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词语模的认知机制

词语模的认知机制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词语模的认知机制(一)认知机制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经验的结果,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可见,对当代汉语词语模的研究,离不开对人们利用当代汉语词语模创造新词语的背后的认知能力的考察以及对当代汉语词语模在结构、语义变化等方面的认知过程的揭示。与其他语言现象一样,当代汉语词语模也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

二、词语模的认知机制

(一)认知机制

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经验的结果,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认知也是人类语言的基础,人类的语言学习离不开大脑,而语言本身正是在大脑与世界的交互过程中产生的。人类是怎样认识纷繁复杂、变化莫测的大千世界的?人类又是如何将杂乱无章的世界有序地组织并加以有效储存的,或者说,大脑是如何将词语跟世界联结起来的?大脑又是怎样用有限的词语表现无限的世界的?答案就是:在语言现象背后隐藏着人的认知结构及其规律——认知机制。人类的认知机制决定了人类生成和理解语言现象的认知操作过程及其能力。认知是词汇/语义生成和演化的机制之一,一个词语意义的生成和演化反映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的认知活动,“词义的生成和演变可以折射人的认知活动和认知规律”。(15)

人类大脑的认识和记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它认识事物的方式不可能是无次序和无组织的,否则人类是不可能认识世界的。对人类大脑认知机制的研究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乔姆斯基语言学派也是以揭示人类语言的认知基础为目的的,转换生成语法的一个贡献就是使人们又重新重视大脑认知机制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但乔姆斯基学派的理论强调句法的自主性,一直没有将语义纳入研究的范围。乔姆斯基2005年时依然坚持句法独立于语义,语义只不过是语言的特征之一。因此,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都把语言看作自足的研究领域,而不把兴趣放在语言之外的相关因素方面,比如在语言生成演化的过程中人类的认知起了什么作用,人类如何在认知机制的作用下通过使用语言来进行意义建构等。

当代新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是开放的、依赖性的体系,人的经验和认知能力在语言运用和理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与认知的关系体现为:认知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认知的窗口;语言是巩固和记载认知结果的工具,能够促进认知的发展。因此,像转换生成语法那样仅从研究大脑语言机制的句法学入手就不能完全揭示人类语言的奥秘,“要解释语言现象,就有必要解释语言现象背后的信息结构,就有必要解释生成和理解这些语言现象的认知操作及其能力”。(16)可见,对当代汉语词语模的研究,离不开对人们利用当代汉语词语模创造新词语的背后的认知能力的考察以及对当代汉语词语模在结构、语义变化等方面的认知过程的揭示。与其他语言现象一样,当代汉语词语模也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但是,词语模与其他创造新词语的方式又有着明显的形式上的差异,它提供了一个既定的元素——模标,又提供了一个可以填充的空位——模槽,这种结构模式与人的大脑中的逻辑结构模式十分相似。根据这种结构模式,往往可以推测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逻辑结构模式,推测这一类新词语的构造过程。

当代汉语词汇的激增固然与社会的变革密切相关,但最终还是要通过人的认知机制和词汇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功能加以实现。人们为什么能够创造出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词语,甚至创造出新的句法结构呢?当代汉语词语模为什么能够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大量的新词语呢?人们又如何解释大脑神经网络生成语言现象和理解语言现象的机制和过程呢?我们将探讨当代汉语词语模的生理认知机制和心理认知机制。

(二)词语模的生理认知机制

1.语言现象与语言信息系统

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有别于其他物种,是因为人类具有极其神秘复杂的大脑,人的大脑是千百万年进化的结晶。30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都是以如细菌和藻类等单细胞有机体的形式存在着的。直到6亿年前,动物和植物等多细胞有机体才开始慢慢进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生存机制。在已经逝去的6亿年中,生物体通过进化产生出由大量神经元相互联结而形成的神经网络,解决了在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中人脑如何处理各种复杂信息的问题,尤其是人的高级认知功能的高度发展,使得人类成为万物之首,具备了主宰世界的能力。科学研究发现,一个成人的大脑重量约1400克,大脑内有上千亿个神经细胞,还有超过10的14次方个神经突触。人脑是生物体内结构和功能最为复杂的组织,是接受外界信号、产生感觉、形成意识、进行逻辑思维、发出指令、产生行为的指挥机构,它掌管着人类每天的语言、思维、感觉、情绪、运动等高级活动。人脑也是极为精巧和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是人体内外环境信息的获得、存储、处理、加工和整合的中枢。由此可见,人类的大脑是一个复杂有机体与复杂环境的生物适应形式。

