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模(~年)

模(~年)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31”高效教学模式的定模不是一次完成的。仅此而已,“231”具体的课堂是个什么样子,或者说什么模式,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当时的用意就是不管课能否上成功,不再计较公开课的示范作用,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每周每个学科有一个人站出来上教改课,给大家以启发,引发大家的思考,促使“231”教改事业向前推进。最初,我们把重心放在课前预习上,因为“231”高效教学模式强调“先预习,再教学”,所以,我们认为预习环节决定课的成败。

宁夏的天空缺乏改革的气息,所以我们的改革最初也得不到上级部门的支持、领导的认同、专家的深入以及教师们热情洋溢地自发研究,一切的一切都必须由我这个“泥腿子”来完成。毕竟我只是一个小学老师,毕竟我只是毕业于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毕竟我长期工作在宁夏,很少能到大城市、发达地区学习,注定我们的定模周期比较长,历时三年,是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

从2002年的新课程改革伊始,我们就已经播下了改革的种子,但之前那些年的研究,就似农民垦荒一样,垦一点,收一点,收一点,受益一点,一切处于自然状态,那个阶段还不能算进定模的周期里。2011年5月改革启动,8月全面开发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我们完成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课型的定模。

“231”高效教学模式的定模不是一次完成的。2011年我们开始试验的时候,只是给出了改革理念,即“学讲练70分”,包含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提倡先预习,再教学,提议教学时要把学讲练三种策略有效融合在一起,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模式要求课前预习必须设计学讲稿指导学生,课堂上必须检查预习,根据学情定教学。仅此而已,“231”具体的课堂是个什么样子,或者说什么模式,我们也不知道。

第一节课,我们是由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和英语组组长上的。他们根据个人对模式理念的理解,设计了第一堂教改实验课。课上完了,没有人追究课是否成功,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课的模式变了,都在想课改理念落实的怎么样,都在想接下来自己怎样上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外部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仍能坚持实验下来的秘密所在。在第一节改革试验课上完的时候,没有人站出来反对,而是都在思考课改理念渗透的怎么样,学讲稿发挥了预习指导作用没有,课堂上检查环节和教学环节衔接的怎么样,大容量、快节奏的要求实现了没有,学生在预习的情况下有没有积极发言……

万事开头难,头一旦开了,事情就好办了。看到大家的思想、目光都集中在怎么落实模式理念上,我们就觉得改革有门儿。于是,趁热打铁,出台了两项措施。一个是周周公开课,一个是逐级磨五步走。什么意思呢?就是领导率先上第一节教改课,接下来每周安排两三个人上公开课,保证大家周周都能听到模式课,思考怎么改。我们当时的用意就是不管课能否上成功,不再计较公开课的示范作用,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每周每个学科有一个人站出来上教改课,给大家以启发,引发大家的思考,促使“231”教改事业向前推进。出台逐级磨五步走是为了保证不瞎走。我们也怕失败,尤其是改革失败,更何况是在宁夏这个外部环境不好、充满质疑的土地上,失败更可怕。周周公开课每周都安排两三个教师上公开课,我们就把这几个人安排成同一个年级的。每个人上公开课之前必须完成五个步骤,才能正式开课。哪五个步骤呢?第一步,教师自己先备课,设计学讲稿,要按照自己对“231”的理解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第二步,教师在自己的班里按照自己的设计试着上一节课,邀请同年级组的老师听课,对教学设计和学讲稿进行修改完善;第三步,教师拿着年级组修改过的设计再次上课,学校教改领导小组全部参与听课,再一次对教学设计和学讲稿进行修改完善;第四步,在全校上公开课,组织全校同学科的教师听课,集体研讨,第三次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和学讲稿;第五步,同年级的其他老师拿着第三次修改完善的教学设计和学讲稿回到自己的班里去上课。因为五步走需要思考、消化和修改的时间,所以我们完成这样一个过程用时是三个星期,即从个人准备到上公开课,前后跨度是三周。就这样,为了保证周周有一个年级的老师上公开课,我们往往是三个年级的课交错进行,课改领导小组的人几乎是出了这个班的门,又进那个班的教室,课改紧锣密鼓地开展了起来。

从2011年8月开始,我们的日子就这样有苦有甜、有滋有味地走过了两年。

最初,我们把重心放在课前预习上,因为“231”高效教学模式强调“先预习,再教学”,所以,我们认为预习环节决定课的成败。我们下发了“设计学讲稿的要求”和“编制学讲稿的步骤”两份材料,供大家参考编制学讲稿,落实好预习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