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境与文化语义的阐释

语境与文化语义的阐释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3.2 语境与文化语义的阐释4.3.2.1 语篇语境与文化语义的阐释胡壮麟教授认为,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但是,多义词语一旦进入特定的语境,由于受具体语境的制约,一个词语往往只有一个义项能与其他词语相结合,显示出明确的语境意义。具体的语境可以使词语产生临时意义。

4.3.2 语境与文化语义的阐释

4.3.2.1 语篇语境与文化语义的阐释

胡壮麟教授认为(1993),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语篇语境可以是口头的语篇(discourse),也可以是书面语篇(text),语篇可长可短,唯一的原则是它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下具有意义,即语篇是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任何一个语义相对完整的语言的统一整体。上下文语境指一个词语前后搭配的词语,或是一个词与另一个词同现搭配的可能性,也可以是该句所在的语篇前后的语句、语段,语篇是一种静态的语境。

英语单词普遍存在着一词多义现象(polysemy),其中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词义的推导和阐释往往受制于特定的上下文关系。具体的语境可以使词语意义单一化、具体化,脱离了具体的语境,词语的意义是多重的、不确定的。下面是狄更斯小说中一段主仆之间的对话:

“Are you engaged?”said the clerk.

“What business is that of yours?”replied the Lord.“Everyone knows that I'm engaged to Miss Rosy,the youngest daughter of...”

“Can you see a female?”

“Of course I can see a female as easily as I can see a male.Do you think that I'm blind?”

“You don't seem to follow me somewhere.”

“Why should I follow you?Do you dream of exchanging positions with me?You fool!”

“There is a female downstairs and she asked to make sure whether you are too busy to receive her.I really don't know why you talked like that,sir.”

一般说来,“一个多义词虽有几种或十几种含义,但只要把它用在一定的上下文里,一般不会产生歧义,这是因为具体的语言环境把这个多义词的其他讲不通的含义都排除了”。(范家材,1992)因为仆人没有交代清楚谈话的具体语境(女客人求见),交际双方缺乏一个共同的背景参照系统,于是就engage,see,follow产生了误解。人类的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是以相关语境条件为前提对认知语境要素不断进行选择而获得理解的动态过程,语境假设的不一致往往会引起交际的失败。在仆人的话语中,engage,see,follow分别表达“忙碌”、“会见”、“听懂”,而主人分别理解为“订婚”、“看见”、“跟随……走”,由此可见语境对词义的分辨作用。因此,要确定一个词语词义上的单一性和确定性,就必须将它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假如这个仆人先告诉主人,楼下有个女客人想见面,这个误会就不会发生。同样,一字多义在汉语中也相当普遍,以中文中的“吃”为例,词典中有多个意义和搭配,翻译此字,需要借助字典,也需要上下文的启示。请看下例:

● 吃饭:have a meal

● 吃药:take medicine

● 吃(某人)豆腐:flirt with a woman

● 吃馆子:dine out

● 吃喜酒:attend the wedding banquet

● 吃醋:be jealous

● 吃回扣:get commission

● 吃耳光:get a slap in the face

● 吃官司:get into trouble with the law

● 吃惊:be startled

● 吃苦:bear hardship

● 吃亏:suffer losses

● 吃不消:be unable to stand

● 吃瘪:be beaten,acknowledge defeat

● 吃不开:be unpopular

● 连吃败仗:Suffer one defeat after another

模糊的语境可以使词语意义多义化,有时因为句子使用的语境条件不明确,一个多义词的两个不同含义在句中都讲得通,这样一来就产生了歧义。有时可能是说话人积极运用词语的多义性,以获得修辞中的双关效果。例如,An ambassador is a man who lies abroad.这句话里lies是个多义词,既可以表示撒谎,又可以表示驻扎,说话者正是利用了词语的多义性造成表达上的双关性。但是,多义词语一旦进入特定的语境,由于受具体语境的制约,一个词语往往只有一个义项能与其他词语相结合,显示出明确的语境意义。如a broken man表示一个绝望的人,a broken soldier表示一个残废军人,broken money表示零钱,a broken promise表示背弃的诺言,broken English表示蹩脚的英语,a broken spirit表示消沉的意志。

具体的语境可以使词语产生临时意义。《红楼梦》里第28回里讲金玉良缘,末尾黛玉去见贾母,林姑娘见了宝玉很生气,她对宝玉说:“你也不用起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熟悉《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在这个上下文语境里,“姐姐”指薛宝钗,即小说中的“金玉良缘”,“妹妹”则指林黛玉,即小说中的“木石姻缘”。如果我们不考虑中英文化差异,可将林黛玉的话直接翻译为:I know that you leave some room for your younger sister in your heart,but as soon as you meet with your elder sister,you'll forget your younger sister.这个译文从字面上看是对等的,可英美人读了这个译文一定感到奇怪:宝玉有三个姐姐,这里elder sister到底是指哪一个姐姐,是元春、迎春还是探春?宝玉的妹妹有一个,就是惜春,宝玉怎么会厚此薄彼呢?所以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译者必须尽量考虑译语读者是否具备源语文化知识,如果信息接受者缺乏相关的语境知识,便不能正确理解语码发出的真正含义。为了避免英美读者误解,杨宪益先生(1980)将上文翻译为:There is no need to swear.I know that I have a place in your heart.But when you meet with Miss Baochai,I'll be forgotten.

