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背景写作

新闻背景写作

时间:2022-10-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闻背景是指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及其原因的说明。近日经专家鉴定,该化石为250万年前的剑齿象牙化石。据介绍,美国第一批航天员7名,是从500名军用飞机飞行员中选出的。新闻标题的写作,要力求准确、鲜明、生动。标题是新闻的核心,是作者对稿件的提炼和总结,它体现了作者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新闻报道的主体部分,要写出足够的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使新闻主题思想有牢固的“物质基础”,使人信服。

三、新闻背景写作

(一)新闻背景的涵义

新闻背景是指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及其原因的说明。它是新闻结构中一种比较自由的元素。用以解释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实际情况,它完全是为烘托和充实新闻主体服务的。背景材料主要包括对比性材料和说明性材料,它没有固定的“背景地位”、“背景段落”,可以融于全篇新闻之中,可以放在导语之后,也可以穿插在主体中或放在结尾部分,个别的也有放在导语之中的。

新闻背景大致可分为纵向背景(发展的来龙去脉)和横向背景(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新闻里写背景是为了陪衬主题,使主题更鲜明、更突出。主题与背景的关系是红花和绿叶的关系。从写作的角度看,是对比、衬托的方法在消息中的具体运用,起烘托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二)新闻背景的作用

1.突出新闻主题,阐述新闻意义

新闻七要素是新闻的新理念,它比传统的“新闻要素说”增加了一个新的概念——意义(Meaning),有些事实,如果离开特定的新闻背景去报道,其新闻意义可能很小,可一旦将其置于特定的背景之中,其新闻意义立即便凸现出来。例如:

中央领导“有节无假”背后的时代议题

香港《文汇报》近日刊登报道称,从中央领导人的公开行程中可以观察到令人感动的规律:中国领导人只有“节日”概念,而没有“假日”概念,而且他们总是“不合时宜”地选择在最恶劣的季节考察最艰苦的地区;而每逢元旦、春节等合家团聚的日子,他们又会放弃与家人的团聚,专程跑去偏远、贫困的地区,进入当地最平常的农家与农民一起过节。

其实,上述报道中并没有提供什么新鲜的信息,它所陈述的所有事实,都是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而熟知的。但是,当一家媒体将我们已经习见的信息集纳到一起,作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而提醒我们再次注意它时,我们却可从中体味出时代的信息和中国政治生态及政策取向的巨大变化。

……

有鉴于此,中央领导在年节期间的行程及他们所选择走访的地点、对象,还有领导们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往往成为公众判断当下政策走向及观察领导人个人风格、品性的重要机会。而观察、总结近年来中央领导人每逢年节期间的行程安排,关注基层、关怀民生是其最核心的主题。香港《文汇报》在其报道中举例称:“春天风沙肆虐,胡锦涛却踏访宁夏回族自治区最贫瘠的地区,与当地农民一起种西瓜;待到夏季,他又奔赴素有‘火炉’之称的重庆,考察当地防洪救灾情况。深秋,温家宝赴河南农村看望艾滋病患者和孤儿;寒冬腊月他则选择到最寒冷的东北过春节,考察当地的棚户区。而就在昨天(12月30日),当人们都忙着筹备欢度新年的时候,温家宝却来到陕西西安,看望当地农民,和农民拉家常,并表示自己最关心的两件事:一是缓解猪肉涨价,二是落实惠农政策。”这种雪中送炭式的安排,显然体现了他们对民生议题的深切关怀,而他们在这些行程中表现出的真情、真心,也让他们的行程显得温暖而可信。

……

也恰是因为有着这样实在的制度安排作背景,中央领导走进基层、走近百姓时的关怀和笑脸,才显得格外亲切和可信,因为他们送去的不是一桶油、几袋米所代表的些许温暖,而是整个社会向着更人性、更公平、更和谐转变所带来的希望和憧憬。(《北京青年报》2008年1月1日)

2.补充新闻事实,帮助受众理解

有些新闻事实,原来是有历史来历的,仅仅看眼前的新闻事实,是没有多大意思的,受众也看不出个究竟。但跟其历史来历联系起来,说明它的历史背景,它的新闻价值顿时凸现,受众也好理解。例如:

四川内江发现250万年前剑齿象牙

14年前,内江市民张麟,在沱江边无意中捡到一块似石非石的东西,冲去泥沙后,张先生惊喜地发现,“石头”竟是一大型动物的牙齿化石,于是将其收藏起来。近日经专家鉴定,该化石为250万年前的剑齿象牙化石。

昨日下午,在张先生家中记者看到,化石长117厘米,宽85厘米,高75厘米,呈淡黄色。整个化石由连在一起的四瓣组成,每瓣都略有弧形,由密密实实的小齿尖依序组成,整体看状如屋脊。张先生称,该化石是1993年他在沱江边捡到的,但又搞不清究竟为何物。本月4日,他将化石带到了自贡恐龙博物馆,经博物馆专家舒纯康鉴定,此物是距今至少250万年的大型动物剑齿象化石。

张先生表示,如果政府相关部门需要,他愿意将化石出让出来,让更多人看到化石。(《华西都市报》2007年12月21日)

3.提供相关知识,增加新闻内涵

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任务,这种传播,有的是借报道新近的发现、新近的发明而实现的;有的是借对新闻事实提供知识背景而完成的。

请看这条消息的背景:

中国“登天英雄”加紧训练

这批航天员素质优于俄罗斯同行

本报特稿 中国航天员选拔方式与美国、俄罗斯有许多共同点。航天员均选自飞行员;中、美、俄选拔淘汰的比例大约相当,都是1∶100。

据介绍,美国第一批航天员7名,是从500名军用飞机飞行员中选出的。前苏联的第一批航天员20名,是从3000多名飞行员中选出的。(《环球时报》2003年10月6日)

【本章小结】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应该简洁、准确地概括新闻内容,好的标题,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使受众产生共鸣、好奇。新闻标题的写作,要力求准确、鲜明、生动。标题是新闻的核心,是作者对稿件的提炼和总结,它体现了作者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新闻导语就像一个故事的开头,有趣、生动、形象、丰满就令人不能释手,就能吸引受众。所以我们写导语时,可以充分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白描等,使导语更加好懂、好记,从而使受众在对导语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接受新闻信息。

在新闻报道的主体部分,要写出足够的有说服力的事实材料,使新闻主题思想有牢固的“物质基础”,使人信服。内容充实的主要标志,就是看这些内容是否能够有力地回答、解决导语中提出的问题。从材料上紧扣主题,突出重点,精心选择,集中写好主体部分;从结构上保证主体部分,突出中心段落,合理安排层次。

【延伸阅读】

1.魏海霞:《浅谈电视新闻标题的写作》,载《青年记者》2006年第18期。

2.杨吉:《怎样制作电视新闻标题》,载《新闻传播》2004年第9期。

3.万联众:《新闻导语的个性特征》,载“黑龙江新闻网”2008年5月19日。

4.崔春光:《如何让事件成为新闻主体》,载《新闻传播》2009年第4期。

【思考与练习】

辨析下面这条新闻属于什么结构?

[美联社5月5日电]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钻塔——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能够移动的东西——今天开始了从苏格兰西岸到尼尼安油田的30英里的第一段行程。

这个价值3亿英镑(5亿4千万美元)的60吨钻塔正在由8个牵引车拖到它的新址,该地在舍得兰群岛西北105英里,这一行程需用14天。

随着这个钻塔启运,英国的钻机工业发现自己再度陷入危机,在苏格兰北部的8个建造厂有一半现在关闭了,只有一个工厂今年年底以后才有工作。

这个钻塔高达500英尺,它的混凝土钻台伸入水面以下275英尺。建造这个巨型钻塔的霍华德·多里斯公司的肖基恩湖建造厂目前也成了寻求订货的厂了。预料今年北海石油开发工程的投资为5亿英镑(9亿美元),其中不到五分之一用来建筑混凝土钻台。据认为,混凝土钻台性能较好,因为它抗腐蚀。

【注释】

[1]转引自李良荣:《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