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今人称代词比较

古今人称代词比较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古今人称代词比较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在语法功能上并无大的差异,最明显的差别是用字不同。第一人称代词属于自称。第二人称代词是对称,古汉语中有“尔、汝、女、乃、而、戎”等。第二人称代词“尔”在金文中已出现。第三人称代词是他称词。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在古汉语中并不是人称代词,而是一个表示旁指的指示代词。

二、古今人称代词比较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人称代词,在语法功能上并无大的差异,最明显的差别是用字不同。第一称代词古汉语中有“余、予、吾、台、卬、我”等,现代汉语中只保留下了“我”字。第二人称代词古汉语中有“尔、汝、女、若、而、乃”等,现代汉语中却只有“你”。古汉语中并没有专门的第三人称代词,常常借用“之、其、彼”等作为第三人称代词。现代汉语中却有“他、她、它”等众多的第三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属于自称。“卬”和“台”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在古汉语中并不多见,只在《尚书》、《毛传》等少数典籍中出现过。“朕”作为人称代词,最初并无特殊意义,一般普通百姓也可以称“朕”,《诗经·大雅》“莫扪朕舌”,就是没有人按住我的舌头的意思。《离骚》中也有“朕皇考曰伯庸”的诗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只有皇帝自称才可以用“朕”,这种特定用法,一直沿袭到清朝末年。

第一人称代词“余”出现的较早,它和“予”可以被看作一个字,属于古今字。“余”于古汉语中往往作主语:

①余无以穷其状。(柳宗元·永州八记)

“余”在古汉语中还有一个特定称谓,上古汉语中,天子自称“予一人”、“余一人”。同时,还要注意“余”除了当“我”讲,还有“其余”的意思,比如古人写信或文章中把主要问题叙述完了,后面往往要写“余不一一”的话,意思是说“其余的事就不一一细说了。”这个“余”就是“其余”的意思,而不是人称代词。

“吾”和“我”是古汉语中最常见的两个第一人称代词。它们二者在语法功能上略有区别,“吾”基本上用于主语和定语,不作述语后的宾语;“我”字基本上作主语和宾语。特别在同一时代,同一部书,甚至同一句话中,“吾”和“我”同时出现,往往是“吾”作主语,“我”作宾语。

“吾”和“我”都作主语:

①吾与汝毕力平险。(列子·愚公移山)

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吾”作定语,“我”作宾语:

①吾要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吾”作主语,“我”作宾语:

①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左传·宫子奇谏假造)

②吾知子出所以距我,吾不言。(墨子·公输)

到了唐五代,汉语实际口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用一个“我”,“吾”基本上消逝了。在现代汉语中,“我”的语法功能更加灵活自由,它基本上没有格的限制,可以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

①我们决不能对敌人手软。

②我的叔叔叫于勒。

③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关心我。

第二人称代词是对称,古汉语中有“尔、汝、女、乃、而、戎”等。大体上,“汝”与“吾”相对,“尔”与“我”相对,它们的语法功能没有“吾”和“我”那么明显的分工。

“女”和“汝”是通假字。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人称代词“女”。“汝”、“女”在古汉语中主要作主语和宾语。

①人有土田,女反有之。(诗经)

②汝作司徒。(尚书·尧典)

“汝”(女)是古汉语中一个重要的人称代词,宋以后,它的职能被“你”替代。

第二人称代词“尔”在金文中已出现。在古汉语中,“尔”主要用作定语,也可以作主语和宾语。

①尔何知!中寿,尔墓文木拱矣。(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②以尔车来,以我赌迁。(诗经·氓)

“乃”和“而”在古汉语中经常通用,在古代它们的读音很相近,常常通用。春秋战国以至汉初,“而”和“乃”常作定语,一般不作宾语,但可以用作主语。

①而贤皆季氏之良也。(左传·定公八年)

②勉出乃力。(尚书·盘庚

③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左传·定公十四年)

④今欲发之,乃能从我乎?(汉书)

古汉语中,“尔汝”连用,大多表示不拘礼节的随便称呼。如“人能充无尔汝之实,夫所往而不为义也。”(孟子·尽心)

下面着重看看第二人称代词“你”的演变情况。

俞樾认为,“你”字实为“尔”字,后来又加人旁。在隋唐时代,“你”字就已盛行。

①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隋书)

②你能做几年可汗?(周书·突厥传)

③共你论相杀事,何须作书语耶?(隋书·李密)

应该说,“你”是当时实际语言的记录,这些“你”大多出现在人物对话中,可以看出在隋唐时,第二人称代词“你”已大量使用了。由于“你”的普遍使用,“尔”渐趋衰亡,甚至在一些文献里很难见到。“您”实际上由“你们”合音而成,最早见于宋代文献。

①须要您莺莺偿命。(西厢记诸宫调)

②沙三道您要子交来打听消息,你却这里又作女婿。(刘知远诸宫调)

“您”主要用于第二人称复数,并不表示尊称的意义。现代汉语中“您”被用来表示尊称。由于受“您”由“你们”合音而成这一词源的影响,尊称“您”一般在口语里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一类短语。近年来,书面语中开始出现了“您们”的用法。

第三人称代词是他称词。古汉语中主要有“之、其、彼”等。

“之”作第三人称代词,在甲骨文中就有。“之”在先秦时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宾语。

①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孟子·梁惠王上)

②爱共叔段,欲立之。(左传·隐公元年)

③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其”在先秦一般作定语。

①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大雅)

②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易经·坤上)

看来,在上古汉语中,“之”和“其”有明确的分工,用王力先生的观点来说,“其”字用于领格,“之”字用于宾格。

有时在主谓短语作句子的成分时,“之”和“其”可以作这个主谓短语的主语。

①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论语·颜渊)

“其生”、“其死”是个主谓短语,在句子中作宾语,“其”是这个主谓短语的主语。

汉以后,第三人称代词“其”作主语逐渐多起来,到了魏晋时期,就更为普遍了。严格地说,上古汉语中没有作主语的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一般是“彼”可以作主语,但这个“彼”本来属于指示代词,和“此”相对,作人称代词时也是远指的一种引申。王力指出“上古有一个‘彼’字可用作主语,但是‘彼’的指示性很重,又往往带感情色彩,并不是一般的人称代词。”(汉语史稿)

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在古汉语中并不是人称代词,而是一个表示旁指的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别的”、“其他的”等。

①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郑风)

②人知其一,莫知其他。(诗经·小雅)

到了唐代,“他”才正式使用为第三人称代词。

①他亦知有李十郎名字。(霍小玉传)

②虽则日夜思忆,无力救他。(目莲变文)

到了晚唐五代时期,第三人称代词已呈现出归并与“他”的趋势。这个过程的完成时间很可能与第二人称代词统一于“你”的时间相近。现代汉语中“他”,由于受西方语法的影响,在书面语中分化出了表女性的“她”和表事物的“它”,在口语中还没有这种分别。正因为这样,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如果男女都有,就写成“他们”,不必写成“她们和他们”。

上面分析了古今汉语人称代词的三种类型及其演化过程。下面再看看人称代词的复数问题。现代汉语中,用词尾“们”表示复数。“们”附着在人称代词之后表示复数,并不单独使用。在古汉语中,基本上单复数同形,没有什么形态标志。如“吾”、“尔”、“我”等,既可以表单数,又可以表复数,有时在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之后加上“侪”、“属”、“辈”、“等”来表示复数。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②如彼等者无足与议天下事。(史记·黥布列传)

③文王犹用众,况吾侪乎?(左传·成公二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