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谐音物化祝咒的表达与解读

谐音物化祝咒的表达与解读

时间:2022-04-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谐音口彩和谐音避忌如果用来向他人传递某种信息,也可以成为强化情感表达的手段。1)谐音物化祝咒的地域性谐音物化祝咒在不同的地区往往具有不同的表现,甚至出现互相矛盾的景象。2)谐音物化祝咒的时代性有不少谐音物化祝咒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3)谐音物化祝咒的领域性谐音物化祝咒有时与不同的行业、职业相联系。

谐音口彩和谐音避忌如果用来向他人传递某种信息,也可以成为强化情感表达的手段。口彩有“讨”和“送”两个方面,人们相信,真正的口彩是需要“讨”的,只有别人“送”来的口彩才真正有价值。当人们用具有口彩的东西送人,或者以具有口彩的行为示人,这就是“送口彩”,可以表达友谊、亲情或者祝福。例如,向亲朋好友馈赠发菜,可以表达“希望你们发财”之义;婚礼时向新人赠送铜镜和鞋子,可以表达“祝愿你们同心协力”等等。

而需要避忌的物品或行为,如果故意用来针对他人,则可以表达不敬甚至诅咒之义。不过,这时会遇到如何解读的问题,对方是“故意”还是“无心”,有时很难判断。例如上文所提到的老头儿给病中的老太太送梨、毛脚女婿给未来老丈人送七喜牌汽水、洋商给大官送钟等事例中,送礼者都被受礼者认为是一种故意诅咒的行为。不过,从旁观者来看,这些均应是无心之“过”。

1)谐音物化祝咒的地域性

谐音物化祝咒在不同的地区往往具有不同的表现,甚至出现互相矛盾的景象。这些不同,有的与不同的方音有关,有的则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关。

例如,数谐音祝咒中,对数量四的忌讳,一般流行于南方一些方言地区,而北方人并不怎么忌讳“四”,相反还认为是比较吉利的。本来,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崇拜数量四的。仅就传世文化遗产而言,就有“四书”“四史”“四库”“四大发明”“四大石窟”“四大古都”“文房四宝”“四大古典小说”等等。反映在成语中,就有“四海一家”“四平八稳”“四世同堂”“四通八达”等等。北方人送礼时,常送“四彩礼”(四样礼物);吃酒席时,要吃“四凉四热”;北方名菜有“四喜丸子”等。

同样,数字“八”在北方话中虽然也是吉利字眼儿,如“八面光”“八面玲珑”“八面威风”“八仙过海”等等,但并不谐音“发”,不具有“发财”义。甚至在某些地方,因“八”谐音“疤”,所以办喜事必须避开“八”。如今之所以全民崇拜“八”,完全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受到广东话的影响。

广东人、香港人喜欢“三”,是因为广东话“三”谐音“生”或“升”,而在北方话中则无此义。

数字“十”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好字眼儿,如“十佳”“十全十美”等,而在贵州黔东南州的隆里古城,却因“十”与“失”的谐音而被视为不祥。这是因为它曾是明代设立的一座军事城堡,作为城堡,当然宜“守”不宜“失(十)”了。

广东话中的食品谐音祝咒特别丰富,主要是在广东话地区流行,有些则渐渐扩散到其他地区。

江苏启东、海门一带方言中,“赤豆”谐音“出头”,其他地方就没有这样的意义。

因“苹”谐音“平”,所以北方人喜欢送人苹果,象征“平安”。但在吴语中刚好相反,“苹果”谐音“病故”,所以探望病人不能送苹果。

在婚礼中,有些地方要让新郎吃西瓜,表示“子多”。而旧时上海的习俗却是不能在婚礼中吃瓜,因为“瓜”谐音“寡”。

在婚俗中,属鸡的不能与属狗的结婚,嫁妆中不能有格子被面等,这些讲究都与上海话有关,所以基本上流行于上海地区。

同样,“重阳节”的“重”、枞树的“枞”在湖南邵阳话中谐音“穷”,也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2)谐音物化祝咒的时代性

有不少谐音物化祝咒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例如,古人以瓜象征“瓜瓞绵绵”“多子多福”,而旧时上海的婚俗中,新娘上门却不能吃瓜,因为“瓜”谐音“寡”。在当代社会,人们喝喜酒时一般也并不忌讳吃瓜。

自古以来,人们一直以桃为吉祥物,因为桃子果实累累而且味美可口,桃木可用以避邪,而桃花则“依然笑春风”。不料,随着“桃之夭夭”变成成语“逃之夭夭”,桃就有了“逃”的意义,在有的地方,婚礼上竟不能吃桃了。

上古时代的人们也不避桑树,因桑叶可以养蚕,为中国的“丝国”之美誉奠定了物质基础。古代“农桑”并举,可见桑树实为人们的经济命脉之一。蚕桑之乡,人们遍植桑树,哪管房前屋后。而“桑梓”一词,指的就是“故乡”。不料,时过境迁,却弄出个“房前不栽桑”的规矩。若桑树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3)谐音物化祝咒的领域性

