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报告文学写作

报告文学写作

时间:2022-04-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章 报告文学写作报告文学写作的课堂实训任务请认真阅读以下给出的材料,根据材料后面所提出的要求进行思考。2010年7月17日下午,烟台海域,机声轰鸣,浓烟滚滚,国家专业救助打捞力量海上救助演练正在进行。北海救助局组织救助船、救助直升机快速反应,消防炮灭火、转移伤员、搜寻落水人员、拖带遇险船,动作快速,环环相扣,准确到位。

第八章 报告文学写作

报告文学写作的课堂实训任务

请认真阅读以下给出的材料,根据材料后面所提出的要求进行思考。在学习本章之后,按要求完成课堂实训任务。

资料来源

2010年12月4日《人民日报》副刊第8版。

资料内容

国旗,在浪尖上飘

王光明 綦国瑞

2010年8月18日9时,黄海之滨,艳阳高照,碧波万顷。

“北海救115”轮昂首挺立在烟台市芝罘湾畔的北海救助局专用救助码头。明丽的阳光下,簇新的船体耀眼夺目,威武挺拔。这是刚刚出厂的国家投资2亿多元建造的设施最先进的专业救助船。在浓浓的喜庆气氛中,它的列编仪式开始了。

20名头戴白色头盔,身穿橘红工装的救助船员,成两列横排站立船前,如同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身材高大的李炳杰船长从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手中接过蔚蓝色的救捞旗,当他在精神抖擞的救助船员护卫下,像国旗护卫队一样迈着铿锵有力的正步走回队列时,山崩海啸般的声音顿时爆发:我宣誓,牢记职责,不辱使命,服从命令,严明纪律,忠于职守,英勇救助,苦练本领,勇挑重担,为祖国的海上救助事业贡献毕生力量!

狂涛出山谷,春雷炸晴空。这洪亮、整齐的声音气势磅礴撼动人心。片刻的凝滞之后,北海救助局迟双龙局长,这位魁伟高大、铁塔般的山东汉子,我国海上专业救助战线上的一位久经战阵的宿将,他的眼里有了闪闪的泪光……

生命的呼唤

翻遍中国的航海史,还找不到一支专门海上救人的队伍。虽然,自从有了海上航行和海上生产,就有了救生救难的慈善之举,但一直多为民间自发行为。到清代,政府开始参与,形成了半官半民的救生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救捞事业迅速发展,但由于受到国力的制约,一直实行的是打捞与救助一体,以打捞经营补养救助的体制,难免顾此失彼。

1999年11月24日,渤海湾发生了世界为之震惊的特大海难,山东烟台渤海轮渡公司的“大舜”号滚装船在风高浪急的海面上沉没,船上282条宝贵的生命葬身于冰冷的海水。

世人为之震撼,国人为之痛心。生命高于一切,惨剧再也不能重演。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党中央、国务院高屋建瓴,决定将救助和打捞分开,在我国辽阔的海疆建立一支装备精良,人员精干,技术过硬,作风顽强的专业海上救助队伍。2003 年6月,交通部在烟台、上海、广州分别组建起北海、东海和南海救助局,并建立三个配套的救助飞行队和二十几个救助基地,初步形成海陆空立体救助体系;并明确规定,海上救助以生命安全为主要对象,承担国家使命和履行国际义务。

历史重任落在北海救助局党委一班人身上。当救、捞分家的时候,迟双龙是愉快地来到这“不执政,不执法”的救助局的。他生在大海边,就学于大连海运学院,长期在海事部门工作,发展海上救助事业是他的情结和毕生追求。那个烟台黑色的夜晚,他就在救助现场参与指挥,遇难的船看得到,甚至呼救的声音都隐约听得到,他扯破了嗓子到处救援,因天气条件过于恶劣,得到的都是无力相助的回答,看着船一点点地下沉,他急得捶胸、顿足、狂喊,人活着救不上来,却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去,对于一个海上救助人员,没有比这更痛苦的事了,这是他心上永远的痛。

