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伴随言语功能

伴随言语功能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伴随言语功能非言语传播伴随言语功能可再进一步具体分为补充、强化功能、否定功能、调控功能三种。副言语中的功能性发声同样也有调控言语交际过程的功能。

二、伴随言语功能

非言语传播伴随言语功能可再进一步具体分为补充、强化功能、否定功能、调控功能三种。

1.补充、强化功能

说话不仅应语音清晰,意思清楚,还要生动、形象、有力。声调、音量、语顿、面部表情、手势、距离等非言语传播方式便常常被用来补充言语信息,加强言语语势。比如,我们常常提高嗓门、加强语气来强化言语的力量,同时用紧握的拳头和有力的手势来辅助言语的信息。搂住孩子说“我爱你”,那么,搂抱这一非言语动作便补充和强化了言语“我爱你”这一信息;别人问你图书馆怎么走,你回答说“一直往前,到了那个喷水池再往左”,你会同时用手指点、比划以补充、辅助你的言语信息,以便把意思表达清楚;在火车售票处买票,你在告诉售票员要两张去北京的特快票的同时,可以伸出两个指头以补充和强调你关于车票张数的信息;有经验的演讲者不仅在演讲过程中会有效地运用手势来强化言语信息,在重要的地方还停顿一下以引起听众注意,以突出和强调后面的论点。

“补充”和“强调”这两个词本身就已经表明这种非言语传播行为不能单独传播信息,而只是对其他信息传播的辅佐。

2.否定功能

人际交往中,“言行不一”的情况屡见不鲜。这里的“言”与“行”便分别是指言语传播和非言语传播,而“不一”则是说我们的行为与我们嘴里说出来的话相互矛盾,行为否定了言语。比如,继母走上前去,狠劲地抓住小孩的双臂,满脸堆笑地柔声说道“我爱你,”这时,那可怜的孩子揉着被捏痛的胳膊,心里十分清楚继母根本不爱自己;人们去探望身患绝症、每况愈下的病人,会安慰他说“医生说你比以前好多了,安心治疗吧,会好的”,然而,敏感的病人会从我们的语音、语调、语气和我们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中了解自己病情的真相。所以,人际交往中,我们总是通过“观色”来“察言”,通过非言语传播信息来判断言语信息的真伪。

非言语传播否定功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便是用副言语来否定言语信息,即从言语的语音、语气、语调、语量等非言语传播因素中引出相反的信息来,正所谓“听话听音”方知对方“正话反说”。比如,中文“你真了不起”这句话,如果把“真”字音量加重、拖长,可能就非但不表示赞赏,而是挖苦和讽刺了。

3.调控功能

非言语传播常常用来调节和控制现场气氛及传受双方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在课堂上,教师用目光、手势、语气等非言语方式不断地调节和控制着课堂气氛,使整个教学过程有张有弛,该肃静时肃静,该轻松时轻松,学生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交头接耳、偷看别人作业等等课堂上常见的不良现象,都可被教师以非言语传播的方式控制和调整过来。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每每遇到上述违纪情况,教师不用非言语方式而改用言语来调控会出现什么结果呢?这堂课还能上下去吗?答案不言而喻。

当然,教师不仅可用手势动作来示意学生说慢些或说快些,或示意对方停止;也可从学生的非言语表情、动作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作出调整。比如,如果教师没阐述清楚,学生的脸上会出现困惑的神色,有的可能摇头以示不解,教师应及时理解学生向自己发来的非言语调节信息,迅速改变教学方式。

副言语中的功能性发声同样也有调控言语交际过程的功能。例如,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时用“唔”、“嗯嗯”、“啊”之类的发声来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而学生也可用“嗯”、“啊”之类的声音来表明自己的发言还未结束,还要说下去。

我们和朋友一块儿闲聊时,大家不用提醒就知道对方讲完了没有、下面该谁开口了,真可谓“心有灵犀”。这里,我们不妨再来虚拟一番:倘若我们不懂得怎样用非言语传播方式来调控谈话过程,每次都要用“你说完了吗?”、“该我了吗?”、“我的声音太小了吗?”这类言语来连接、推动交际双方的谈话过程,那别扭劲儿就甭提了。

非言语传播在人类信息传播活动中还具有别的多种具体功能,但可以肯定地说: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我们再归纳和划分出多少具体功能,都无一不源于非言语传播的基本功能:信息功能和表情功能。认识和发挥非言语传播的各种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说”出我们不便说、不想说但又希望对方了解的感情和信息;同时,重视和懂得对方在交际过程中运用手势、表情、时间、空间、距离、色彩、副言语等“说出”的“话”,又必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更有效地进行信息沟通,建立更积极、更融洽的人际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