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汉语词语模模标与模槽的特性

当代汉语词语模模标与模槽的特性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当代汉语词语模模标与模槽的特性关于模标与模槽的特性,李宇明认为,词语模的模标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它由特定的语素或词语作为标识。当代汉语词语模模标的特点是:具有虚实兼备的语义特征;具有定位性与标示词性的特点。我们将依据语料,从功能、构成成分等角度探讨模标、模槽的特性。

一、当代汉语词语模模标与模槽的特性

关于模标与模槽的特性,李宇明(1999)认为,词语模的模标指词语模中不变的词语,它由特定的语素或词语作为标识。词语模中的模标具有一种“类”的功能,或作为中心语表类别,或作为修饰语来表示一类事物的特征,或作为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特点。词语模的模槽指词语模中的空位,人们可以根据交际的需要以及模标的框定条件,在模槽里比较灵活地填上一定的语素、词甚至短语。这一研究抓住了词语模的本质特征——模标的标识性与模槽的空位性,但由于篇幅所限,没有具体展开。

禹存阳(2006)认为,模标是词语模中的常量,位置相对固定,是语义较基本义发生了偏移的语素、词或短语。模标既包括类词缀、词缀、也包括构词能力强的语素。模槽是词语模中的空位,它可以是语素,也可以是词或短语。这一研究强调了可以充当模标、模槽的语言单位的身份特征,但对模标的“语义较基本义发生了偏移”这一特性表述得不够透彻。

曹春静(2007)认为,模标是指词语模中意义已经发生虚化或泛化,并形成一定类义的、位置基本固定的语素或词语。模槽是指词语模中可以填入一系列具有相似深层语义特征的语素或词语的空位。当代汉语词语模模标的特点是:具有虚实兼备的语义特征;具有定位性与标示词性的特点。当代汉语词语模模槽的特点是:可以进入同一词语模模槽位置的语言单位具有形式上的一致性;可以进入同一词语模模槽位置的语言单位具有深层语义上的相关性。这一研究进一步挖掘了模槽的特点,但对模标的定义显得过于狭窄。

以上研究成果对“模标”与“模槽”的所指不尽相同,各有道理。我们将依据语料,从功能、构成成分等角度探讨模标、模槽的特性。

(一)模标的特性

1.模标功能的导引性

从功能上看,作为结构框架中的固定成分,词语模的模标起到一种导引、挈带作用,即类化作用。所谓类化作用,是指利用旧有的经验去表达或理解新的事物,把旧经验作为吸收新知识的基础。人们认识大千世界中的任何一种事物时,都需要给它一个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名称,当人们用某一词语去指称一种新事物时,必然会运用旧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说,人们创造新词语的过程,就是给新事物命名的过程,也就是对新事物的异类项进行区别、对同类项进行合并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根据新事物的特点分门别类的过程。同样道理,当人们理解一个新词语时,也必然会运用旧有的知识和经验背景。词语模的模标作为类化作用的标识者,凸显的往往是一种共有的属性,人们只有借助这些共有的属性,才能比较快捷地感知新事物的特征,捕捉新事物的意义,并且根据动态的使用来调谐这种意义。因此,从认知角度看,词语模的模标具有以下功能:(1)触发词语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标示认知对象;(2)表达认知对象之间的某种联系,显现认知对象的某些共同性特征,形成认知范畴;(3)显现认知对象之间、不同范畴之间的某些区别性特征,直观地表明认知对象的不同类属;(4)激活学习者的图式,激发学习者的联想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读物、生活、时装、图片、文章、小说、音乐、作家、作品、民工、美女、解读、足球、时空、电影、字体、桌面、壁纸、语言、空间”等词语,它们所指称的是完全不同的事物,它们的词汇意义自然也各不相同。但当它们一旦被纳入“另类×”构式之中,模标“另类”就决定了它们的共同属性——“另类”——“非正统的、与众不同的人或事物”。因此,对于由此而创造的一系列词语,人们都不会产生理解和使用上的困难,这正如梅洛庞蒂所指出的那样:“字词也要把说这些词的人和强制听这些词的人转移进一个共同领域当中,依靠的方式是,通过超越于字词所获定义的指定力量,通过它们在我们身上渡过并继续渡过的那种无声的生命,通过有幸被彭日称为‘语义深度’而萨特称为字词的‘意义积淀’,把字词趋往一个新的意蕴中去。”(37)应该注意的是:

第一,同一模标的类化作用会因模标角色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在“×明星”中,模标处于中心语位置,一般指人,起初用以指称有名的演员、运动员,现在用以泛指在某一方面出众的人,如“歌舞明星、电视明星、文艺明星、体育明星、公关明星、环保明星、教育明星、抗癌明星、科技明星”等。而在“明星×”中,模标处于修饰语位置,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如“明星脸、明星村、明星镇、明星城市、明星学校、明星企业、明星乡镇、明星股票、明星基金、明星基民、明星彩民、明星教师、明星白领、明星驾驶员、明星农民工、明星营业员、明星推销员、明星服务员、明星乘务员、明星乡镇企业”等。可见处于修饰语位置的“明星”意义已经泛化,所指称对象的范围已经由指人扩大到指物。

第二,模标的类化作用既可以体现在语义方面,也可以体现在语法方面。例如,在“扮×”中,“扮”是个动词,处于支配地位,那么无论它所支配的成分原来是名词还是形容词,它都体现出“扮”这一动作行为的特点——装饰、打扮,它所支配的成分也就成为名词性成分;同时,“扮”本身的动词性质也决定了“扮×”所创造新词语的性质特点——动词性。如:

扮+名词:

扮淑女 扮熟女 扮书女 扮处女 扮少女 扮少男 扮怨妇扮绅士

扮+形容词:

扮靓 扮酷 扮嫩 扮乖 扮媚 扮雅 扮爽 扮时尚 扮天真

扮年轻 扮幼稚 扮清纯 扮妩媚 扮稚嫩 扮可爱扮优雅 扮深沉

上例中,“淑女、熟女、少女、绅士”等本身就是名词,“靓、酷、时尚、优雅”等也已经名物化了,可见,“扮”无论是与形容词还是名词组合,所形成的词语都是动宾关系的短语。

2.模标身份的模糊性

Lakoff(1972)指出,“自然语言概念边界含混,边缘模糊”,所谓模糊就是指范畴边界的不清晰,模糊性是人们认识中有关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的不确定性在语言中的反映。客观世界的许多事物在性态和类属方面具有亦此亦彼的性质,而用以反映和表达客观事物的词语也就相应地具有亦此亦彼的特性,而且人们在认识精确的客观事物时也会有一定的模糊性,这就使得模糊现象在语言中普遍存在,这是自然语言区别于人工语言、数理语言的显著特征。语言单位的界限有时不太清晰,比如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而语素有时却很难归类。构成词的语素一般分为两种:词根指意义实在、在合成词内的位置不固定的黏着语素和自由语素;词缀指意义不实在、在合成词内位置固定在前或在后的黏着语素。这样的分类似乎很清楚,但是问题显然不那么简单,因为“词缀”的概念是根据形态丰富的印欧语系语言的构词特点提出来的,哈特曼和斯托克(1981)的《语言与语言学词典》解释为:“词缀是加在词基(base)上以构成新词干(stem)的词素,或是提供屈折成分的词素”。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词形变化,在构词上不像印欧语那样能够比较容易地分辨词根、词缀、词尾。因此,汉语学术界最具争议的话题之一就是在汉语词根与词缀之间是否存在着过渡成分以及如何界定词根、词缀和过渡成分。目前一般都认为在汉语的词根与词缀之间确实存在着过渡成分,但对这些过渡成分的定义、命名与界定一直见仁见智。之所以存在争议,是因为划分过渡成分的标准不尽一致,有的侧重于意义是否虚化,有的侧重于位置是否固定,有的侧重于语音是否轻声,有的侧重于是否标明词性,有的侧重于是否能产。所依据的标准不一致,对过渡成分的定义、命名乃至范围的界定自然就不会一致。单就命名而言,就有“类词缀”、“新兴的前缀和后缀”、“类前缀和类后缀”、“类乎后置成分的东西”、“词缀化倾向”、“准词头和准词尾”、“弱化语素”等名称,也有将“准词缀”、“类词缀”两个概念并列的。还有另辟蹊径将词缀划分为语音化词缀、语法化词缀、语用化词缀的。

由于对上述概念认识的不统一,如果从词语模出发探讨词语模模标的身份的话,就可以发现目前也还没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各家说法也不尽相同。

李宇明认为,模标指词语模这一框架结构中不变的词语,从他所列举的实例来看,模标包括:(1)意义没有发生任何虚化的语素或词,如“×服务、×计划、×模式”中的“服务、计划、模式”等;(2)意义已经发生虚化、泛化并形成一定类义的语素或词语,如“可×、×工程、×族”中的“可、工程、族”等;(3)意义已经完全虚化、泛化且产生时间比较早的词缀,如“老×”中的“老”等。