要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光荣使命就必须打造一支海上救助铁军,首先把职工培养成战士!“管理军事化,待命制度化,救助科学化,出动快速化”的决议迅速传达到了全局每个单位、每个职工。从部队请来的教官走进船队,走进机关。一时间,船队上下,机关内外,口令响亮,队列练习,整步行进,跑步行军,整理内务,清洗船体,一派军营的气氛。伴随着血与火的军训逐步制度化,北海救助局党委实施了决定着这支队伍全速前进的第二个战略决策:“把战士锤炼成勇士。”他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练为了战。他们设计了一个又一个近乎苛刻的演练方案。在大风浪中接近难船施救时,最忌讳的是两船相靠。在风高浪急的海上,两船都是移动的,靠得太近,两船就会碰撞,危险系数很大;太远,缆绳带不上……“北海救113”轮船长张翔竣专挑这块硬骨头啃。每逢有大风浪就把大型气垫抛入海中作为靠船目标。波起浪涌中,他一次次根据风速、海流找角度、量距离、对方位,终于练就了大风浪中接近难船的真功夫,在抢救失火油轮“利达洲18”号、利比里亚籍万吨级货船“海盛”轮等20余次救助中勇立战功。

直升机带缆是个大难题。1974年出生的曹德广是全局较年轻的船长,爱啃书本,头脑灵活,他有机会就同直升机机长、救生员等探讨,平时反复配合演练,逐步探索出了其中奥秘。大风浪中拖带难船,是救助船舶练就的过硬本领之一,享有“一根缆绳打天下”的美誉。如今,这几项技术,连同翻扣船水下救人技术被称为北海救助局的“四大绝活”,正在申请国家专利和科技进步奖。

2010年7月17日下午,烟台海域,机声轰鸣,浓烟滚滚,国家专业救助打捞力量海上救助演练正在进行。北海救助局组织救助船、救助直升机快速反应,消防炮灭火、转移伤员、搜寻落水人员、拖带遇险船,动作快速,环环相扣,准确到位。来自全国的交通战备专家和领导由衷地称赞,这次演练完美无缺,有震撼力,充分展示了国家专业海上救助队伍的风采。

现在,总部设在山东烟台市芝罘湾畔的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在南起连云港北到黑龙江干线的黄渤海海域内,筑起了一座挽救生命、拯救财产、保护环境的水上钢铁长城。建局6年多来,共执行海上抢险救助任务800余次,成功救助了中外遇险船舶200余艘,获救人员近5000人,获救财产价值达百亿元。同时,圆满完成了“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海上应急救援安全保障,北京奥运会青岛奥帆赛海上安全保障等一系列重大政治任务。

敢死队的故事

海上救助之师是危难之师。不是风高浪急的时候不出击,不是生命财产遭受危险时不出击,几乎他们的每次出击都是与死神抢夺生命,而他们自己的生命同时却又被攥在了死神手里。“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信念,是他们的座右铭。

2007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晚上,胶东半岛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风暴潮。正在石岛海域待命的“北海救112”轮上突然响起了急促的电话铃声。“有救助任务!”船长刘德良一声令下,备车、起锚、收缆,仅10分钟就一切妥当。接着,他用刀一样的目光飞快地扫视了一下各个岗位,像老虎一样吼了一声:开船!

原来,客滚船“中铁渤海1号”在石岛附近海面主机停转,情况万分紧急,需马上施救!风暴潮好像有意在考验着这支虎贲之旅。狂风夹裹着清嗖嗖的“雪豆”,打着旋儿地噼啪砸着船舶的甲板。大海发疯似的翻搅起海底的赤砂,使甲板变成一片红色冻泥沙场。“北海救112”轮巨大的船体,像醉汉似的在恶浪中颠簸着。船舱里的水杯、暖瓶、书籍、手机等小玩意儿全部抖落到了地板上。本来不晕船的救助船员们,现在却“晕海”了。他们开始吐着食物,后来又吐胆水,再后来光听见呕吐声,却不见吐出任何东西了。

“北海救112”轮左冲右突前倒后进,抵近“中铁渤海1号”后,刘德良一声呼喊,救助船员们一下子抖擞起了精神,趔趔趄趄地踏上了甲板。一个个巨浪扑来,他们被巨浪砸倒又爬起,爬起又砸倒,砸倒再爬起……他们绷紧身上的每根钢铁般坚强的神经,互相扯着腿,抱着脚,冒着随时都会被海浪吞噬的危险,去整理给遇险船系带的拖缆。拖缆结了冰,原来只有茶杯粗细的缆绳变得像大海碗一样粗了。他们就用锤子将冰块一段一段地击碎。救助船员一个个都是智与勇凝聚而成的坚硬的骨头,他们随时都可能被巨浪卷入大海,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想到自己的生与死,每个人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必须带缆成功。他们费尽周折,终将拖缆系到遇险船上。“中铁渤海1号”得救了。当这群为了救险不顾生命的人,踏着泥水返回船舱时,才觉得自己的双手已经麻木,全身已经冰凉,衣着也挂满了冰甲。他们看上去十分平静,相互帮助着敲去身上的冰甲,像是完成了一件普普通通的工作,而不是刚刚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考验。