由此看来,一个词、一个句子除了字面意义,词语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有时会偏离原有的概念意义而产生临时的语用意义。翻译过程不仅仅是译文语码的选择和确定过程,同时还是合适的译文语境的构建过程,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服务。

4.3.2.2 情境语境与文化语义的阐释

情境语境指是具体的参与交际的人、发生的事、交际的渠道和场景、交际者的个体心理及相互关系等,以及我们在交际推理过程中产生的认识,这是一种动态语境,它包括在语言交际中影响听话人理解说话人的话语意义及交际意图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在日常交往中,情境语境还包括眼色、面部表情、手势等副语言环境。在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中,客观情境语境和主观的情境语境都应该受到同样的重视。

2000年网坛美少女库尔尼科娃给英国一家著名的女性内衣公司做减震胸衣的电视广告,库娃身穿白色的运动衣弯腰在打网球,旁边的广告词是:Only the balls should bounce.这是一个典型的双重情境语境中的语义双关。这里ball的字面意义是指网球,但在俚语中还可替代女性breast,属于表示生理的委婉语。广告商利用balls的双重语义,想取得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双关宣传效应。在日常言语交际中,说话者有时借助词语的多义性和语境的模糊性,把想要传递的语用信息隐藏在双重情境语境中,让听话者依靠语境来推导出说话者的“弦外之音”,情境语境可以负载很大的语用信息。

在美国的高速公路的入口处都挂有这么一句宣传语: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这句宣传语脱胎于英语习语better late than never,具有语形上的对称美,意思是说迟到总比不到好,这里the late指那些因交通事故而丧生的司机,故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言外之意是:高速公路上驾车很危险,迟到总比不到好,安全比丧了命好。看来,话语意义对情境语境具有很强的依附性,语境对话语意义有很强的制约性,一个单词若脱离了其特定的语言环境就失去了它确定的意义,可以说“脱离了上下文,就不能正确理解词义”。(No context,no text.)

4.3.2.3 文化语境与文化语义的阐释

文化语境是指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包含语言运用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社会心理等,“文化语境是社会结构的产物,是整个语言系统的环境。具体的情境语境则来源于文化语境”。(胡壮麟,1989)文化语境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语言与社会互相依存,文化语境会影响人们言语的表达方式和词语的内涵色彩。文化对词汇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它给词语涂上了一层文化内涵色彩,王德春教授称之为“国俗语义词”或“文化负载词”(culturally-loaded words)。文化语境影响人们对词语感情色彩的理解。“不同的文化感知对同一形式的语言符号可能产生不同的含义理解”,而“感知的重要标准由文化背景来决定”。(王德春,1988)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同一个词,同一种表达方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

例如,西方人总是把bat(蝙蝠)与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而黑暗往往象征着阴谋和罪恶,于是认为bat是一种邪恶的动物,对蝙蝠没有好感,特别是vampire bat(吸血蝠),提起来就令人恐惧。英语中有as blind as a bat,as crazy as a bat,a bit batty(有点反常),have bats in the belfry(发痴,异想天开)等坏的联想和比喻。但是蝙蝠在汉语中的形象与西方不同,因为“蝠”与“福”在汉语中同音,故中华民族认为蝙蝠是吉祥幸福的象征。过去,有钱人家的大厅横梁上一般雕刻五只红蝙蝠,同时横梁上还挂着“紫气东来”的红蝠,象征着五福齐天幸福吉祥。因为“红蝠”与“洪福”谐音,红蝙蝠是大吉大利的前兆。

看来,由于风俗习惯、心理因素、文化背景等不同,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文化中被打上了不同的文化烙印,因此对语言形式的准确理解不仅需要正确的语言知识,还需要这种语言的文化语境有所了解,相关的文化语境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如:The United States is a graying society,so she has set up a loneliness industry.gray原意表示头发花白——如gray hairs(花白的头发),这里graying society表示老龄化社会,graying problem表示老龄化问题,graying population表示老龄化人口。因为西方社会竞争激烈,人们认为老龄人缺乏竞争力,所以忌讳说老,凡是说老的词语一般用委婉语,于是老人被说成the elderly people/senior citizen/pensioner,而中国社会中年龄被看做是智慧和阅历的象征,人们认为“人老心空,树老身空”。(相当于:Age brings wisdom.)A loneliness industry指美国为了照顾大量孤寡老人而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如果脱离美国社会环境就很难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其次,文化具有时空性和地域性,在不同的文化生态和自然环境下,不同的民族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这一切都将不可避免地渗透在语言中。如gay的本意为cheerful(快乐),merry(愉快)和happy(开心),20世纪30年代人们还在使用“Pay day is gay”的表达法,但在美国,由于20世纪50年代性解放运动的影响,gay失去了“快乐”的意义,成了同性恋(homosexual)的代名词,中国人如果不了解英美文化,很难产生这种联想。我们经常看到同一词语在不同地域含义不同,如public school在美国指的是民办学校,而在英国public school却是指公立学校(municipally-run school),英国的私立学校称为private school,美国的公立学校称为state school。“三八”一词在汉语里可以指代妇女,中国国内报刊上常说,“每到春节过后,村里只有三八六一部队留守在家”。这里“三八”指代妇女,“六一”指代儿童,“三八”在国内常作褒义词,如“三八红旗手”指代杰出的女性;而在台港地区,“三八”却含有贬义。因此,在交际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文化因素对词语解码的影响,避免跨文化交际中词语理解的一一对应,有意识地避免本族语对外语的语用负迁移和干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