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其人其书的印象

其人其书的印象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三国成语典故》就是如此。全书共收录了有关三国方面的成语典故300多条,囊括了有关三国的人物、故事、事件、传说、风俗、习惯等大量内容。就《三国成语典故》而言,其出处是多源的,有的源于经典,有的源于小说,有的源于民谚,有的源于诗文。

其人其书的印象

梁满仓

文人相交,往往以文为媒,通过文章认识其人。我和郭清华先生的交往,却是先从不经意的交谈开始的。那是2007年在浙江兰溪召开的中国三国文化及第十五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的招待晚宴上,我和郭先生被安排在同一个饭桌,又是比邻而坐,席间不免谈起了诸葛亮。他对社会上刮起的一股否定甚至诋毁诸葛亮的风气很不以为然,甚至有些愤慨。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如果连这样一位优秀的历史人物都要否定,那么我们民族的历史上还有好人没有?”我研究诸葛亮多年,对诸葛亮也是充满了崇敬之情,因此,不免产生惺惺相惜之感。后来接触多了,我对郭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位待人热情诚恳、具有正义感的陕西汉子,同时也是一位三国文化专家。他现任汉中市勉县博物馆馆长、陕西省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际诸葛亮研究会副会长,同时又是中国考古学会和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的“特聘顾问和访谈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他在三国文化研究领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曾出版《诸葛亮与中国武侯祠》《诸葛亮后裔之谜》《诸葛亮名言集解》等“三国历史文化研究系列丛书”系列著述近十部,发表三国历史研究论文百余篇。

在专业学术研究领域中,一些学者往往有轻视著述通俗读物以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倾向。作为三国文化研究的专家,郭先生却不是这样。在他的著述中,有专业性很强颇具学术价值的成果,也不乏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通俗读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部《三国成语典故》(以下简称《典故》)就是如此。概括起来,此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内容丰富,知识性强。《典故》内容丰富,首先表现在量上。全书共收录了有关三国方面的成语典故300多条,囊括了有关三国的人物、故事、事件、传说、风俗、习惯等大量内容。其次,这些内容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诸如“空城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巫见大巫”、“迅雷不及掩耳”等,又有“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元龙高卧”、“枕石漱流”等一般人不太熟悉的条目。可以说,《典故》是人们了解三国文化的途径之一。

第二,图文并茂,颇具趣味。《典故》可以称作通俗读物,亦可视为工具书。此书在众多出版社所推出的同类著作中不算是第一部,但图文并茂绝对是《典故》的一大特色。每一个成语典故都配有一幅图画,类似连环画;但其文字所包含的知识信息,要比一般的连环画详细得多。书中图画线条古朴流畅,人物传神生动,使人仿佛身历其境,对文字内容有更直观的理解。可以说,《典故》有将连环画、工具书的长处双碧作合之妙。

第三,释意准确,言简意赅。例如在解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语时,先列出其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后出师表》。接着引出原话:“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又在解释其中字词的基础上对原话进行翻译:“我将恭敬谨慎,不辞劳苦,竭尽全力,到死方罢休。至于北伐战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利,那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预料的事。”最后又对释疑进行了引申:“今形容对事业、对工作兢兢业业,不辞劳苦,竭尽全力,到死为止。”将释义及引申义与原文对照,可以发现前者是准确的。

第四,追源溯流,清晰可辨。每一个成语、典故的形成,都有其原始出处,发展流变的脉络,揭示出处,理清脉络是对此类工具书的要求。就《三国成语典故》而言,其出处是多源的,有的源于经典,有的源于小说,有的源于民谚,有的源于诗文。作者将他们的起源作了严肃的区别。如“空城计”,作者则指出其源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并指出这是艺术虚构,不是历史事实,这就使得历史事实之源与文学虚构之源的区别清晰可见。

《典故》在郭先生众多的著述中,可能算不上分量很重的学术著作,但此书不但体现了郭先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忱,还体现了他严谨、严肃、科学、认真的治学态度。

汉中是蜀汉北伐曹魏的根据地,勉县是诸葛亮长眠的地方,这里有丰厚的三国文化资源,作为生活在这里的学者,郭先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愿郭先生的研究成果更加丰硕。

(梁满仓: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陕西省三国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img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