存在,使亲子对话的机会大幅度地减少,而幼儿的语言是在交流活动中学到的,过多地看电视将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经常听到母亲在教儿童说话的时候,会说些很短、很简单的话,被称作“妈妈语”[4]。这种“妈妈语”对儿童的语言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儿童是在与妈妈的有效的交流中逐渐强化、模仿,并获得语言发展的。电视的介入,使得妈妈与儿童之间的亲子对话机会减少,也同样减少了儿童与妈妈之间的有效交流。电视尽管可以提供儿童语言发展的强化与模仿的环境,但是儿童早期的语言学习毕竟不可能只通过聆听别人的谈话就可以。当然,电视提供的环境也是不能满足儿童语言发展需求的。

一项研究给予了进一步的证实。日本小儿科学会对东京和冈山等三个地区1900名1岁半的幼儿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以研究电视对幼儿语言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2岁以下的婴幼儿看电视的时间越长,语言表达能力越弱。每天看电视超过4小时的婴幼儿,其语言发育程度和表达能力要大大低于看电视时间不长的婴幼儿。调查结果还表明,即使婴幼儿不直接看电视,家庭成员特别是母亲看电视的时间越长,对婴幼儿的语言发育的影响也越大。该学会认为,婴幼儿是在模仿父母,并在同父母的情感交流中感受语言,逐步提高语言能力的。如果家长看电视的时间过长,势必减少同儿童的直接接触和交流,影响他们的语言发育[5]

第二,学前幼儿所难以理解的内容还有在政治、经济、社会、法律以及各种形式的人为限制的复杂系统中,电视内容是受到限制的。电视作为一种产业受到系统中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这就更使得电视和现实之间有所区别,电视中所呈现的内容是有所选择的,是创造出来的角色,其中也就蕴涵了超越内容本身的对幼儿世界观价值观所起到的影响作用的因素。

第三,因对有些内容的难以理解抑或是其他方面的因素,幼儿往往会对某些电视内容产生恐惧,如同生活中,会对动物、鬼魂、魔鬼等超自然能力,或者那些看起来、动起来反常的东西感到恐惧一样,幼儿也会对电视中看起来危险的内容感到恐惧。譬如,一个5岁的女孩在看一个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人在高空中走45度斜拉钢丝的时候,会钻到妈妈的怀里,表现出对挑战者的担忧。

此外,有研究表明,幼儿对背景电视的大量接触与注意力发展相关。但是,有关电视对幼儿注意力发展的影响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虽然早期的电视观看可能导致后期的注意力紊乱,但也有可能是有注意力紊乱现象的幼儿会更多地看电视,或者当家长发现幼儿难以达到高层次活动或有注意力偏差时,他们会鼓励幼儿多看电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