谐音物化祝咒有时与不同的行业、职业相联系。例如,船家忌讳“翻”“搁”,所以吃鱼时不能把鱼翻过来,也不能把筷子搁在碗沿上。又如戏班忌讳“散”,所以旧时北京戏班的后台只能带入布伞,不能带入别的伞,因为“布伞”谐音“不散”。同样的祝咒习俗在其他行业就比较少见。

不过,领域性的谐音物化祝咒有时也会渗透到全民语言中。如以“筷子”取代“箸”,本来是船家习俗,如今则早已成为全民通用词了。

4)谐音物化祝咒的语境性

在不同语境中,同一个媒介物也可以被赋予不同的祝咒意义。

例如,带“6”的车牌号,因其谐音“溜”(意即“顺溜”),所以象征“六六大顺”,深得人们的喜爱。但是在与考试有关的语境中,又因其在某些方言中谐音“落”,可以象征“落榜”,反而成为不吉利的数。

5)谐音物化祝咒的权势性

谐音物化祝咒还常常表现出权势人物的专制思维,也与某些个人的偏执有关,即“我说忌讳就是忌讳”。

例如,五代的桑进士和当代的裴女士因其姓氏的谐音“不祥”而受到排斥,是因为他们的主考官或老板不喜欢。

上海的那位毛脚女婿因送“七喜”牌汽水而惹怒未来老丈人,是因为老丈人在二人的关系中居于“至尊”地位。

某老先生因送梨而惹怒病中的老伴儿,则反映出夫妻关系的阴盛阳衰。

上海某些赶高考的考生之所以因出租车带“4”或“6”的牌号而随意取消预定的车,则是以当地出租车的“买方市场”为支撑的。

至于“送钟”与“送终”的谐音忌讳,也与权势者个人的态度有关。1601年,明万历皇帝得到了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进贡的两架自鸣钟,爱如珍宝,却并无任何“龙颜大怒”的记载。还有,故宫的钟表馆里至今收藏着大量来自英国和法国的钟表,也未听说当年清朝历代皇帝以及慈禧太后为此生气。相比之下,广东的那位大官因洋商送钟而勃然大怒,则显然是要摆一摆他的“位极人臣”的谱。

6)谐音物化象征的随意性

同一个媒介物,只要人们愿意,有时可以做出相反的祝咒义释读。

例如,带“4”的车牌号,不少地方的人们,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避之唯恐不及。但据报道,河南某地的一位司机,因其车牌号含有“4444”,开始感到不愉快,后来有人解释说,“4”在乐谱中读作fa,谐音“发”,所以“4444”就是“发发发发”,是好兆头,于是该司机逢人就宣传自己的车牌号如何“吉利”了[29]

同样,“7”可以因“七上八下”而表示“上”,那么“8”呢?却因发音的近似而表示“发”。至于“八下”,就只能闭眼不认账了。

反正,同一个东西,“吉”也好,“凶”也罢,都有说头。

7)谐音物化祝咒的盲从性

不少名称是祖祖辈辈沿用下来的,得名理据也是朴素之极,谁也没觉得有什么吉利不吉利的问题。忽然有一天,有好事者煞有介事地加以一番诠释,众人觉得“言之有理”,于是,或者趋之若鹜,或者避之唯恐不及。

例如,苏州的西山,即坐落于太湖中的西山群岛。其中西山本岛是中国内湖第一大岛,与东山半岛隔湖相望,两山合称“洞庭山”,分称“西洞庭山”(或“洞庭西山”,简称“西山”)和“东洞庭山”(或“洞庭东山”,简称“东山”)。因此,“西山”是以地理位置而得名,意即“西面那座山”,并无任何不吉之处。

历史上,西山经济长期落后,远不及与苏州市区接壤的东山,交通不便是其主要原因。1994年,我国内湖第一长桥——太湖大桥建成,连通了东山和西山群岛的西山本岛以及一些附属岛屿。1995年,西山镇所属的原吴县撤县建市,设“吴县市”;2001年,原吴县市撤市设区,西山镇归属苏州市吴中区。这些举措加快了西山的城市化进程,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西山也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被称为“太湖明珠”。而偏偏在西山经济“蒸蒸日上”的时候,却有人根据“日落西山”这一成语,“突然发现”了西山正在“日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招商引资和旅游业发展的进程”,于是非要改名不可。但是,“在当地电视台舆情调查版块中,81%的观众反对更名”[30]

另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行政区划中称为“西山”的地名,还有不少,如云南昆明市有西山区,江西新建县、广西桂平市、贵州从江县都有西山镇,云南大理市洱源县、云南潞西市、广西巴马县、广西灌阳县、新疆哈密市、青海海东地区互助县、四川南充市阆中市、四川越西县、贵州息烽县都有西山乡等等。不过,既然还没有“高人点拨”,或者当地人仍然“执迷不悟”,那就只能继续“日落”下去了。