比救助船员们还危险的是应急反应救助队的队员们。他们是由30多名潜水员组成的“特警队”和“尖刀排”。这些英气勃勃的小伙子,一部分来自广州潜水学校,一部分来自海军特种兵部队。他们个个智勇双全,身怀绝技,是能够在水下单打独斗的孤胆英雄,是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的能冲能闯的“敢死队”。秦皇岛基地的祖旭峰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2006年8月4日凌晨,北海救助局秦皇岛基地值班员接到求助电话,运沙船“福华1号”在二河口渔港外翻沉,船上15人已有7人脱险,现能听到有两人在翻扣船里呼救,请求尽快派人入水营救。

闻此险情,秦皇岛基地徐岩主任带领应急反应救助队员一路绝尘抵达二河口海港。找到幸存者在船舱内的准确位置是实施营救的关键。徐岩主任命令技术过硬的潜水员祖旭峰率先下水。他在杂乱、漆黑的翻扣船内探摸了一个多小时,已接近水下作业的时间极限,但仍未找到幸存者所在的舱门,只得出水休息。

事先脱险的待救女船员彭小莲的丈夫趴在裸露的船底上不停地哽咽着呼喊:“彭小莲听到了吗?要坚持住,国家派潜水员来救你啦!”现场人员焦急得心口狂跳;救助队们摩拳擦掌……见此情景,从不言败的祖旭峰一扫疲惫,请求再度下水。他满怀信心地说:“我对下面的情况比较了解,哪儿去过、哪儿没去心中已经有数,不把他们救出来,我绝不出水!”

终于,不久,电话里连续传出他喜悦的声音:“我进来了,找到了,这里是机舱!”

水面的救助人员并不知道此时祖旭峰所面临的处境:机舱里漆黑一片,黑得如同把人扣在黑锅底下;机舱里的柴油、机油漂浮在足有一米多深的水面上,墨色的海水粘住了机舱的每个角落,也粘住了幸存者的心。面对郁闷得像是要压到头顶的黑暗,祖旭峰却摘下头盔,与两名早被吓得魂飞天外、肝裂胆破的幸存者进行对话,以稳定他们已经崩溃的情绪……很快,潜水员佟和平用自携式潜水装具顺着祖旭峰系好的“引导绳”到达了幸存者所处的位置。祖旭峰果决地脱下自己的管供式潜水装具交给彭小莲,由佟和平先救她出水。而他自己却和另一名男幸存者张洪奎等待在舱中……佟和平知道自己怎么争执也拗不过祖旭峰,只得顺从。他懂得,对于一个潜水员来说,水下放弃呼吸器,就是放弃生命!祖旭峰此时做的是一个极为冒险的行为,如遇有浪涌、碰撞等外力推动,翻扣船极有可能再次翻转而沉没!而他就会随船一道葬身大海……救出彭小莲后,佟和平又救出了张洪奎,没有呼吸器具的祖旭峰仍留在翻扣船的舱内;佟和平三度下水,祖旭峰这才返回到水面……当精疲力竭的祖旭峰和佟和平被大家拉上作业船时,大家发现两人的眼睛已被机油烧得通红,满头满脸满身全是油污!

2007年11月29日,在英国伦敦召开的国际海事组织第二十五届大会上,祖旭峰被授予“海上特别勇敢奖”。这是该组织第一次将此奖项授予个人,祖旭峰由此也成为获此殊荣的中国第一人!

