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今疑问代词比较

古今疑问代词比较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古今疑问代词比较疑问代词作为对人、事、物、处所等表示询问的词类,从古到今,有传承,也有变化。从数量上看,古今汉语疑问代词差别并不很大,古代汉语疑问代词大多在现代汉语中消逝了,保留下来的只有“谁、何”等少数几个。“谁”的语法功能古今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问事的疑问代词古今汉语中都大量使用了“何”,其他的如“曷、胡、奚、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逝了。

四、古今疑问代词比较

疑问代词作为对人、事、物、处所等表示询问的词类,从古到今,有传承,也有变化。古汉语中,问人的疑问代词有“谁、孰”,问事物的疑问代词有“何、胡、曷、奚”,问处所的疑问代词有“安、恶、焉”等。现代汉语中问人的疑问代词有“谁、哪个”,问事物的疑问代词有“怎么、什么、哪会儿、多会儿、怎么样”,问处所的疑问代词有“哪里、哪儿、哪”等。从数量上看,古今汉语疑问代词差别并不很大,古代汉语疑问代词大多在现代汉语中消逝了,保留下来的只有“谁、何”等少数几个。

“孰”和“谁”在古汉语中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从时间上看,“谁”比“孰”出现的要早一些。在《尚书》中就有“谁敢不让”的句子。《诗经》中多次用到了“谁”。《尚书》中并没有见到“孰”,《诗经》中也很少见到“孰”。

“谁”主要就人提出疑问,偶尔也用于问物。在古汉语中,它能作主语、宾语、定语以及判断句的谓语等。

①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②公问:“大师谁撞。”(韩非子·难一)

③子为元帅,师不同命,谁之罪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④上曰:“若所追者谁?”(史记·淮阴侯列传)

以上例子中的“谁”都是问人的,它在句子中或者作主语,或者作定语,或者作判断谓语,或者作宾语。

上古汉语中,“谁”作及物动词的宾语,一般要前置。如:

①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论语·卫灵公)

②吾谁欺,欺天乎?(史记)

例①中“谁毁谁誉”,即“毁谁誉谁”。例②中当“谁”作宾语时,它放在了动词谓语“欺”的前边,而名词“天”同样作“欺”的宾语,并没有前置。可见,“谁”在上古汉语中作宾语,一般要前置。“谁”在古汉语中作定语时,一定要用结构助词“之”作标志,如果不用这个“之”,意义就会发生变化。

①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②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汉书)

“谁之过”用结构助词“之”表明“谁”作“过”的定语,意即“谁的过错”。“谁语”中没有用结构助词“之”,意即“什么话”,“谁”显然没有作定语。

古汉语中“谁”和“孰”相比,有这样一些不同:

第一,“谁”作为疑问代词,主要用于问人,问事物的并不多见,而“孰”常用来问物。

①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左传·襄公元年)

②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孟子·梁惠王上)

③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④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孟子·离娄上)

上面几例中,除例①外,其他几句中的“孰”都是问事问物的。“谁”在古汉语中有时也用来问事物,却没有“孰”这样广泛。

第二,“谁”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及判断谓语等。

“孰”一般可以作主语,也可以作宾语,很少作其他成分。

①谁为为之,孰令听之。(汉书·司马迁传)

②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薇子)

“孰”在上面句子中都作了主语。“孰”作主语时,一般用来问人;“孰”作宾语时,一般用来问事和物。“孰”的语法功能没有“谁”那样广泛。

第三,“孰”作疑问代词时,前面总有先行词。“谁”作疑问代词时并不带先行词。

①父与夫孰亲?(左传·桓公十二年)

②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论语·雍也)

③礼与食孰重?(孟子·告子下)

例①中的先行词“父与夫”,例②③中的先行词“弟子”、“礼与食”等都为疑问代词“孰”提供了选择的先行条件。“孰”带上先行词,就含有选择的意义,“孰”往往可以替代先行词中的一部分。

第四,“孰”常和“与”、“若”组成固定结构,表示比较关系。

①鬼神孰与圣人明哲。(墨子)

②群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史记·李斯列传)

