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时间:2022-04-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文化贸易历来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做好对外文化贸易工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对外文化的经济功能,完善中国出口贸易和文化产业的结构,加快积累国民财富,而且有助于传播中国的文化理念,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树立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同时,做好对外文化贸易工作对于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扩大中国的外贸出口也是大有裨益的。

四、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

文化贸易历来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加入WTO后,文化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最具活力的渠道之一。

国际贸易有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种。根据国际服务贸易通行的分类方法,全球的服务部门可以分为11个大类142个服务项目。其中第10个大类为: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包括娱乐服务(含剧场、乐队与杂技表演等);新闻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及其他文化服务、体育及其他娱乐服务。此外,还包括商品服务类别中的印刷、出版及通信服务类别中的视听服务,如电影与录像带的生产与批发,电影放映,无线电视与电视、录音等。这两个大类都属于文化贸易范畴。

根据贸易对象的不同属性,国际性的文化贸易可以分为硬件贸易和软件贸易两种。硬件指用来生产、储存、传播文化内容的器物工具和物态载体,如摄影器材、视听设备、影视器材、舞美设备、游戏和娱乐器材、艺术创造和表达的工具等,软件则指文化内容和文化服务,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电影动画片和故事片、印刷品、出版物、视听艺术、表演艺术、载有文化艺术内容的光盘、视盘和多媒体、娱乐、会展等。

经过30年的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贸易无论是总体规模,还是发展速度都令世界瞩目。根据海关统计,2010年中国的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从1978年的200多亿美元,到2010年的29727.6亿美元,中国用了32年的时间。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由第30位跃升至第1位。但在这巨大成就的背后,中国贸易发展方式中的不平衡、不协调等问题十分严重,中国离贸易强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其中,文化贸易的不足尤为引人关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曾经说过:中国成不了超级大国的消息到处可见,“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以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进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可见,发展文化贸易何等重要,何等急迫。

做好对外文化贸易工作不仅有助于提升对外文化的经济功能,完善中国出口贸易和文化产业的结构,加快积累国民财富,而且有助于传播中国的文化理念,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树立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同时,做好对外文化贸易工作对于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扩大中国的外贸出口也是大有裨益的。在世界文化经济贸易蓬勃发展的今天,中国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这就要求我们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工作。

(一)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迅速,成效显著。

(1)我国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推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商业性演出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云南映象》等中华文化精品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成为国际演艺市场的新生力量。

(3)新闻出版业对外合作的形式日趋多样,版权贸易结构逐年改善。版权引进与输出比例由1997年的15∶1缩小到2007年的5∶1。年图书出口达730多万册,是进口图书数量的两倍;报刊出口达到400多万份,发行到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均增长62.4%,实现了中国出版业由“引进来”向“走出去”的转变。

(4)影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一些优秀国产影视节目成功进入海外主流市场,影视文化产品总体收入逐年增加,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每年在境外举办各种形式的中国电影展(周)50多次,展映国产影片400多部次。每年选送200多部次国产影片参加近百个国际电影节,其中不少影片在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重要奖项。如今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每年都有中国电影展映活动,在世界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上每年都有中国电影参赛并获奖。

我们在充分肯定我国文化贸易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应看到,文化贸易逆差的现象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渠道比较狭窄,出口价格远远低于进口的同类产品,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传播力十分弱。以演艺产品为例,我国引进和派出的文艺演出每场收入比约为10∶1,我国全部海外商业演出的年收入不到1亿美元,不及国外一个著名马戏团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再以新闻出版总署自2005年起连续4年发布的《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统计数据为例: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核心文化产品的贸易额逆差逐年扩大(2005年14853.16万美元,2006年上升到17256.39万美元,2007年跃升到21477.73万美元,2008年更上升至25029.64万美元);版权进出口比例在2005~2007三年间有所降低(2005年7.18:1,2006年6.02:1,2007年4.28:1),但2008年却相反上升至6.91:1。

我国对外文化产品的开发上也存在不小的问题。由于东西方意识形态差异较大、汉语与其他语言共通性较差,很多文化外贸企业还不能站在文化的国际竞争角度上,开发符合普遍市场需求、适合全球消费者的文化产品,影响了我国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导致我国仍处于文化产业全球分工链的低端位置。

