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物条目的全面性

人物条目的全面性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物条目的全面性辞书中的条目,一般字数不多,但是言虽简而意须赅,还是要力求全面,避免片面。在一切涉及政治的问题上,片面性势必造成不良的后果和影响。个人见闻所及,以为就一般情况而论,人物条目在全面性的问题上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这类人物的条目,对他们的多种身份或多方面的活动都要有适当的介绍。

人物条目的全面性

辞书中的条目,一般字数不多(百科全书和大型词典的大条目除外),但是言虽简而意须赅,还是要力求全面,避免片面。全面性的要求适用于各类条目,对人物条目尤需强调,因为在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复杂的,人物条目最难写得全面,但又最应写得全面。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中,有一段论陶渊明的话说得十分精彩:“被选家录取了《归去来辞》和《桃花源记》,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但在全集里,他却有时很摩登,‘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竟想摇身一变,化为‘啊呀呀,我的爱人呀’的鞋子,虽然后来自说因为‘止于礼义’,未能进攻到底,但那些胡思乱想的自白,究竟是大胆的。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形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这段话,对我们编纂人物条目,实有振聋发聩之效。一个人身上有代表性的各方面,“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此言足可书诸座右,时刻铭记。

全面性是客观性的必要条件,离开了全面性就谈不上客观性。人物具有多方面的属性,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只有全面反映,才称得上客观,片面性也是主观性。

全面性又是知识性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全面性,知识性就大成问题了。辞书的知识性,就是介绍必要的、充分的、足以解决问题的知识,因此非全面不可,片面的知识是不符合要求的。

全面性也是科学性的必要条件,不全面,科学性就无从说起。科学性的根本要求是准确、恰当,片面性则与此相反,既不准确,也不恰当。

全面性还是政治性的必要条件。在一切涉及政治的问题上,片面性势必造成不良的后果和影响。

个人见闻所及,以为就一般情况而论,人物条目在全面性的问题上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不少人物具有多种身份,或者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如休谟既是哲学家,又是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笛卡儿既是哲学家,又是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这类人物的条目,对他们的多种身份或多方面的活动都要有适当的介绍。当然可以而且应该突出重点,在单科词典中自宜以本学科的内容为主,但是只有在全面介绍的前提下来考虑,才不致陷入片面性。有些条目正是在这一点上出了毛病。如有一条“李之藻”,全文如下:“明末数学家。字振之,又字我存,号凉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万历进士。曾随利玛窦学习西洋历算,主张西法。主要译著有《浑蓋通宪图说》二卷、《圜容较义》及《同文算指》十一卷。其中《同文算指》是我国介绍欧洲笔算的第一部著作。所编《天学初函》二十种,在清代也有影响。”此条即使编入数学词典或数学家词典也有片面之嫌,编入综合性词典或百科词典更显得片面性极大。李之藻并非只是数学家,在天文学、逻辑学方面也有成就。如果说在天文学方面条目中还有一笔带过,那么在逻辑学方面,条目中就只字未提了。李之藻曾与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士傅汎际合译《亚里士多德辩证法概论》(译名为《名理探》),开西方逻辑学著作传入中国的先河,对逻辑学在中国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其中译名多能达意,有些译名现仍通用。另外,顺便指出,此条介绍李之藻的生平经历也太简单,至少应提及他曾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光禄寺少卿、修历等职以及他加入天主教等。

二、人物条目中,生平经历是必不可少的,但又不能仅限于生平经历,特别是对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应该介绍他们的思想和成就。条目中只有生平经历,或者条目中没有生平经历,都是片面的,而这两种片面性都不是个别现象。

只有生平经历的如某词典中的“鲁胜”条:“晋代郡人。字叔时。少有才操,为佐著作郎。元康初迁建康令。著《正天论》。尝岁日望气,知将来多故,便称疾去官。张华遣子劝其更仕,再征博士,举中书郎,皆不就。其著述多遗失,唯《墨辩》尚存。”此条据《晋书》本传编写,但只抄了传中记述生平的内容,而对传中以大半篇幅刊载的鲁胜原作《墨辩注叙》一字不提。《墨辩注叙》对鲁胜的逻辑思想有很精辟的概括,如说:“名者所以别同异,明是非,道义之门,政化之准绳也。……名必有形,察形莫如别色,故有坚白之辩。名必有分明,分明莫如有无,故有无序之辩。是有不是,可有不可,是名两可。同而有异,异而有同,是之谓辩同异。至同无不同,至异无不异,是谓辩同辩异。同异生是非,是非生吉凶,取辩于一物而原极天下之汙隆,名之至也。”《晋书》作者对此全文照录,倒是很有见地的,他们看到了此文的价值和它对鲁胜的意义。