③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不仅在这种固定结构中,即便在一般形式中,含有明显比较意义的疑问句,往往用“孰”而不用“谁”,如《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几个表示比较的疑问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美”,“吾与徐公孰美”等,这几句话中,既有固定形式,又有一般形式,但都用了疑问代词“孰”。

以上分析了“谁”和“孰”在古汉语中(主要在上古汉语中)的不同特征。“谁”作为疑问代词比“孰”要早一些,但“孰”在先秦时代用得相当广泛,汉以后,“孰”问人的功能逐渐被“谁”替代,问物的功能逐渐被“何”替代。

现代汉语中,疑问代词“孰”基本上消逝了,只在一些文言格式或偶然用到,如“是可忍,孰不可忍”,“孰胜孰负”等。至于“谁”,在古汉语中既可以问人,又可以问物,而在现代汉语中只能问人。“谁”的语法功能古今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

现代汉语中“谁”作主语:

①今天谁值日?

②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现代汉语中“谁”作宾语:

①你要找谁?

②屋里干活的是谁?

现代汉语中“谁”作定语:

①这是谁的茶杯?

②谁的成绩最显著?

和古汉语一样,“谁”作定语时也要带上结构助词。

现代汉语中,疑问代词“谁”出现了一些新的用法:

用于反问。“谁”用在反问句中,有两种意义,一种是表示“没有一个人”,即“所有的人”,如“谁不说他好”。另一种表示“不料”或“出乎意料”,如“谁知道他真走了呢”。

用于虚指。“谁”有时转化为虚指代词,表示都不知道什么人或无须说出姓名以及说不出姓名的人,如“我的书不知被谁拿走了”、“今天没有谁来过”。

用于任指。“谁”往往用在“也”、“都”前面,表示所说的范围内没有例外,如“这件事谁也不知道”,“大家谁也不肯休息”。

用于重叠。两个“谁”字连用,前后照应,指相同的人,如“大家看谁谁合适,就选谁谁当代表”。

“谁”在现代汉语中,比之古汉语更加灵活自由,它已由问人问物趋于多样人。

问事的疑问代词古今汉语中都大量使用了“何”,其他的如“曷、胡、奚、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逝了。

“何”作为疑问代词,在西周时就已经出现,《尚书》《诗经》中已经用到了它。“何”在古汉语中的语法功能比较广泛,它可以作宾语,也可以作定语、状语,有时还可以作谓语。

作主语的“何”:

①景王问于苌弘曰:“今兹诸侯,何实吉?何实凶?”(左传·昭公十一年)

作宾语的“何”:

①王见之,曰:“牛何之?”(孟子·梁惠王上)

②豫州之欲何至?(司马光·赤壁之战)

“何”在古汉语中作宾语比作主语要广泛得多。在上古汉语中,“何”作及物动词的宾语,要前置在动词前,即便作介词宾语也要前置。

作定语的“何”:

①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僖公八年)

作状语的“何”:

①夫子何哂由也?(论语·先进)

作谓语的“何”:

①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现代汉语中,“何”没有古汉语中那样广泛运用,语法功能也有了很大的局限。“何”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和谓语等主干成分,多用于作定语。

①喂,前边是何人?

②包里装着何物?

“何”在现代汉语中作定语时,相当于“什么”。“何”在现代汉语中有时也作宾语,并且可以前置,如“何去何从,由你自己决定”。“何”在现代汉语中用的最广泛的,是用来表示反问:

①这样做有何不可的呢?

②这种事谈何容易。

“何”用来表示反问,古已有之。并且以“何”为基本词,形成了一些特定的反问格式。在古汉语中,由疑问代词“何”助词“为”结合表示反问语气,曾经大量出现: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②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乐府诗集)

另外,古汉语中还常用“何以……为”表示反问:

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书·霍去病传)

②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

现代汉语中,“何以”已经演化成一个词,常常用来表示反问。如“何以如此马虎”等。现代汉语中,用“何”为基本词素组成的表示反问的合成词很多,如“何必”、“何不”、“何尝”、“何曾”、“何妨”、“何苦”。

“何不”,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应该或可以,意思是“为什么不”。这个词中,“何”的疑问代词特性依然十分清楚。

