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广播媒体的融合问题与方向

中国广播媒体的融合问题与方向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今的传播格局越来越凸显媒体融合的特点,尤其移动互联网3G的普及、4G的应用,让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成为新闻消费的新平台,微博、微信、客户端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讯的新渠道。在媒体融合大势下,传统媒体中通讯社、报纸、杂志正在加速融合新闻的生产进程,在利用社交媒体、客户端开发上比广播电视媒体更加积极主动、成效显著。

当今的传播格局越来越凸显媒体融合的特点,尤其移动互联网3G的普及、4G的应用,让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成为新闻消费的新平台,微博、微信、客户端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讯的新渠道。在媒体融合大势下,传统媒体中通讯社、报纸、杂志正在加速融合新闻的生产进程,在利用社交媒体、客户端开发上比广播电视媒体更加积极主动、成效显著。中央三大台、部分发达地区省级卫视、城市台在官方微博、公共微信账号应用、客户端开发等方面也是走在广电媒体的前沿行列。在新的传媒大势下,广电业要勇于践行,迎接挑战,适应媒体融合加快、社交媒体普及、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趋势,本文重点探讨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流程的再造及如何提升广电实力。

一、广播电视台新体制建立后更深层次整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通过新一轮广电体制改革,城市广电媒体的管理体制基本上实现两台合并、广播电视合流,呈现的是3+2的媒体格局:传统媒体的三类电视频道、广播频率、广播电视报加新媒体类的广播电视网、数字移动电视。完成数字化改造后,传统广播电视内容复制到广播电视网上实现二次传播已经成为惯例。但这一广电合流体制下实现深层次的内容整合、新闻融合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首先是缺少适合融合新闻生产的媒介组织重构,电视、广播、网站新闻采编各自独立,缺少大编辑部的整合协调机制;其次,广播电视采编播设备技术指标不统一,采编设备型号各异,无法实现融合新闻下新闻产品技术标准统一,技术屏障壁垒成为融合的障碍;再次,采编队伍业务素质远远不适应融合新闻生产的要求,在全媒体超级新闻采编人才的培养上明显滞后。针对以上问题,广播电视媒体在实现管理体制上的合流之后,更需要进行广播电视媒介组织的深层重构,进一步打破内部体制壁垒、制度壁垒、技术壁垒、全媒体素质滞后的壁垒,再造全新的广播电视新闻生产流程。

二、融合新闻是确立用户为王理念,关系城市台广播电视受众争夺取向的大战略

从内容为王到渠道为王,再到如今被业界公认的用户为王,这一理念路径的嬗变过程体现的是对全新的媒体竞争格局的研判。移动客户端的广泛应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型媒体的迅速普及都构成基于用户关系的全新传播态势。实时互动、受众生产内容、快速分享等都造成信息的海量、即时、裂变传播,广播电视传统新闻内容如果不能满足这个传播态势的要求,那就意味着受众的流失,话语权的旁落。

融合新闻(Convergence Journalism)生产机制是适应多样化新闻需求而建立的,它是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采集满足纸媒、广电、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形式需要的内容。融合新闻生产流程再造就是通过对现有流程的理念再造、机制再造、技术再造、人才再造,打造一个统一的内容信息平台,实现统一选题策划机制,内部采编流程统一协调机制,根据各自媒体和受众特点对新闻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发挥各自的传播优势,有针对性地传播给特定受众。从当今媒体格局考量看,广播电视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受众的争夺上,成长的年轻一代已经形成新媒体消费习惯,广播电视受众老龄化、低学历化的倾向越来越突出,再造新闻流程关系到的是媒体对受众的争夺大战略,争夺年轻受众、高端受众通过融合新闻是实现途径。

三、融合新闻已经成为发达地区城市台的战略实施举措并有典型案例

笔者通过近年来对国内城市广播电视台的考察,对几家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融合案例印象深刻。

(一)全息演播室

南京台投巨资建立了360°全景高清演播室,该演播厅最大的创新不仅在于全景还在于全息演播室:演播室接入了3G、网络视频、短信、电话、实时交通地理信息、视频会议等多种信号源,可以进行直播节目中多种信号源的自由切换,构建出文字、视频、图片、音频、图形等多介质形式,融合互联网、城市公共网、制作内网、移动网络等多媒介的全息传播内容,演播厅将可以向有线电视、无线电视、手机电视、车载电视、网络视频、IPTV等所有终端发送信号。