国旗在胸前闪耀

来到北海救助局的救助船上,第一眼的仰视就会被高高挂在甲板顶的鲜艳的五星红旗所吸引。救助船员们说,他们每天都会随日出日落升降国旗。执行救助任务,看着五星红旗随着救助船舶在风口浪尖上穿行,心中就充满无上的神圣感。平时大家都愿意穿上那海蓝色的工装,因为工装的胸前绣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他们知道这飘扬在胸前的五星红旗与穿梭在狂风巨浪中的五星红旗一样,都代表着他们在行使国家使命,在履行救助人命的神圣职责;他们知道他们的行动是将党的关怀和温暖直接送到了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手中。他们每个人都为此而自感崇高、充实、快乐。

为了这在浪尖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每一个救助船员都必须面对着深沟高垒的“孤独关”。海上救助,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为了能在最短时间赶向事故现场,北海救助局在渤海海峡、秦皇岛、大连、天津、长岛、龙口、烟台、石岛、青岛等重点海域部署了12个长年待命点,每个点常年派驻救助船,实施动态待命,一有险情,就近驰赴现场救援。

为了实施好动态待命,救助船员在船上一待就是数十天甚至几个月。对于长期厮守在油漆铁板组成的救助船上的救助勇士们来说,他们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

“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我们‘战斗’和居住的在陆地上看似庞然大物的船舶,充其量只是一片随风浪漂浮的树叶。没有救助任务的时候,这‘树叶’也只能日复一日地与孤独为侣。”颇有些文采的船舶政委曲家东把“战斗”和“树叶”两个词的语气说得特别重。“而且,还要随时接收喧嚣的海浪对我们的‘生命强度试验’。当暴虐的海涛袭来时,救助船常呈60°角晃来转去,人们站也站不住,躺也躺不稳,像筛子在筛,似簸箕在簸,那天旋地转的折磨,绝非平常人所能忍受得了……”曲家东接着说。

北海救助局党组书记郑东兵最明白救助船员们的心思,他说:“我们的救助船员,不怕玩命儿,就怕寂寞,不怕有危险的救助行动,就怕闲着无事可做。”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都是救助船员动态待命的重要时刻。每逢大年三十的晚上,当绝大多数家庭听着“笃笃”的砧板声,菜肴下锅的“滋滋”声,“噼啪”的爆竹声,在释放着一种情绪寻找团聚感觉的时候,我们的救助船员,遥望着万家灯火却有家不能归。但这千种思念、百般酸楚还是化作了铮铮豪气:“我们选择了这份职业,享有了这份光荣,就应该有这份承担。”

2008年12月31日,机工李文波随船到烟台救助码头补给。他多日没见到已上小学的儿子了,那种掏肠挖肚的想念实在无法排遣,于是便让妻子带孩子到船上见见面。娘儿俩乘出租车兴冲冲赶到船上。首次见到大船的调皮精灵的孩子看见船上的一切都觉得十分新鲜。夫妻沉浸在久别重逢后的幸福之中,儿子的玩兴也越来越浓……忽然,船长接到命令,一场暴风雪就要降临,需要马上做好出征的准备……说话间,天上彤云密布,疯狂舞动着的雪片,像织成了一面大网,将天地融成一体。妻子倾斜着飘忽不定的身子,拉扯着东倒西歪的儿子依依恋恋,踉踉跄跄,消失于暴风雪中……

去年腊月二十九日,“北海救108”轮大副邹文的一双儿女全都病了,妻子把孩子送到了医院。这时,正值“北海救108”轮回烟台补给。妻子知道,越是节假日,丈夫就越是不能离开岗位,竟没有告诉邹文孩子生病的事。从腊月二十九到今年正月初六,妻子靠在病床前,坚持守护两个孩子七天七夜!春节,正是人们尽情狂欢的时候。孤独的她,把支持丈夫的坚毅和着漫流的泪水悄悄地咽在心底,精心照料自己的孩子。后来,船长和政委知道了此事,决计于元宵节的晚上,请邹文的妻子携儿女到船上一起过节……丰盛的宴会,感人的故事,泪水滴在饭桌上,打湿了碗筷……

这些海上救助英雄们大都是青壮年,上有老下有小,他们必须天天面对的是严峻的“生活关”。同救助船员们谈起这些事,总能从他们的脸上看出他们作为人子、人夫、人父因责任的“缺位”而带来的发自内心的愧疚:错过了孝敬父母的时间,错过了与妻子团聚的时间,错过了孩子成长的时间……

