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教化的目标

教化的目标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教化的目标由于儒家强调政教合一,所以,其教化有着成全个人的明确的目标定位。这一目标是对教化“开内”目的具体化的“圣人”的实现的有力支撑。

2.教化的目标

由于儒家强调政教合一,所以,其教化有着成全个人的明确的目标定位。这在不同的思想家那里,有不同的样态。

(1)“全之尽之”

荀子而言,教化的目标则是“全之尽之”,即“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荀子·劝学》,第18页);一百发中有一发射不中,就不能称为善射;一千里路程,还差半步没到达,就不能算善驾;对各类物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道德不能做到内外统一,就不能叫做善学。学本来就是要学习如何专心一致,不能专心一致的人,是普通的人。在现实生活里,在道德评价上趋于善的人与趋于不善的人相比,只占少数。真正意义上的学,应该是“全之尽之”,“全”当是完全彻底的意义,“尽”该是尽力履行的意味,所以,“全之尽之”的命题,既包含着理论学习的方面,也涵括着实践履行的部门。这一目标是对教化“开内”目的具体化的“圣人”的实现的有力支撑。所以,不能对“全之尽之”作简单化的理解,尤其是不能忽视“尽”的部分。

(2)“成万物”

“全之尽之”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教化客体的要求;对教化主体,儒家也有考虑,这就是成就万物,“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周易·说卦》,第578页),反映的就是这个思想。以万物为对象的“动”、“挠”、“燥”、“说”、“润”、“终始”行为,都是自然界里的自然行为,没有丝毫的人为痕迹,带来的客观实际效果是万物得到各自的成就。这里不仅回答了万物的出现不是没有任何理由的,作为自然界里的一个必然性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但万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自然变化的,在自然变化中实现了自身的充分运作,或者说达到成熟的样态。所以,万物的成熟样态既反映着该物本身发展之必然,也是自然界生物链的客观要求样态之必然。

不过,应该注意的是,这里虽然在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对教化目标的内涵进行了审视,但儒家推重的是对个人要求的方面,而不是对社会成就万物的推重,《易传》中的思想,显然是融合道家思想以后的样态,具有迷人的一面,但儒家融合道家的思想,也仅仅在形式上,没有落实到本质上的融合,他们始终重视的是人的意向性的张扬,而不是万物得到怎样的发展,这也是不得不重视的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