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播符号与“建构”

传播符号与“建构”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传播符号与“建构”传播是一种符号互动过程。“编码”是传播媒介“建构”“媒介环境”的实现途径和基本形式。[41]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传播符号,不同的传播符号决定了媒介不同的“编码”和“建构”方式,传播媒介因符号有别而划分为不同的形态。在大众传播媒介中,报纸是最具代表性的印刷媒介。传播符号的“建构”功能,集中体现在编排手段的运用。

三、传播符号与“建构”

传播是一种符号互动过程。传播是信息的互动,符号是信息的物质承载形式。没有不包含信息的符号,也没有离开符号而独立存在的信息;符号总是承载着某种信息,信息总是“物化”为某种符号。按照象征性互动理论,人类传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号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传播者赋予传播符号以某种含义,受传者对传播符号进行理解、解释和反应。也就是说,传播就是一个“将目的、意愿或意义转化成符号”[39](编码),以及从传播符号中提取“目的、意愿或意义”(译码)的过程。诚如美国学者阿多尼和梅尼(Adoni and Mane)所指出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客观真实”(由事实组成,存在于个人之外并被体验为客观世界的真实)到“符号真实”(对客观外界的任何形式的符号式表达,包括艺术、文学及媒介内容),再到“主观真实”(由个人在客观真实和符号真实的基础上建构的真实)的过程[40],在这一过程中,符号起着至关重要的“中介”作用。

“把关”对信息的选择、“议程设置”对公众话题的“定夺”与“安排”,最终都要经过符号的“编码”,组合成信息,传播给受众。“编码”是传播媒介“建构”“媒介环境”的实现途径和基本形式。

麦克卢汉曾指出:“每一种媒介都有自己的文本建构规则,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梳理和呈现事实”。[41]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传播符号,不同的传播符号决定了媒介不同的“编码”和“建构”方式,传播媒介因符号有别而划分为不同的形态。

在大众传播媒介中,报纸是最具代表性的印刷媒介。报纸凭借一系列印刷的视觉符号传播信息,付诸人的视觉。这种特有的传播符号使报纸与其他大众传播媒介区分开来,也决定了报纸有别于其他传播媒介的传播特点。报纸版面是刊登各种新闻、评论、图片和文章的地方,是报纸最基本的信息载体和传播符号,报纸所有的文字、图片信息只有通过版面才能得以传播。报纸版面的基本因素包括报头、报眼、头版头条、电头、中缝、天地线、字号、字体、栏、专栏、专页、副刊、增刊、号外、标题等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报纸版面符号体系。报纸的“发言”和“建构”,可以采用直接的方式,如发表评论,对客观事实作出分析和判断,也可用间接方式,就是运用版面符号。报纸可以通过稿件在版面中的不同位置、稿件的组合以及花线、标题、字号、套色等编排手段的运用来表达编辑部对新闻事实的态度、立场和观点。同时,版面是形成报纸风格和特色的重要因素。报纸的风格和特色,既表现为内容的独特性,也表现为形式的独特性,而两者都集中体现在版面的编排上。富于个性的标题样式、栏目设置等版面特点,是报纸风格和特色形成的重要标志。

作为电子媒介的代表,广播电视以其特有的传播符号而迥异于报纸媒介。

广播传播信息所能运用的唯一符号是声音,声音是广播赖以传播信息、表达思想情感的物质载体。广播声音包括语言、音响、音乐三要素,其中有声语言是广播传播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

电视作为“视听媒介”,其传播符号包括图像、声音、文字三大类,其中图像、文字诉诸人的视觉,声音诉诸人的听觉。报纸的信息传播仅限于视觉通道,广播限于听觉通道,而电视的传播通道兼有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的双重性。图像、声音、文字以各自特有的表达方式,在电视信息传播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它们之间的有机组合,构成完整的电视符号系统。

与报纸的版面相对应,广播电视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是节目。广播电视所传播的各类信息都是以节目为基本单位组织起来的,也是以节目的形式与受众“见面”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按时段划分,按线性传播的方式组织内容,编排节目,依次播送。每个节目都有明确的宗旨和方针,特定的名称、内容取向和表现风格,一定的时间长度和播出时间。

传播符号决定传播特点。三大媒介中,报纸是唯一的印刷媒介,它以文字、版面等符号承载和传播信息,这决定了报纸有别于广播、电视等媒介的传播特点,如便于深度报道、选择性强、保存性强等。但是,报纸出版过程复杂,程序繁多,时效性差;以文字符号传播信息,阅读报纸受文化水平限制,受众不如广播电视广泛;报纸虽有图片,但远不如电视生动、直观,文字符号也不如声音符号富于感染力;报纸发行受到运输工具、投递力量、交通条件的限制,因而传输相对困难。作为电子媒介,广播电视传播迅速及时、覆盖面广、受众广泛,电视还具有声图并茂、形象直观的巨大传播优势。然而,广播电视也存在转瞬即逝、选择性差等传播弱点。

传播符号的“建构”功能,集中体现在编排手段的运用。如报纸版面的编排,人们常说,版面是一种语言,是表达编排者意见的一种手段,头条的选择、标题的制作、字体的运用、字号的大小等等,无不反映编排者对事实的倾向和评价。广播电视节目的编排也是如此。

传播媒介惯用的编排手法主要有强调、平衡、淹没、抬高、抑低、“夭折”、隐瞒、删削、淡化等:(1)强调———对于重要的新闻信息,突出加以强调。报纸使用大字号标题、大篇幅,刊登于显著位置,甚至刊登在头版,使用大标题以至通栏标题;配发照片以及“新闻人物”、“新闻分析”等背景资料;配发社论、本报评论员文章或专栏作家的文章;刊登内容摘要或标题索引等。广播电视则将重要的新闻信息置于综合性新闻栏目的头条;上摘要,配发评论;重点述评性栏目进行同步深度报道;进行连续报道,滚动播出;在一周或一月回顾性栏目中予以重复强调。(2)平衡———尽量以客观、公正的形象取信于受众。为显示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增强传播效果,媒介往往在新闻报道、分析评说以及受众来信中,尽量采纳和表达不同意见,以求全面、均衡、协调。(3)淹没———对于不愿报道而又不得不报道的新闻事件,报纸往往置于不显眼的内页,广播电视采用简讯形式,使其淹没在“海量”信息的大潮之中。(4)抬高———尽量使用褒义词,采用各种“强势”的编排手法和传播符号,突出报道并不重要但符合媒介自身需要的新闻事实。(5)抑低———尽量使用贬义词,置于不醒目位置,使用小标题、短篇幅,贬抑与媒介立场相悖的新闻事实。(6)“夭折”———对于不希望广为流传的新闻的处理,一天出几次版的大报,只刊登一次,在当天的其他版次中删去;一天数十次滚动播出新闻的广播电视,则只在非黄金时段播出一次,其他播出时间予以淘汰。(7)隐瞒———对于与自己立场和宗旨相悖的社会舆论和问题、不愿为人所知的新闻事件等隐而不报,完全不予理会,或尽量拖延时间,推迟报道。(8)删削———对于不愿为人所知,但却已为人所知的新闻事件或社会舆论,媒介采取冷处理的手法,隐瞒部分事实,或删削某些核心内容。(9)淡化———与“强调”的编排手法相反,使用小篇幅、小字号标题或标题中不显示需加以淡化的内容,不上提要,刊登于不显著位置或安排在非黄金时间播出,不配发照片以及其他新闻体裁的资料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