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模标词汇意义相同的易位模

模标词汇意义相同的易位模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模标词汇意义相同的易位模(一)“吧×”与“×吧”1.“吧×”与“×吧”的语义特征“吧”源自英语“bar”,“bar”在英语中指“酒吧间;餐柜”。这两个构式模标与模槽成分的位置大部分可以逆序置换,构成一对意义侧重点不同的新词语。

一、模标词汇意义相同的易位模

(一)“吧×”与“×吧”

1.“吧×”与“×吧”的语义特征

“吧”源自英语“bar”,“bar”在英语中指“(旅馆、饭店的)酒吧间;餐柜”。汉语的“吧”最初见于“酒吧间”一词,表示一个相近的汉语读音,但不具备创造新词语的能力。当代汉语中的“吧”迅速完成了语素化过程,其语义也由原先所指的“酒吧”发生了泛化,《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出售酒水、食品或供人从事某些休闲活动的场所”;《新华新词语词典》释为“泛指某些具备特定功能或设施的休闲场所”,如“网吧、茶吧、氧吧”、“吧女、吧姐、吧客”等。从语料来看,“吧”还可以指网络中的虚拟社区,即交流思想、分享信息与资源的平台,如“百度贴吧、百度百科吧、士兵突击吧、浅尝人生吧”等。可见,作为汉语语素的“吧”不仅仅指“酒吧;餐柜”,其语义已经泛化为表示“处所”——实体的或虚拟的处所。“吧×”与“×吧”的模标“吧”,其词汇意义完全相同,但它们各自所创造的新词语则有所不同,“吧×”族新词语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吧”族新词语只可以指物。例如:

指人:

吧女 吧娘 吧妹 吧姐 吧主 吧友 吧员 吧客 吧仔

指物:

吧台 吧厅 吧室 吧凳 吧门 吧架 吧费 吧座

指物:

冰吧 餐吧 茶吧 迪吧 股吧 果吧 剪吧 烤吧 泡吧 啤吧

棋吧 琴吧 球吧 水吧 陶吧 贴吧 玩吧 网吧 玻璃吧 彩妆吧

功夫吧 怀旧吧 健身吧 芦荟吧 玩具吧 温泉吧 英语吧 游戏吧

音乐吧 休闲吧 花卉吧 咖啡吧 零点吧 射箭吧 直播吧 考研吧

考试吧 小说吧 摩托吧 股票吧 基金吧 露天吧

2.“吧×”与“×吧”的组配特征

当代汉语中“吧”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已经成为一个自由语素,可以出现在词语后或词语前,虽然一般不能单用,但是也出现了“泡了三天吧”、“逛各式各样的吧”、“玩了一天吧”等说法,这说明“泡吧、逛吧、玩吧”可以被看作“离合词”,两个构成语素的结构联系已经比较松散,中间允许插入一定的成分。

“吧×”的模标是名词性成分,能够进入“吧×”构式的模槽成分都是名词性的,表示模标所修饰、限制的对象,模标成分与模槽成分之间是定中关系,如“吧女、吧主、吧友、吧客、吧厅、吧室、吧门、吧架、吧费、吧座”等。

“×吧”的模标也是名词性成分,能够进入“×吧”构式的模槽成分多数是名词性的,表示模标的性质,与模标成分构成定中关系。模槽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的,又分两种类型:一类表示某种事物,对模标的类属进行修饰、限定,因此与模标成分构成定中关系,如“贴吧、烤吧、剪吧、怀旧吧、考研吧”等;一类表示动作行为,与模标构成动宾关系,如“泡吧、逛吧、玩吧”等。

在“吧×”与“×吧”中,模标与模槽成分的位置不能逆序置换,例如“吧女”不能置换为“女吧”,“吧凳”不能置换为“凳吧”,“茶吧”不能置换为“吧茶”,“音乐吧”不能置换为“吧音乐”。

