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语言演变的特点

语言演变的特点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语言演变从总的方面来看,具有渐变性和不平衡性两个特点。渐变性特点是由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性质决定的。突如其来的大范围、大幅度的变化势必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语音演变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可以台风来袭作比。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是方言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语言演变过程中,一种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语言系统中其他因素的变化。
语言演变的特点_语言学讲义

语言演变从总的方面来看,具有渐变性和不平衡性两个特点。渐变性特点是由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性质决定的。突如其来的大范围、大幅度的变化势必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简·爱切生把语音演变的特点描述如下:

“任何变化都倾向于在小范围内开始发生,只影响少数几个常用词。起初,在新与旧的形式之间,同一个说话人,有时也在同一种说话风格中,有一种摇摆不定的变动。渐渐地,新形式超过了旧形式。等到新的形式扩散到一定数量的词上去的时候,变化就开始进入急骤递增阶段,在相对来说较短的时期里,这种变化迅速扩散。经过一个时期的冲刺,进度就慢了下来。如果最后的残余确实都会清除干净的话,这种清理工作也是极慢的。这种开始慢,再加速、结尾又慢的过程,可以用‘S’形曲线画出,这条曲线,代表了一种典型的变化的全过程。”[10]

从另一个角度看,语音演变具有三个特点:条件性、时间性和地域性。

条件性是指某个音的变化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同样的音也不会发生变化。比如,在英语语音发展过程中[11],盎格鲁-撒克逊语的[ā]到现代英语中变成了[əu],试比较:

āc~oak(橡树)|sāpe~soap(肥皂)|hām~home(家)|rād~road(路)|

fā~foe(仇敌)|gāt~goat(山羊)|bāt~boat(船)|stān~stone(石头)

但在下列几个词中却变成了[u:]音:

hwā~who(谁)|twā~two(二)|swāpen~swoop(攫取)

由上不难看出[ā]发生演变的条件:即当[ā]前面有[w]音时变成[u:],其他情况下则变成[əu]。

所谓时间性,是指语音演变的规律只在一定的时间节点范围内有效,超过这个时间节点出现的音,即使它出现的条件跟先前其他的词一样,也不受这一音变规律的影响。不了解这一点,就会觉得是音变规律的例外,其实不然。例如,英语中father这个词,其中的a并没有演变成[əu]。了解father这个词发展历史的人会知道,father早期的形式和发音不是现在这样的,而是fǎdar(其中的ǎ发[æ]音),后来发音变成fādar后,由ā到[əu]这一音变规律早已过去,所以其发音不受这一音变规律的影响。

所谓地域性,是指就语音演变的规律而言,即使某音出现的条件符合音变规律的要求,而且也在音变节点范围内,但由于它所处的地域与发生音变的地域不同,它不会受到这一音变规律的影响。上述由ā到[əu]的音变只限于英格兰南部,北方话不受影响。

语音演变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可以台风来袭作比。一股强台风袭击某区域的时候,所有的小树都被吹断了,事后一段时间,有人发现,有的小树并没有断,这是因为这些没断的小树是台风过去之后才植的;而在另一区域栽的小树也没有断,是因为台风没有从这个区域经过。

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现象。比如,早期汉语中,声母为[k]、[ts]的字,在现代北京话和宁波话中,有一部分变成了[t],而另一部分则没变。变化的条件是,在[i]、[y]前的[k]、[ts]变成[t]。但在现代宁波话中,仍有少数字声母发[k]音,如“干、敢、甘”都读成[ki],原来,这些语音现象是在这一音变规律起作用之后才出现的。这与语音演变的时间性有关。在汉语语音演变过程中有过浊音清化现象,但在有些方言区(如吴语区)就没有发生,这与语音演变的地域性有关。[12]

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是指语言的各个要素(语音、语汇和语法)以及各个要素的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变化速度是不一致的。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是方言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语言演变过程中,一种因素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语言系统中其他因素的变化。

在毛利语(波利尼西亚语Polynesian的一种)中,表示被动的时候需要在动词的后面加上一个标记“-ia”,例如:

主动形式(原来)    被动形式(原来)

awhit(拥抱)     awhit-ia(被拥抱)

hopuk(抓)      hopuk-ia(被抓)

maur(扛)       maur-ia(被扛)

weroh(刺)      weroh-ia(被刺)

这些动词本来都是以辅音收尾的,在语言演变的过程中,其后的辅音脱落了,但在各自的被动形式中依然保留着原有的词尾辅音,致使后来的人们不知道原来的被动标记(-ia),以为表示被动的标记有好几个,即“-tia、-kia、-ria、-hia”[13]

主动形式(现在)   被动形式(现在)

awhi         awhi-tia

hopu         hopu-kia

mau          mau-ria

wero         wero-hia

由于他们不知道诸如上述这些动词的历史,所以,在标记动词的被动形式时就有一种混乱感,于是在这几种标记中进行选择,最终选择了“-tia”作为标准形式。[14]

前述fǎdar到fādar再到father的变化,是因语音变化而引起的词语拼写形式的变化。在早期拉丁语中,“树”这个词有如下的变格形式:arbos、arbosem、arboses、arbosei,后来,随着元音间的-s-变为-r-,这个词的变格形式便成了arbos、arborem、arboris等,出现了主格词干和其他诸格词干不同的情况。到古典拉丁语时期,由于受其他诸格词干的影响,主格词干中的-s尽管不在两个元音之间,却也变成了-r。[15]这是语音变化引起词形变化的另一个例子,其中有类推在起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语言演变不像自然界生物那样靠自身对自然界的适应而演化,而是通过人的言语活动来完成的。离开了说这种语言的人,它也就不可能有变化。帕默尔曾经说过:“说什么我们也得承认语言不过是人类为了实现其特定目的而发出来的声音而已。这种声音不可能离开说话人而独立存在,而且,所有那些在语言中观察到的各种变化也都应当解释成是说话人方面的变化。”[16]世界上一些死语言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