此外,我国从事对外文化贸易的文化企业普遍表现为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核心竞争力不足,企业的创意、研发、制作水平较低,内涵深刻、风格独特、形式新颖、技术先进的精品力作和知名的文化品牌较少,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高端人才缺乏也是我国涉外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

(二)加强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重点

做好对外文化贸易工作,关键是创新思路办法、拓宽途径渠道,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要坚持多管齐下,在推进政府主导的文化交流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发挥国有文化企业骨干作用,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加快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要积极探索符合国际惯例和市场运作规律的营销方式,推进出口平台和海外营销渠道建设,加大国际文化市场开拓力度。要充分利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的文化业态,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

1.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发展中国对外文化贸易,首先要在文化产品上下工夫。

一是要创作和研发出大批既代表中国民族文化、又为国际文化市场所欢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精品。在全球的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5000年的文化积累和沉淀,使我们的文化资源极为深厚,获得了世界的尊重。但是,中国的大部分文化资源还不能直接变成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我们要充分利用和开发好这些包括的文化资源,创作和研发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同时推动文化产品的内容创新,充分挖掘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贴近国外受众文化需求和消费习惯,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表现力、吸引力,形成核心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国际知名品牌。

二是促进现代科技与文化创意的结合,为繁荣国内文化事业,丰富交流内容,积极引进优秀文化,创造和生产科技含量高、文化含量高、服务质量高的“三高”产品,力争在国际文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2.打造一批国际知名文化品牌

发展中国对外文化贸易,要有打造中华文化名牌的意识。品牌是市场竞争的高级形式,没有名牌的企业就不可能打开国际文化贸易的局面,更不可能形成国际文化的竞争力。正是因为缺少名牌,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处于国际贸易中的低端位置,长期受制于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弱。因此,打造中华文化的名牌应成为对外文化贸易的一个长期战略。当我国创造出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中华文明特色的名牌文化产品,并被国际文化市场认可时,我们的文化就成为了国际文化消费者的必需品,中国文化才能真正地走向世界。

3.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涉外文化企业

文化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对外文化贸易的主力军。打造一批外向型文化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对于加快中华文化“走出去”非常重要。我们应当把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相结合,政府推动与企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收购、兼并境外企业或资产,把创作生产基地放到境外,直接按当地消费方式和习惯生产有中国文化内涵的产品,同时利用境外销售网络和传输渠道,使我国文化产品打入国际主流社会,并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4.建立和创新的法律和政策机制

发展中国对外文化贸易,还要建立一整套经常调整的、重在促进对外文化贸易的法律和政策,以体制创新来积累竞争优势。要落实完善配套政策,加大对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扶持的力度,加快培养熟悉外贸业务的文化企业家和外向型人才,为推进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提供有力保障。

5.培育对外文化中介机构

在国际市场上,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方与买方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知识背景、文化和地域等差异,在多数情况下难以交流和沟通,这就为文化中介机构提供了用武之地。

中介机构是指在知识和技术的供方和买方之间起桥梁作用,如技术市场、技术协作网、生产力促进中心和银行等。中介机构在促进知识和技术流动中的突出作用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那些既掌握科研技术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熟知法律规范的复合型的中介经纪人和中介机构,不仅能为供需双方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提供解决双方技术困难尤其是企业的技术难点,作出担保和分析判断,而且能与基金和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结合,提高了知识和技术的转移的效率和效果。

在文化要素市场中,文化中介市场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发达国家,已形成了一种以中介机构、经纪人为主体的文化市场体制,其中包括许多成熟的对外文化中介机构。国内一些地区在发展对外文化中介市场方面也作了许多成功的探索。例如,海外演出经纪机构、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等。

所以,加快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就要培育对外文化中介机构,要积极发展对外文化中介机构。支持国内文化企业与国际知名演艺、展览、电影、出版中介机构或经纪人开展合作,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注释】

[1]郑晓幸:《“高位求进 加快发展,努力推动“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新跨越”》,《四川戏剧》2011年第1期。

[2]《“文化产业考察报告:影视滇军崛起的背后”》,《河北日报》,2010-04-25。

[3]参见:蔡武谈新中国六十年我国对外文化工作发展历程,http://www.gov.cn/gzdt/2009-07/30/content_1379485.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