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融入日常生活

融入日常生活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4 融入日常生活开通因特网服务的重要性现在,手机作为一种多功能媒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如上所述,今日的手机超越了个人交流媒体的领域,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积极地发挥着作用。可是,在手机日渐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再次确认关于“场所”的重要性。但是在已发展成为多功能媒体的手机日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积极扮演着多种角色的今天,“场所”也不断被赋予新的定义。

1.4 融入日常生活

(1)开通因特网服务的重要性

现在,手机作为一种多功能媒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查看天气预报、浏览新闻网页,甚至使用手机进行网络购物、参加网上拍卖的人也逐年增加。日本的“移动商业市场”(指包括使用手机进行网络购物、购票、股票交易以及网上拍卖等的市场)的规模从2002年的1 193亿日元迅速增加到2006年的5 624亿日元[13]

2004年7月以后,内藏非接触型IC卡—FeliCa的手机问世(又称钱包手机)。从此只需要将手机轻轻一点就可以享受多种服务。例如在便利店可以使用电子支付功能进行购物,在游乐场和商店可以代替会员卡、入场券和机票,甚至可以当进出公司和家门的钥匙,使用范围相当广泛。2006年开始实现了手机支付地铁和公交车车费[14]并且开通了信用卡服务。

当初为了联络方便而随身携带的手机,如今大有代替书籍和杂志的势头,成为了人们乘车时娱乐消遣的媒体,而其中最有人气的莫过于游戏功能。2001年1月随着Java功能在手机的应用,具备游戏功能的手机在年轻人里迅速获得了广大的用户群。

如上所述,今日的手机超越了个人交流媒体的领域,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积极地发挥着作用。但需要强调的是,手机所具备的功能和提供的种种服务背后都离不开因特网的支持。例如,在带照相功能的手机普及以后,2002年能够读取二维条形码的机型问世,从此人们省去了需要在手机里输入URL地址的繁琐。其后可以读取住所和地图的服务推出后,手机又成为了商家争夺广告资源的新阵地。

此外,使用手机听音乐的人也不断增多。尽管网络存在着利用P2P软件非法下载的问题,但不可否认手机已经成为了一条购买音乐的新途径。在美国等一些国家主要通过因特网提供音乐下载服务,与此相比,因为手机铃声服务的巨大影响力,在日本更主要的是向手机提供该项服务。如果是具备广播功能的手机,在收听FM频道时还可以将喜欢的音乐买下作手机铃声,这项服务在日本受到广泛的欢迎。今后手机与携带式音乐播放器将如何共存共生,我们拭目以待。并且,如今发展势头强劲的视频下载服务和手机电视[15],在不久的将来是否会成为新的娱乐焦点,也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使用因特网的媒体一般有这样一种特性,那就是用户可以很容易地将信息发送给其他多数人。受到因特网上博客流行的影响,使用具备相机功能的手机拍摄照片发送到手机博客(Mobile Blog)和SNS[16]的人也日渐增加。所以可以预测,今后个人用手机拍摄的照片或者视频通过因特网广泛传播的可能性极大。

还值得一提的是从2004年开始在十几岁的年轻人中流行开来的手机小说。用手机或电脑下载的电子书往往是出自名家的作品,但是手机小说多是来自一般用户的投稿。内容也是以发生在身边能引起共鸣的事情作题材,以围绕年轻主人公的恋爱小说为主。在邮件文化的渗透和博客、SNS日记流行的背景下,产生了一批“业余”作家,其中被出版以后成为畅销书的作品也不在少数。紧跟手机小说的脚步,手机漫画也悄然兴起。不得不承认,从2003年11月开始日本各大手机服务运营商推出的手机上网包月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上述手机功能的广泛使用。

(2)重申“场所”的重要性

前面我们提到过手机是克服了场所制约的媒体。可是,在手机日渐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再次确认关于“场所”的重要性。

现在在日本,手机除了可以代替地铁和公共汽车的车票以外,与其他公共交通的合作也紧锣密鼓地进行着。2001年9月,日本关东地区和关西地区的私营铁路开始了名为“goo pass”的服务。当登录会员用月票或者手机通过地铁出口处闸机时,系统会根据个人设置以及平时的行动习惯作出判断,将车站出口周围的有关信息通过邮件形式发送到该会员登录的手机号码上。此外,结合手机提供的现在所在地信息,通过手机网页获取打折券的人也不断增加。用户得到实惠,这对商家来说也是促进买卖的绝好机会。

可是,如今与人们形影不离的手机,却有着被视为监视工具的历史。一直到1990年初为止,传呼机被称为是“公司配给的枷锁”。而之后拥有更大用户群的手机,也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无形的监视手段”。手机提供的位置信息服务在1998年以后竞相登场。其中,1995年推出市场的PHS利用其每个信号点的覆盖范围比手机小的特点,在位置信息服务的提供上下足了功夫。可将位置信息的误差控制在半径100米左右的PHS,一为保护儿童安全,二为迷路老人,依靠这两条服务信念占据了一定市场。之后,手机与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联手推出了手机定位服务。90年代后期,因日本国民对社会治安评价整体下降,为了保护小学生的安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面向儿童的手机,不仅装有报警器,还有利用GPS功能获知其所在位置的服务,签约用户(一般多为儿童的监护人)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电子邮件获得信息。甚至,即使有人将手机电源强行切断,手机还具有自动接通电源的功能。尽管目前手机市场已趋向饱和,但是面向儿童的服务从2000年开始才真正发展起来,实际使用人群也日渐增多。