吉冯(Givon,1955)指出,形式结构从交际角度、认知角度和神经角度呈现出自身的现实性。Newmeyer(1998)认为,人脑体现了奉献于语言的认知系统。(17)韩宝育(2002)指出,“语言,包括任何形式的信息代码(狭义的和广义的),都是一种在人的异常细密而精巧的内部世界中进行粗疏而含混的点拨性的工具”。(18)神经认知语言学的奠基人、创导者兰姆(Sydney Lamb,1999)则直接点明了语言现象与大脑的关系,强调语言必须不悖于大脑事实,认为语言是一个体现为大脑神经网络的信息系统。这一系统是大脑神经关系网络中的信息系统,这个在神经网络中的关系信息系统是一个认知系统,它能够在一定的环境下,以一定的目的进行操作,它用关系网络模拟出构造新词语、新句法的过程。语言信息系统是一个能够跟环境交换信息的自调节系统,这种自调节性直接体现在系统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即体现在生成和理解语言的过程中。“生成和理解的过程就是大脑中信息加工的过程,是外部信息激活大脑信息系统有关路径的过程,是激活和调节这些路径中神经元的过程”。(19)认知的结构基础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由主区(primary cortex)和辅助区(associated cortex)组成,对事物的观察、分析与判断以及对躯体运动的协调均由主区控制,但主区若要完成这些功能则必须依赖于辅助区对行为和智能进行高层次的整合。

神经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信息系统同其他信息系统一样,必须依存于一定的物质承载体之中。语言现象是由外部的语言表达形式与内部的语言信息共同构成的。所谓外部的语言表达形式,指的是语音和文字,即语言信息系统的物理承载体;所谓内部的语言信息,主要指大脑的神经网络,即语言信息系统的生理承载体——神经网络中神经元(主要是皮质神经细胞)的联通关系。语言现象是外部的,因为它的载体是人脑外部的,要理解外部的语言现象,就必须探究内部的语言信息。内部的语言信息主要指大脑,即大脑的神经网络。体现为大脑神经网络的语言称作内部的语言信息系统,简称语言系统。语言系统是产生和处理语言现象的机制,作为一种动态物质,它有以下四个过程:一是操作过程,指语言的生成和理解;二是发展过程,指从初始状态到成熟系统;三是基因过程,指从成熟系统到初始状态;四是演化过程,指从古代系统到现代系统。语言系统的物质载体与语言现象的物质载体是不同的,前者是有生命的,多维的,有限的;后者是无生命的,线性的,几乎可以是无限的。

在本书的第一章中,我们已经详细讨论了词语模的模块、模具、模式等性能,这些性能实际上都十分明显地体现出词语模不同于其他语言现象的形式特点——表面结构是线性的、一维的,深层结构是多维的、立体的。

2.神经细胞与神经网络

人的大脑是自生命诞生以来,生物经过数十亿年漫长岁月进化的结果,是具有高度智能的复杂系统,它不必采用繁复的数字计算和逻辑运算,却能灵活处理各种复杂的、不精确的和模糊的信息,善于理解语言、图像并且具有直觉感知等功能。人脑的信息处理机制极其复杂,从结构上看它是包含有140亿个神经细胞的大规模网络。单个神经细胞的工作速度并不高(毫秒级),但它能够通过超并行处理使得整个系统实现处理的高速性和信息表现的多样性。

