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语义学的发展阶段

现代语义学的发展阶段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3 现代语义学的发展阶段自布雷阿尔的《语义学探索》出版至今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现代语义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几种流派,不同的流派在研究的方法方面有不同的倾向,彼此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尽管人们公认布雷阿尔的《语义学探索》是现代语义学的开端,但在论述历史语文语义学时,又通常是从保罗说起。现代语义学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从前列图1可知,是

1.2.3 现代语义学的发展阶段

自布雷阿尔的《语义学探索》出版至今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现代语义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几种流派,不同的流派在研究的方法方面有不同的倾向,彼此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德克·吉拉茨在一篇论述语义学发展史的论文中所列的一个图表(见下一页),比较清楚地展示了近百年来几股潮流的连接与转承关系(5)

下面对图1所示的发展过程作必要的解释。

1.2.3.1 历史语文语义学

历史语文语义学(通常亦称历史语义学)是现代语义学第一阶段的主流。由于我们后面论述的重点在于结构语义学产生后的变化和发展,很少涉及历史语文语义学,因此在此先对这一流派的特征作较为详细的说明。

形成历史语文语义学的学术背景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心理学思潮。十九世纪前的语言研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混淆逻辑和语言。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斯坦达尔(H.Steinthal)和拉扎鲁斯(M.Lazarus)于一八六〇年创办了《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以及他们的一些语言心理学著作问世之后,才促使语言学最终从逻辑学中解脱出来。渐渐地,“语义学被提到首要地位,因为它是清楚地考查心理过程对语言材料的影响的语言学学科”(6)。而在心理学家看来,也只有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语义现象,才是唯一正确的途径。如著名心理学家温特就认为“语义转化的研究最终都应该永远归结为心理研究”(7)。这一学术思潮的转变,是促使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共同关注语义研究,推动语义研究最终走上独立道路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二,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十九世纪初确立的历史比较法主要是建立在对语音和语法形式的研究的基础上的。因此,正如布雷阿尔所指出的,长期以来,历史比较语言学家对语义一直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在他们看来,词和语法形式的意义跟人的精神相关,是不可能像语音那样从中得出什么严整的规律性来的。然而,到了十九世纪末,一些学者的论著中逐渐显示出一种新的倾向,那就是企图把语音规律研究的方法和原则扩展到语义研究领域。青年语法学派的主要理论家保罗(H.Paul)在它的《语言史原理》的第二版(1886年)中增加了一章(有三十多页),专门论述语义演变的类型和规律,正是这种新倾向的最好证明。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中出现的这种新倾向,是促使历史语文语义学诞生的直接原因。因此,尽管人们公认布雷阿尔的《语义学探索》是现代语义学的开端,但在论述历史语文语义学时,又通常是从保罗说起。

img4

图1

历史语文语义学的主要著作有保罗的《语言史原理》、达姆斯特泰尔的《词的生命》(1887年)、布雷阿尔的《语义学探索》、温特的《语言》(Die sperache,1900年)、史坦恩(G.Stern)的《意义与意义的变化》(Meaning and Change of meaning,1931年)等。这些著作尽管各有特点,但又大都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征。

特征之一,是历史倾向。在这方面,布雷阿尔就很有代表性。在《语义学探索》第一页他就表明,语义学的历史倾向是既成事实,并说“只有历史才赋予我们理解词语的确切程度”。布雷阿尔的这种看法是符合当时的时代精神的。因为按在十九世纪末占主导地位的青年语法学派的观念,只有历史的研究才可能具有科学的性质。事实上,现代语义学就特别强调其历史倾向。应该说这不仅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实在也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发展的需要。因为弄清语义变化的各种机制,是对语言各个形式方面进行历史研究的前提。如通过历史比较法进行构拟工作,就要求对各种语言的语义的相关方面进行比较,为此就需要对语义变化的有规则的机制具备全面的认识。(8)值得注意的是,布雷阿尔尽管十分强调语义学的历史特征,但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他并不认为语义学的对象只是研究词的变化,他的探索范围比同时代学者广泛得多。

另一重要特征,是心理倾向。这首先反映在历史语文语义学家对语义变化的分类的研究方面。第一个提出语义变化分类法的是保罗。他把语义变化分为四类(9)