顺便指出,条中末句“唯《墨辩》尚存”失实。《墨辩》是《墨经》中的一部分,并非鲁胜的著作,鲁胜所作的是《墨辩注》,已佚,现在留存的只有《晋书》全文照录的《墨辩注叙》。

除了像“李之藻”条那样生平过于简单的以外,更有完全没有生平经历的。如有一条“费尔巴哈”作:“德国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思想代表,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主要功绩是在唯心主义统治德国哲学界达数十年之后,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他肯定自然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直到末了,始终只讲费尔巴哈的思想和著作,而对他的生平经历无一字提及。这样的条目,只能算是半拉子,缺了半截儿,而且缺的是首要的半截儿。一个人的生平经历,是人物条目首先应该写到的,否则就无法使读者了解传主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即就了解传主的思想和著作而言,生平经历也是不可缺少的。拿费尔巴哈来说,他的生平经历至少有如下几点是值得介绍的:1823年入海德堡大学神学系,但很快就对神学失望,转入柏林大学哲学系,受业于黑格尔,深受其影响。后又对黑格尔哲学产生怀疑和不满,转入爱尔兰根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任该校不支薪讲师,1830年因用笔名发表《关于死亡与不朽的思想》,揭露基督教教义的虚伪,宣传无神论而被该校辞退。自1836年起隐居乡间,从事著述。曾与马克思通信,研究过《资本论》等社会主义文献。1870年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没有这些内容,读者怎么能了解费尔巴哈呢?

三、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凡有必要写入条目的,均应如实直书,不能只讲功,不讲过,或者相反。对于一般人物,这是不难做到的,但是有些人物条目确实存在着这种情况。为尊者讳,这条古训至今仍有影响。例如“斯大林”、“毛泽东”等条过去就是按照这种古训写的,只讲他们的功绩(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功绩是完全必要的),不讲他们的错误。对毛泽东来说,可根据中共中央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充分肯定他居于第一位的功绩的同时指出他居于第二位的错误:在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在庐山会议后期发动对彭德怀的批判并随后在全党开展“反右倾”斗争;1962年在八届十中全会上重提阶级斗争,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绝对化;1963年至1965年发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提出运动的重点是整所谓“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这个运动因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操纵而变得特别狂暴,延续十年之久,使我国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有些人物,一生中变化很大。有的人前期立有大功,后期犯了大罪;对这样的人,在条目中是否应提及前期的功?有的人长期干坏事,晚年真诚改过,做了好事;对这样的人,在条目中是否要反映他们的进步?按照“左”的观点,按照形而上学,一个人如果曾经是坏人或者后来变成了坏人,对他就只能否定而不能有所肯定了,否则就是“给坏人脸上贴金”。过去有不少人物条目,就是本着这种观点写的。但是,按照历史主义,按照辩证法,自不应如此,而应该尊重历史的本来面貌,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该否定的予以否定,该肯定的予以肯定。例如林彪,在“文化大革命”中罪大恶极,成了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首犯,对此自应给予必要的揭露,但不宜因此而对他的前期表现也一概予以否定。有的词典在“林彪”条中叙述其前期历史时说:“抗日战争时期,追随王明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反对党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解放战争时期,在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一再抗拒党中央的战略方针和战略部署。”这就失之片面。其实,对他在抗日战争中参与指挥平型关战斗、在解放战争中参与指挥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应该予以适当的肯定。又如《辞海》1965年版中的“杨度”条,只写到“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后任参政院参政,次年联络孙毓筠、严复刘师培、胡瑛、李燮和等组成筹安会策划恢复帝制。袁世凯死后被通缉”为止,对他晚年的巨大转变略而不提。1975年秋,周恩来在重病中嘱秘书托王冶秋转告《辞海》编辑部,如有“杨度”条目,要把他最后加入共产党的事写上。编辑部接到通知后查明了史实,在《辞海》1979年版的“杨度”条中加上:“后倾向革命,1927年李大钊被军阀张作霖逮捕前后,他曾多方营救。晚年移居上海,参加中国互济会及其他进步团体。192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下坚持党的工作。”

四、一个人的生平和思想中都有一些关键性要点,条目中务必提及,不可遗漏,否则也有损于条目内容的全面性。

某词典的“毛泽东”条,介绍他的生平时竟遗漏了他担任33年之久的中共中央主席一职,这就太不应该了。又有一条“马寅初”,不谈他因提出新人口论而遭错误批判,但坚持真理,坚守气节,20年后才获平反,这也是重大的缺陷。还有一条“茅盾”,在茅盾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上,只写到他“1921年入党,1928年夏东渡日本期间失去党的组织关系,但仍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的文化工作”为止,遗漏了如下情节:临终前要求中共中央在他去世以后追认他为共产党员;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这一情节非补不可,否则,茅盾的政治形象就很不完整。

编后记

本文原载《辞书研究》1989年第1期,题为《力求全面——人物条目编审一得》。编入本书时有修改,题目也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