神经细胞和人体身上任何其他类型的细胞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每个神经细胞都长着一根像电线一样称为轴突的东西,负责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的神经细胞。神经细胞由一个细胞体、一些树突和一根可以伸展的轴突组成。树突由细胞体向各个方向长出,本身可以有分支,负责接收信号。轴突也有许多分支,它通过分支的末梢和其他神经细胞的树突相接触,就形成了突触,一个神经细胞通过轴突和突触把产生的信号传送给其他的神经细胞。

大脑中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连接所形成的庞大的网络叫作大脑神经网络,这些神经网络就是人们记忆的载体。脑干是一个网状结构,指从脊髓上端到丘脑之间的一种弥散性的神经网络。网状结构的神经细胞形状很复杂,大小也不等,它们的轴突较长,侧枝也较多。一个神经元可以跟周围的许多神经元形成突触,某一处受到刺激就可以引起周围细胞的广泛的兴奋,因此,网状结构具有一种激活和维持的功能。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号,一部分沿感觉传导通路(特异通路),直接到达相应的皮层感觉区,另一部分则通过感觉通路上的侧枝先进入网状结构,然后由网状结构释放出一种冲击性脉冲,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大区域,从而使大脑产生一般性的兴奋水平和觉醒水平,使皮层功能普遍得到增强。每接受一个新的信息,大脑中便形成一些新的神经网络,每一个新建立的神经网络单元,都记录着一些新的信息。人脑是一个功能特别强大、结构异常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其基础是神经元及其互联关系。人工神经网络就是对人脑的模拟,它是一个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其特色在于信息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协同处理。虽然单个神经元的结构极其简单,功能有限,但多个神经元相互联结构成的网络系统所能实现的行为却是极其丰富多彩的。

信号在大脑中实际上怎样传输,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但大脑的神经细胞也只有两种状态:兴奋与不兴奋(即抑制)。神经细胞利用一种人们尚未了解的方法,把所有收到的信号相加,如果全部信号的总和超过某个阀值,就会激发神经细胞进入兴奋状态,这时就会有一个电信号通过轴突发送给其他神经细胞。如果信号总和没有达到阀值,神经细胞就不会兴奋起来。正是由于数量巨大的连接,才使得大脑具备难以置信的能力。如果一个神经细胞在一段时间内受到高频率的刺激,那么它跟输入信号的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强度就会按照某种过程改变,使得该神经细胞在下一次受到激励时更容易兴奋。与此相反,如果一个神经细胞在一段时间内不受到刺激,那么它的连接的有效性就会慢慢地衰减,这就是所谓的可塑性

3.词语模是一个生成新词语的多维框架

我们知道,信息的传递是以信息的寄载体为媒介的传递,内部语言的载体是神经网络。在内部载体中,语言信息的传递体现为大脑神经元在网络中的激活过程,因为语词概念存在于大脑神经网络之中,但它是散布在神经网络组织之中的,大脑神经网络通过激活网络中的若干路径和网结来处理语言信息。从结构形式来看,神经网络是一个多维体,神经元激活并传递的过程也就是内部语言信息的传递过程。词语模也是一个多维体,模标与模槽被激活并匹配的过程也就是提取内部语言信息并进行编码的过程。当然,与神经网络相比,词语模的结构没有那么复杂,神经网络就好比一个路径错综复杂的立体迷宫,词语模则更像是某一个框架,框架也有路径和网结可以被激活,激活使得信息具有可利用性,也就是通过概念的扩散,使与概念有关的各种信息获得不同程度的可利用性。

框架是人们解释外在真实世界的心理基模,用来作为了解、指认以及界定行事经验的基础。费尔莫(Fillmore,1982)在《框架语义学》一书中把框架看作一种认知结构方式,看作与某种经常重复发生的情景相关的知识和观念,认为当人们谈论某一个事物或者试图引入一个新的表达方式时,就有可能借用某一个人人皆知的框架模式,如果借用的框架与当前的情境比较切合,那么框架就能够激活人们对新词新语或新义的理解。20世纪80年代,R.Fikes和T.Kehler对框架及基于框架系统的组织原理作了分析,认为框架的属性是由各种信息槽(slots)确定的,信息槽中必须有相应的填料。槽是指结构中的概念空位,填料则指可以进入空位的概念成分。