又如江苏省境内的骆马湖,是该省四大淡水湖之一,位于马陵山下,从高处看,形状像一匹大马的脊背,这是骆马湖得名的来由,历史上还曾写作“乐马湖”“洛马湖”“马乐湖”等。这是以形状而得名,并无任何特别的含义,一直沿用了上千年,人与自然相安无事,其乐融融。只是近年来,经一些“旅游策划专业人士”一点拨,当地部分官员“幡然醒悟”,才发现“骆马”谐音“落马”,顿感不寒而栗,不仅自己有“落马”之忧,也会令游客中的官员裹足不前,于是纷纷酝酿改名。

另据有关资料显示,还有一些地方名为“落马桥”,如浙江新昌县斑竹村有一座落马桥,江西景德镇市珠山区有一个落马桥里弄,温州市有一个落马桥街区,湖北蕲春县有一个落马桥水库,浙江衢州市柯城区双港街道有一个落马桥村……这些地名在字面上就写作“落马”,并不需要谐音联想,然而当地官民却对此“熟视无睹”“听若不闻”,并无改名之打算。老百姓当然不怕“落马”,而官员们似乎也“不大开窍”。

此外,香港元朗区东北部有一个落马洲(Lok Ma Chau)口岸,与深圳皇岗口岸相连,是香港往内地的车辆交通的重要口岸,也是目前香港至内地唯一全天开放的陆路出入境口岸。按理说,香港人平时比较讲究语言忌讳,喜欢讨口彩,然而“落马洲”这个名称却并没有引起他们的反感。

由此看来,这种基于谐音物化祝咒的地名更改措施似乎与官员的廉政、善政问题还有点关系。腐败分子试图求助于改地名来免遭“落马”,无能之辈也可以将政绩的缺乏归咎于地名的“不吉利”。

综上所述,谐音物化祝咒在表达与解读上的地域性、时代性、领域性、语境性、权势性、随意性、盲从性等特点,充分显示了谐音物化祝咒的任意性,可以随着时移事迁、人心向背而发生变化,甚至可以因人而异。从本质上来看,都是语言的超能观使然。

参考文献

本社.中国文化史三百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陈建民.语言文化社会新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刘孝存.中国神秘言语[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9.

吕叔湘.语言和语言研究//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1] 栾吟之,简工博.自选车牌:“6”“9”较走俏,“3”“4”也平常[N].解放日报,2008-10-26.

[2] 光明网.高考工厂独特风景:陪读大妈穿上艳丽旗袍,寓意考生旗开得胜[N/OL].光明网,2017-06-06[光明图片].

[3]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4] 王连义.给老外“送温暖”,好心未必有好报[N].民营经济报,2005-02-07.

[5] 肖建华.民俗语言初探[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6] 发菜.百度百科.

[7] 姚周辉,倪芳.传统民俗中的谐音现象及其文化内涵[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

[8] 姚周辉,倪芳.传统民俗中的谐音现象及其文化内涵[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

[9] 孟昭泉.汉文化的语音精灵——谐音[J].台州学院学报,2003,(1).

[10]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11] 肖建华.民俗语言初探[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12] 重庆晨报.郑州考生家长“占领”211、985公交:数字吉利沾喜气[N].重庆晨报,2017-06-07[上游新闻综合].

[13] 孟昭泉.汉文化的语音精灵——谐音[J].台州学院学报,2003,(1).

[14] 林培.老上海理发趣话[N].新民晚报,2009-05-29.

[15] 肖建华.民俗语言初探[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16] 新民晚报,1999-07-10.

[17] 肖建华.民俗语言初探[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18] 栾吟之,简工博.自选车牌:“6”“9”较走俏,“3”“4”也平常[N].解放日报,2008-10-26.

[19] 诸葛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贵州黔东南州原生态旅游展侧记[N].解放日报,2008-10-23.

[20] 姚周辉,倪芳.传统民俗中的谐音现象及其文化内涵[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

[21] 姚周辉,倪芳.传统民俗中的谐音现象及其文化内涵[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

[22] 高波.说“裴姓”女士求职遇阻[J].人才开发,2002,(4).

[23] “日落西山”影响西山镇招商引资?[N].天府早报,2007-06-28.

[24] 劲松等.江苏千年骆马湖因谐音落马改名,现成“马上湖”[N].扬子晚报,2010-05-23.

[25] 姚周辉.倪芳.传统民俗中的谐音现象及其文化内涵[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

[26] 姚周辉.倪芳.传统民俗中的谐音现象及其文化内涵[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

[27] 姚周辉.倪芳.传统民俗中的谐音现象及其文化内涵[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

[28] 肖建华.民俗语言初探[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29] 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增订本)[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0] “日落西山”影响西山镇招商引资?[N].天府早报,2007-06-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