1.意义的缩小。

2.意义的扩大。

3.意义的转移(根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近似性、接近性等)。

4.其他情况。包括意义的“恶化”和“好转”,婉言法、夸张法等。

耐人寻味的是,保罗虽是语言学中的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然而他对语义变化的分类所依据的原则却是连接新产生的意义和旧的意义的逻辑关系,这也足以证明过去几个世纪中逻辑主义对语义研究的影响的深刻程度。心理学家温特认为保罗的分类充其量不过是完整地、“算术式地”列举了各种语义现象而已,因为他对语义过程的“心理诱因完全没有加以阐述”。温特主张完全从心理角度解释语义变化现象。他说:“根据心理学解释语义时,只有联想的一般规律才是意义变化的规律,这种联想可归纳为构成每一个具体联想过程的三种基本过程:近似的联系,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接近的联系及对立的联系。”(10)温特提出了下列新的分类法(11)

1.意义的正规(一般的)变化:

甲.同化的变化;

乙.错杂的变化;

丙.感性的变化;

丁.意义的联想紧缩。

2.意义的个别(特殊的)变化:

甲.按特殊联想的命名;

乙.命名的特殊转化;

丙.隐喻性变化。

温特的分类法考虑到了观念的联想、感觉的联想、句法的联想等多种联想的过程。他还提出,除了多种联想过程之外,还应该注意能使基本联想有可能结合成某种整体的通觉功能在词义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温特的词义变化分类法的心理倾向十分突出,对其他一些语文语义学著作的影响很大。此外,布雷阿尔把词义看做心理实体,把对词语历史进行分类研究得出的语义变化的普遍机制称为“语言的思维法则”,施别尔贝尔(H.Sperber)把下意识的感情因素看成意义变化的主要动力,梅耶(A.Meillet)强调语义变化的社会心理背景等等,都充分表明心理倾向是历史语文语义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1.2.3.2 结构语义学和转换语义学

结构语义学是由以索绪尔(F.de Saussure)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音位学、语法学研究方法延伸至语义研究领域而产生的,其理论基础自然就是索绪尔思想。现代语义学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从前列图1可知,是由于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应该以共时的、非心理的自治观点来研究意义”。根据索绪尔区分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理论,结构主义放弃了历史语文语义学强调历时性的做法,而确立了优先考虑共时性分析的原则。同时,结构主义坚持具有一个自治的语言层次的语义结构。这里的“自治的”(autonomic),是指独立的系统。结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一个自治的符号系统,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来研究。音位层次、语法层次的自治性已得到大多数语言学家的承认,语义层次是否也存在自治性?结构语言学家认为,语义从本质上说不是心理现象,而是语言现象,因此只有研究语言现象才能发现语义结构。他们认为,由此可以进一步发现语义结构也是自治的。这是同历史语义学根本对立的观念。具有心理倾向的历史语文语义学家认为语言不是自治的,它存在于人的认知能力之中。在结构语义学家看来,这是把语义结构(涉及解释词语和语义关系的必要充分条件的语言现象)与认知(涉及百科知识的心理现象)混淆在一起了。(12)结构语义学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逐步形成,自一九五七年奥斯陆(Oslo)第八届国际语言学家大会起引起欧美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是迄今存在的几种类型的语义学中发展得比较充分的一种,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主要潮流。在结构语义学的范围内先后提出了语义场理论、语义成分分析、分布分析、词汇感性分析、语义结构组合关系分析等多种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

转换语义学和结构语义学之间存在交叉关系,它们都坚持“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揭示了语言的自治结构”的看法。德克·吉拉茨认为,“从方法论上说,转换语义学是结构主义的顶峰。”(13)因为,首先,转换语义学并未背离结构主义,这可以从转换语义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卡茨(J.J.Katz)给语义学方法论下的定义看得很清楚。他的定义假定有一个区别于认知的语义结构自治层次,这个层次影响着操本族语的人对蕴涵、上下义关系、同义关系等做出语言方面的判断。卡茨坚持有一个自治的语言层次的语义结构,这就证明他的转换语义学理论从根本上说是结构主义的。其次,卡茨给语义学方法论下的定义事实上把结构语义学研究的三种结构关系(语义场关系、词汇关系和语义结构组合关系)都包括进去了。从分析方法看,转换语义学范围内的分解法和公理法跟结构语义学的语义场论和词汇关系分析等是有关联的。由此看来,实际上也可以把转换语义学包括在结构语义学内,把它视为结构语义学的一种变体。然而,又不能把两者完全等同起来,因为转换语义学放弃了早期结构主义的反心理学观点,而赞成心灵主义,这实质上违背了它所主张的语言自治的理论。再加上它十分偏爱形式化,最终造成了与结构主义的分离,并导致它向新阶段过渡。(14)