禹存阳认为,模标是词语模中的常量,是位置相对固定,语义较基本义发生了偏移的语素、词或短语,它附着的对象可以是词根语素,也可以是词或短语。绝大多数模标的意义多少发生了偏离,所以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根,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缀。因此,模标包括:(1)词缀,如“×子、老×”中的“子、老”等;(2)类词缀,如“多×、大×、×姐”中的“多、大、姐”等;(3)构词能力强的词根语素,如“×吧、×卡”中的“吧、卡”等。

曹春静认为,模标是意义已经发生虚化或泛化并形成一定类义的位置基本固定的语素或词语,其中意义基本虚化的是词缀,意义部分虚化的是类词缀。词缀、类词缀是模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词缀和类词缀之外,模标还包括一些意义发生泛化并已经形成一定类义的语素或词语。这些语素或词原来是实意词根,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意义逐渐抽象化、泛化,形成了更为抽象的类义。泛化是指实词语义的抽象化、一般化和扩大化,包括纯词汇意义的泛化和词语适用范围的泛化。曹春静强调,当代汉语词语模的模标不包括词缀,而是指在当代新产生的模标:(1)类词缀,如“准×、超×、反×”中的“准、超、反”等;(2)一些正在向类词缀方向发展的语素或词,不包括词缀,如“绿色×、×盲、×迷”中的“绿色、盲、迷”等。

为什么对模标身份的认识不能取得一致呢?这是因为:

第一,客观世界的不可分性和连续体性导致了范畴边界的模糊性,使得事物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特点,这也决定了人的思维和认识的复杂性和模糊性,从而形成了语言的模糊性。客观世界的事物反映到人们的大脑中来,就成为人们对这些事物的认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存在着种种差异,对不同事物的认识固然可能产生差异,但即便是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可能会产生差异。认知的不同角度、认识的深浅程度、认识是否全面、认识是否有偏误等都会造成认识上的差异。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其边界不可能如同刀切斧劈,截然分明。正是语言符号的模糊性特点使得人类的信息传播得以实现,法国学者杜梅指出:“如果人类语言的许多表达上不显现模糊性,我们就不能像现在这样运用我们的语言。”(38)

赵彦春(2003)在《认知辞典学探索》中介绍并阐释了关于“模糊性”的三种理论:(39)

(1)Labov(1973)“模糊边缘现象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词汇边缘的模糊性在于一个词从什么地方开始,另一个词在什么地方结束,这中间没有一个明确的点。模糊性是词义的本质属性之一,这首先是因为人类大脑本身始终进行着游离不定的活动,选择与忽略、前景化与背景化等等;其次是因为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无限延续着的,始终处于流变之中,其结果是我们只能为了我们认知上的便利而用词和符号指称世界——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所以,由于我们的大脑和世界两方面的动态特征,每一个语言符号都具有潜在的模糊性。

(2)Wittgenstein(1958)“家族相似性理论”。根据家族相似性理论,一个家族的成员共享某些家族特征,但是实际上没有哪一个成员具备所有的家族特征。除相似性外,它们之间显然没有什么共同点,就是这些相似性也因成员而异,此胜彼衰,此消彼长。就词、概念及所指而言,情况也是如此。所有这一切都是“质地开松的:原子既可进来,也可离去,无拘无束往返自如”。

(3)Rosch(1975)“原型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当人们把物体划分为范畴时,似乎对某一理想典型,即原型的特征有某种程度的认识。人们根据这一原型性特征来判断同一范畴的其他成员。同一范畴的某些成员比其他成员更具有原型性特征。成员之间可能彼此不同,但它们具有足够的相似性而落入同一范畴。因此,某一物体或存在如果与其他物体或存在具有足够的相似性特征便属于同一范畴。

以上三种理论中,“模糊边缘现象理论”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边界,“家族相似性理论”着眼于整个范畴,“原型理论”关注的是中心特征。

认知语言学认为,词义是模糊的、流变的,即非离散的,而且具有根据语境趋于调变的特征。伍铁平(1993)认为,词义的明显特点之一就是“词义还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模糊性,这是因为词所指称的事物其外延的边界是游移的、不确定的,反映到词义上来,就是词义常常概括了一些边界不清、亦彼亦此的内容,这是事物的普遍联系和连续运动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40)

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分别对以下词语作了解释:

上午,指“清晨到正午十二点的一段时间”。

正午,指“中午十二点”。

中午,指“白天十二点左右的一段时间”。

此处的“上午、正午、中午”的界域是什么?它们的界线在哪里?它们的界标又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恐怕没有必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厘清,因为它们的界限是模糊的、难以明确界定的。关于这一点,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有一段很清晰的表述:“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并且使对立互为中介。”(41)

