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追求最高境界,译出最佳效果

追求最高境界,译出最佳效果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追求最高境界,译出最佳效果一、何谓最高境界,译出最佳效果写诗不易,译诗更难。笔者在外事旅游工作与汉英翻译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是:追求最高境界,译出最佳效果。然而,对此最高境界,译者应该毕生追求,争取尽量接近。当然,完全产生这“四极”效果,完全达到最高境界,与攀登那难以登临的高峰一样是有难度的。

第二节 追求最高境界,译出最佳效果

一、何谓最高境界,译出最佳效果

写诗不易,译诗更难。然而,涉外旅游翻译工作者有时候却没有不译的选择。在那些有“千年诗廊”美名的旅游胜地,陪同翻译也不能老是把一些情景交融的诗词佳句用大白话说出,然后说句“就是这个意思”就交差完事。记得有一次陪客人参加引进美国蓝带啤酒项目的谈判活动。谈判活动结果之后,开始游览肇庆星湖。中方一位主要接待官员兴致所至,吟出粤语押韵的两句诗来:“星湖美景迎嘉宾,蓝带前景陶醉人”。然后高兴地叫笔者“翻译成英文给大家听”。我当时的译语是:

The scenic Star Lake is greeting every guest,

The project Blue Ribbon will turn out the best.

涉外旅游活动中诗词佳句的汉英翻译的目标是什么?其策略又是什么?笔者在外事旅游工作与汉英翻译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是:追求最高境界,译出最佳效果。

何谓最高境界?用译坛大家沈苏儒的话说,那就是“翻译的最高境界‘信达雅’”。他说:“我们现在所说的‘信达雅’比当初严复在《译例言》中所作的诠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他认为,“‘信’——译文须忠实于原文的内涵(意思、事实、语气、风格等)”;“‘达’——译文须尽可能充分地、明白晓畅地表达原文的全部信息”;“‘雅’——译文须用规范化的语言,达到尽可能完善的文字(语言)水平,还要适合译入语使用群体的社会心理和文化背景,以使译作为其受众所便于理解、乐于接受或欣赏”。很多有实践翻译经验的大家,都赞成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的这一理论发扬光大,与时俱进。

要达到完全的“信达雅”,和要达到奈达的“等值”或“等效”(其实“等”比“信”更难)一样,都不容易。然而,对此最高境界,译者应该毕生追求,争取尽量接近。根据功能主义的翻译理论,张美芳教授认为,“译者在处理原文的时候,旨在传递信息而不是复制一串串的语言单位,他所关心的是如何保留原文的功能和使其对新的读者产生作用”。对涉外旅游的翻译来说,对受众的作用应该是有感染力的现场效果。

王永泰先生把有感染力的现场效果归纳为“四极”效果:极短时间见效、极大悦耳悦目、极易鼓动人心、极快上口流传。

当然,完全产生这“四极”效果,完全达到最高境界,与攀登那难以登临的高峰一样是有难度的。正如太史公司马迁说的那样,“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觉得这是我们译诗者追求的目标。

二、明确目的对象,选学适用理论

有了对最高境界的执着追求,怎样才能“尽量译出最佳效果”呢?首先,译诗须像诗。毛泽东说诗要“精练,大体整齐,押韵”。鲁迅说“新诗先要有格调,押大致相似的韵,让大家容易记,又能顺口唱出来”。著名诗词翻译家许渊冲说“不但是写诗,译诗也该如此”。涉外旅游活动诗词佳句的汉英翻译,就应该如此。

因此翻译专业的学生和涉外旅游翻译工作者还要学习译诗的理论和技巧。人生精力有限,译诗理论无穷。学什么?诗人翻译家卞之琳说过:“译诗的理论应该产生于译诗的实践,否则就会是连篇空话或满纸胡言。”著名翻译家的理论、技巧和方法,指导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学之,即使不会“立竿见影”,也会大有裨益。