(二)广播视频化

青岛台所有广播直播室实现视频化直播,台官网实现实时观看广播节目直播。

(三)广播电视一体化直播室

成都台电视新闻直播室中嵌入了广播直播室,遇到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广播与电视直播主持人同时出场,直播信号共享、直播连线互切,电视直播中能出现广播直播的画面和声音,广播直播间也能连线电视直播的声音,实现广播电视信号的无障碍对接。

(四)融合新闻机房

深圳台已经进行融合新闻机房的建设,这一建设将极大提升融合新闻的生产能力。

(五)DV频道

深圳台新生活DV频道创立了用户生产内容的“全民办台”影像生产模式,成为第一家融合电信网、互联网、移动网的融合媒体平台,其IPTV收视率创出新高。以上几个典型事例表明,融合新闻生产流程再造已经成为部分发达城市台的战略实施的具体步骤,并且创立了供业界研究借鉴的新模式。

四、实现新闻价值增值再造广播电视新闻生产流程

当前广播电视台普遍实行的是总监负责制下的频道、频率独立运行体制,这也曾经是特定广播电视发展阶段,尤其是网络媒体还无法形成竞争威胁时代的成功运行模式,激发频道、频率以独立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的积极性、主动性。但在媒体融合的多屏时代,这种体制成为各自建立采编播模式、缺少融合互动、无法资源共享的制度障碍。广播和电视各自建立自己的采编队伍,新闻内容基本上是满足传统频道、频率的新闻节目播出,无法在多屏实现更大化的价值增值、品牌扩张。台主办的广电网或网台简单复制频道、频率新闻内容,不符合网络传播规律和网民消费心理,有时候重大新闻资源白白浪费,淹没在新闻信息爆炸的大数据面前。下面结合采编实践,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探讨再造新闻生产流程的模式和做法。

(一)从宏观层面确立全媒体融合战略,实现理念革新

1.全屏化战略。除了传统电视屏,还应该制定覆盖固定电脑屏、移动手机屏、移动电视屏、平板电脑屏、户外大屏、楼宇电视屏等多屏覆盖的战略。传统广播电视台加快网台、移动电视、APP客户端、官方微博、公共微信等多屏、多媒介、一体化的平台设计,实现广播电视信号在多屏化中覆盖。

2.全天候传播战略。通过实施全屏化战略,新闻传播从线性传播到非线性、互动化、全天候传播方式转变。尤其是整合各类新闻资源,建立本台独家滚动新闻播出机制,在信息量、时效性上全方位出击。新闻内容从单一栏目的定点、线性传播状态中,转为以品牌栏目公信力为平台,打造24小时全天候新闻发布平台。

3.全新人才战略。在信息爆炸、多元观点的传播格局面前,融合新闻生产更加体现的是复合型记者、编辑、主持人的全新要求,编辑的整合加工剖析能力、记者的全方位解读新闻能力、主持人的评论能力都显得更加重要。观众听众同时也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网民,平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话语区隔成为当务之急。新闻采编人员要谙熟新媒体的舆论热点走势,革新话语表述方式,这样才能最终获得网民的接受认可。应加大编采人员新媒体技能培训力度,加大整合编辑能力、评论能力的培养提升。

(二)从中观层面进行内部体制深度整合再造新闻生产流程

从国内外的新闻实践来看,从组织层面进行改革建立融合新闻生产模式有多种做法,有项目组制、有共建全媒体中心制等不同方式。针对城市台的内部组织构建的运行实际,笔者的建议是:

1.建立内容协调机制。全台性跨媒体的重大新闻活动的策划创意、内部资源整合应提交到台层面,进行全局性研究决策,发挥全台的协调机制作用。

2.大编辑部的规划。在体制上还可以尝试大编辑部制度:在内容平台上建立整合音视频资源的全台性媒体资产库,实现新闻制作网、节目播出网、广播电视网的联网整合,让一线编辑记者能实时访问媒资网,调取素材、编辑新闻;以媒资内容平台为依托,加大全媒体采编人才的配置,根据不同新媒介需求对新闻素材进行再编辑再加工再发布;加大整合营销力度,发挥大编辑部在品牌推广中的中枢作用。

3.对上全媒体发布。一般城市台都是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对上报道,主要是为省级台、中央台提供新闻。由于这个机构对新闻的价值选取都是体现重大显著的典型性新闻,新闻选择比较单一。今后除了提供大台,还需满足大网的需求。在提供城市台新闻协作网、国内门户网站、新华社、本地新闻门户网站新闻上,也应该加大力度。因此应该改变对上报道组的单一职能,改为重要新闻全媒体发布机构。

