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奈良时代的汉文体

奈良时代的汉文体

时间:2022-04-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推古朝的文章江户末期的儒者齐藤拙堂曾说过:本朝の文章、上宮太子の十七条憲法をもつて最古と為す[2]意思是日本现在留存最古的文章就是推古天皇时代的文献,如《十七条宪法》、《伊豫温汤碑文》、《法华义疏》等,这些文献都与圣德太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情况与当时的文化状况是相符的。加之唐代大量的书籍传入日本,中国六朝至初唐流行的四六骈文也给日本的文章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推古朝的文章

江户末期的儒者齐藤拙堂曾说过:

本朝の文章、上宮太子の十七条憲法をもつて最古と為す

(《拙堂文話》)[2]

意思是日本现在留存最古的文章就是推古天皇时代的文献,如《十七条宪法》、《伊豫温汤碑文》、《法华义疏》等,这些文献都与圣德太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面是《十七条宪法》中的一段文句:

一曰、以和為貴、無忤為宗。人皆有党、亦少達者。是以、或不君父、乍違于隣里。然上和下睦、諧於論事、則事理自通、何事不成。

上面一段显示,整段文章里不仅每句基本上由四字构成,而且还有对偶句掺杂其间。这种以四字句构成的结构是中国古典文章的显著特点。由于四字句构成的文章整齐划一,所以朗读时韵律感强,给读者带来富有节奏的效果。就以上文献来看,由于文辞表现和内容比较浅显明了,对偶句也显得朴素稚拙,所以看得出来其受六朝骈文华丽风气的影响还不是那么大。

以上例文并不表明当时所有的文章都如此,例如在《伊豫温汤碑文》中就是由如下的对句构成,显示出作者非同一般的汉文功底:

日月照於上而不私、神井出於下無不給。万機所以妙応、百姓所以潜扇。

这种情况与当时的文化状况是相符的。其时除皇宫贵族、朝廷官员及学者争相研习汉文外,“学令によって大学の学生は五経及び『論語』『孝経』の学習が規定され、紀伝道においては三史(『史記』『漢書』『後漢書』)と『文選』『爾雅』が教科書に採用されている”。加之唐代大量的书籍传入日本,中国六朝至初唐流行的四六骈文也给日本的文章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骈文的特色

汉字的功能最适合于表现四六对仗句的音韵美感效果,其音韵性及绘画性要素自古就发挥在文章的修辞上。对仗句不仅要求字数相对,而且对句中的词原则上也必须词性相同。日语自使用汉字始,这种修辞法即成为了可能。以《万叶集》卷五的“梅花歌序”为例:

A 梅披鏡前之粉

  蘭薫珮後之香

B 曙嶺移雲 松掛羅而傾蓋

  夕岫結霧 鳥封穀而迷林

以上的四六骈文A为六字直对,B为四六隔句对,字数、句末平仄韵律均对仗工整,显示当时日本的汉文已达到相当的水平。然而,毕竟在日本无须非用汉音朗读文章不可,也不能指望会达到中国式的音律效果,所以日本的骈文有时并不需要精致的音律技巧,多数情况下仅仅遵守了对句句尾平仄对称的规则。尽管如此,由于骈文体不仅给读者以整齐的视觉美,而且在听觉上也满足了音律的节奏感,因此仍然在当时风靡一时。

日本奈良时代的文章,虽然种类各有差异,但都是以对仗句为主要句式的文章,如《万叶集》的序和书;《怀风藻》的序和传;《经国集》的赋和对策等,这种现象至平安时代更是演化到了极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