而他们的妻子则大都无缘花前月下。独守空帷自不待说,孩子尚小,父母老迈,他们要替丈夫教子,替丈夫尽孝。老人去世,丈夫不能立时赶到灵前,她们又一柱擎天,替丈夫送走老人。一个个身单力薄的女人,毅然顶起了家庭全部的天,她们即使累趴下了,也不愿告诉正在执行救助任务的丈夫,生怕他们因分神和焦虑而出现意外……把柔弱当成坚强,以眼泪支持儿郎,已成了她们的“共性”。

因为没日没夜的担心,因为不能过上夫妻厮守、老幼相助的正常生活,也因为收入的多少,还因为那说不清道不明的琐事,家人常有抱怨的泪水和愤愤的怨言。每逢这时,救助人总是有意无意地穿上那件绣有鲜艳的国旗图案的海蓝色工作服,慢慢叙说……

那些被救人员用长跪不起和夺眶而出的泪水来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救助人的救命之恩;那些被救者家属以深深鞠躬作揖来表达那无法控制的激动……

青山不老,大海作证。让我们向这些长年累月坚守在深海大洋中的生命的守护神和精神的崇高者致以深深的敬意吧!

写作任务要求

1.根据本章所讲述的知识点,分析该报告文学属于哪一种类型。

2.就本文内容,举例阐释报告文学的特点。

第一节 对报告文学的文体认识

一、报告文学的概念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

我国从晚清开始出现报告文学。这一文体是新闻和文学相结合、相统一的产物。由于报告文学与某些新闻通讯、特写近似,有时很难明确区分,诸如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南京路上好八连》、《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常被认为是报告文学。这是因为以上这些通讯的写作,在报道事实中,更好地运用了文学手法。

将报告文学的手法运用于电视,便出现电视报告这一形式。报告文学属于新闻边缘体,由于我国新闻界运用这一文体时空较大,所以特别设立一章进行介绍。

二、报告文学的特点

报告文学在写作上讲究新闻性和文学性的双重特色,即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结合。也就是说,既是新闻报道,就要合乎新闻规律,不能用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典型;同时,又要善于运用文学手段表现事实,使事实的报道富有艺术的魅力。

(一)新闻性

1.重在写实。报告文学既是一种“报告”,则应该具备新闻性,其中,真实性又最为根本。真实性同样是报告文学的生命线,如果所报告的不是实际存在的事,那就成了虚构夸张,就不是新闻,它的优势与魅力也就消失了。所以,写作报告文学,第一要紧的是反映的事实,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都必须完全真实。甚至连作品的主题思想,也必须是真实的,不可以强扭、拔高,而应与事实的内在逻辑一致,并有现实的针对性和积极意义。过去有人主张,报告文学写作在细节上可以“合理想象”,只要基本骨架没有出入,“基本属实”就可以了,这种看法根本不符合新闻真实的要求。

2.讲究实效。报告文学同其他新闻体裁一样,要传递新闻信息,就必须讲究新闻时效,尽快把新近发生的人和事报告出去。当然,由于报告文学在采写上更加费时费工,在及时性方面不能像其他新闻一样要求,但还是应该尽量地争取时间,这也是提高报告文学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

报告文学也有少数专写历史事件的,但这都是作者以当今新的视角、新的观念去反观往事,发现历史事件与现实的沟通联系,使对往事的审视成为对现实生活的补益。由于这些事实过去大家并不知道,或不全知道,于是仍然具有新鲜感。因为它着眼于今天,启示人们思考今天,而不是仅仅具有史料价值。例如揭露日寇侵华暴行的《南京大屠杀》和反映刘青山、张子善因腐化堕落而被处决的《中国第一刀》,便是这样的作品。

3.宣扬典型。报告文学要有典型性,通过时代的、内容的典型,达到启发读者、影响读者、教育读者的目的。

(二)文学性

1.人物性格的刻画。茅盾曾经指出:报告文学跟一般新闻不同,“因为它必须充分的形象化,必须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着……好的‘报告’必须要具备小说所有的艺术条件——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描写,氛围的渲染,等等”。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主要是指艺术性和形象化,这包括文学的构思艺术、表现手法以及语言等。

报告文学毕竟不同于小说,不是靠艺术形象的创造或情绪意境的营造去影响读者,它是在反映和干预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和读者发生联系并产生影响的,所以我们不能机械地用小说或其他文学形式的特性来要求报告文学,也不能要求受到真实性原则限制的报告文学像小说那样情节典型和形象丰满。