“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何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何苦”,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何妨”,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这几个词中,“何”疑问代词的特性已经淡化了。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不少,保留下来的并不多。现代汉语中有不少新的疑问代词,如“什么、哪个、哪儿、哪里、哪会儿、怎么、怎样、怎么样”等。其实,这些词不是现代汉语中才出现的,它们在中古,或者近古汉语中已经产生。

现代汉语中常见疑问代词“哪”,最初写作“那”,它在中古汉语中就开始运用,主要表示询问和反问。如:

①今欲那去?(贤愚经)

②诸妹那来?(中本起经)

③一日万机,那得速?(世说新语·政事)

④对曰:“和尚若道,那敢不信!”(祖堂集)

这几句中,例①②中“那”表示询问,例③④中“那”表示反问。在中古汉语中,“那”主要用于反问,用于询问的很少。

中古汉语中,“那”既可以表示疑问,还可以表示指示,往往容易混淆。

①青峰这边来已热,红尘那畔去后流。(齐已·道林寓居)

这个“那”都是指示代词。

现代汉语中,为了把疑问代词“那”和指示代词“那”区分开来,疑问代词用了“哪”字,就产生了“那”、“哪”之别。

其一,现代汉语中,“哪”和“那”后面都可以带上量词或者数量结构,但“哪”含有选择和疑问的意味,“那”则只表示指代:

①这些文章哪篇是你写的?

②小张和小王,你究竟看中了哪一个?

③屋前那棵老柳树快一抱粗了。

其二,“哪”常用来表示反问,“那”则可以用来表示连接:

①没有老师的教育,哪有我今天的才华?

②不拿走,那就不要啦。

跟“那”、“哪”关系密切的“那个”、“哪个”,其发展演化过程和“那”、“哪”基本相似。“那个”也在中古汉语中就已经产生,它兼作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下面是作为疑问代词的“那个”:

①二瓶任君看,那个瓶牢实。(寒山子诗集·一瓶)

“那个”在这里用于询问,要求回答的人从所问的事物中确指,主要意义在询问上。现代汉语中的这种功能用“哪个”来表示。现代汉语中,“哪个”用于询问,“那个”用于指代:

①哪个学校最好?

②那个院子里到处长满了草。

“那里”在中古汉语中已经出现,主要用于询问处所:

①院主曰:“江西那里?”(祖堂集)

②且知进世名公诗,须也知得他好处在那里。(朱子诸类辑略)

这些句子中的“那里”都是表示询问的。现代汉语中,这种表示询问的疑问代词变成了“哪里”,“那里”则表示比较远的处所。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另外一些疑问代词“什么、怎么、怎样、怎么样”等词产生的时代和“那”、“那个”大致相近。“什么”最初应该是“什麽”。“什麽”一开始书写并不规范,它可以写成“拾没、是勿、甚物、什摩、甚麽、甚末”等。由“是勿”到“什麽”再到“什么”的书写形式更换过程,其间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过程,延续到现代汉语中规范为“什么”。“甚”用作疑问代词和“什么”相同,它本来就由疑问代词“甚麽”缩合而成。“甚”用作疑问代词在宋元时代的文献中大量出现,现代汉语中还继续保留着。在甘肃、内蒙、陕西等地的部分方言里,“甚”仍是个非常活跃的疑问代词。现代汉语里的“怎么”,在唐代只用“争”字来表示,宋代才出现了“怎”,并且产生了“怎生”、“怎么”、“怎来”、“怎的”等疑问代词。如:

①游人一听头堪白,苏武争禁十九年。(杜牧·边上闻茄)

②当年少,狂心未已,不醉怎归得?(欧阳修·御带花)

③正位方中施因果,怎生得受菩提记。(敦煌变文集)

④怎么恁地说。(警世通言)

现代汉语中,只保留了“怎么”,“怎”在一些方言中也偶尔用到。“怎样”、“怎么样”在近古汉语中开始出现:

①但不知看师父是怎样,巡山是怎样。(西游记)

②八戒道:“巡山便怎么样儿?”(西游记)

现代汉语中,“怎么”、“怎样”的意义和功能没有多少差别。它们主要用来询问性质、状况、方式、原因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