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文语言的特点

公文语言的特点

时间:2022-04-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公文语言的特点公文语言的运用,除了具有朴实、简洁、准确、严密的一般特点外,还有自己的习惯用语。2.大量使用介宾结构公文语言中介宾词组运用的频率是很高的,尤其以下的介词运用得更多。介宾词组在公文语言运用中,一般都用做状语、定语,并且连续运用,起限制、修饰作用,从目的、范围、对象、依据等各个方面对表述对象和内容进行限定,从而使公文内容更加明确和严密。

二、公文语言的特点

公文语言的运用,除了具有朴实、简洁、准确、严密的一般特点外,还有自己的习惯用语。这种习惯用语的特点是:

1.规范性词语的运用

这套规范性词语,反映了公文的行文关系和工作程序。我们在使用时,可根据文种需要酌情选取。这些规范性词语计有:

开头词语:据查、据反映、遵照、依照、为了、由于等。开头用语,主要用来表述行文的目的、依据、范围或用来表示时间或作为发语词。

引叙词语:如接、前接、现接、现经、收悉、敬悉、悉等。引叙词语是引叙来文时的用语,如前接你局来电,关于××问题……你局×年×月×日×字×号请示悉……

称谓词语:本(我)部、贵(您)校、该同志、该单位等。称谓词语,第一人称用本(我),第二人称用你(贵),第三人称用该。使用没有等级色彩,上下级均可据情使用。

拟答词语:同意、不同意、准予备案、按照执行、迅即办理等。同意、不同意,上下级均可通用。准予备案,按照执行,迅即办理,是下行文文尾的用语。

综述词语:如为此、据此、签此、综上所述等。综述词语,往往用在开头的总叙之末,用以连接以下分叙,起过渡或承前启后的作用。如(开头)××问题,如何如何,对此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询问词语:如当否、是否妥当、是否可行、意见如何、请批示等。询问词语,常用于请示、报告的末尾,如当否,请批示。有时略有变化,可写作:如无不妥,请批转××单位参照执行。一般的,仅表客气而已。

结尾词语:特此报告、现予公布、为要、为盼、为荷、贯彻执行等等,这类用语,有的用于平行文,“为荷”带有感谢的意思,都有表示客气的意思。“为要”用于平行机关,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不表客气。

以上这些规范性的词语,不允许人们随意用同义的词语来代替。它已在长期的运用过程中定型化和规范化了,人们写起来顺手,听起来顺耳,是很有生命力的。

2.大量使用介宾结构

公文语言中介宾词组运用的频率是很高的,尤其以下的介词运用得更多。如表目的、手段的介词——为了、为、按照;表对象、范围的介词——对、对于、关于;表凭借的介词——依据、依照、遵照。介宾词组在公文语言运用中,一般都用做状语定语,并且连续运用,起限制、修饰作用,从目的、范围、对象、依据等各个方面对表述对象和内容进行限定,从而使公文内容更加明确和严密。例如:

为了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现将收缴犯罪凶器,通告如下(《上海市公安局关于收缴凶器的通告》)。这段话仅用了56个字,却出现了4个介词,介词的大量运用,才使得这段话表意精确、严密。

3.无主句运用得繁多

无主句在一般文章中用得较少,而在公文中是不少见的,无论是国家公之于众的条例,还是某单位拟订的规章守则,无主句俯拾皆是。例如:

(1)对于涉及国家机密的证据,应当保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贯彻执行粮油供应政策和有关规定,宣传计划用粮,节约用粮,做到买卖公平,不短斤缺两,不私放比例。(《上海市粮食局、粮油商店职工守则》)

例(1)是国家颁布的法律条文,例(2)是具体单位的守则,都选用了无主句式。原因就在于: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其执行主体和遵守者,实际上都是不言自明的。前者是国家机关及有关人员,后者是每个相关职工,因此,运用时不必补充写明,写了反而显得啰嗦。所以,单用无主句既能明确地表义,又能在文字上显得简洁。

4.简缩语和模糊词语的运用

简缩语包括简语和缩略语。简语是压缩原话,将保留部分凝合而成的简称。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简称“中共中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政协”,缩略语也叫做数语缩语,简称数概,就是用数词概括几个具有共同性质的事物或问题。它往往以数字表示之。如“三定一奖”——定产量、质量,定成本,定利润,超收奖励。又如“两长两短”——两长是:有一定的技术力量,轻纺工业和当地的农业发达,要求供应它生产资料;两短是:没有铁矿,没有铁路。

使用简缩语,一要约定俗成,不可随心所欲;二要避免歧义,注意地方性和区域性。

模糊词语的运用,在公文写作中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模糊词语是指自然语言中带有模糊性的语言。它与通常指的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易生歧义的语言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模糊性,是与具体性相对而言的。实际上有些话不可能十分具体,一具体反而不准确了。例如,“我们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高了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重要”。但提高的程度如何,“进一步”究竟是多大的程度,这是模糊的;然而表达的意思,却是清楚和明朗的。如果庸俗地理解表述的精确,倒反而不好去表达了。例如,你写成“通过学习文件,提高了一倍的认识”,这成话吗?可见,模糊语言不模糊,模糊之中有准确。为了避免模糊而强求精确也是不科学的。概括来说,公文中使用模糊语言,有这样一些积极作用:一是对某些带模糊性的概念,或不便使用准确语言进行具体表达的对象,利用模糊语言可达到表述的准确性;二是运用模糊词语能够使一些问题的表述留有回旋的余地,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便于因地制宜,变通执行,防止机械地搞一刀切;三是运用模糊词语,对公文表达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可以明显减少公文的字句,避免某些表述内容的冗长。总之,我们应充分了解模糊语言现象及其运用规律,以便发挥它在公文写作中的积极作用。

【思考与练习】

公文语言有哪些主要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