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规模宏大的主观性测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规模宏大的主观性测试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规模宏大的主观性测试语言测试可以分为客观性测试和主观性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主观性测试,要提高测试信度,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是全国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统一大纲。

二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规模宏大的主观性测试

语言测试可以分为客观性测试(objective test)和主观性测试(subjectivetest)。普通话水平测试属于主观性测试。说到“主观”“客观”,人们容易从哲学的层面去理解,自然觉得“客观”总比“主观”好,对语言测试来说却并非如此。

是“主观性测试”还是“客观性测试”,这是从测试评分方式上对语言测试性质分类的归属认定,而并非对某一测试整体优劣的评价,更不是由评分者主观愿望决定的。“任何考试都要由命题人员来确定测试目的、要求和范围,并根据应试者的具体情况和举行测试的客观条件来决定测试的内容和测试方法,这一切都是主观的。只有在评分方法上才有主观和客观的区分”(杨钟琳,1996)。

普通话水平测试全部采用口试。测试过程是主试人与应试人面对面的直接测试。也就是说,整个测试评分过程是主试人对应试人作答情况作出主观判断,这是比较典型的主观性测试。语言测试中主观性测试的主要优点是容易测试出应试者的实际语言能力,特别是语音规范即语音标准程度。从这点上看,主观性测试明显优于客观性测试。由于客观性测试试题答案是固定的、唯一的,因此节省人力、物力,评分比较简单,评分结果稳定。而主观性测试评分过程是由主试人主观判断,尽管有评分标准,由于评分者主观看法、观点、印象以及自身的语言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容易出现评分差异,影响测试成绩的稳定性。测试的稳定性、可靠性,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测试信度”。因此,主观性测试不仅要提高试卷信度,还要提高评分者信度。评分者信度,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而言,我们称为“测试员信度”。这一点,宋欣桥先生在《略论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信度》(2001)中作了以下阐述。

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主观性测试,要提高测试信度,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必须全国统一。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研制之初就有人明确提出这个观点(孙修章,1992),测试实践也证明这是必须强调的关键问题之一(刘照雄,1994;仲哲明,1997)。1997年国家语委发布的《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是划分普通话等级的全国统一标准。”在这个问题上各省不得各自为政,目前仍然需要进一步强调。

第二,测试内容、评分标准必须全国统一。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是全国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统一大纲。测试内容、评分标准就必须依据这个大纲。在初创时期,各省根据本地区的情况作出补充和微调,不少方面是对原大纲的丰富和发展,也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但也有缺乏依据的任意性成分。随着测试的深入发展,国家将提出修订意见,进一步完善大纲。这是统一全国测试内容、评分标准的理想时机。当然,大纲修订之后,国家主管部门也有必要对测试内容和评分标准实施作出解释,并为各省在执行中留出具体实施调整的限定空间。

从局部微观角度上分析,要增加测试信度,关键要排除三个“不一致”(李莜菊,1997):

第一,排除考场之间的不一致,包括不同场次之间的不一致,提高考场之间的一致性。需要加强对考场的监控,做好测试员的优选和合理搭配,加强考场测试成绩的总体复核复审。

第二,排除测试员之间的不一致,把评分差异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宋欣桥,1998)。

第三,排除测试员自身的不一致,即避免评分前后不一致和同类问题评分不一致,以及评分忽高忽低等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