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诗经》的教化

《诗经》的教化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风”的繁体字写作“風”,《说文解字》:“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从‘虫’,‘凡’声。”但其实,古人的这种看法或许正是被“風”的字形误导所产生的。自然界的风,其直观的特点是速度快,易于感知,所以人们给“风”字赋予了感化、教化的比喻义,就是“风化”“风俗”中的“风”了。“风”字在中国古代可是大有来头。南宋·马和之《诗经图》

11

“风”的繁体字写作“風”,《说文解字》:“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从‘虫’,‘凡’声。”把“風”解释为形声字。许慎认为,“風”之所以用“虫”做形旁,是因为“风动虫生”。古人有“风主虫”之说,王充《论衡》中说:“夫虫,风气而生。仓颉知之,故‘凡’‘虫’为‘風’之字。取气于风,故八日而化生。”跟许慎的说法非常相近。但其实,古人的这种看法或许正是被“風”的字形误导所产生的。

11023

小篆的“風”

甲骨文和金文中,“风”有两种写法,一是“凡”,一是“鳯(凤)”,两者都是假借字,也就是说,原本并没有这个“風”字,风无色无形,很难用形象的方式来表示,所以人们就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假借。这两种写法中,“鳯”比较常用。后来为了跟“鳯”字相区别,就减省了笔画,导致下部跟“虫”字同形了。“風”从“虫”,只是字形讹变的结果,跟字义没有关系。

自然界的风,其直观的特点是速度快,易于感知,所以人们给“风”字赋予了感化、教化的比喻义,就是“风化”“风俗”中的“风”了。

1

“风”字在中国古代可是大有来头。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篇部分即是“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这个“风”是什么意思?代表后世儒家观点的《毛诗序》把“风”列为《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之首,并解释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统治者感化民众或者民众讽谏统治者所用的委婉的表达,譬如诗歌,就叫作“风”。

因为“风”是委婉的,所以借“风”的方式劝谏他人是不会招致罪过的,而听到这种劝谏的人也会欣然接受、引以为鉴。中国古人所崇尚的含蓄中和的表达习惯即来源于此,正是这种表达习惯奠定了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顾及情面”“点到为止”。

喜欢直白交流的西方人常常感慨中国人说话“拐弯抹角”“顾左右而言他”,他们或许不理解,这就是“风”的遗教。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两面,“风”的表达固然温柔,但有时也助长了国人“好面子”“抹稀泥”等陋习。何况对待有些恶人,即便用“风”的表达,也很难感化之、使其改过自新,倒不如把话说到明处,有态度,有立场,有原则。

11059

南宋·马和之《诗经图》




1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