2.注重艺术构思。报告文学的艺术性,最基本的要求是创造一种读者便于接受的叙述报告形式,从而构成一种诱惑和吸引力。为此,小说以及戏曲、电影等艺术构思的经验还是可以借鉴的,比如角度要新颖,意境要鲜明,寓意要深刻,等等,在章法上,要学习小说的凝重曲折,散文的灵活自由,诗歌的精粹跳跃,影视的特写和蒙太奇手法。要注意情节的变化和细节的选择,讲究悬念,注重波澜。

3.借用文学写作的标新手法。在表达技巧和语言运用上,要巧于使用文学写作的对比映衬、借代比喻等手法,多用形象化的语言说话,使之形神兼备,情理交融。

报告文学新闻性与文学性的结合,不是两者简单机械的相加,而是互相融合,变成一个新的有生命力的有机体。两者互相依存,少了一方,对方就失去依据;又互相制约,新闻性要仰仗文学性来增色,文学性必须以新闻性特别是真实性为前提,没有了真实性,文学性就无从谈起。

三、报告文学的类别

无论是小说还是诗歌,凡是文章、作品都有一个长短篇的区分,这就形成了作品的篇幅分类。尤其是新闻作品,为了方便稿件的应用和编辑处理,一般要在篇幅写作上进行分类。对报告文学在篇幅上进行分类,也是人们在新时期对这一文体研究发展的需要,更是写作和阅读的需要。长期以来,按照统一认识,一般把报告文学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四类。

(一)长篇和中篇报告文学

长篇报告文学:10万字以上。如《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唐山大地震》等。

中篇报告文学:3万—10万字。如《在这片国土上》、《哥德巴赫猜想》等。

中、长篇报告文学最适宜选择重大题材,表现重大的主题,写那些重大的、震撼人心的事件和人物。这就需要系统地、详尽地占有材料,因为费时多,花力气大,篇幅也较大。这两种类型的报告文学主要在文学刊物上发表。

(二)短篇和微型报告文学

短篇报告文学:0.5万—3万字。如《船长》、《大雁情》等。

微型报告文学:又叫小报告文学,七八百字以上,5000字以下。如《一封终于发出的信》、《彭大将军回故乡》等。

短篇、微型报告文学的好处是篇幅比较短小,用笔也较经济,可以更及时、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这两种类型的报告文学,主要以报纸为阵地,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充分发挥文艺轻骑兵和轻武器的作用。比如新华社记者所写的《在被告席上》,作者以一个现场目击者的身份,向读者介绍了第一次开庭公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时的所见所闻。全文只写了20分钟内的事情:从10名主犯被押进会场,到检察长开始宣读起诉书为止。集中描写了10名主犯的肖像神态,刻画深刻,使读者获得近距离的审丑满足。全文仅1000多字,当晚广播,第二天见报,很迅速及时。

短篇、微型报告文学更适宜于写普通的人和事,写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这些看起来似乎不那么震惊的人物和事件,同样隐藏着深刻的生活本质和时代的内涵,从社会、事业、人生等角度,展示他们的奋斗、追求、理想和情操以及他们的喜怒哀乐。

第二节 报告文学的一般构建

一、标题的拟定

报告文学比较重视标题,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

对标题的要求:一应求实,二应讲究修辞,三应具有概括力和气魄。例如《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国农民大趋势》、《神圣忧思录》、《亚洲大陆的新崛起》、《亚细亚怪圈》、《白夜——性问题采访札记》等。

二、吸引眼球的开头

报告文学的开头有的借助于生动鲜明的形象,有的借助于异乎寻常的场面描写,有的借助于精辟深刻的议论,简明扼要地把主题提示给读者。

常见的开头有:描写场景的开头、把事情的高潮或结局放在开头、把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感受作为开头、利用悬念引出矛盾。

(一)描写场景的开头

展示出一个生动逼真的生活场面,给人以现场感。有时还尽力使描写的生活场面上升为意境。如《亚洲大陆的新崛起》,开头就写李四光从国外回来的场面。

(二)把事情的高潮或结局放在开头

一开始就交代事件的高潮或结局。如《扬眉剑出鞘》,开篇写栾菊杰剑击受伤,被救护车送往医院。又如《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开篇写李月华逝世后人们的怀念。

