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析解决民生问题与贯彻群众路线

浅析解决民生问题与贯彻群众路线

时间:2022-04-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浅析解决民生问题与贯彻群众路线_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论丛浅析解决民生问题与贯彻群众路线南充广播电视大学 吴俊艳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依靠人民、动员人民和组织人民,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并总结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如何才能有效打击住房投机,如何制止政府官员利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进行权利寻租等问题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浅析解决民生问题与贯彻群众路线

南充广播电视大学 吴俊艳

【摘 要】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依靠人民、动员人民和组织人民,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并总结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社会主义建设同样离不开群众路线。进入新世纪以来,胡锦涛多次在讲话重申群众路线,并特别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习近平也强调,在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使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解决民生问题时,坚持群众路线才会有“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和谐局面。

【关键词】 民生;群众路线;政府职责;途径

毛泽东指出:“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群众,不解决要不要群众的问题,什么都无从谈起。”[1]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政府,如果不关心群众都不会长治久安。只有了解群众的所需、所喜、所憎,才可能真正解决群众问题。如何才能了解群众的所需、所喜、所憎?党的十八大做出了一项战略部署,那就是:“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习近平也要求“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3]”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的精神,有序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有必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与贯彻群众路线结合起来。

一、解决民生问题应该树立保障人民的生存权是政府根本职责的观念

民生问题,首先应该是人民群众的生存权,政府要解决民生问题,首先应该把保障人民的生存权作为政府的根本职责。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闭幕词中,毛泽东将人民比喻为至高无上的“上帝”和中国革命之“本”。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 自己创造的”[5]、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 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4],没有人 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就没有脑力劳动者对精神 生活的创造。但是,要人民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首先应该让人民能够生存下去,这是一个 政党维护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更是中国共产党的 天然职责。《世界人权宣言》第25条第1款规定:“人人有权享有为维持他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和福 利所需要的生活水准,包括食物、衣着、住房、医疗和必要的社会服务。”

如今,社会进步了,人民的衣食条件改善了,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我们的衣食,特 别是饮食面临的问题却相当严重。很多食品吃得 让人胆战心惊: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几乎没有 哪种农作物不喷洒农药,不管是粮食、蔬菜、瓜 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农药污染,绿色禾苗里长出 来的非得贴上环保标志的才是“绿色”;坛里腌制 出来的咸鸭蛋是臭的,鸡蛋没有一点香味;合成 加工的,各种防腐剂、添加剂层出不穷,奶粉喝 得孩子无法尿尿,地沟油、染色花椒、墨汁石蜡 红薯粉、瘦肉精、假牛肉,如此等等,这些都说 明我们的生存环境堪忧。令人欣慰的是,针对食 品安全问题,2009年2月28日由中华人民共和 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 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法制健全是“有法可依”的前提,但是只限于有健全的法制是不够的。有时候危害他人的行为并不是当事人的主观愿望。就拿农产品的生产来说,农民不是不知道农药有毒,可面临严重的病虫害,不施农药,哪里会有收获?如果我们的工厂能批量生产价格低,没有公害,也没有残留、杀虫效果好的生态农药,农民是乐于使用的;如果我们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能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又或者我们能教给消费者简单易行的辨别有害食品的方法、提供程序简单的检测工具,就如过去检测食品是否有毒的“银针”那样手到擒来,而不用长久地等待专门部门的质检结果,那么,生产者不敢轻举妄动,食用者也食用得放心。

如今,我们的广厦何止千万间,却不见天下寒士俱欢颜。在房改之前,多数“工人叔叔”是不用缴太多房租就有房子住的。“农民伯伯”常这样激励自己的孩子:“努力读书,跳出农门,当上工人,就能吃国家、穿国家、住国家的了。”为此,住在福利房里的工人,尽管一大家人挤在一起,有些怨气,心中却也有不少的骄傲,而农民的子女虽然清苦,倒也充满着追求。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化、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人口涌入企事业单位,要这些单位特别是企业为职工的住房买单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和运转。为了让工人、农民,或者说是国有、集体和私有企事业单位能齐心协力地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并赶上世界市场经济的主流,同时为了刺激国内消费,我国决定取消福利房,住房全面商品化。住房改革全面展开后的10多年,商品房政策为我国的经济增长作出了杰出贡献,但是却掏空了普通老百姓祖孙几代的腰包。住房问题成了一个事关民生的热点问题。中国执政党逐渐认识到:房子不仅仅具有商品性,也该具有保障性。人要生存,衣食住行缺一不可,这是最基本的民生条件。房子对普通群众而言是大件,不能全靠市场自身的调控,于是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政策相继出台。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非法套取、侵占安置房、廉租房的事件时有发生,使一些真正需要照顾的百姓无法得到实惠。如何才能有效打击住房投机,如何制止政府官员利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进行权利寻租等问题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解决诸如此类的民生问题时,在思想上,必须始终记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要把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行动上,必须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自己的工作行动中去,真正关心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工作。