被中国译协称为著名资深诗词翻译家的许渊冲就是一位突出的代表。他从《诗经》、《论语》、《楚辞》、汉魏六朝唐宋元明清的诗词曲赋,译到《毛泽东诗词选》和《顾毓秀诗词选》,上下三千年,“书销中外六十本”,至今仍为“诗译英法唯一人”。美国斯坦福等大学请他授权,以便用他的译文作为教材。周仪、罗平在《翻译与批评》中认为“许渊冲先生以其不懈的努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总结前人译诗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当今中国古诗的翻译开辟了一条新路,其丰富优秀的诗歌译作已为世人瞩目,得到广泛的好评;其古诗翻译理论已成为我国这方面的代表作”。语言大师吕叔湘在其初版《中诗英译比录》里曾说“诗体翻译,即令达意,风格已殊,稍一不慎,流弊丛生”。四十多年后,许渊冲说:“散体译文,‘即令达意,风格已殊’,慎之又慎,还会‘流弊丛生’。”(周仪:1999:101)后来,吕叔相先生邀请许渊冲先生一起改编了《中诗英译比录》,1988年和1990年先后在港、台地区出版,体现了吕先生对许渊冲译诗观点的赞同以及他“与时俱进”的大家风度。

许渊冲教授的文学翻译“三美论”指出,“在三美中,意美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音美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形美是更次要的,是第三位的。我们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三者齐备。如果三者不可兼得,那么,首先可以不要求音似,也可以不要求形似;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词有云:“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外文出版社1999年版的《毛泽东诗词》是这样翻译的:

The sky is high,the clouds are pale,

We watch the wild geese vanish southward.

If we fail to reach the Great Wall we are not men,

We who have already measured twenty thousand li.

同样,许渊冲在其1993年版的《毛泽东诗词选》中的译文基本上用了上译的主要单词,译文中也体现了“三美”。比后来面世的外文版好多了。译为:

The sky is high,the clouds are light,

The wild geese flying south are out of sight.

We are not heroes unless we reach the Great Wall;

Counting up,we've done twenty thousand li in all.

三、深入浅出较易懂,感染力强见效快

(一)熟悉名家名作,“拿来”变通点化

不少人初涉译坛之时,对前辈名家的译品杰作,免不了有一个或长或短的模仿阶段,而在积累了较多的译事经验,翻译技巧日渐成熟后,就会在借鉴、继承、发展方面赢得越来越多的主动权。在涉外交流诗词佳句的翻译中,熟悉名家杰作,实行“拿来主义”,或稍作变通点化,是一个很不错的策略。

名家译品中,必有现成应用的珍品。如要对外宾介绍明代徐霞客的两句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沈苏儒介绍的美国作家Clark Norton的表达就可以拿来“现卖”:“After seeing the Five Sacred Mountains,ordinary mountains are nothing;After seeing Huangshan,the Five Sacred Mountains are nothing.”当然,在现场导游时,可学Norton,前面加上铺垫,即“There are Five Sacred Mountains in China”,后边加上说明: Even allowing for a bit of Ming Dynasty hyperbole,that's a strong statement.

导游翻译诗词,适当的铺垫有时是必要的。在肇庆,导游如果一开始就介绍“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不熟悉我国情况的外宾肯定不好理解。瑞典专家在当年机械部在肇庆举办的质量管理培训班致答谢辞时的铺垫值得学习。他说,“There are two typical scenic cities in China.One is Hangzhou,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water.Another is Guilin,wonderful for its fantastic hills in Yangshuo.But,you need not go to Hangzhou,you need not go to Guilin.You can see the combination here in Zhaoqing.”这时候,再翻译叶剑英的《肇庆七星岩》诗,最佳效果就出来了。

在有些场合,还要在“拿来”之后,稍作变通点化。不是说,原译文不好,而是要适应现场交流的需要。其实,名人也是善于变通点化的。大文豪郭沫若点化李白的“月下开天镜,云生结彩楼”,为吟咏肇庆星湖的“月下开菱镜,云间结彩楼”。这叫师承前人之功,化出时代之新。在涉外活动中,如只引用诗词的两句或数句,而所引用的诗句离开整篇译品后不押韵时,为产生当场见效的感染力,可稍作变通点化。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为例,许老用a b a b韵式译整首诗时,这两句的译文是:Most Chinese daughters have a desire strong,/To face the power and not to power the face.变通点化,可将strong改为great,押大致相近的韵。