(三)把抒发作者对主人公的感受作为开头

如《船长》。

(四)利用悬念,引出矛盾

如《大雁情》写人们对主人公的矛盾的反映。

此外,开头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如交代写作动机、开门见山地点题等。

三、内容丰实的主体

内容架构上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安排好结构,二是写好人物。精心安排艺术结构要注意两点:一是报告文学的主题比文学作品更加鲜明、集中、新颖。安排结构不但要在主题统率下进行,而且明显贯穿和直接表现主题。二是要反映和适应不同材料内容的特质。报告文学的结构安排上,主要采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报告文学的一般结构规律

1.借用一般情节小说的结构形式,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常用倒叙手法,引起悬念,还可以采用多线条发展(主副交叉或平行并列)。一般称这种以时间推移和过程进展为线索的结构为纵向结构。

2.借用一般散文“以线穿珠”的结构形式,依靠主题思想的论述来直接组合互不相关的材料。这种结构可以称为横向结构,还可以安排成“闭合式”(戏剧结构术语),即选择主人公所处的一个典型场面和高潮时间,作为中心,将主人公一生发展的主要经历穿插在回忆中。

3.以作者对主人公的认识发展及感情起伏的过程来安排结构。如《大雁情》由四个部分组成,四个小标题“她……”“她?”“她”“她?!”贴切地表现了作者对报道对象认识深化的过程。

(二)认真写好人物形象

作者必须对人物有着鲜明深刻的认识评价,充满激情地写作。

1.人物形象绝对不能虚构或者拼凑,必须是生活中的真人。

2.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加工,要体现在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闪光点”,选择提炼其言行上。

3.要懂得运用现代人际关系学来进行新颖、细致的调查访问,抓住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

4.要使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再现人物语言。

5.要写好人物生存生活的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映,发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意义。

四、余味无穷的结尾

常用鼓舞展望式或者哲理思索式结尾。要与人物形象和场面相结合,造成一种余味无穷的意境。

五、案例分析

【案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吴 岗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1980年,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家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

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罗布泊消失了。

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

放眼望去,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似一道绿色的长城。

胡杨,维吾尔语称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体系,营造了一个个绿洲,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

如此重要的胡杨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大面积死亡。1958年,塔里木河流域有胡杨林780万亩,现在已减少到420万亩。伴随着胡杨林的锐减,塔里木河流域土地沙漠化面积从66%上升到84%。“沙进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变成现实,至罗布庄一带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从中穿过的218国道已有197处被沙漠掩埋。

我们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绿色长城突然从眼中消失。塔里木河两岸的胡杨林与两边的沙地成了一个颜色。由于缺水,长达数百公里的绿色长城在干渴中崩塌。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进入罗布泊,至少要有两辆汽车,必须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悲剧并没有止住。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

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分析】 1.文章以罗布泊曾经不为人知,再加上科学家、探险家在这里失踪作为开头,使其给人们一个神秘的色彩,读者会带着要弄清楚的疑问读下去。

2.文章根据需要,在结构中插入了一段历史资料,不仅过去与现在形成了对比,而且面对残酷的现实让我们进行自问、反思。

3.文章自然地将叙述、抒情、思想议论结合在一起,加深了表现力度,读来启人深思,感染力强。

第三节 报告文学的写作要求

一、揭示社会矛盾,弘扬时代精神

报告文学首先是报告,是事实的报道,理所当然应当有新闻价值。报告文学的写作,要以重大的社会热点和亮点为题材,深刻揭示社会矛盾,集中展现时代精神,否则写不成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在文学领域被誉为“轻骑兵”,作为新闻边缘文体则被看做“重炮”,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强调了它的干预性,强调积极地面对社会矛盾,展现和弘扬时代精神。报告文学的政论性与思辨性,正是在这一点上充分地体现出来。报告文学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回顾历史,报告文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以宣扬真理、扶正祛邪为宗旨的。因为,它不只是对现实生活作平直的观察与透视,而且渗透着深刻的评判。一篇报告文学是否有活力,很大程度上看其是否能在报告现实社会矛盾的过程中,把新的视角和思考贯注其间,使写作不仅是艺术地再现现实,也是一种认识与判断的创造活动,既对现实的变动作出报告,又对时代的进步作出理性的张扬。例如,《大森林的回声》主要是报道当时新上任的伊春市委书记杨光洪,写他如何以一种新的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改变当地的社会风气和生活面貌。而杨光洪之所以受人赞誉,是他果断地扫除了本地区存在的“五种流行病”:牢骚病、推诿病、扯皮病、妨贤病、护短病,以及“三种人”:坐而论道的“说客”、指手画脚的“看客”、拨弄是非的“政客”。这“五种流行病”和“三种人”严重地影响了群众的情绪和领导的威信,阻碍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杨光洪把这些消极的现象加以扫除以后,群众发自内心的欢呼,宛如“大森林的回声”,使人感到了新的生活浪头的涌动与希望。这说明,典型人物的出现,与典型事件和社会矛盾常常是密不可分的。

