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模象化认知

模象化认知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右脑直接相关的记忆主要来自于三种途径:理解认知、模象化认知、情感认知,这些,都是在大脑皮层功能区的作用下实现的。语言学习是一个理解、模象化属性极强的认知过程,情感因素参与较多,这几者都不应偏废。

1.模象化认知

右脑直接相关的记忆主要来自于三种途径:理解认知、模象化认知、情感认知,这些,都是在大脑皮层功能区的作用下实现的。其中,模象化认知在右脑记忆中起着重要作用。

(1)三个环节

模象化认知,即是对材料进行单元采集、信息模写、集中构象这三个环节的处理,实现对内容材料的理解与识记。这一学习过程,是在右脑皮层功能区的主导作用下进行认知的。

这三个环节是耦联进行的。其特点有三:一是学习思维集中在单元信息上,对学习材料整体产生兴奋,对课文的一个节段、一个例题、一幅图画、一个情节等进行“摘要”,形成一个单元信息。二是思考聚焦于内容材料的重点语词,即内容的关键词上,在关键词上提炼出典型信息。三是在单元信息和典型信息的框架下进行阅读,全景式扫描以快速摄取,给予整体性理解,在相应的右脑皮层功能区建立起集中构象区域。如果在情感因素作用下,右脑产生的兴奋指向性集中,与左脑的认知联系就势必更为广泛、直接,则模象化认知记忆的效果就会更好。

例如,学生阅读一篇材料《光线的全反射》,内容摘要即成为主干信息,思考是这样进行的:全反射是光线的一般性质之一……被定义为“当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的现象”……图形构成是介质界面上的法线、折射角偏离……入射角一旦变化为……例题和常见事例“光导纤维”、题型是……关键词是临界角……

右脑的模象化过程侧重于记忆,类似于“囫囵吞枣”式的摄取,不十分在意每一信息的具体属性和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其理解方式是提取关键词,对关键词给予记忆性理解,而不是理解性记忆。

(2)模象化记忆的价值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对右脑的开发程度都比较低,通常不到5%,其信息存储量只在50~100MB之间。就是很擅长于模象化记忆的艺术工作者,其右脑被挖掘的功能也只占总容量的5%~10%。这表明,右脑开发对于学习过程,还有着更多的开发空间,剩下待开发的部分是极其巨大的。

如何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改善学习品质,发展认知过程?怎样激活学习心理的内在动力系统,以提高认识能力,提升学习品位?这些,在倡导创造性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具有实证性价值,无论是在个体发展的视野里,或是在群体施教的层面上,都是值得研究的。

有关研究指出,人的记忆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储存1 015MB的信息,其中绝大部分是在右脑主导下实现的。

右脑的记忆力很强,是左脑的若干倍。作一个形象的比喻,左脑相当于一个珠算算盘,是一种整数算理运算,用算珠进行低速的推导,把信息保存在算理定义简单、数量有限的算珠上;右脑相当于快速自动处理的计算机,主要表现为一种模象化运算,并不进行过多的逻辑推理,而是把意识、信息进行块复制和模写,最终保存。

(3)在教学认知中的运用

语言学习是一个理解、模象化属性极强的认知过程,情感因素参与较多,这几者都不应偏废。在教学认知中,不少教师只注重了学习材料的理解过程,采用课堂学习的即时训练,关注听、说、读、写的量,而忽视了右脑的综合性认知记忆功能,没有去思考模象化机制、情感因素等对学习过程的介入。这样就降低了教学效果,使学习变成了一种低效的“机械训练”过程。

例如,在英语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大多数都是通过模象化记忆、情感记忆来完成的。从“记”到“忆”的实现,有着一个连续(或断续)的过程机制,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就在相对连续中进行着。

右脑认知机制下的模象化记忆是一个对信息的编码输入、储存和提取的相对连续过程,前面的信息状态对于后面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看,单词、短语、句子的第一次认知(朗读、背诵、抄写等),要求不能出错或尽可能减少口误、笔误,这需要引起教学的高度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