第二,汉语的词缀都是在词根意义虚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词根意义的虚化实际上是一个由实到虚的连续统。“连续统”理论认为,从历时的角度看,语言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而且一般来说这个演变过程是比较漫长的;从共时的角度看,语言体现为某一时期同时存在的不同的变异形式,形成一个“连续统”。语言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分等级的连续体,它有无限多的等级序列,人们所说的构成词的单位“词根、类词缀、词缀”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分等级的连续体。词根与词缀之间、词根与类词缀之间、类词缀与词缀之间也都存在着所谓“过渡成分”:

img2

可见,词义虚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比较典型的词根A到比较典型的类词缀E,从比较典型的类词缀E到比较典型的词缀I,这三者中间还分别存在着过渡成分B、C、D和F、G、H,从A到E再到I,虚化的程度具有梯度性。也就是说,有时人们的确比较难以确定词根与类词缀、类词缀与词缀的界限。因此,对词语模模标身份的认识,涉及词根和词缀、实语素和虚语素、词和短语等的界定,要想科学地认识和理解当代汉语词语模的模标,就应该把模标放入“连续统”中进行动态的考察。

第三,汉语吸收外来语的方式之一是意译,当采用一个在汉语中具有实在意义的词根语素去意译一个在外语词中处于词缀地位的语言成分时,往往也会使汉语的词根与词缀的界限模糊不清。例如“反×”中的“反”(anti-)表示“反对;颠倒的,方向相背的”的意思,“超×”中的“超”(super-)表示“超出一定程度或范围;不受限制”的意思,“后×”中的“后”(post)表示“时间、次序、位置在后的”的意思,这些模标不同于汉语中比较典型的词缀“老”、“阿”、“子”,也不同于汉语中典型的词根。从词汇意义方面看,它们的语义比较实在;从语法功能方面看,它们的身份介于词根与词缀之间,因此一些学者把它们归为“类词缀”。

我们认为,考察当代汉语词语模模标的身份,离不开词语模这种独特的框架结构,事实上,“模标”与“模槽”这两个术语就是从框架结构角度提出来的。因此,我们认同李宇明关于模标的认识,并且强调:

第一,从词语模整体结构的构架来看,模标是词语模这一框架结构中起标识作用的固定成分。

第二,从模标所处的位置来看,相同的模标在不同的构式中可能处于不同的位置,而不像典型的词缀那样总是或者居前,或者居后,或者居中。

第三,从模标的语义是否虚化的角度来看,充当模标的语言成分可以是典型的词缀或词根,也可以是非典型的词缀或词根。一些模标源自外来语,“用汉语的实义语素意译外语词的词缀,使汉语词根与词缀的界限不清,因而模糊了汉语复合词与派生词的界限”(42),这就造成模标身份的模糊性。

第四,从模标在脱离构式后是否能独立运用的角度来看,充当模标的语言成分可以是语素,也可以是词。脱离构式后能够独立运用的是词,不能够独立运用的是语素。

第五,从模标的标识特征来看,模标自身还可以是某种固定结构,如“去×化”、“吃×饭”、“后×时代”等。这一类模标虽然为数不多,但毕竟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作为一种结构框架,这类模标的构成成分不能移动、换位,因此相较而言更加具有结构的固定性,更能体现“模”的成型功能。

(二)模槽的特性

1.模槽功能的聚合性

语言结构中的每一个成分都处在既可以与别的成分组合,又可以被别的成分替换这样一种关系之中。语言结构的各个成分相继依次出现,就形成了组合关系;处于组合关系中的同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成分,因为它们相同的特点而形成了聚合关系。以词语模而论,词语模的模标成分与模槽成分依次相继出现,形成组合关系;模标位置的成分可以被别的成分替换,模槽位置的成分也可以被别的成分替换,它们分别形成聚合关系。但是在一个具体的词语模中,从功能上看,模标却是一个固定成分,它是不会被别的成分所替换的,而模槽作为结构框架中的非固定成分,则是可以被别的成分所替换的,因此我们只讨论模槽的聚合性。

第一,模槽功能的聚合性体现在各个成分深层语义的相关性上。处于模槽位置的语言成分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或共同的特征,它们自然地聚合成群,彼此形成聚合关系,这种聚合关系的基础是各个成分在深层语义上的相关性。例如词语模“×圈”所形成的词语,模槽的成分就具有深层语义的相关性:

表示某一类人:

诗人圈 车友圈 同事圈 同乡圈 亲友圈 球友圈粉丝圈 同学圈

业主圈 医生圈 博客圈 摄影人圈

表示某种行业或职业:

行业圈 企业圈 文化圈 摇滚圈 娱乐圈 演艺圈 音乐圈 电影圈

媒体圈 广告圈 地产圈 建筑圈 IT科技圈

表示所关注的事物对象:

主题圈 情感圈 潮流圈 休闲圈 公益圈运动圈 游戏圈 团购圈

星座圈 家族圈写字楼圈 手机品牌圈 手机营销圈 手机宝贝圈

手机传媒圈 手机会展圈

表示地域:

湖北圈 桂林圈 烟台

表示明星人物:

田亮圈 巩俐圈 舒马赫圈 梁朝伟圈

由此可见,在“×圈”所创造的词语中,模标位置的“圈”是类化作用的标识者,凸显的是一种共有的属性——指某一群体的范围或活动的范围。模槽位置的成分则表示一种区别性特征,如“某一类人”、“某一类事物”、“某种行业或职业”等。在模槽位置上聚合着的那些词语的词汇意义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在深层语义的层面上,它们却具有共同的特征和相同的作用,即“都具有区别于他者的个性特征,因而形成了一个语义类”(43)

第二,模槽功能的聚合性体现在各个成分语法功能的相同性上。模槽作为一个空位,尽管可以收纳各种各样的成分,但词语模的框架结构与模标的导引功能则使进入模槽中的词语在语法功能上体现出相同性。例如词语模“×风”的模槽成分尽管词性不同,但它们的语法功能都体现为对模标的修饰或限定作用。

名词性的:

会风 路风 站风 行风 官风 党风 家风 政风 考风 教风

车风 邮风 枕头风 牛仔风 裙带风 高价风 股票风 商业风

动词性的:

说情风 假冒风 泄密风 吃请风 送礼风 摊派风 涨价风抢购风

进口风 出国风 建房风 吃喝风 送礼风 赌博风 倒卖风 打折风

与上例的“×圈”比较,可以进入“×圈”模槽位置的都是名词性成分,对模标“圈”起修饰或限定作用;可以进入“×风”模槽位置的尽管有名词性和动词性之分,但那些成分的语法功能是一致的,即对模标“风”起修饰或限定作用。

2.模槽成分的复杂性

相对来说,能够出现在模标位置的成分比较简单,能够进入模槽位置的成分则相当复杂。

李宇明认为,可以进入模槽的语言单位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在模槽里比较自由地填上一定的语素、词甚至词语。禹存阳认为,模槽是词语模中的空位,它可以是语素,也可以是词或短语。曹春静认为,一般而言,能够进入模槽位置的语言单位是词或语素,但是一些使用广泛、词族庞大的词语模,其模槽位置的语言单位则比较复杂,除了语素或词以外,还可能是短语、字母或字母与汉字的组合。

由此看来,在模槽成分的复杂性方面,各家的观点没有什么大的分歧。根据所搜集的语料并且综合上述各家观点,我们认为,虽然特定的词语模必然会对进入模槽的词语在语义和语法功能等方面提出特定的限制,然而模槽作为词语模中的空位,一般来说,它可以吸纳各种各样的语言单位。

第一,从语言单位的性质来看,能够进入模槽的语言单位可以是语素、词或短语。

第二,从语法功能看,能够进入模槽的语言单位可以是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或区别词性成分。

第三,从音节来看,能够进入模槽的语言单位可以是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

第四,从文字符号的外形特征看,能够进入模槽的语言单位可以是汉字、字母或汉字与字母的夹杂组合。

以下是一个综合性的例子——词语模“×权”形成的词语,其模槽成分可以分析如下:

词,名词性,二音节:

肖像权 姓名权 形象权 配偶权 著作权 名誉权 隐私权 人格权

话语权

词,动词性,二音节:

排污权 探望权 署名权 知情权 采光权 使用权 表达权 开口权

欢笑权 哭泣权 休息权 化妆权

词,形容词性,二音节:

沉默权 愚蠢权 开心权 时尚权 自由权 平等权 后悔权

短语,动词性,三音节以上:

不化妆权 素面朝天权 不受干扰权 噪音干扰权 草地行走权

宠物散步权

字母或汉字与字母夹杂组合形式:

post权 msg权 mail权 e-mail著作权 e-mail选择权 e-mail隐私权

e-mail经营权

可见,能够进入“×权”模槽位置的成分,其语言单位的性质一般是词或短语,其语法功能包括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等,其音节一般在两个以上,其文字形式多数是汉字,也有外语单词或汉字与字母的组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