词语模的优越性就在于它的框架结构,从大量的新词新语的使用情况和可接受性来看,这些新词语都套用了广为人知的框架形式。词语模是一种构词框架,也是一种认知框架,模标是框架中不变的元素,模槽是框架中的空位,能够填入模槽的成分是框架中可以变化的元素。模标在框架中是固定的,表示一个固定的概念或对象;模槽位置的成分是非固定的,可以填入用以描述具体事物的特征。词语模框架可以包含各种各样的信息,例如如何使用框架的信息、模标的标示信息、模标对模槽的激活信息、模槽的取值范围信息、框架的整体功能信息,等等。模标与模槽的“框架化”意味着对某些信息的重视与选中,同时也意味着对其他信息的忽略与摒弃。费尔莫(Fillmore,1982)指出,框架是一种能与典型情景相联系的语言系统,每一个词语均用以表征一个经验范畴,它能够激活一整套相关的经验构架,并且成为人们的一种认知结构方式。例如“母亲(mother)”这个单词,它激活了“爱、温暖、关心和家庭”的母爱框架;而“买(buy)”所激活的则是“买方、卖方、商品和付款”的购物框架。据此类推,(20)词语模“×花”所激活的是“女性、年轻、漂亮、充满活力、有代表性”的比喻性框架,由此而产生“警花、军花、校花、系花、班花、厂花、市花、县花、区花、村花”等新词语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三)词语模的心理认知机制

1.模式识别

人类的大脑既是语言信息的载体,又是加工处理语言信息的媒介,因此,语言信息的存在与语言信息的加工相互依存。人类的大脑不是一个具有无限容量的仓库,而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生命体。人们如果要给事物正确地命名,其中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寻找需要的标识,抑制其他的选择,这主要取决于左脑皮质三级区的功能。而当人们要给一个新事物命名时,命名意图的产生以及将意图进一步编码为言语形式,这两个步骤则必须依靠大脑额叶。大脑额叶既是产生复杂动机的器官,又是构成意图或形成构思的器官。人类大脑的创造力就在于它能够借助于已知的事物和已有的语言形式去认知和命名新的事物,这种能力不仅仅是靠学习得来的,它也是认知能力发展的结果。

“模式”(pattern)一词的本意是指完美无缺的供模仿的一些标本。从广义上看,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可以观察的事物,如果可以区别它们是否相同或相似,就都可以称之为模式;从狭义上看,模式是通过对具体的个别事物进行观测所得到的具有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信息。邵志芳(2006)指出,“模式指的就是由一组刺激或刺激特征组成的一个有空间和(或)时间结构的整体。例如三条直线构成一个闭合的图形,就是三角形,这是一种视觉刺激模式;几个时间上连续的音节组成一个单词,若干个单词又进一步组成一个句子,这是一种听觉刺激模式;一种食品的色香味,则组成一种跨通道的刺激模式。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可以相互区别的模式,这种模式通过学习以一定的表征方式储存在头脑中。视觉、听觉、味觉等感觉信息可以激活相应的模式,模式也可以激活相应的感觉信息,要识别当前的一个知觉对象究竟是一个什么事物,必须将得到的信息与头脑中已经积累着的模式加以比较,然后才能作出判断”。(21)

在现代认知科学中,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知觉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所谓知觉就是对事物各方面感觉特性的整体的、综合的反映。模式识别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进行“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是对物体、图像、语音、字符等进行自动识别的技术,处理过程为:采集样本—信息数字化—预处理—数据特征提取—与标准模式比较—分类识别。换句话说,模式识别就是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我们把模式所属的类别或同一类中模式的总体称为模式类(或简称为类),模式识别的实质就是在某些一定量度或观测的基础上把待识模式划分到各自的模式类中去。