二、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民生问题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解决民生问题离不开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制定相关政策或者作出某项决策时应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毛泽东曾经强调指出,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事业是多数人做的,少数人的作用是有限的。应当承认少数人的作用,就是领导者、干部的作用,但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作用,有了不起的作用还是群众。”[5]同样,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何况民生问题本身就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就是当事人。有时候有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前置审查,缺乏群众的参与就可能出现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或者操作困难,群众一时难以遵从,导致政策执行不下去的情况。比如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新《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中有一条:“车主在黄灯亮时未越过停止线的机动车继续通行的,也属于机动车不按交通信号灯规定通行的违章行为,可以处以200元罚款,并扣6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立即就遭到了公众的质疑。面对公众的质疑,公安部一周之内多次进行回应,最终在1月6日表示:“日前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交管部门对目前违反黄灯信号的,以教育警示为主,暂不予以处罚。”纵观近几年的医改、房改政策,力度不可谓不大,可收效却不大。百姓就医难、药费贵的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宏观调控下,房价抑制也举步维艰。有些政策也是朝令夕改,其根本原因就是政策缺乏群众基础。

改善民生,政府有许多事情需要做,但又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所有问题,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广泛参与。推进改革和建设的好经验、好办法,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我们头脑中固有的,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人民群众,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中号召全党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只有深入到群众的实践中去,了解群众的心声,虚心向群众学习,相信群众的智慧,广开言路,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样制定的决策才会更加科学、更加贴近民意、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更好地避免工作上的盲目性。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制定出来的政策更能得到大多数百姓的认同,更具有可行性、透明性和稳定性。

我们要在深入群众的实践过程中有所收获,就必须把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但是,我们有的干部却自视过高,把自己当成智慧和权势的化身,让群众一切都得听命于己,无视群众的呼声,对群众的政策咨询与建议不予理会,甚至对上访群众围追堵截。他们根本不知道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了解民意,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顺应民心、化解民怨,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大家动手,反对只依靠少数人发号施令。”[6]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抑或解决民生问题,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才可能取得长久的胜利。

三、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做到务实清廉、为民谋利

既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我们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就必须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执政党怎样才能取信于民,获得人民广泛的支持呢?务实清廉,为民谋利就是取信于民的最佳途径。

清正廉明、两袖清风的官员历来深得百姓赞颂和爱戴。《清碑·官箴》有这样的至理名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是党员干部的必备素质和基本要求。我们的党员和干部,不论职位高低,在履行职能时都应该做到不以权谋私,要秉公办事,不贪不占,清正廉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充当好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角色,要高度自觉地为人民造福。“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4]要取信于民 “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7]而有些国家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淡漠,他们把党和国家给予的权利私有化,贪污腐败等渎职想象屡见不鲜。比如,有些官员,只要有利于己,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去谋利,让一些不合情、不合理,甚至违法的活动,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而身居下层的人要办一件合情、合理、合法的事情,但因为没有熟人,跑断腿也办不了。”他们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忘记了他们的权力是人民大众给的。他们是从群众中来的,却不想回到群众中去,他们把心思花在以权赚钱,以钱谋更大的权上去了。这种干部不可能真正关注民生问题,更不可能主动去解决民生问题,对群众的不利于己的言行则施行管、卡、压等手段。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有关部门更应该加大监管力度,让那些不合格的干部早点“回到群众中去”,让他们重新体会当百姓的艰难。领导者应该真正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的群众,把群众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实实在在为人民做一些好事、实事,才会让广大群众有一份亲近感与真实感,才会消除敌对意识,才愿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讲出来,并为社会主义建设出谋划策。

关注民生,体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但是我们不能以普度众生者的姿态出现,不能仅仅凭领导层,甚至精英层的单方努力,而应该将解决民生问题与贯彻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正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所说:“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3]只有领导者下定决心,广大群众全体行动,才能圆满地解决当前诸如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等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才能改善民生、共建和谐社会,才能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文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 胡锦涛. 十八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习近平. 一定要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 15/c_123957824.htm

[4]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