4.供稿协议机制。新媒体内容资源是严格遵照版权协议规则的,原创性内容的增值服务、购买性内容的再使用都需要遵照版权协议。如石家庄台每年与新华社签订购买了新媒体专线,实现新华社媒体资源的下载使用,还加入城市台新闻协作网,订购城市台新闻内容。融合新闻生产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供稿协议机制,尤其是加大与各类门户网站、电信部门的供稿协议力度,实现原创新闻内容价值增值。

5.加大跨媒体合作。重大新闻活动加大与本土纸媒、中央媒体地方记者站、门户网站地方版的合作力度,提升新闻活动品牌影响力。

(三)从微观层面加大新技术应用,打破技术壁垒,再造新闻生产流程

城市台融合新闻生产除了以上列举的建立全息演播室、融合新闻机房、广播视频化、电视广播直播室互嵌入等模式以外,当前尤其要加大以下微观层面的适应融合新闻生产的新技术应用。

1.加大4G应用。研究表明,在新媒体中网民对视频内容的消费依旧是主要的,这也是传统电视的优势所在。在卫星直播成本居高,3G连线稳定性、安全性还欠缺的情况下,4G应用将极大降低直播成本。因此在4G大规模应用之际,电视应该以此为契机,应用新的新媒体技术,消除技术和设备壁垒,加快融合新闻生产步伐。

2.社交媒体应用。除了设置官方微博、微信发布机制外,还应该在选题策划机制上实现与微博、微信的捆绑:以微博、微信话题热点为新闻内容策划的重要参照,加大用户互动参与环节设计,实现线上线下无缝隙交流互动。借助微博、微信建立24小时滚动发布模式。

3.iPhone5s和iPad应用。新一代的iPhone5S手机的配置A7处理器和全新的IOS7,是首款被用于智能手机上的ARM架构64位处理器,这意味着移动手机终端的硬软件配置不逊台式机。新型的iPhone5s和iPad还具有录音、拍照、文稿处理等多种功能,它们完全可以成为采编设备,融入到新闻生产流程。给一线采编人员配置这些设备已经在南方部分纸媒推行,而这些设备的配置显然更适合全媒体的生产模式,比单一功能的采录设备成本低很多。

4.实现内部三网互通。目前部分电视台内部制作网、媒资网、播出网依然是独立孤岛无法互联互通,严重影响资源共享的效率效益。最显著的例证就是采编文稿系统连接外网,而与制作网分离,虽然确保了系统安全性,但不利于采编效率的提升。而天津台新闻制作网非线编辑系统内已经嵌入了文稿系统和互联网,在非线编窗口上使编采人员随时调取各类素材,极大丰富了新闻素材表现力。

5.APP客户端开发。手机是第五媒体,客户端成为井喷式增长的新媒体形态。新华网总编辑陆小华应邀在石家庄台新媒体讲座中指出:“客户端应用正在从单纯的内容包走向内容加互动服务,服务产品的加入,提升了客户端的使用价值,顺应了移动状态下人们的多元需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定位核心是满足移动需求。传媒发展从受众驱动到用户驱动。”(1)在这一领域,国内发达城市台有的把开发实施“无线城市”列入战略规划,其已经成型的模式和经验可以成为城市广电客户端开发的样板模型。

6.IPTV上线。IPTV是目前实现三网融合的最主要形式,与电信宽带捆绑接入电视屏。随着各省统一播控平台建设的加快,城市台应组建IPTV团队应对上线需要,在三网融合上占据主动,为内容产业增值打下基础。

当然,实施全媒体战略,进行融合新闻生产要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扩张,刘长乐指出:“对于大多数媒体而言,全媒体化并不具备大范围推广的可行性。全媒体战略,目前还只是用于少数资金雄厚、市场覆盖面广,业务、技术和人才资源丰富的大型传媒集团。对于绝大多数小规模的媒体和媒体集团来说,在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的状况下,应注意不要盲目扩张。”(2)看来树立理念、打下基础、稳步推进更是必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这样一段表述:“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这句话的核心关键词是:整合和融合,也就是资源整合、媒体融合。把资源整合和媒体融合写入中央决议,成为今后传媒走向的政策性指导方针。资源整合需要体制机制的进一步革新,媒体融合更是一场流程再造,未来传统媒体改革走整合融合之路看来是大势所趋。因此,进行融合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是应对这一趋势的战略举措之一,应该高度重视并有实施的规划和具体行动。

(作者苑志强,单位为石家庄广播电视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