(二)仿照成语佳句,译出新的内容

一些常用的英语成语,有固定的格式结构。利用这些英语受众耳熟能详的表达,代入要译的内容,符合他们的欣赏习惯,现场见效,亦必快捷。上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译文,就是仿照英谚East or west,home is best点化过来的。2002年5月31日,一位上海译友来电探讨“开卷有益”的英译,我先译成“Reading is profitable”后,又参照了英语成语分别译成“Seeing is believing;Practice makes perfect/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又进一步译成:Reading is learning./Reading makes knowledge./Where there are books,there is knowledge.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通俗易懂,哲理性强,常被引用。除参照名译外,也可参照“the more...the more...”的句式,以五音节对五言译出来:The greater the height,/The grander the sight.

这种方法,也适用于翻译教学。宋天锡教授的《翻译新概念:英汉互译实用教程》有一个句子:But that airy stylishness and cool wit is not as effortless to achieve as it is to watch.(那种飘逸潇洒的舞台仪态和稳健深沉的表演机智,决非一日之功,可以说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让学生参照着翻译“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们基本上能译出“It is not as effortless to do as it is to watch”。参照Etiquette to society is what apparel to the individual(礼仪之于社会犹如衣着之于个人),让学生翻译“字乃人之衣冠”或“观其字,知其衣冠”,很多同学也能译出“Handwriting to an individual is what apparel to himself”。

(三)善于总结,急时应对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涉外活动中诗词佳句的汉英翻译,也要善于总结积累,借鉴别人的佳译,总结自己的实践。日积月累,可急中生智。我译“开卷有益”套用成语句式之法,就是源于先前对“凡事留心皆学问”的翻译实践: Attention is learning;Attention makes knowledge;Where there is attention,there is knowledge.

20世纪80年代,我曾带一批加拿大游客在无锡观光。当地导游招呼大家“快走啊,前面是无锡胜景之一。先睹为快啊!”我想起“the more,the more”句式,边做手势边随口译道:

Hurry up,please.The sooner you see,the happier you will be!当时的现场效果很好,客人也增加了对我这个临时借用的全陪翻译的信任感。后来,我把观景的“先睹为快”简译为“The sooner to see,the happier to be”,把读书的“先睹为快”变通译为“The sooner to read,the happier indeed”。

上文提到的“星湖美景”两句诗的韵译,也是得益于1990年被美中友协人士伯顿先生赞赏过的翻译实践。当时,广东鼎湖山的导游介绍当地一种可做特殊饮料的“紫贝天葵”时,吟出了郭沫若的诗句“客来不用茶和酒,紫贝天葵酌满杯”,我的译文是:You need neither tea nor wine to greet your guest,/A cup of purple-back begonia will be the best.

(四)无限修订译文,力求精益求精

英诗汉译名家黄杲炘认为:“诗歌翻译是可以无限修订的,而只有通过无限的修订,译诗才能无限地接近于原作。”美国翻译理论家伯顿·拉夫尔说“无法在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中重现另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的韵律”时,指出“无法重现并不排除‘近似’,优秀的翻译正是基于这种‘近似’的基础上的”。无限修订,可以无限地加大这种“近似值”。(郭建中,2000:216)

事实上,古今中外的著名诗人,于诗歌创作的过程当中,莫不字斟句酌、反复修改,体现了对诗歌艺术的不懈追求。诗歌翻译一如诗歌创作,也需要精益求精的“求美”精神。诗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于大量的诗词翻译之外,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三番五次的诗歌改译,锲而不舍,如琢如磨。大师们“诗不厌改,贵乎精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对涉外旅游诗词佳句的汉英翻译而言,“完美主义”不过是追求目标,“产生效果”才是实在的。而只有通过无限修订译文,力求精益求精,才能体现出这种效果,从而不断加大翻译的“近似值”。

叶剑英元帅赞美肇庆七星岩的诗曰:“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笔者译为:

Borrowing a pool of water from Hangzhou's West Lake,

Removing seven hills from Yangshuo to this place,

And adding weeping willows along the long dykes,

The picturesque scenery will last long under the sky.