另外,也有些“问题型”的报告文学,不着重于典型人物的刻画,而着重于社会问题的解剖与审视。例如,《黄土地,黑土地》从宏观的角度,报告了我国土地流失以及人们在认识利用土地上存在的盲目性及混乱情况,把社会上发生的有关土地的种种矛盾冲突和惨烈景象描摹得真实生动,使人们意识到问题的尖锐性与迫切性;呼吁有良知的人们爱惜每寸土地,合理开发与利用每一寸土地。国家土地管理部门领导为此要求各地土地管理部门干部认真阅读这篇作品,更新土地管理的观念和提高土地管理的水平。在地少人多、土地问题十分严峻的今天,这篇作品因之具有了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并用

(一)运用抽象思维提炼文章的思想与新闻价值

报告文学的新闻性写作,要发挥运用好抽象、逻辑性的思维,对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深刻思考、认真提炼。

(二)运用形象思维淋漓尽致地表现具体内容

报告文学的写作借鉴文学,就要充分运用形象化表现手法,形象化地记事、写景和刻画人物,给人以具体而逼真的形象感,使事实的报道富有艺术的魅力。

通讯、特写也讲究形象的生动再现,但远没有报告文学这样充分形象化,这关系着报告文学写作的成败。

要把人物形象再现出来,写好表现个性特征的言行动态,让人觉得可视、可闻、可感就显得十分重要,不然形象无法再现。但要注意,更重要的是通过外在形象显露内心世界,形象地凸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时代特色。因此在写作上,必须把握好人物的性格、气质,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情感波澜,交代人物的历史与社会背景,正确处理宏观概括与微观掘进的关系,使人物具有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三、写好典型人物

(一)写好人物的闪光点

报告文学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加工,不但要体现在抓住其精神特征即“闪光点”上,还要体现在选择提炼其言行上。

(二)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要懂得用现代人际关系学来进行新颖、细致的调查访问。要抓住人物性格的鲜明特征。

(三)写好人物的语言

要使人物语言生活化、个性化,再现人物形象。

(四)注重人物环境描写

要写好人物生存的活的社会环境,把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反映,发掘人物形象普遍的社会意义。

例如,《无极之路》曾受到受众热烈的赞扬,就是因为它真实生动地描绘了无极县委书记刘日勇于开拓、为民造福这一党的好干部的形象。他观念新,目光远,勤思善断,有胆有识,敢于坚持正确的主张,而不是盲目地循规蹈矩。他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既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廉正的好官,又是朝气蓬勃、具有开创意识的当代清官,人们从他身上看到了改革的前途,增强了对未来的信心。又如,《昆山之路》在社会上产生强烈反响,国家有关部门和江苏省委、苏州地区的领导,对它都十分重视。江苏省委甚至发出通知,要求各县、乡(镇)负责同志不光自己认真阅读这篇作品,还要将其作为政治学习的辅导材料印发给更多的人。这是由于它刻画了以吴克铨为首的县、乡领导干部的群像,报告了他们如何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战略行动,展示了他们如何抓机遇,在国内外一些人对我国改革开放产生这样那样的看法,甚至无所适从的时候,坚持开放政策,正确决断,内引外联,自筹资金开办经济开发区,使各乡镇迅速发展,人民收入增加,全县经济实力迅速增强,读来令人精神振奋。

实训练习题

1.阅读报告文学《船长》、《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癌症≠死亡》、《大雁情》、《小木屋》、《天空没有云》、《彭大将军回故乡》、《亚洲大陆的新崛起》、《南京大屠杀》等,做好阅读笔记,总结出你对报告文学写作的体会和认识。

2.按相关知识点要求,采访收集资料,写一篇报告文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