3.“吧×”与“×吧”的语用特征

从表达方面看,“吧×”与“×吧”的模标在信息出现的时间和空间上有先后之分,其语义侧重点也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表达功能和限定条件。在“吧×”中,模标起修饰、限定作用;在“×吧”中,模标则是被修饰、限定的中心成分。“吧×”的语义重心是“×”,“×吧”的语义重心是“吧”,模标位置的不同,意味着表达重点的转移。从能产度方面看,“吧”位置在前,只是一个修饰、限定性成分,其能产度较低;“吧”位置在后,则是一个中心成分,只要是某种具备特定功能或设施的休闲场所,就可以以“吧”称之,因此“×吧”能产度较高。从词汇化程度方面看,“吧×”与“×吧”族新词语的词汇化程度都比较低。从色彩角度看,由于模标“吧”是个音译的外来成分,因此“吧×”与“×吧”族新词语都具有外来色彩,洋溢着“洋”且“新”的现代气息,比较而言,“店、馆、铺、厅、院、室、房”等偏于通俗,“居、阁、楼、榭、斋、苑、堂、轩、庭、亭”等偏于古雅,而且不似“吧”那样可以泛指具备特定功能或设施的休闲场所。

(二)“快餐×”与“×快餐”

1.“快餐×”与“×快餐”的语义特征

“快餐”一词源自英语“quick meal”或“fast food”,指餐馆中专门提供的可以快速食用的食物。《现代汉语词典》释为“能够迅速提供顾客食用的饭食,如汉堡包、盒饭等”,港台一带译作“速食、即食”,日语为“便当”。“快餐”是预先加工好的、大众化的、节时的、方便的、可以充当主食的食物。在“快餐×”与“×快餐”中,“快餐”都是比喻性用法,喻指通俗、节时、简易、大众化的文化现象或生活方式。这种比喻义的产生与当今的时代特征有关,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对文化的消费需求往往表现为崇尚个性、猎奇求新,追随时尚而缺乏持久力,这种快餐式的文化消费使人们的文化生活趋于通俗化、浅表化和功利化。例如“文化快餐”用来比喻形式短小、内容通俗的文化产品,《新华新词语词典》收有“快餐文化”一词,“比喻追求速成、通俗、短期流行,不注重深厚积累和内在价值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

2.“快餐×”与“×快餐”的组配特征

“快餐×”的模标是名词性成分,能够进入构式的模槽成分可以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动词性的,表示模标所修饰、限制的对象,模标成分与模槽成分之间是定中关系。模槽成分为名词的如“快餐文化、快餐情感、快餐新闻”,模槽成分为动词的如“快餐恋爱、快餐评论、快餐阅读”等。

“×快餐”的模标也是名词性成分,能够进入构式的模槽成分多数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动词性的,表示模标的性质,模槽成分与模标成分之间是定中关系。模槽成分为名词的如“电影快餐、文学快餐、历史快餐”,模槽成分为动词的如“恋爱快餐、阅读快餐、评论快餐”等。

在“快餐×”与“×快餐”中,模标与模槽成分的位置有的不能逆序置换,例如“快餐时代”除作为餐饮公司名称外很少用作“时代快餐”,“精神快餐、科普快餐、知识快餐、国学快餐”一般也不能置换为“快餐精神、快餐科普、快餐知识、快餐国学”。这两个构式模标与模槽成分的位置大部分可以逆序置换,构成一对意义侧重点不同的新词语。例如:

快餐文化/文化快餐 快餐电视/电视快餐 快餐电影/电影快餐

快餐文学/文学快餐 快餐恋爱/恋爱快餐 快餐爱情/爱情快餐

快餐旅游/旅游快餐 快餐情感/情感快餐 快餐感情/感情快餐

快餐评论/评论快餐 快餐新闻/新闻快餐 快餐阅读/阅读快餐

快餐历史/历史快餐 快餐阅读/阅读快餐

3.“快餐×”与“×快餐”的语用特征

从表达角度看,“快餐×”与“×快餐”的模标位置不同,其语义侧重点也不同。在“快餐×”中,模标起修饰、限定作用,在“×快餐”中,模标则是被修饰、限定的中心成分。“快餐×”的语义重心是“×”,“×快餐”的语义重心是“快餐”。从能产度方面看,“快餐×”与“×快餐”的构成成分在很多情况下可以逆序置换,因此它们都比较能产。从词汇化程度方面看,“快餐×”与“×快餐”族新词语多为临时性组合,其词汇化程度都比较低。从色彩角度看,模标“快餐”来自餐饮业,具有行业术语色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餐饮业飞速发展,1978年零售额为54.8亿元,1999年为750亿元,2008年已突破15000亿元大关,“快餐”一词也迅速由属于特定行业的术语扩展到通用领域,由物质文化领域扩展到精神文化领域,其语义在保持原有意义的基础上,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联系而生发出比喻义,原有的专业语体色彩在新义项中已经消失,这与生活节奏加快、快餐文化盛行、娱乐浮躁之风甚重的时代特征相吻合。因此,“快餐×”与“×快餐”族新词语除具有中性义“通俗、简单、方便”外,还具有“肤浅的拼盘式的内容,‘无厘头’式的消解与解构”等贬义色彩。

(三)“泡沫×”与“×泡沫”

1.“泡沫×”与“×泡沫”的语义特征

“泡沫”的本义指“聚在一起的许多小泡”,在“泡沫×”与“×泡沫”中,模标“泡沫”的词汇意义相同,都用来“比喻某一事物所存在的表面上繁荣、兴旺而实际上虚浮不实的成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增加了这一义项。这一比喻义源自英语的“泡沫经济(bubble economy)”,指过度投机造成经济过热的虚假繁荣现象。英语“bubble”一词有“泡影,妄想”的意思,18世纪初著名的英国殖民公司南海公司在南美进行股票投机的骗局就被称为“South Sea Bubble”。由于当代社会各种经济现象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比喻性的“泡沫”越来越频繁地被使用,它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如“股市中存在泡沫即证券价格与其实际内在价值的背离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泡沫的程度和泡沫的性质(人民网2002年1月15日)”;也可以作为构词成分生成名词性词语,如“泡沫邮市、泡沫楼市”、“学术泡沫、房地产泡沫”。当代社会经济领域中各种“泡沫”现象的产生与宽松的投资环境以及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等因素有关。

2.“泡沫×”与“×泡沫”的组配特征

“泡沫×”的“泡沫”是名词性成分,能够进入构式的模槽成分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表示模标所修饰、限制的对象,模标成分与模槽成分之间是定中关系,如“泡沫文化、泡沫股市、泡沫政绩”等。

“×泡沫”的“泡沫”也是名词性成分,能够进入构式的模槽成分一般都是名词性的,表示模标的性质,模槽成分与模标成分之间是定中关系,如“心理泡沫、话语泡沫、学术泡沫”等。

在“泡沫×”与“×泡沫”中,模标与模槽成分的位置有的不能互相置换,例如“泡沫病、泡沫化”不能置换为“病泡沫、化泡沫”,“商品泡沫、房地产泡沫”一般也不能置换为“泡沫商品、泡沫房地产”。这两个构式模标与模槽成分的位置大部分可以逆序置换,构成一对意义侧重点不同的新词语。例如:

泡沫心理/心理泡沫 泡沫经济/经济泡沫 泡沫工程/工程泡沫

泡沫股市/股市泡沫 泡沫楼市/楼市泡沫 泡沫文化/文化泡沫

泡沫新闻/新闻泡沫 泡沫政绩/政绩泡沫 泡沫科技/科技泡沫

泡沫学术/学术泡沫 泡沫资产/资产泡沫 泡沫房价/房价泡沫

泡沫爱情/爱情泡沫

3.“泡沫×”与“×泡沫”的语用特征

从表达角度看,“泡沫×”与“×泡沫”的模标位置不同,其语义侧重点也不同。在“泡沫×”中,模标起修饰、限定作用,在“×泡沫”中,模标则是被修饰、限定的中心成分。“泡沫×”的语义重心是“×”,“×泡沫”的语义重心是“泡沫”。从能产度方面看,“泡沫×”与“×泡沫”在很多情况下可以逆序置换,因此它们都比较能产。从词汇化程度方面看,“泡沫×”与“×泡沫”族新词语多为临时性组合,其词汇化程度都比较低。从色彩角度看,由于“泡沫”的模标义是比喻性用法,因此具有具体可感、生动形象的色彩。“泡沫”既是对事物形貌的描绘,也是对事物本质的概括,给人以生动的形象感、立体感。同时由于“泡沫”虽五光十色却一触即破,因此这一类词语具有“虚假的、表象的、华而不实的”等贬义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