诗歌用的是aabb的韵式,不完全押韵。翻译是一件遗憾的工作,总会留下有待改进的地方的。后来,此译经许多次修订变“不完全押韵”为“完全韵”。

With the water borrowed from Hangzhou West Lake,

Seven hills moved from Yangshuo for scenic sake.

And weeping willows planted along the long dykes,

The scenes here are lasting pictures under the skies.

(五)应现场情景,体现现实意境

涉外旅游活动中诗词佳句的汉英翻译,除了根据目的、对象的不同而遵循不同的标准、运用不同的方法之外,还要因现场情景体现现实意境。一次,在为一位南非商界朋友举办生日晚会时,中方合作单位送他一幅“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中国画。这两句诗的意象是“春色满园”、“红杏出墙”。显然,这组“寓”意之“象”,创造了一个具有启发联想的意境。当时我因应对方谋求扩大市场的现场情景,不避“添枝加叶”之嫌,译成两句:

The spring could not be shut in the garden by locking the door,/A branch of apricot blossom is coming out,needing space more.译文押韵,词句通俗。

“千里送鹅毛,物小情意重。”不必穷究是否“千里”送出,不必计较鹅毛还是鸡毛,也可表达如下意境:A feather as a gift may be cheap,/But conveys from afar feelings deep.而afar,据现场情景的需要,可改为my heart。

四、加强文学功底修养

欧盟翻译总司司长卡尔·约翰·略逻思于2008年8月5日在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上做主旨演讲时表示,母语是多语言的核心,母语不仅仅是一个人传统文化的载体和价值的载体,也是所有其他语言学习的基础。“如果你连自己的母语都不能熟练使用的话,你肯定没有办法学习使用任何其他的语言”。

2006年3月7日外交部长李肇星在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问到“中国未来将如何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关系”的时候,说:“我也访问过一个人口很少的国家叫佛得角,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对我很热情,也特别客气,不断地说,我们的国家很小。我为他们的谦虚态度所感动,但我也很诚恳地告诉佛得角朋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国不在大,热爱和平、主持公道就好。”女译员将后几句译为“A mountain no matter how high it is,if it is blessed with touch of divine,it would be well-known.A country no matter how big it is,if it can uphold peace and justice in the world,it would be a good country”。李部长似乎觉得翻译得不够传神与贴切,立即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作出简单且深刻的阐述。他补充说,“What the matter of a mountain is not its height,what the matter of the country is not its size.”这是当时的现场情景。当时,香港凤凰网等网站登出了《外交部长给美女翻译上英文课》的文章。2006年4月22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梅仁毅教授在国家图书馆作题为《探英语语言与文化的三个层次》的120分钟专题讲座,谈到这个“山不在高”的翻译例子。他说当时看了现场直播,译员的翻译是“upside down”,而李肇星部长给纠正过来了。梅教授在讲座中说,“The interpreter actually rendered the whole thing upside down.And Li Zhaoxing corrected her.”

东莞资深翻译王永泰,在广东牛田洋农场劳动锻炼时曾与李部长认识,在招待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正通过电话和笔者交流当时的翻译,笔者当时的译文是:

A mountain,high or low,will be famous when people find immortals there.A nation,big or small,should be respectable when she loves peace and is just and fair.

外交部是我国外语翻译界精英云集的“聚宝盆”。现场口头翻译,常常是一项“遗憾的事业”。“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事不经过不知难”呀!常常刚刚翻译出来,可能马上就有遗憾之感。“凡事留心皆学问”。同样,总结经验教训,也是在做学问!外交线上的翻译“身经百战”,偶一失手,并不奇怪。一些年轻的翻译工作人员对古汉语的语用真意一时反应不过来,也情有可原,不是什么大事情。只要加强母语基本功的修养,就可以避免或减少类似的失误。然而,年轻的译员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就不利于进步与成长。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当今外语专业学生或外语教育普遍存在的一个大的问题。旅游景点的翻译,经常碰到对古汉语、古诗词的翻译,不断加强母语基本功的修养,是笔者所说的“译外功”之一。

综上所述,涉外旅游活动中诗词佳句的汉英翻译,要有所追求,明确翻译的对象和目的,选学源于实践的理论,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要力求产生感染力强的现场效果,为提高导游翻译的水平,为对外交流的顺利开展作出翻译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