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报道策划的创造性思维

新闻报道策划的创造性思维

时间:2022-04-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个过程中,认真研究受众心理、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魅力,是取得新闻报道策划最佳效果的制胜法宝。2006年12月,《深圳商报》编委会经过精心策划,决定在重要版面刊发《寻找第一代打工妹》的系列报道。这种思维对于新闻报道策划这一创造性工作而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 新闻报道策划的创造性思维

新闻报道策划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它追求新、奇、特,其目的是为了发展壮大自己,争取更多受众的欢迎。创造性思维是一切策划者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是策划方案得以最终实现的推动力。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开拓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摆脱守旧思维桎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真研究受众心理、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魅力,是取得新闻报道策划最佳效果的制胜法宝。

img3

图4-1 《深圳商报》2007年1月15日《第一代打工妹25年后相聚》

案例

深圳是中国最早向外资开放的城市。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资本和中国新兴的打工阶层就在这里相遇。将近30年过去了,深圳特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特区事业的开拓者,那些第一代的打工者,他们的故事还有人记得吗?2006年12月,《深圳商报》编委会经过精心策划,决定在重要版面刊发《寻找第一代打工妹》的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选择深圳最早的外商独资企业之一的凯达玩具厂为切入点,还原了第一代打工妹的深圳记忆,记录了她们在25年时间长路上的命运流转。最后,《深圳商报》通过艰辛努力帮助这些星散国内外的第一代打工妹在深圳的蛇口再次相聚。从2006年12月21日发表第一篇报道《25年前的打工姐妹你在哪》,到2007年1月15日刊登最后一篇报道《第一代打工妹25年后相聚》(见图4-1),40天里《深圳商报》共发表稿件19篇,43 000字。此外还发表60余幅照片,包括当年摄影师留下的珍贵镜头和打工妹自己的旧照。报道的篇幅也相当的大,大多数时候以整版强势推出,最后一天的报道则采用了跨版,将25年后的打工妹再相聚的盛况突出处理,《深圳商报》在很多报摊被抢购一空。这组报道很快触动了包括打工阶层在内的广大读者,包括已经移居海外的第一代打工者。他们通过面谈、电话、电邮、视频等各种方式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媒体同行也对这一话题产生了兴趣,至少有8家报纸和电视媒体跟进了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也进行了报道。2007年4月,这组系列报道获得了深圳新闻奖的一等奖。[1]

点 评

历史已经过去,但是,它却可以通过记者的创造性活动得到再现。打工妹、打工仔在今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但是,它的起源却在20多年前的中国深圳。深圳今天发展了,但是,这座城市却没有忘记曾经为她而辛勤工作,挥洒汗水,献出青春和生命的老一辈开拓者。

1.用讲故事的方式展现伟大主题。讴歌劳动者,这是一个大主题、主旋律。媒体没有用发社论、写文章、作报告的方式使其高大,而是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其与广大读者接近——故事最好懂,也最容易拉近与读者的关系。

2.寻找细节,让故事更生动。故事要靠细节才能打动人,而细节要依赖于记者的深入和思索。记者在深入采访中发现有一个手扶拖拉机厂带出来的家庭,这个家庭有9个人曾在凯达玩具厂工作过,而且好几个人是从福建坐着手持拖拉机到达蛇口的。到今天,这台手持拖拉机上至少出现过一个亿万富翁和几个百万富翁。记者正是抓住这个细节,通过这样一个个生动活泼、真实可信的人物将打工一族的生存发展轨迹展现在读者面前。

3.发掘本报历史优势,以旧闻催生新闻。对于当时打工的历史有的人是不愿再度回忆的,只有寻找那些能够打动他们的旧物,才能触景生情,产生联想和回忆。《深圳商报》有一批创办时就在那里工作的老同志,如著名的摄影师江式高。为了让20多年前的女工们能够打开话闸,他们专程拜访江先生,找出了一组未曾发表的女工生活和工作的照片。正是这组照片勾起了打工妹的历史回忆。

创造是时代的主旋律。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创造活动的历史。人类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从一些事实中进一步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探索新发展,这就是创造。这种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的思维活动属于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即为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与一般思维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独创性和突破性。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的支柱,它贯穿于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这种思维对于新闻报道策划这一创造性工作而言,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