人们在知觉当前事物的时候,总是要借助以往的知识经验,以便对所获得的感觉信息作出最佳解释。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在论述人类知识的来源时说:“那么我们且设想心灵比如说是白纸,没有一切文字、不带任何观念。它何以装备上了这些东西呢?人的忙碌而广大无际的想象力几乎以无穷的样式在那张白纸上描绘了的广大蓄积是从何处得来的?它从哪里获有全部的推理材料和知识?对此我用一语回答,从经验: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22)的确,当人们需要对一种新的事物命名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将这种新事物与头脑中已经积累着的识别模式进行比照,词语模就是这样一种在人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着的模式。模式具有可重复性,曾经被激活的模式很容易再次选为被激活的对象。词语模的模标具有知觉时将少数知觉对象从其他对象中分离(或选择)出来的特性,词语模的模槽具有在人们的记忆里唤起一切跟模标有这样或那样联系的事物的功能,整个词语模构式就是这样,将原本无序的杂乱的结构成分在大脑中进行加工组合与分类聚合,从而达到了一种平衡和有序。

2.模式识别的心理机制

任何外部信息进入大脑都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机制进行编码和存储,以便记忆和提取。认知结构理论认为,认知结构是人们已有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它指的是认知活动的组织形态与信息加工的方式,包含了在认知活动中的组成成分以及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即心理活动的机制。赵艳芳(2001)指出:“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语言与认知的研究,人们发现语言形式不完全是任意的,语言结构反映人们在对客观世界的知觉和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和概念结构,也就是说,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结构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即语言结构直接映照经验结构……”(23)

人的大脑是如何对事物进行最有效的分类和组织的呢?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认知能力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就是划分范畴或范畴化的能力。语言作为人类认知的创造物以及为人类认知服务的工具,自然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反映出人类普遍的认知能力。人的认知能力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就是划分范畴的能力,即同中见异的能力。范畴化(categorization)指人类将经验组织成各种一般概念及相关语言符号的整体过程,是人们对世间万事万物进行分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的产生源于人们对客观万事万物和现象的概括和分类能力,它体现了人的范畴化能力。认知心理学认为,“分类”是所有行为和心理活动的本源,“分类是赋予纷纭复杂的世界以秩序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创造、学习语言必不可少的认知能力,没有它就不可能有语言的基本单位——词的出现”,(24)只有在分类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形成概念,语言符号也才具有相应的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范畴和概念也相应产生出来。概念是人认识世界的产物,是大脑对事物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用词语来标志,换句话说,概念的形成以认知范畴为基础,它是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符号表征。人的大脑并不是一个一个地认识事物,而是一类一类地认识事物;人们并不是一个一个地给事物命名,而是一类一类地给事物命名。“客观世界十分复杂,大脑为了充分认识客观世界,就必须采取最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储存和记忆。大脑对事物的认识不是杂乱的,而是采用分析、判断、归类的方法将其分类和定位。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有其特征,人们根据这些特征来认识事物。这种分类和定位的过程就是范畴化过程。”(25)由此可见,面对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世间万事万物,人类之所以能够依靠自己的语言能力应对自如,其心理机制就是划分范畴或范畴化的能力,这种能力使认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得以完成,使人类借助于语言符号获得了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概括性认识。

词语模就是人们范畴化能力的典型体现。一个词语之所以能在具体语境下具有指称的功能,就是因为它建立在词语概念的基础之上。词语模的模标是一个已知概念,词语模创造新词语的过程就是在已知概念的基础上生成新概念的过程。词语模具有“推陈出新”的作用。“陈”是模标——已知信息,具有类化作用;“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可以填入模槽的新成分,二是指模标与模槽匹配之后生成的新词语。因此,词语模创造新词语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进行类化思维的过程。