像这样的“监视”功能,从保护安全的角度来讲是可以理解的,因此,通常不能称之为“监视”。出于“关心”而使用高科技手段,似乎视之为“电子护身符”更为恰当。但是“被监视方”大多情况下只能限于儿童或者老年人,而且这种出于“关心”的“监视”一般也是无法拒绝的。并且,在这样的电子“监视”中,“监视方”和“被监视方”的角色是不能轻易调换的,属于单向性的行为。这一点与上文提到的“公司配给的枷锁”倒是有一些契合。

我们日常的交流行为,电话帮助我们克服了“空间的制约”,手机帮助我们打破了“场所的制约”。但是在已发展成为多功能媒体的手机日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积极扮演着多种角色的今天,“场所”也不断被赋予新的定义。

今后,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将以何种面貌出现?它的种种功能又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让我们拭目以待。

Extension Study    手机先进国家——日本之二三事

关于日本移动电话服务的特点,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其因特网服务加入率之高。截止至2004年9月,签约移动电话中网络服务的加入率,日本高达94.1%,位居世界之首,韩国(89.0%)紧随其次,再次为美国33.5%、奥地利28.2%、芬兰22.1%(《平成17年度情报通信白皮书》)。第二个特点便是其进化速度之快,在迅速完成了向第二代手机的过渡之后,至2007年7月已有78.0%的产品实现了第三代升级(根据社团法人电气通信事业者协会资料)。最后,前文中提到的多功能手机的普及也可称为一大特点。谈及移动电话发展的未来前景,日本市场的动向值得全世界的关注。

那么移动电话服务为何能在日本如此迅速地普及开来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在日本可以用低廉的价格购买到全新型号的手机,所以一般用户平均两年半更换一次手机。但是如此的手机低价格化是如何实现的呢?

其实这与日本移动电话服务的运营模式是密切相关的。日本采用垂直统合型手机运营模式,也就是说由通信服务运营商决定手机以及各项服务的具体内容,手机生产商和手机服务提供商只能听从安排。结合通信服务运营商提出的服务构想开发生产出来的新型手机便出现在销售代理店的柜台。在实际销售的时候,通信服务运营商将支付给销售代理店一笔销售奖励金,因此销售商愿意用远远低于手机原价的低廉价格来吸引用户(自2006年9月以后,各大运营商调整了该运营体系,现在用户可以自己选择一次性付款或者分期付款来购买手机)。在用户购买手机的同时需要签署一份有关最低使用期限的协议(一般为两年),在使用期限内通信服务运营商将通过收取各项手机服务使用费收回当初用作销售奖励金的成本。此外,用户即使发现自己喜欢的手机型号,但如果与自己现在使用的手机不属于同一运营商提供的产品也无法直接更换,这也再次说明了在日本手机产品与通信服务运营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手机服务的迅速普及虽然也可以称为是日本移动电话市场的一大特征,但因为第二代手机没有采用GSM模式,因此在世界移动电话市场上日本所占的份额相对较低,2006年的数据显示尚不足7%(《平成19年度情报通信白皮书》)。所以,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垂直统合型运营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例如废止销售奖励金制度、导入SIM卡(具有记录手机号码等用户信息、识别用户身份功能的移动电话用IC卡)等。但是对于改革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反对的声音,因为有人认为改革势必会影响到一些新服务的普及,例如手机电视和数字广播等。

【注释】

[1]译者注: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1922),学者、发明家。出生于苏格兰,后移居美国。

[2]吉见俊哉、若林幹夫、水越伸,《作为媒体的电话》,弘文堂,1992。吉见俊哉,《声音的资本主义》,讲谈社,1995。

[3]水越伸,《媒体的产生》,同文馆,1992。同时参照本书第11章。

[4]Aronson,S.D.,The Sociology of the Telepho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10),1971.

[5]渡辺润,《媒体的微观社会学》,筑摩书房,1989。

[6]Katz,J.E.&Aakhus,M.,Perpetual Contact:Mobile Communication,Private Talk,Public Per formanc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7]参照本书第9章。

[8]译者注:在日本,手机电子邮件服务不受服务运营商的限制,即不同服务运营商提供的手机服务之间也可以收发电子邮件。

[9]译者注:由日本NTT docomo提供的,包括收发电子邮件和网页浏览等因特网功能的手机专用服务。“i-mode”的“i”是取interactive、information、internet的首字母,并且在英文里表示“我”的意思。

[10]松田美佐,《移动交流文化的成立》,出自伊藤守、小林宏一、正村俊之编《电子媒体文化的深层》,早稻田大学出版社,2003。

[11]岡田朋之,《手机的诞生与青年文化》,出自松田美佐、岡部大介、伊藤瑞子编《手机的某些风景》,北大路书房,2006。

[12]详细数据参考日本《平成17年度情报通信白皮书》。

[13]参考日本《平成19年度情报通信白皮书》。

[14]译者注:例如东日本旅客铁道(简称JR东日本)的注册商标“Suica”,是采用了FeliCa技术的通用乘车IC卡、电子支付卡,截止到2011年3月日本全国共发行3 534万张。“Suica”的名称来自于“Super Urban Intelligent Card”的简称,并且因为名称发音与日语“西瓜”相似,所以卡面采用绿色设计,卡通形象是由日本画家坂崎千春设计的一只企鹅。

[15]译者注:“1-seg”,向手机等移动媒体提供的地面数字电视播放服务,可以参照本书第2章。

[16]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参照本书第10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