1.2.3.3 认知语义学

图1显示,由于转换语义学主张心灵主义,并偏爱形式化,最终分别向认知语义学和逻辑语义学过渡。以卡茨为代表的转换语义学本来就兼跨着语言学和逻辑学两个领域,随着把语义分析结合进转换语法,转换生成学者对语义分析形式化的兴趣日益增强,而对语义进行形式上恰当的表达又进一步要求作理论的揭示,结果就走向了逻辑语义学。逻辑语义学是逻辑学与语义学结合的产物,并成了逻辑学家和语言学家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但实质上是偏向逻辑学的,实在没有必要把它硬拉到语义学这一边来。因而我们不把逻辑语义学视作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只在一些章节对逻辑与语言的关系作点说明。

由于“对意义进行心理学方面恰当的研究要求非自治的方法”,从而促使转换语义学向认知语义学过渡,是我们应该关心的一个重点。转换语义学的心灵主义观点,最初在方法论上并没有起什么明显的作用,但由于转换生成语言学在转换语法框架内给语义因素越来越多的重视,而转换语义学的心灵主义立场又为认知语法学家利用,终于使语义研究脱离了乔姆斯基(N.Chomsky)语言学提出的语言自治原则。因为如果依照心灵主义的观点,真的把语义学视为心理学的一部分的话,语义研究就不可能脱离对人类其他认知能力的研究,由此就导致认知语义学的诞生。

有位语言学家说过,语言学潮流好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语义学思潮似乎正是如此:结构语义学摆向跟历史语文语义学的心理倾向相反的一边,认为语义结构独立于人脑的认知机能。现在钟摆又摆回来了,认知语义学又回过来强调心理倾向,把语义首先视作心理实体,要求对语义结构的研究应该符合普遍的认知过程。认真看待语言的认知性质,事实上就蕴涵着认真对待语言的心理学研究。认知语言学的一个主要概念,即罗希(E.Rosch)关于范畴结构的原型概念,正是在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结构语义学认为语义结构具有自治性。与此相反,认知语义学认为语义只能跟人类认知机能一起研究。也就是说,语义研究不可能独立进行,而必须与相关的认知学科(尤其是心理学)合作研究。认知语义学为语义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使语义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书目:

德克·吉拉茨《词汇语义学》,见汪榕培、顾雅云译《八十年代国外语言学的新天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

G·N·利奇《语义学》第五章,李瑞华等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年。

H·乌尔曼《语义学的最近发展》,见岑麒祥《国外语言学论文选译》,语文出版社,1992年。

В.А.Звегинцев《语义学研究中的主要流派》,见《语言学译丛》1959年第四期。

徐志民《语义学的历史和现状》,见《语苑新论——纪念张世禄先生学术论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

【注释】

(1)C·K·奥格登、I·A·理查兹《意义之意义》,白人立等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72页。

(2)涂纪亮《英美语言哲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6页。

(3)M.Bréal,Les lois intellectuelles du langage,fragment de sémantique,in Annuaire de L’associasion pour L’encouragement desétudes en France,t.ⅩⅦ,1883,参见徐志民《语义学的历史和现状》,《语苑新论——纪念张世禄先生学术论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505页。

(4)参见F.R.Palmer《语义学》,周绍珩译述,《国外语言学》1984年第一期,第1页;李福印《语义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1-12页。

(5)德克·吉拉茨《词汇语义学》,见汪榕培、顾雅云译《八十年代国外语言学的新天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94页。

(6)В.А.Звегинцев《语义学研究中的主要流派》,见《语言学译丛》1959年第四期,第1页。

(7)同上书,第3页。

(8)参见德克·吉拉茨《词汇语义学》,见《八十年代国外语言学的新天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96页。

(9)见В.А.Звегинцев《语义学研究中的主要流派》,《语言学译丛》1959年第四期,第2页。

(10)转引自В.А.Звегинцев《语义学研究中的主要流派》,见《语言学译丛》1959年第四期,第3页。

(11)同上书,第4页。

(12)参见德克·吉拉茨《词汇语义学》,见《八十年代国外语言学的新天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91页。

(13)参见德克·吉拉茨《词汇语义学》,见《八十年代国外语言学的新天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90页。

(14)同上书,第88-9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