类化思维指人们感知某一事物时联想到与这些感知在性质或形态上类似的事物的思维方式。人类思维的类化功能使人们能够从容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能够根据事物的属性,将各种客观现象经过条分缕析之后再分门别类。所谓分门别类,就是把具象的事物从一个大类分解为若干个小类或是将若干个小类归纳为一个大类的梳理和认识事物的方法。类化思维借助事物的相似点、相关点把不同事物联系起来,在异中求同,进行同向联想,因此也叫求同思维。类化思维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对具体事物或现象观察和认识的结果,它侧重于关注事物或现象的相似、相关的外在形式,而不侧重于外在形式之中所蕴含的内在内容之间的本质区别。类化思维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逻辑推理的成分少,经验体会的成分多。类化思维是根据事物之间表面的相似点进行类化,不是根据本质上的类属关系进行类化。第二,联想具有开放性。类化的联想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只要物象之间某一个方面有一定的相似点,就可以驰骋联想。第三,类化思维具有主观性。逻辑推理具有客观性,它的思维活动要受到严格的形式逻辑规则和客观规律的制约,然而,类化思维不受客观规律的制约,不受严格的形式逻辑规律的影响,只要主体认为事物和现象之间有联想的相似点就可以联系在一起。

因此,对于利用词语模进行新词语创造的人们来说,调动自己大脑中存储的模标信息,利用词语模这一特殊构式,对填入模槽的信息进行筛选、配置、调整与组合,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归类的过程,也是一个模式识别的过程。认知语言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莱考夫认为,人的认知模式是在人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础上形成的认知方式,即对人们的知识进行组织和表征的方式,它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类创造的,是理念化的模式。语言本身的结构范畴跟人类认识周围的非语言世界的方式是类似的,词语模是人的认知模式的产物,利用词语模创造新词语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驱动的结果,人的基本经验的认知模式构成了词语模。我们可以把词语模看作是信息外化与固化后的一种概念结构,是人们参考人的基本经验的认知模式去创造语言符号而形成的一种结果类型。认知结构模式与词语模构式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对应关系,词语模作为一种认知模式,其主要作用是:模标提供有关情景作为理解的背景,并且激活有关的其他概念和知识;模槽容纳新的可以与模标相匹配的成分,与模标组合生成新的词语。

□小 结

词语模创造新词语的过程鲜明地体现出它与人们思维方式的同源性。词语模创造新词语是将人们对新名物的认识外化和固化的结果,也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在言语中的外化和固化的结果。

1.人脑的进化使得人类的认知体系中形成了专门掌管语言的机制,这种语言机制是人类特有的,其他动物不具备这样的机制。

2.语言能力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认知”指的是大脑对客观世界及其关系进行处理,从而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人们通过心智活动对客观世界的经验进行组织,将其概念化和结构化的过程。认知能力实际上就是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认知机制指隐藏在语言现象背后的人的认知结构及其规律。人类的认知机制决定了人类生成和理解语言现象的认知操作过程及其能力。词语模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它的结构模式与人的大脑中的逻辑结构模式十分相似,根据这种结构模式,往往可以推测新词语的构造过程。

4.人脑的神经网络是一个多维体,神经元激活并传递的过程也就是内部语言信息的传递过程。词语模也是一个多维体,模标与模槽被激活并匹配的过程也就是提取内部语言信息并进行编码的过程。我们可以把词语模看作一个生成新词语的多维框架,它既是一种构词框架,也是一种认知框架。框架的路径和网结可以被激活,激活使得信息具有可利用性,通过概念的扩散,与概念有关的各种信息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可利用性。词语模框架可以包含各种各样的信息,例如如何使用框架的信息、模标的标示信息、模标对模槽的激活信息、模槽的取值范围信息、框架的整体功能信息,等等。

5.人类认知能力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就是划分范畴或范畴化的能力,词语模便是人们范畴化能力的典型体现。当人们需要对一种新的事物命名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将这种新事物与头脑中已经积累着的识别模式进行比照,这种在人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着的模式就是词语模。人类划分范畴或范畴化的能力,使认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得以完成,使人类借助于语言符号获得了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概括性认识。可以说,词语模创造新词语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进行类化思维并且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